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哈尼法個展“刺點”:在痛感邊緣探索自由與希望《哈尼法》 被撕碎的心語灑落一地 驚醒了弱小的精靈 面對瘋狂又寧靜的生命 哈尼法只是她的名字 意圖中千萬次刺痛 要么活得鏗鏘無語 要么動得隨性有音 當誘惑純潔得不分彼此時 你我他是它們的代言 觸目驚心的秘籍旅程 沒有退路的喧嘩游歷 無法并有了法法明系 有序并有了道道啟迪 張揚的不是藝術 而是靈魂吶喊的自由 2025.6.6毛毛(周葵) 在本次哈尼法展覽作品中,“刺點是某種啟示,也是某種傷痕”;從鮮紅的腳印到技術異化的白骨,從充滿危險的臺階到巨型針頭下的童真。每一次針頭的呈現,都具備了“刺點”式的突現,引發觀者對“痛覺”與“驚愕”的共鳴。這次展覽將通過哈尼法的14組作品從不同層面對“刺點”這一概念進行探究。 “足跡”/“Legacy” 尺寸/ Dimensions : 14*28( cm )*18 材質/ Medium :針頭、亞克力/ Needles、Acrylic 創作年代/ Produced in 2025 進入展廳,粉紅色的腳印沿著墻面向前延伸,有序的影子斜于地面,針尖閃著冷光,一前一后的排列進入觀者的視線。《足跡》這一作品之下不僅是人類的印記,也是社會規訓的結構,它提醒我們“每一次行動,皆可能被記錄、被規范”。 “牙齒”/“Teeth” 尺寸/ Dimensions : 18*40*( cm )*29 材質/ Medium :針頭、骨頭/ Needles、Bones 創作年代/ Produced in 2025 “三羊”/“Three Sheep " 尺寸/ Dimensions : 80*80( cm )*3 材質/ Medium :板面、針頭、羊角/ Panel、Needles、Sheep ' s horn 創作年代/ Produced in 2024 當視線轉向《牙齒》和《三只小羊》等作品中,觀者仿佛又同時扮演了旁觀者與被看者的雙重角色——當腳下每一個針頭都暗示著歷史跨越所伴隨的傷害。當動物顎骨上的牙齒被針頭替換時,原生的生命本能被技術異化,生命不再僅僅是精神與意志的存在,而成為一項可被管理、評估、剪裁的“無遮蔽生命”。此時,觀者既是個體,也是被審視與重塑的對象。我們不禁反思:“文明”究竟為我們帶來何種自由?又以何種方式將我們推向他律? “五福”/“The Five Blessings 尺寸/ Dimensions : 40*40*( cm )*5 材質/ Medium :不銹鋼、針頭、光纖/ Stainless steel、Needles Optical fiber 創作年代/ Produced in 2024-2025 “賜福”/“Divine Blessing” 尺寸/ Dimensions : 100*100( cm ) 材質/ Medium :不銹鋼、針頭、LED / Stainless steel、Needles、LED 創作年代/ Produced in 2024 當技術與資本介入生物過程,生命不再是“活的存在”,而被轉化為“可控的對象”。比如在《五福》與《賜福》作品中理性的精準造成的后果讓我們看到:文化符號并非中性,當“福”成為商業與技術雙重操控下的消費符號,個體的幸福感往往建立在對風險的忽視之上。此時的“刺點”在精神層面完成穿刺,讓我們感知到群體對“美好”的集體催眠,也讓觀者重新審視那些被包裝得閃耀卻充滿危機的“福”。 “知識分子1、2、3”/“Intellectuals 1、2、3” 尺寸/ Dimensions : 50*80( cm )*2 材質/ Medium :板面、針頭、漆/ Panel、Needles、Lacquer 創作年代/ Produced in 2021 而在《知識分子》這組作品中,知識話語將個體塑造成特定的“合格主體”——從小學到大學,教育體系無時無刻不在塑造一種可預期的“成功模板”。因此,針頭在此不僅是物質元素,更象征著知識對身心的“精準扎刺”:這種扎刺無聲無息,卻在個體的價值觀與身份認同中留下深刻烙印。 “知更鳥”/“Turdus migratorius " 尺寸/ Dimensions : 100*150( cm )*2 材質/ Medium :板面、針頭、漆/ Panel、Needles、Lacquer 創作年代/ Produced in 2020 接下來觀者將先后遭遇《知更鳥》與《小心臺階》:《知更鳥》中,左側一個小男孩手持玩具意象指向洞口,右側一位大人以手勢比出“玩具”的形態,也指向同一個洞口。知更鳥并不存在,它被取代為一個洞。洞口的存在,形成一種無聲的空間:觀者站在邊緣,知道正在發生什么,卻無法看見。此時,刺點已不在針頭本身,而在于隱形的未知。 小心臺階”/“Mind the steps” 尺寸/ Dimensions : 110 *300*710( cm ) 材質/ Medium :板面、針頭、漆/ Panel、Needles、Lacquer 創作年代/ Produced in 2023~2025 在《小心臺階》這件裝置作品中,紅氣球是小男孩巴斯蒂安(來自法國導演艾爾伯特短片中主角的名字,氣球在此象征著有意識的生命體)一起對抗成人世界實用的夢想?