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塑家展望:將一百塊人民幣瞬間變1.5萬元展望1962年出生于北京,1996 年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研究生課程班現居北京,任職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 展望是中國當代最重要且身價最高的觀念雕塑家之一,也是第一個作品被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永久收藏的中國藝術家。其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超級寫實主義雕塑《坐著的女孩》已是美術史的經典,“中山裝”實驗則被認為是中國當代新雕塑的開端。他自1995年至今一直創作的不銹鋼作品,獲得了國際藝術界的高度贊譽。特別是代表作“假山石”系列,以中國古代園林中的太湖石為原型,手工打造出光滑閃亮的不銹鋼山石,這種不重意義、重視覺沖擊的新圖像,既似烏托邦的隱喻,又如現代化的鏡像,深刻反思著中國當代文化如何在快速變遷的社會進程中重塑傳統的重要命題。 藝術家展望 容不得書里有空白 所有空白全畫畫 小藝:您是從小就學畫畫嗎? 展望:可以說從一開始會用筆就開始畫,就沒停過。 小藝:有受到家里誰的影響嗎? 展望:小時候沒有,小時候我都不知道我們家有誰畫畫兒,后來長到三四歲有點記憶了,去我的外祖父家,我才知道我外祖父畫畫兒,他們家有好多清代的花瓷瓶子,還有一些古典的桌子,還有個八仙桌上掛著他自己畫的山水畫,兩邊的條屏都是他自己寫的字,我是三歲以后有記憶了,去我外祖父家住過兩年,那兩年當中因為就生活在這個環境里,老北京的那種四合院,所以受這種影響挺大的,記憶特別深。但之前其實兩歲多,家里的字典或者書本里面一些白頁都會被我畫上,不管畫得好壞,就是我容不得這本書里有一個空白,只要一有空白就要畫畫兒,一有空白就畫畫兒,只要見到一面白,或者半面白,上面有字,下面半面是白的就想畫,不知道這種欲望哪兒來的。因為我有印象,家里面有時候挺煩的,因為把書都給畫亂了,作為家長他不希望這個書上畫得亂七八糟的,但是我是抑制不住,完全失控。后來,大了以后我們家也都跟我說過這些事。 展望雕塑作品 小藝:那時候都畫一些什么內容? 展望:亂七八糟的,人啊什么都有畫。 小藝:從幾歲開始正式跟著老師學畫畫的? 上課不專心老師家訪 偶然進入學校美術組學習 展望:唐山大地震的時候,我的外祖父來我家住過一段時間,那段時間我就跟我的外祖父稍微學了點畫卷片,就是夾書頁的那個東西。他畫的是國畫,我是用水彩畫的。用白報紙裁成小條,跟著他畫。后來,我的畫冊里印過一套卷片,我自己都沒了,還是我的一個姑姑保留了三張,那大概十幾歲吧。 正規學美術,是有一次我的初中班主任來我家家訪,跟我父母聊天說你的小孩其他方面都還可以,就是上課的時候有時候不太專心聽講。老師在來之前我跟我媽說把那些畫都藏在褥子下面,別讓老師看見。但是我媽就憋不住了,就拿出來給他看,我媽說這孩子喜歡畫畫兒,他上課可能有點不專心。后來老師一看,挺驚訝的,畫了這么多的畫,有素描。老師就說,如果知道他這么喜歡畫畫兒,我就給他介紹到學校的美術組,那有美院畢業的老師在,可以教他正規的畫畫兒。 當天我回來的時候,我媽就跟我說,沒經過你的同意就把你的畫給你老師看了,但是你老師反而很高興,要介紹你去學校的美術組。如果說正規的學畫那個是一個開始,就是進入學校的美術組,有了進入學校美術組,才有了后來我能考上工藝美校,因為畫石膏什么的,稍微正規了一點嘛,完全業余的你也考不上。 展望雕塑作品 考上工藝美校 不做工藝 做純藝術 后來,考上工藝美校,學的就更正規了。