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傳神寫韻——2018中國寫意油畫學派人物專題研究展開幕2018年7月29日下午3點在北京朝陽區(qū)萬荷美術館開幕的“傳神寫韻——2018中國寫意油畫學派人物專題研究展”,是由北京當代中國寫意油畫研究院主辦、北京萬荷美術館承辦,向中國油畫界推出的一項專題研究性畫展。
近些年,中國油畫寫生熱興起,已逐漸形成規(guī)模化和群體化,頗為可觀,不可小覷。其積極意義在于:在圖像化極速發(fā)展、繪畫趨向死亡的今天,繪畫重新回到自然,在寫生中對繪畫語言的斟酌和探索而涅槃重生,彌補了中國油畫整體進程中缺少的一段空白,使中國油畫在語言上達到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新高度,推動了中國油畫畫壇的現(xiàn)代化進程。
策展人、中國油畫學會理事、北京當代中國寫意油畫研究院副院長孫建平講話 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顧問、北京當代中國寫意油畫研究院院長戴士和致辭 如何在風景寫生、人物寫生和靜物寫生的均衡發(fā)展中推進學術研究,同時,在此層面上更加關注與提升人物寫生與創(chuàng)作學術課題的重要份量,是北京當代中國寫意油畫研究院的建院宗旨與學術任務。由戴士和先生擔任總策劃,孫建平先生與張晉先生擔任執(zhí)行策劃,促成了“傳神寫韻——2018中國寫意油畫學派人物專題研究展”的順利籌備與圓滿開幕。 萬荷文化藝術硅谷創(chuàng)始人、萬荷美術館館長、北京當代中國寫意油畫研究院副院長兼秘書長張晉致辭 吳選輝開幕式發(fā)言 寫意油畫不是什么初來乍到的新生事物。百年前油畫傳入中國后,民國時期留學歐洲的第一代油畫先驅們那時就曾發(fā)誓,“要把西方繪畫經(jīng)過我們自己的吸收,成為我們自己的血液”,1960年代,羅工柳第一次提出了“寫意油畫”這個概念。新世紀,中國寫意油畫進入蓬勃發(fā)展時期。其實,“寫意油畫”從來不是一個尊崇完全統(tǒng)一樣式的狹義的繪畫流派,而是一個“道同形異”的學派。其中,也包括了從蘇派中艱難蛻變出來力倡“民族化”的第二代畫家;包括了“85新潮”后,那些多從西方表現(xiàn)派繪畫中模仿衍變而走向“本土化”的第三代畫家,包括了新世紀之后成長的“不問東西”、可以自由選擇的第四代青年畫家。由于每個畫家受學淵源、知識結構,甚至地域、民族不同,又由于對“寫意”的理解各存己見、和而不群、道同形異,卻殊路同歸,聚集一起,匯流而成中國寫意油畫畫風如此多姿多彩的生動局面。
中國油畫學會理事、北京當代中國寫意油畫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輝主持開幕儀式 作為執(zhí)行策劃,孫建平先生把中國寫意油畫學派隊伍中出現(xiàn)的幾種學術傾向,大略地梳理為三個篇章。一、傳神篇:以形寫神,力攫爾魂,凝縮感覺,直追內心。二、寫韻篇:關注畫面,激情抒寫,舍形求勢,氣韻貫通。三、達意篇:心懷悲憫,關注蒼生,達意抒懷,畫為心聲。
戴士和研討會發(fā)言 本次展覽共邀請63位國內老中青知名的三代寫意油畫家,展出作品共計149幅。該展覽在2018年8月30日閉幕。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嘉賓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