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3億港元 趙無極《大地無形》2018亞洲首件過億(雅昌藝術網訊)2018年3月29日下午3:00,保利香港2018年春拍“現當代藝術專場”在香港君悅酒店舉槌,本場共157件精品上拍。其中,趙無極“甲骨文”時期代表作《大地無形》以6500萬港幣起拍,場內兩個電話迅速抬到1億4千萬港幣,最終被1138號電話買家競得,1.55億港幣落槌,加傭金最終以1.829億港幣成交。超越去年佳士得春拍以1.5286億港元成交的趙無極《29.09.64》,目前位居趙無極作品拍賣紀錄的第二名。(拍前估價:HKD 90,000,000-150,000,000)這也是2018年度亞洲拍賣市場首件過億拍品。 ![]() “在不知不覺之中,我被誘入光明,就是那樣自然洋溢著信仰的偉大。同時我也感覺到祖國的古藝術,敦煌藝術,以至唐宋藝術中共通的情趣。這樣大約在1955年末,終于脫離了危機,自己想說的話沸沸騰涌,已經能夠把握著表現了。新的空間變為己有,在那里面自己能夠自由的呼吸。” ——1959年《趙無極的自白》 趙無極于1948年到巴黎,不過短短四年,即在國際藝壇獲得廣泛的認同與肯定。隨著1950年代中期他經歷人生與情感的劇變,將無可宣泄的感情投入創作,從此展開藝術生涯最重要的關鍵時期,1954-1958年間被稱為“甲骨文”時期,因深受學術界推崇,巨幅作品多為國際知名美術館與機構所藏,出現在市場上的作品如鳳毛麟角,十分珍貴難得。 ![]() ![]() 除了零星幾件晚期作品之外,趙無極僅在1958年以前為作品取名,透過題名我們得以一窺藝術家當時的創作理念與思考,在多樣的作品標題中,包含了風景、自然或人事物的描寫,但創作于1956-57年的《大地無形》是至今曝光唯一涉獵西方宗教經典與“造物”的作品,其珍貴可見一斑。作品的標題名稱由法文翻譯而來,法文原文恰與《圣經。創世記》第一章第二節中的句子吻合,《創世紀》第一章所描寫上帝在六日間造物的過程,也提供給我們解讀作品背后象征意義的文本。《大地無形》中的青銅器銘文字形交錯縱橫,散布的文字在巨大的畫布上起承轉合,浮游于未成形的大地之上,揭示混沌初開的宇宙初始面貌,似乎呈現了“大地無形”之后的“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大地無形》中的澄黃、朱紅鮮明奪目,顯示趙無極既以色彩對應著出現光明之后的世界,初始的原生大地并非空虛寂寥,多樣繁復的甲骨文依稀可辨,更寄托了藝術家的美好想望與期待。 ![]() 創作《大地無形》時正是“甲骨文”時期已臻成熟的階段,趙無極援引來自中國傳統藝術的影響愈發得心應手,文字符號作為畫面重心,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甲骨文被視為中國最早的定型文字,源于商代巫史以龜甲獸骨占卜后產生的裂痕來探知神的旨意,而后契刻占卜結果于其上,不僅作為神與人之間溝通的文字,更是商人對于天地萬物衍生變化的理解與歸納。但趙無極并非書寫既有文字,而是自創已然脫離了語言范疇的文字符號,《大地無形》中的文字結構在擷取之后除去了本身所代表的意涵,經過再次的詮釋與抽象化,此作是其閱歷與情感的符號化與形式化,以此書寫了對于宇宙初創時混沌狀態的想象。 據目前現有的出版文獻顯示,或許因當時藝術家工作室空間所限制,日本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收藏兩米乘三米的《黎明-不早不晚》為此時期最大尺幅作品,拍品《大地無形》位居第二大,不但是現今市場出現最大的“甲骨文”系列作品,主題更兼容中西、回歸宇宙初始的探索,實為趙無極超越自身文化、追尋普世意義的扛鼎之作。此《大地無形》在1957年于法蘭西畫廊展出后,旋即為私人藏家所收藏,歷經五十年后曝光于市場,即2007年11月25日佳士得香港秋拍中現身,最終以2944.75萬港幣成交,刷新當時的趙無極作品的拍賣紀錄。 來源: 雅昌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