我們雖然叫工藝美校,但是我們的老師大部分是各大美院畢業的,即使不是美院畢業也是畫素描、色彩,學校的領導特別希望我們學工藝美術,但是我們的老師都很喜歡純藝術。都是畫畫兒出身的,只不過因為文革沒畫成而已。所以那些老師和我們聊的多的還是怎么畫畫兒,怎么搞藝術,并不是怎么去搞工藝美術。為這事其實當時學校也挺生氣的,就覺得工藝美術公司花那么多錢,培養這些學生,都喜歡搞藝術,不喜歡工藝美術,這是一個教學的失敗。 我們是很特殊的一代,文革以后新的一代,情況非常特殊。我們的專業思想極不牢固,而且甚至于總是反叛這個工藝美術,不喜歡。比如說帶我們去陶瓷廠實習了一下,回來以后在我們的教室里大家就跟瘋了似的在這兒折騰,表示抗議,但是這個學校就是工藝美術學校,它必須要教工藝美術,可是我們又不愿意學,老師也不愛教,我們處在這個狀態,所以就變成了什么?這個工藝美校很特殊,就是什么都學,工藝美術也學、藝術也學,雕塑、繪畫、速寫、圖章、篆刻、山水、花鳥什么都學,我們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大雜燴。 小藝:各種專業都學。 展望:各種都涉及。 特殊時代 各種藝術門類幾乎全學了一遍 小藝:您那會兒主修的是什么? 展望:我這個專業叫特種工藝,所謂特種工藝指的就是象牙玉器,但是象牙玉器在工藝美校是沒法兒學的,那得到工廠去學。所以工藝美校學的全是畫畫兒、雕刻、色彩這些內容,因為老師是這么排課的,你學素描,對你將來搞特種工藝是有用的,必須要學;你學蘇派的雕塑,對你將來雕刻玉器也是有用的;你學國畫,將來雕刻里肯定有好多神仙、仕女,也是有用的;你還要學篆刻,因為雕刻跟篆刻有關系,也就是說東拉西扯把所有美術的東西,除了油畫,全部跟特種工藝扯上了,所以我們都學了一遍。但是我在業余生活是畫油畫,這樣就全了,沒有不學的東西。 小藝:幾乎每一個方向都接觸到了。 展望:對,都沾了一點,這是我個人的一個特點。 小藝:您覺得這種什么都學的狀態,對之后的藝術感悟和創作有什么幫助? 展望:我覺得這種狀態早就應該成為全中國美術教育的范例了,但只可惜到現在都實現不了。所以我說我們是極特殊的一代,因為當時不正規,就是老師自己排課,所以老師就把自己喜歡的課全排上了。現在是不可能的,現在那個工藝美校已經變成設計藝術學院了,也不可能像我們當年這樣教學和學習了,都已經過去了,就是一個美好的時代。 展望雕塑作品 小藝:其實反而這種狀態是一個很好的事情。 展望:我個人覺得好,因為藝術是不分科分類的。 雕塑做的好 被選為雕塑課代表 小藝:那當時學那么多東西,你最喜歡那一個? 展望:我最喜歡雕塑,我是雕塑課代表。為什么我是雕塑課代表呢,我們第一堂雕塑課,所有的人每人臨摹一個石膏像,臨摹完了之后我們老師,他整個都看一遍,說展望這個頭像做得最有感覺,那展望當課代表吧。以后上雕塑課,等于就這堂課我是領頭的,什么準備架子,準備泥,協助老師完成所有的事情等等。 小藝:那當時你的組織能力也很好。 展望:這就是命中注定的,你比如說我們有花鳥畫、國畫、素描、色彩,都不讓我當課代表,就這堂雕塑課讓我當了課代表。他就是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比如色彩你在班里畫得最好,你在班里當課代表,素描誰畫的好,誰就當課代表,當時就是這樣。 小藝:當課代表其實更能提升自信,更加喜歡這們課程? 展望:會,當然會。那時候為了準備泥,我們蹬了三輪就去郊區買泥什么的拉回來,勁頭大著呢,但是相當苦。因為冬天那泥都凍了,你把那泥再給它怎么用水弄化了,爐子上烤什么的,其實非常辛苦。 小藝:全部都得是你們自己純手工去做? 展望:是的,都是我們自己做。 叛逆期不打老師 很少打同學 但很“擰” 小藝:藝術類的學生都是很特立獨行,青春期都會有一些叛逆期,年輕的時候你叛逆嗎? 展望:我這人從小就叛逆,但我不是激烈的,比如說我不跟老師打架,我也很少跟同學打架,也打過,但我從來不跟老師打架,跟老師關系都挺好的。