|
《滄海遺珠》 張大千版畫藝術世界巡展啟動儀式 暨北京站新聞發布會2018年3月15日下午,《滄海遺珠》張大千版畫藝術世界巡展啟動儀式暨北京站將在北京郡王府舉行新聞發布會。屆時,張大千嫡女張心慶女士,張大千外孫張敬爰先生,上海海派收藏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陳程先生,中國美術家王副主編崔福雷先生,《MIND》藝術美學雜志主編李克飛先生,新浪當代藝術頻道主編張長收先生等嘉賓將出席本次活動。發布會后,展覽將于3月16日至4月16日在北京智慧典藏會館展出,并將在北京站后巡至上海,后續計劃陸續在廣州和香港等地開展活動。 張大千嫡女張心慶女士致辭
1974年,張大千76歲時,應美國舊金山版畫制作中心之約,親自制作了兩套石板畫參加臺北歷史博物館與“日本民族協會”共同主持的東京中央美術館“張大千畫展”,被提名為“馳名世界的張大千”和“張大千形象”。以版畫家的身份參展,或可看作是張大千參與版畫這一藝術形式創作的總結,并記錄在《張大千年譜》中。
早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張大千的作品就以木版水印的方式大量復制,以讓普羅大眾以少許的代價得以親近。然而木版水印的方式仍然局限在工藝與復制的層面。通過與畢加索及其他西方藝術家的接觸,張大千認識到版畫這一畫種的創造性與獨特價值,尤其藝術家親自參與制作以呈現出的創造力與個人表達,讓張大千很感興趣。從60年代開始,張大千就未停止過將自己的作品制作成版畫的嘗試,并以西方成例,在作品上鄭重的簽上他的英文姓名Dai.C.Chang,以及限量的編號。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雖然對于張大千原作的天價成交而言不值一提,但仍然顯著地反應出主流市場對張大千這組旅美時期制作的版畫、及其藝術價值與特殊意義的認可。從這個角度上看,隨著國內藏家對于不同藝術形式理解的加深與收藏觀念的進步,張大千旅美期間制作的這批版畫作品的價值在未來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值得持續關注。
在即將迎來張大千誕辰120周年之際,本次張大千版畫藝術世界巡展所有展品均由張大千嫡女張心慶女士所提供,旨在通過本次全球巡回展,在一個嶄新的藝術生態中發現與推介被忽視的大師遺珍,從而讓藝術走進大眾、貼近生活、面向世界。 張大千,貴妃戲鸚鵡,絲網版,69.5cm×34.5cm 鈐印款識:《譚賓錄》天寶中嶺南獻白鸚鵡甚聰慧,上及貴妃皆呼為雪衣女。上每與嬪御及諸王博戲,上稍不勝,左右呼雪衣女,必飛局中鼓翼以亂之。乙酉(1945年)上元前三日,諸友好同集沙河邨居,索予作畫,為六博之戲以奪彩,與博者中有一人,治武仁兄擲得十五點為最多數,遂得此畫。大千居士題記。 鈐。簭堧、爰居士
此幅仕女為張大千佛像繪畫的代表風格。時值張大千自費去敦煌深造歸來之后,臨摹敦煌佛教壁畫,大有心得,仕女畫風格一改前觀之際。去敦煌之前,張大千的仕女、佛像畫風格遵循清代之一貫風格,人物瓜子開臉,溜肩,筆頭間以孱弱病態為美。去敦煌面壁之后,畫風一改清代仕女畫孱弱之風,人物開臉趨近于敦煌壁畫風格,細眼窄眉,圓臉豐腰,開創了仕女畫的先河。此作即表現了張大千四十年代仕女畫的代表風格,人物眉目清秀,神情莊嚴,線描細謹流暢,頗具唐代人物畫之遺風,是為佳作。 張大千,青城天下幽,絲網版畫,131.5cm×59.5cm “青城天下幽”是而今耳熟能詳的名言,而這句話正始自吳稚暉先生,吳曾撰文稱:“顧青城于亦雄亦奇亦秀外,而其幽邃曲深,似劍閣、三峽、峨眉皆無不遜色,故以天下幽標明青城特點。”于是“青城天下幽”一言成名,因為這句話正好點出了人們心中所有筆下所無的意思,這句話也就不脛而走了。張大千深諳如何規劃經營,也知道如何提升自身的聲名地位。他經?犊膶⒆约旱漠嬜髻浻枭鐣勅、賢達顯貴、藝術家、歌劇名角,廣結善緣。張大千也樂于當眾揮毫,在好友同道環繞周圍之時臨場作畫。他總是談笑風生,信手拈來地敘說趣聞逸事,令賓主盡歡。據《張大千年譜》記載:
1950年9月底,張大千(五十三歲)擬去日本小住,約11月由日返臺灣。期間他創作了5副《青城天下幽》為題材的作品。而這件版畫《青城天下幽》是他出國后懷念青城山兩年幽靜時光而創作的。從整幅畫中可以看出張大千此時的興致和狀態極其的好,用筆輕松爽快。
20世紀40年代初,張大千曾住在上清宮,習靜修心,作畫愈千幅,自號“青城客”。所以能將青城山了如指掌,故能熟悉的畫出“青城山,境尤幽絕!睆埓笄б簧b旅四方,算得上是十足的旅行家。壯年時期的每一年幾乎都有出游的記錄,即使在那個飛機極其匱乏的年代,張大千已經極其方便的乘坐飛機旅行。而且足跡之廣,遍及世界各地。旅行家張大千最為熟悉的山水莫過于蜀地的山水——青城山,對于青城山的描繪自然也成了他最駕輕就熟的題材。
中國繪畫所謂“外事造化,中得心源”,師造化即是通過向自然的學習是自己的筆墨得到生動,這幅畫作是張大千由傳統文人水墨畫風格技巧向潑墨山水的過渡階段,畫面云氣氤氳,山林幽深濃郁而氣象逼人。畫中棧道貫穿畫面右側,陡坡云樹之上,置一半山亭,山勢隨勢起形,不但增加了畫面的遼闊高深的空間感,同時也為景色增加了氣勢。山腳樹木層疊,樓閣掩映于左側林木之中,人物儼然,云煙籠罩之下,使畫面益加明燦生動。
藝評家呂佛庭先生,論及張大千一生繪畫曾有總評:“張大千四十歲前以古人為師,四十至六十歲間以自然為師,而晚年則以心為師。而這件作品恰好是張大千以自然為師的時期的重要見證。” 張大千,小黑虎,絲網版畫,50cm×61cm 款識:西藏名犬黑虎六十年十月爰畫 畫作鑒賞:張大千曾經談到:“我愛畫馬、畫猿、畫犬,因之也愛養馬、養猿、養犬!彼钚女嬚淝葑攉F應當忠于寫生。畫中的藏獒是張大千在敦煌時,友人送的兩只西藏名犬之一,取名為“黑虎”。他從敦煌把“黑虎”帶至成都飼養。此犬乃是作者當年曾朝夕相對的愛犬,可見圖中的黑犬毛發極具質感,比例、姿態、神情皆十分講究。到了成都不久,“黑虎”因承受不了蜀地的潮濕氣候而病逝。此作品應是張大千懷念愛犬之作。 張大千,百財圖,絲網版畫,42cm×69.5cm 在《百財圖》中,張大千將白菜蘿卜一起入畫,“白菜”與“百財”諧音,而“蘿卜”在閩南語中叫“菜頭”與“彩頭”諧音,祝愿有好彩頭。蘿卜白菜——財越摞越多,一步一財。畫面清新雅致。值得關注的是,此副《百財圖》是所有版畫作品中制作年份最晚的一副,1981年制作,時年83歲,張大千從1956年開始創作研究版畫作品,二十多年間,從未間斷,可見大千對藝術的執著。
這副作品又是張大千晚年送給女兒的作品,又名《清白傳家》,傳的是張大千清清白白做人的精神!大千一生光明磊落,他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一定要靠自己去實現財富。同時他又兢兢業業,以一個畫家最本分的賣畫為生!他說,他說一生就是為了畫畫,到死都要畫畫!哪怕做了和尚,也是一個畫畫的和尚!他希望自己的女兒也要靠勤勞,靠敬業去創造生活! 張大千,旭日東升,絲網版畫,68cm×134cm 這幅作品是所有版畫作品中,最能體現張大千晚年潑墨潑彩造詣的一幅。它描繪的是張大千一生最愛的園林八德園旭日初升的場景,遠處天邊被朝霞染紅,近景兩團寶藍色潑彩把整個巴德園襯得格外神秘。張大千在巴西居住了16年,用了長達幾年的時間去建造這個“八德園”。您所看到的山、湖泊、樹、亭子,每一處都是張大千親自人工督建的,“八德園”是張大千一生施展最好的園林。
