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澹雲自薦”吳東洲作品展展覽時間:2017-05-30 - 2017-06-30 開幕時間:2017-05-30 14:00 展覽城市:浙江 - 嘉興 展覽地點:787藝廊 策 展 人:周劍明 主辦單位:嘉興市秀州區美術家協會 承辦單位:787藝廊 參展人員:吳東洲 展覽介紹行走在藝術探索之途——讀吳東洲山水畫有感 劉一丁 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中國之水墨畫,山水特別引人入勝。 吳東洲這位年輕畫家,主攻山水。這幾年,成就不小,值得關注。 中國山水畫歷史悠久,理論頗豐,對于吳東洲而言,一切尚為起步,首先從技法開端。師古人,習大家,他的路子正確,走起來挺順。于是,觀其畫作,極見古意,用筆用墨誠實不虛,一筆一劃韻味十足;崇山峻嶺叢叢疊疊,遠近高低錯落有致,展現出“宋人丘壑,元人筆墨”,可圈可點。 賞析吳東洲的山水,多是江南舊識,此間各種皴法與湖光山色相得益彰,自然妥帖,賞心悅目。元代之文人張雨在贊頌山水大家黃公望作品時云:峰巒渾厚,草木華滋。如今,我們從吳東洲的筆墨里多少亦能享受點滴。可見經典理論、經典作品對他技法的影響,以及他對經典理論、經典作品的消化吸收。 中國水墨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支奇葩,世界獨一無二。其中道理包羅萬象,深奧無窮,值得終身研習,逐漸開悟。對于技法的實踐往往還只是萬里之行的一小步。古人有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姑且先做字面上的膚淺解讀,那便是走出去,進到自然界中去,靠自己的眼睛觀察客觀世界。令人欣慰的是,吳東洲已經并且正在踐行著這一基礎的理念。他經常主動出行,于河山之間細細考量,留下實地寫生的記錄,完成筆墨與大自然的最直接交流。這為自己隨心所欲地創作造型打下了扎實的功底。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他將自然山水升華,形成為藝術山水。當我們打開吳東洲的作品集,閱讀他山水畫作的時候,可以明顯地感受到他從自然界帶來的縷縷山風和水氣。 但是,就連吳東洲自己也明白:僅僅單純地描繪山水是不夠的。他必須賦予山水以思想,用筆墨個性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事實上,吳東洲正在為此而不懈努力。大自然中的陰陽、虛實、疏密、聚散,與人類社會的靈魂沖突和統一必定是有機的聯系的,要去探索,試圖找到答案。這個深遠的項目,其實也是所有的中國水墨畫家共同的課題。吳東洲還很年輕,他在這條萬里探索之路上,有許多的坎兒要過。 目前,吳東洲很勤奮,也很快樂。他自己讀書學習,并且教書育人,充分地消費著青春的光陰,踏踏實實做好一個人。當然,他同時還在認認真真地繪制著自己的紙本山水畫作和心靈山水之作。 (本文作者系浙江日報報業集團高級記者、《美術報》執行總經理、著名美術評論家。) 積墨法源于董、巨及二米,二米的“點滴云煙”以干墨積染,尤其是在紙本上會有許多滋潤處。因而追本溯源對江南畫格的畫家來說從祖述上發掘出王維、董、巨、二米是最合適的本源。東洲所吸納的養分正是江南畫格的山水畫。從他的《雨后空林》、《青山有于約》、《暖日晴風》等一系列作品中,皆可見江南的濕潤使他的筆墨滋潤在紙本之中。并在山水云煙中體會著平靜淡遠、精神自足的人生。東洲的作品,呈現了他所處認知階段與追求,他讓閱讀他畫的人領略了他的山水世界。 本文作者系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 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基礎部主任陳 磊 東洲學弟執著于繪畫有好多年了,雖然年歲尚稱少年。少年便容易生出許多夢來,這許許多多的夢交織在一起,理也理不清,這便是東洲學弟在畫畫這條路上淌過的一條條夢的河。 彩虹時顯,陰霾 時障,一個愛學習,愛思考的年輕人所經歷的痛苦和快樂,是以匯集成涓涓溪流,沿著跌宕起伏的山崖,勇往直前,在這過程中所滋養的或是鮮花或是荊棘,或是懸崖,或是平川。歡喜和憂愁的體驗在東洲的身體成長和繪畫理解上相互交融,相互印證。這是一種沒有結果的尋覓,只有開始,沒有終止。 著名畫家金心明 東洲在心明兄的指導下,深知傳統中國畫的魅力所在。除了書法上訓練之外,亦拓展到詩文的修養上。東洲近期不時用短信發給我一些擬古的詩詞,多少有了那么點意味。山水畫是最講究意境美的,而意境美則體現在詩意的山水空間里。 浙江省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著名畫家李云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