我的叛逆不是表現在這兒,我的叛逆是屬于什么呢?我給你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們去學農,老師開會每個人表態,就是你在學農當中你要怎么表現,你要怎么聽話你要怎么樣等等,需要我們每個人“表決心”,全班都表,就是到我這兒我不表決心,老師沒辦法,死擰,就不站起來說,只能下一個,說完了之后再回頭讓我應聲,還是不說,最后老師都急了,你為什么不說?我就嘟囔了一句,我說表決心沒用,看行動。 小藝:就是最實際的一句話。 展望:我特別軸,就認定了就是提前表決心是沒用的,我該怎么樣就怎么樣。 小藝:還是要看最終的行動和結果。 展望:對,其實現在想想也沒必要,所謂的表決心就是你跟老師保證我要做到什么什么,我就是不下這個保證,我潛意識覺得可能如果我保證了萬一我做不到怎么辦。我在這方面及其的擰。 小藝:就是要堅持自己的想法? 展望:對,就有這毛病,但我并不打架,我不跟老師去打,我是屬于蔫兒的。老師的評語經常寫“學習不錯,也能幫助同學,也能夠團結”什么的,但是缺點就是“對社會工作不夠熱心”,就是集體的工作不熱心“上課搞小動作”,其實就是偷偷畫畫兒“蔫兒有準”就是我有自己的主意。 小藝:堅持自己的一些想法,這個其實可能也是一個藝術家需要的一個特質。 展望:對,但是我一定要說這個想法并不一定都是對的。 小藝:有時候可能太固執。 展望:經常是錯的,也堅持。 小藝:其實在這種過程當中也會學到很多東西,哪怕錯了我堅持后,會學到一些經驗教訓。 展望:就是我要接受,或者說承擔我所堅持的那件事情的后果,我決不怨天尤人,就怨我自己,比如我堅持錯了,那我就認倒霉。 小藝:在工藝美校上學的階段有沒有特別喜歡的藝術家? 展望:那太多了,在工藝美校那時候已經接觸了像羅丹、摩爾、還有蘇聯、南斯拉夫的一些雕塑家,都很喜歡,還有一些文學家,羅曼·羅蘭給我影響特別大,就我受他影響太大了,羅曼·羅蘭因為他是屬于批判現實主義比較浪漫激情的那種文學家,喜歡討論文藝復興、藝術什么的,美校的時候受他的影響很大,當然也有工藝美術方面的一些技術,但是工藝美術占的比例很小。 畢業被分配到玉器廠 去磨玉 小藝:工藝美校畢業后,您是去到工藝美術廠工作吧? 展望:對,國家分配工作。當時我沒有分配到好工作,我被分配到玉器廠去工作,在我們班來說是誰都不愿意去的單位。因為玉器廠跟我們學校的校長是熟人關系吧,所以他們想要兩個好學生,但是這個地方誰都不愛去,有比這個好的一些地方都不讓我們去,就愣把我們分到玉器廠了。 我在工藝美校學習雖然好,但是畢業分配非常吃虧,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跟另外一個同學,那個同學是班長,學習成績比我還好,就我們倆給分到玉器廠。但是那個年代是沒辦法的,你只能去,就不愿意去到恨不得你掉眼淚那種程度。因為我們去那實習過,那個工廠凈是什么瘸子、拐子那種,它叫福利廠,有點像鄉辦企業的那種,天天在那兒磨玉,真的是挺殘酷的一個地方,當時我們去實習的時候,我們回來就發誓不要去那工作,可是最后就給你分到那去,你也得接受。 在玉器廠天天數數 數到暈 我們當時分到那以后我跟我那同學心情特別不好,剛一去那每天數戒指面,那個戒指面一做就做成千上萬個,你要數數,一盆一盆的數,給我那個同學都數暈了,就是我那同學后來神經有點不大正常,就是數數數的,就是數一百拿出一個,數一百拿出一個,然后這一個就變成一盆了,然后你再數這一盆,因為它數字太大了。 小藝:每天都得數? 展望:對,數字太大了,那時候也沒有計算機嘛,都用算盤扒拉。 小藝:你那時候也是跟著一塊數這個? 展望:對呀,也干這個。 小藝:這個過程持續了多長時間? 展望:半年吧。除了數這個,就是打掃樓道,打掃衛生,什么都得干。 小藝:那時候有沒有想過我不干這個了? 