還是成人世界追求內心欲望的象征?無論是哪一種,攀爬都意味著每一步都伴隨著“被刺破”的風險——這一意象與阿甘本的“例外狀態”遙相呼應:當權力設定邊界時,個體只要稍有偏離,便可能從“正常”滑向“例外”。 “刺點”/“Punctum " 尺寸/ Dimensions : 110 *300*710( cm ) 材質/ Medium :板面、針頭、漆/ Panel、Needles . Lacquer 創作年代/ Produced in 2024—2025 在《刺點》這件作品:針頭巨大的反差將洞口直指觀眾,動物圖案的氣球在光線的粉飾下,被微弱的氣息震動,搖擺在這種高度不確定的處境中。所謂的“希望”往往源于對絕望的認知:唯有在看見針頭背后的危險時,才能真正警覺到自由的脆弱,而這正是展覽的終極命題:“如何在絕望邊緣尋得希望?” 哈尼法個展“刺點”以其獨特的符號張力與想象,挑戰了我們對于身體、技術、知識與社會結構的既定認知。正是在這些“刺點”交織的痛感與矛盾中,我們或許能夠看見主體性復蘇的契機:當身體被反復刺入,我們不會僅僅選擇沉默,而是在痛感中尋求對自身的認知;當知識成為規訓工具,我們不會僅僅被動接受,而是在扭曲中重建自我;當社會階梯高不可攀,我們不會僅僅畏懼,而是在頂端的氣球面臨爆裂的風險時,審視什么是真正的希望。 哈尼法的作品并未給出現成答案,但她的作品讓我們感受到:在當代技術、資本與文化共謀的權力矩陣中,主體性的重建必須從一次次對“刺點”的直面開始。只有在痛感的邊緣不斷反思與抵抗,我們才能真正找到“走出”刺痛的路徑,讓新生的自我在現代性迷宮中重獲自由。 文Zakiyy “花”/“Flowers” 尺寸/ Dimensions : 8.5*140( cm )*10 材質/ Medium :不銹鋼、PVC / Stainless steel、PVC 創作年代/ Produced in 2024 “床”/“The Bed” 尺寸/ Dimensions : 90*190( cm ) 材質/ Medium :板面、針頭、漆/ Panel、Needles、Lacquer 創作年代/ Produced in 2020 可能是我知道作品的材料,所以初見“刺點”作為展覽的主題瞬時就有了理所當然的武斷。針頭、痛,刺點!從原因到結果,是施救還是其它?都需要看上去很美!作品把生命里清醒的疼痛,呈現的直觀又震撼! 這次的布展和作品的重新組合給我巨大的驚喜,尤其是紅毯到階梯!但我還是想說出一句不喜歡你在主題上提到羅蘭·巴特!因為作品在確定材料時,就同時出世了這個主題!每一個作品都是無數個疊加的刺點,混淆了疼痛也模糊了痛因,每一個疼痛的個體體會著生命中各式痛點的花式熵增和各自的自毀式成長!方方面面,能表達的都表達了,無疑你是勇敢的!對比你的勇敢我竟也能笑看我的沉默,因為我們竟同時契合這樣一句話:我存在于萬物 ,萬物表我心聲! ——小寫 在作品美麗的外表下,隱含著人的身體和精神所遭遇的困境。針頭——作為絕對的刺進物、被轉化的象征體——從治療的現實意義上抽離出來,不同于醫學方案的完全在場,雖仍攜帶這一空缺背后指示的醫治邏輯,但作品所指示的與其說是一種可達到的健康狀態,不如說更是被這之前的準健康狀態所替代。有某種糾纏不歇的欲望阻擋這一最終過渡。作品便展示了這一操作。由此,在原子化排列組成的客觀陣序中,可以想象個體在橫向與豎向的陣列中游走,伴其左右的是忽隱忽現的幽靈。而在堆積在畫框底部的混亂針頭系列如大火燃燒后留下的殘余物,只留下自身的藍色憂郁形象——人的形象都在一種緊張的關系中趨向于抽象的邊緣。 ——Zack 針頭,一個實物比名稱更具震懾力,更具穿透力的“介質”。藝術家哈尼法從切身的刺痛到感慨、思考, 從針頭這一介質到圖像的轉化,她十余年來在此介質和圖像中尋求作品的意義、生命的重量。 藝術家最重要最獨特的能力是在藝術語言的表達上和自我感受的傳遞上。當藝術家長久的迷戀一種語言時才會找到更好的自我感受,語言和感受決定了作品的純粹性。從哈尼法的作品中,透過成千上萬支針頭,那種語言的力量、藝術家的態度、作品的純粹性使我們不需要思考便可入心,作品的敘事性、社會性、哲理性、隱喻性等等都顯得不再重要。我們肉身背負著太多模糊的刺點,在遺忘和尚未發生中面對哈尼法的作品時我們或許會感慨、思考…… ——宰卡 展覽現場圖片: 藝術家簡介: 哈尼法(蔣芳芳) 1988年⽣于中國·河南 2018年畢業于中央⺠族⼤學,碩⼠ ⾃由藝術家 現居北京 參展經歷: 2013年 參加中韓⽂化交流藝術展 2015年 參加“靈⼭”藝術計劃活動展 2015年 參加“云云蕓蕓”秋季沙⻰展 2015年 參加“凝視”當代⼥性雙年展并獲得學術獎 2015年 群展“姦”性別⽂化符碼他為她當代展 2017年 參展春醒⼥畫家作品展 2018年 作品⼊選中融⻓安壹號藝術展 2019年 參加第⼆屆⼥性藝術+傾巢計劃展覽 2022年 參加盛世蓮花澳⻔回歸作品展 2023年 “婚”:兩性關系⼤型裝置個展 2024年 “潛⾏”藝術展 2025年“流動的邊界”群展 2025年 “刺點”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