通過此幅作品我們認識到了 “八德園”,張大千創作出來潑墨潑彩就是在八德園中,1956年張大千親自督造園林,并且自己親手搬運石頭造景,結果石頭太重了傷了眼睛,幾近失明。很可惜,巴西政府此后在“八德園”所在區域建水庫,張大千無奈之下只得放棄制作他一生最愛的園林,而我們現在也只能從這幅《旭日東升》中對“八德園”的美景窺得一二。張大千苦心營造多年的八德園中建屋辟徑,挖湖筑亭收羅各種玲瓏怪石,遍植由海外移來的奇花異草,還養了猿、鶴、雉雞、孔雀等故國的珍禽異獸。園林初成,旅居巴西的中國人士多來參觀。當被問到為何取名“八德園”時,張大千指著園內的幾株柿子樹說:“唐朝段成式《酉陽雜俎》曰:柿有七德,一長壽,二多陰,三無鳥巢,四無蟲,五霜葉可玩,六嘉實,七落葉肥大可臨書。近來勞作之余,翻翻醫書,才知道柿葉煎水可以治胃病。柿子樹豈不是具有八種功德嗎?”
張大千在此定居直至1972年,將他繪畫所得的大部分收入用于“八德園”的修建,張大千在園中蓋了一幢中國式的兩層樓房,取名為“大風堂”,在此畫了不少以八德園景觀為素材的作品。后因被告知巴西政府要在摩吉鎮興建水利工程,“八德園”正處于水利工程用地范圍之中,張大千痛心之余,對園中景物攝影珍藏,然后才棄園攜家遷居了美國。
●主承辦單位介紹
《MIND》藝術美學雜志 國內第一本藝術美學雜志雙月刊。以M,I,N,D命名分成4冊,共同集結而成,分別代表記憶memory,偶像icon,浪途nomad,門外door四部分。主旨為“給你光明的權利,幽靜的美”。
上海海派收藏文化交流中心(海藏文化) 由國內收藏界多名滿懷愛心的資深收藏專業人士發起,并合作成立的獨立法人的公益組織。中心坐落于上海市黃浦區,以傳播弘揚中華傳統收藏文化為宗旨,組織、進行各類收藏文化公益活動,送文化進社區、送文化下基層。中心創立”晨露•銀霜”計劃,關注國內貧困地區的留守老人,援修援建鄉村衛生院;關注貧困地區的孩子,援修援建各類希望中小學。中心目前援助范圍,涉及內蒙古自治區、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與甘肅省的貧困地區,號召更多的社會愛心公益人士一起參與該慈善計劃。
智慧典藏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一家為客戶提供文化藝術咨詢交流服務的公司,也是全國首家打造"收藏管家"式服務經營現代精致工藝品收藏藝術館,集藏品展覽·銷售·服務·咨詢為一體的多功能空間;秉承著“慧眼典藏,為智者服務”對客戶負責到底的經營理念,真摯的傳遞每一件文化產品。該公司以中國文化產品為載體,來推動中華文化的世代傳承文化產業發展,推進文化創新的一種有效嘗試;具有優秀的硬件設施與專業服務。
活動時間 | 2018.3.15(周四) 14:00-16:00 活動地點 | 北京郡王府(北京市朝陽區朝陽公園南路19號) 展覽周期 | 2018.3.16—2018.4.16 展覽地點 | 智慧典藏會館(朝陽區東四環百子灣橋金長安大廈B座1層)
主辦單位 《Mind》藝術美學雜志 成都阿瑪尼藝術公寓 上海海派收藏文化交流中心(海藏文化) 承辦單位 北京智慧典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 新浪當代藝術 ZX STUDIO 譽方堂(北京)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北京惠悅原商貿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