展望:不允許,那時國家每個人都得工作,你不可能自己在家呆著,那你就成犯罪了,那個年代是不允許自由職業的。而且家里也等著你掙那幾十塊錢呢,你要是不去工作,以后你永遠都沒有工作,所有人都得去。你只能換工作,你換一個別的單位可以,但那很難的,調工作非常難。 小藝:這是在八十年代吧? 展望:1981年。 在玉器廠辦美術班 數數的日子終于解脫了 小藝:這種狀態持續差不多半年以后,你們就會去做一些其他的工作嗎? 展望:對,就是半年數數,然后打掃衛生,差不多快一年的時候,讓我們去了技術科。然后上機器磨了不到一個月,他們后來工廠還不錯,就看我們倆畫畫兒挺好的,就讓我們幫著工廠辦了一個美術班,就培養工人的畫畫兒水平,這樣我們才解脫了。 當時印象特別深,就是在工廠的時候,有一天我就跟我那個同學聊天(他后來也上美院了),說你看咱們像不像林沖被發配到荊州?完了喊一聲什么好大雪,然后我就把手里拎著一個圓圈鐵絲扔到空中去了,那個鐵絲從空中下來,啪,搭在工廠的兩個電線上,一下就短路了,整個工廠的機器就停了,嚇得我們倆趕快躲廁所里去了,工長不知道是誰干的,不知道什么原因,后來查到,一看那個短路了,結果整個工廠一天什么都沒干。 “騙出”介紹信 考上中央美術學院 圓夢 小藝:后來你們兩個都去考美院了? 展望:對,都考美院了。 小藝:美院進去也是雕塑專業? 展望:不是,他不是,他是連環畫,我是雕塑。因為我在美校就夢想著要上中央美院,當時就想一定要上中央美院,當時我們不能從美校直接考,美校畢業以后兩年之內不許考大學。 小藝:為什么不能考? 展望:不能考,必須工作兩年以后才可以考,所以我是熬到了,在工廠工作兩年之后才去考的。但是工廠其實不允許我們去考,因為他好不容易招來的。當時有一個我們的行政處長,年齡挺大的一個女處長,是趁著我們的領導出差,那時候沒有手機,電話聯系沒那么方便,趁著領導出差,從行政處長手里騙出的這個介紹信,就是贏得她的同情。沒有介紹信美院不接收,把這個介紹信騙出來,才去參加考試的。 當時我們兩個都考上了中央美術學院,通知書一下來,我們那個廠長才知道我們參加大學考試了,氣壞了,拍桌子瞪眼,但是已經沒辦法了。所以在那個時代很難的。 小藝:考進中央美術學院,學習雕塑的方向也是蘇派的體系嗎? 展望:對,中央美術學院的教學體系主要是學蘇派,第一代的老先生是法派的,他們的學生留蘇。所以我們上了雕塑系以后,老先生是留法的,中年的是留蘇的,但教我們主要是中年的,所以我們主要教學體系是蘇派的。 畢業創作自己選擇路線收集素材 結果創作有點“莫名其妙” 小藝:最初肯定學習的都是比較寫實一點的雕塑。 展望:對,只有寫實,沒有別的,在那個年代中國只有寫實,沒有別的。 小藝:能聊聊你的畢業創作嗎? 展望:畢業作品叫《街道》,做畢業創作的時候,要去下鄉收集素材,當時大家都去少數民族地區,那時候中央美術學院特流行少數民族素材。我就沒去少數民族地區,我當時自己定的路線,從山東回來以后我先去敦煌,然后去西安看中國古代的雕塑,從西安去南寧、去海南島、去廣東、深圳,去看中國的現代化城市。因為當時只有深圳是試點嘛,離著香港很近,所以我專門要在深圳口岸那個地看看香港,之后再回北京,這是我自己設定的路線。 所以我的畢業創作做的就是一個莫名其妙,就是一個街道,誰都不認識誰,突然撞到了,哎,這誰呀?這么一個狀態。沒有什么內容,也沒有主題,所以這作品的名字叫《街道》,偶然相遇,就跟我自己選擇的這條路線有關系。 為了忘掉美院所學的東西 開始做超寫實雕塑 小藝:畢業之后還是延續這種創作的狀態嗎? 展望:延續了一兩年,也做了一些公共雕塑。所以頭兩三天不知道該干什么,做了一個是畢業創作的那種感覺的雕塑,一個是金屬焊接,做的跟那個火燒的似的那種金屬焊接。因為我那件作品特別像被燒毀的軍車,本來想參加全國美展,結果也參加不了了。之后就開始做超級寫實的幾件作品,當時是為了忘掉我所有學過的東西,因為我在看超級寫實的理論的時候,我發現他們的理論講純客觀,就是說假設你什么都沒學過,你把一個人做像,他什么樣你就做什么樣。 