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嚴虹自述:時間的針腳——武漢首展“我既是人群,又是孤身一人。”——博爾赫斯 曾經做過一個夢,夢中的我手拿一支畫筆,像神筆馬良一樣,置身在五顏六色的油彩里,玩得不亦樂乎。 機緣巧合,在過去的20年時間里,一次又一次走進藝術家的畫布,有幸成為藝術作品里的畫中人。 我在每一肖像幅畫里,遇見另一個自己。我想給每一幅肖像畫,寫一首詩。給每一幅肖像畫的藝術家,寫一篇文字素描,講述我與他們之間的藝術故事。 這些肖像是我散落在時光里的分身,拼接成前半生的生命地圖。當我與她們對視,每個“分身”都在訴說:“個體的生命痕跡值得被留存。” 這個展覽的主題源于我的枕邊書《時間的針腳》。西班牙作家瑪麗亞·杜埃尼亞斯在書中寫道:“我們的命運可以是這樣,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結局,因為我們的生活沒有在任何地方被記載下來。也許我們甚至沒有存在過。或者存在過,但沒有人知道。不管怎么樣,我們永遠都在歷史的背面,在密密麻麻的時間的針腳中,真實而隱形地活著。” 人生在世,不過三事:經歷,感悟,記錄存世。 選擇武漢作為“時間的針腳——嚴虹構像之外”的首展之地,于我,是一次必然的歸航。湖北,是我的出生地,是生命出發的原點;北京,是我生命成長的地方,承載了更漫長的歲月。這兩座城市,標記著我生命的經緯。 當我走進武漢鵝社書店,想起海明威在回憶錄《流動的盛宴》中多次提到莎士比亞書店,稱其為“溫暖得像剛出爐的面包的地方”;喬伊斯曾說:“沒有莎士比亞書店,就沒有《尤利西斯》的誕生。” 對于我而言,鵝社書店便是中國的莎士比亞書店,是讀書人心中熱愛的文化圣殿。而書店的藝術館,宛如一份饋贈給讀者的驚喜禮物。在這里開啟我的首展,再合適不過。除了一百幅風格各異的肖像,同步推出的還有我寫的書、我寫的詩,以及我主演的實驗影像作品《詩》電影,它們并置在一起,構建了一個多維度的文化實驗場。 這個展覽如同立體的“記憶宮殿”,是一次重構時間維度的嘗試。“時間的針腳——嚴虹構像之外”,借由我的肖像為針,穿引一條生命縫合之線。展覽真正的主角是每個在時代錦緞上刺繡自我印記的觀眾。 我試圖通過這個展覽,提出一個哲學命題:在數字身份泛濫的時代,肉體存在如何被證明?當一張臉被多雙眼睛凝視,我們究竟在看誰? 這一百幅肖像與其說是解構自己,實則是一場用肉身對抗虛擬化的行為藝術。希望這個展覽能為我們這個時代提供新的意義。 感謝每一位為我創作肖像的藝術家!感謝藝術家在畫布上定格了我的青春!他們的藝術創作,從50后寫實技法到10后AI數字繪畫生成,這個展覽就是一部微縮藝術史。 嚴虹寫于2025年6月9日武漢 嚴虹,筆名水果。具有多元化的身份,寫作者、媒體人、出版人、策展人、畫中人。 展覽主題:時間的針腳——嚴虹構像之外 出品人:毛恒誼 策展人:胡凌遠 展覽執行:顏色 開幕時間:2025年6月20日下午16:00 開館時間:周一至周日10:30-22:00 展覽時間:2025年6月17日至8月11日 展覽地址:武漢市江岸區一元街街道青島路10號鵝社書店藝術館 支持單位:武漢書畫研究會、湖北省漢上書畫院 參展藝術家(排名不分先后): 伊靈、王用家、裴莊欣、劉涌、楊小彥、袁文彬、何汶玦、李槍、王尊、李由、俸正泉、任思嫻、李在群、張丹、林崗、王峰、張曉東、呈昕、楊平、田園、李蕾、李瑾、張曉紅、高芳、王琳、柯明、金耕、葉勇、賀文斌、王俊英、朱宏、呂山川、趙斌、沈敬東、李郎、畢立偉、彭靜、林紅、郭志剛、萬江維、宿哲、戴楊、張弛、安迪楊、周賽蘭、曹遷、楊琛、滕德慶、賈靖、吳禹墨、儲小龍、張華、馬東、界山雪、王震亞、樂志康、文子游、高天行云、陳佳晨、胡紅霞、夜深、彭耀瑩、炳清、萬鴻、徐欣鈺、郭映娜、楊雁翎、張濤、李亮、斯列克布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