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我對這個理論很感興趣,所以我做那種極端寫實的,也是你什么樣我做什么樣,這不就把我的老師教給我的東西都忘了嘛。我通過超級寫實主義,就忘掉以前在美院訓練的那些東西,因為那些東西對我干擾太大,一出手就是老師的東西,所以我用這個方式來擺脫。這個超級寫實做了一些以后,到了1993年下半年我要搞一批創作,做個展,這時候我才開始把超級寫實的里邊的人物去掉,只剩下衣服,也就是說直接用衣服做雕塑。 “中山裝”系列作品是產生觀念的第一步 小藝:這個是不是就是您的那個“中山裝”的一系列作品? 展望:“中山裝”,就這么出來的。到了“中山裝”系列作品展是1994年了,所以這個雕塑完全是從超級寫實那個雕塑過來的,也就是說超級寫實的理論我并沒有堅持下去,走到一定程度我就轉型了。我仍然用衣服殼這些方法,超級寫實我是做的泥塑,把衣服穿上,這個沒有變,還是做泥塑和穿衣服,但是把泥塑去掉,那么也就意味著它的客觀性不存在了,它變成主觀的了,變成這個人我想把它捏成什么樣就捏成什么樣,一些超長,稀奇古怪的動作全出來了,剩下一些衣服的殼,又跟那種蟬蛻有關系了,表現一種人的痛苦、扭曲等等,就跟我認識的一些社會觀念發生關系了,“中山裝”這個系列就變成我認識社會的產物,也就是我形成觀念的第一步,還不是觀念藝術,觀念的第一步。 “中山裝”系列雕塑是中國當代新雕塑的開端 小藝:當時“中山裝”的這一系列作品,被認為是中國當代新雕塑的一個開端。 展望:那是1994年,我們有幾個雕塑家都在做創作,后來我們搞了一個展覽,是系列的個展,叫“雕塑1994”,我們自己覺得中國真正的新雕塑,也就是說當代雕塑應該是從這兒開始。但是在這之前1992年也有過一次雕塑的大聚會展覽,在杭州美院,有些人認為應該從那兒開始,我覺得那個是一個準備期,真正的雕塑進入當代領域,跟整個美術思潮接軌,還是應該是從1994年我們五個人的系列個展開始。 在這個系列個展當中,我做的是“中山裝”系列,隋建國是鵝卵石上面鋼筋,姜杰做的是嬰孩,張永建做的膠皮,傅中望做的是榫卯,這五個個展是中國新雕塑的一個開始。 小藝:當時應該是反響挺大的? 展望:對,當時影響非常大。同時當代藝術圈的裝置、觀念,也都開始了,幾乎前后腳同步。還有繪畫里的政治波譜,應該說1990年之后,1992年—1994年之間,中國以觀念藝術為基礎的,因為這些藝術的基礎都是觀念,然后它分離出裝置、錄像,政治波譜等等這些不同的門類,但它都有一個共同的東西,就是把觀念藝術融進去。 后現代主義是個大雜燴 小藝:1992年—1994年這幾年,是我們中國當代藝術的一個開端? 展望:是的,中國當代藝術的起步。也是轉型期,沒有人做觀念藝術,是把現代主義時期的觀念藝術的這種方法、這種性質給它挪進了不同的這種藝術表達的方式當中。都有觀念,但都不是觀念藝術,我們的新聞評論或者雜志什么的,經常寫中國的觀念藝術,其實這是不對的,沒有人做觀念藝術,它已經是后現代文化,你說后現代我不反對,它是一個跨越,這個跨越不光是材料跨越,還有傳統與現代的這種溝通,社會跟語言的這種界限的打破,它是打破了各種界限,一個大雜燴,實際上后現代主義是個大雜燴。 “假山石”系列作品 反應中國轉型時期的問題 小藝:后來您的“假山石”,還有“宇宙系列”,這些視覺沖擊力都特別強,這一系列作品都是在什么時候開始做的? 展望:“假山石”是1995年,我剛不是說1994年“中山裝”嘛,1995年一年的時間就過渡到“假山石”了。 小藝:其實這個跨度挺大的。 展望:跨度大,為什么呢?因為我剛說了,“中山裝”這一系列的作品,跟痛苦有關,跟1989年有關,它是一個對前幾年發生事情的一個回顧和反思。1994年開始我做過一個作品,清洗廢墟,什么意思呢?就是北京開始都市化改造了,也就是說1989年之后,1991年、1992年、1993年,中國轉型,變成什么了呢?就是不談政治了,經濟開放,大規模的經濟開放。因為我們學校在王府井,馬上感覺到了周邊的變化,王府井這條文化街馬上就會消失,美院也會搬家,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其實這個很恐怖、恐懼要大于1989年所留下的那個東西,不是政治問題了,我們整個文化生活都要改變了,城市都要拆了,這是什么問題呀?這是什么效果?這完全把那個記憶就給抵消了,所以我的注意力也跟著就轉移了。 注意力轉移,我就開始看周圍的變化,樓都變了,開始拆老樓蓋新樓,也沒有藝術,除了有些搞活兒的人抄襲一些雕塑放在那以外,我發現人們把那個石頭擺在那兒了,為什么?因為中國古代沒有城市雕塑,沒有雕塑創作,人們都是用石頭來替代雕塑,我發現怎么今天也把石頭拿來了。這是一個當下的問題,我才想到用“假山石”作為原型,來做成不銹鋼的。 其實這個原意跟中國文化一點關系都沒有,原意就是我們當下所面對的一個現實。這個園林文化是等我做了以后,我開始補這塊課,因為我從來就沒有關注過園林、石頭,等我做出來作品以后,我發現這后邊是一個中國的文化,于是開始了解了一下園林是什么,“假山石”是什么,老莊哲學,這個園林怎么來的,對中國文化進行了一個后補,實際上“假山石”誕生我根本沒有思考中國文化,我只是想中國的現實遇到了什么問題。 小藝:后期“宇宙系列”的效果讓我們大家記憶特別深刻,現場非常震撼。 展望:其實這中途很多年,做了很多創作,就不說了,各種實驗其實都有。到了2008年,我在中國美術館做了個展,對“假山石”做了一個總結,我覺得2008年其實很重要,我對以往的作品,尤其以“假山石”為發端的擴散出來的這些作品做了一個總結。總結之后2009年其實我也不知道該干什么,總之我要做新東西,但是沒想好,混了一年。2010年我先做的素園造石機,我的“宇宙初始”這個作品之前的一個作品,但這件作品是很重要的,這件作品做完了之后帶出的“宇宙”系列作品。 引爆20噸巨石 創造人工“大自然” “素園造石機”是解釋我對于山水,就是我們所看到的這種大自然現象怎么來的。我做了一個機器來自己創造大自然,我做完這個作品之后,才想到人造了一個自然,但是這個自然本身它是怎么來的,我現在用機器是來仿造那個自然,但是自然是怎么來的?所以我就做了一個事,選了一塊巨石讓它爆炸,代表開始,我就想知道萬物事情是怎么開始的,我要用形象來表達這個事。但是你光炸石頭也看不到,正好那年,就是2011年,開發出了每秒2000格的高速攝影機,以前是辦不到的,以前是用電影的方式拍,比如說拍子彈,那個電影的方式沒法兒拍我這個,我這個要在空中爆炸,六部機器,膠片沒法兒拍。正好那年的科技出現了這種數碼的高速攝影機,所以它解決了我的問題,就是從六個角度拍,我在六個角度可以仔細的看這一塊石頭如何分裂成無數個小石頭的過程,我就對這事特感興趣,其實費了很大周折,但是就是想做。 小藝:這個石頭應該是非常大的吧? 展望:20噸。 小藝:是從哪兒找來的? 展望:山東,當時就在山東拍的。 小藝:它是怎么升空然后給炸掉的? 展望:我做了一個架子,放在架子上,在八米高的一個架子上爆炸。 小藝:這個作品做完了之后,還做了其他的作品,還是直接到“宇宙系列”了? 展望:我在做這個作品的同時又做了一個有點像那種多元宇宙的感覺的作品,在新加坡做的,就是那種在平面上展開,我又回到平面了,你把一塊石頭砸碎了,再把它剩下的石頭再砸碎,這樣就變成了一個多次爆炸。 小藝:您用這種爆炸和這種放射的方式,當時想表達什么? 展望:我做了這么多年,我覺得跟量變引起質變有關系,做了這么多年石頭,有一定的積累,有一定的量變,自然就會發展到這步。如果我石頭做兩年就不做了,我想我也不會做后面的作品。所以有時候我們要耐住寂寞,當你沒有更好的想法的時候,你就是持續你眼前的東西,有一天就會再誕生新的想法,量變到質變。 這個“宇宙系列”做完了之后,我其實一直對物質本身進行深究,到底從哪兒來的,我想通過藝術的方式來揭示這個大自然的奧秘。我有一個個展,就是一束光,在光線里面看到塵埃,就是你猛然一看以為我們的空就是空的,但實際上你把屋子做成暗的,然后打一束光你就會發現,空氣中有無數個塵埃上下跳動,你以為什么都沒有,那就錯了。觀眾會有一種感覺,你以為你在觀看空中的塵埃,但其實你自己就在這當中。 小藝:自己也是這個空間里面的一分子。 展望:對,一分子,當你看我那個石頭爆炸的時候,你以為你在觀看這個初始,開端,但實際上你就是那個爆炸以后中間某一個小石頭的一分子。這種巨大的跳躍,就是我創作的一個目的。讓觀眾不是只跟著眼睛走,而跟著理念走,在你的理念當中,你的位置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比如你站在地球上,沒有變,但當你理念上發生變化了以后,你的精神視角產生變化以后,你所站的這個位置還是原來的位置,但它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將一百塊人民幣進行拍賣 瞬間變1.5萬元 今年在上海史金松搞一個拍賣雙年展,我本來想拍塵埃,就是拍賣這個塵埃,后來我改變想法,我拍了一百塊錢。這一百塊錢我也不簽字,就是你拿這一百塊錢沒用,你最多吃頓飯就沒了,我要看看到底能拍多少錢。比如說一百塊錢只拍了一百,我等于是沒有找到非物質,我覺得一百塊錢如果能拍出高于一百塊錢,那部分就是非物質。為什么我這么說呢?因為我們現在的拍賣,人們眼睛盯的其實不是那個作品本身,人們是用腦子在想未來這個作品能升值多少倍,也就是說表面上看人們在買藝術品,但實際上人們在買一個物質產品,跟藝術沒關系,所以我就想做一個測試,看有沒有人真正追求非物質,指完全精神性的,附加值的東西。 因為在藝術品當中已經看不出來了,人們對于增值的預期已經完全泛化,你找不到精神價值了。所以我用這個來測試,后來一百塊錢拍了一萬五,一百五十倍,這一百五十倍我認為它是純精神的。因為他拿走這個東西不是物質,也不會值錢,他只能花掉這個錢,我就最近做了這么一個作品叫“尋找非物質”。也就是在我去年的那種,物質已經細微到塵埃的情況下,我終于又跨出一步,就是尋找非物質,連塵埃都不是了,是一種創作上的一個延續。 小藝:你的這個實驗其實也說明了,當下拍賣市場的一個現狀? 展望:都是一個暗喻了,我不直接談這個事,就像我不直接談“無”一樣。首先我證明沒有無,然后我證明同時存在非物質,但我絕對不說有那個無,就像我絕對不去否定拍賣,但是我會證明非物質在另外一個狀態。 小藝:我們接下來聊一聊“宇宙”這一系列的作品,我們去現場的時候,整個現場視覺沖擊力很強,而且那種質感也是讓人一下子就是好像進入了一個空間一樣,當時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展望:都是不銹鋼的,復制了一個瞬間。宇宙爆炸,因為我這個速度慢嘛,你可以看到它完整的過程,我選了一個中間適合展廳大小的一個定格,我把所有的碎石頭都拷貝成不銹鋼,然后把不銹鋼按照這個定格的位置恢復了一個爆炸的原貌。 定格在那兒,我為什么要做這個呢?就接著剛才我說的那個,就是一個作品它會改變人們的一個視角,有了這個定格,觀眾才會想到,哦,我現在活在地球上,我站在這個地球上,其實就是一個定格,實際上地球還在走,是因為我身在其中,所以我覺得速度很慢,如果你站在了觀眾看那個石頭爆炸的那個角度的話,我們現在的這些人所生產的存在就是一瞬間的事,艘一下就過去了。 小藝:2013年您用幾個關鍵詞可以總結一下自己的狀態嗎? 展望:2013我更能和混亂、危機相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