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許經文水墨展《臙淼》亮相中國美術館許經文水墨展《臙淼》于2018年9月21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出水墨畫家許經文最近幾年以云、林為主題創作的兩個系列作品。“臙”指胭脂,即許經文畫云所用的主要顏料色;“淼”是說明他畫面上煙波淼淼的風格特征。許經文現任職于徐悲鴻紀念館,他的水墨既對傳統筆墨有所承繼,又結合他的生活感受和當代社會的發展而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創新。許經文的作品和本次在中國美術館的個展,得到了數位水墨理論家的關注,他們特意為許經文的水墨撰寫了評論文章,展覽開幕當天還舉辦專題研討會,針對許經文的作品和中國水墨的發展問題建言獻策。 開幕式現場
著名藝術理論家皮道堅很看重許經文作品中的“詩意”,他認為,許經文從2008年開始的“帷幕”、“無題”系列創作,經由2014年的“素風景”描繪,到2018年的對“竹林”、“煙云”的奇特想象,這十年不間斷的勤奮藝術實踐不僅更能展示藝術家對“畫中有詩”這一當代水墨課題的執著,也能更加清晰地折射出“新工筆”創作潮流中“詩情”、“詩性”尤其是“詩意”概念的流變轉換軌跡。 嘉賓致辭 藝術家許經文致答謝詞
著名藝術理論家魯虹也肯定了許經文近期的山水畫創作:“在他的近作中,由于通過對點、線的層層鋪寫與對不同墨色的反復渲染與皴擦,結果很好地造成了畫面上的音樂感、層次感、厚重感與“秀潤蒼茫的山林氣”。而在藝術圖式的處理上,他顯然是在借鑒學習龔賢、日本畫或現代攝影的基礎上,創造了個人既滿且密的結構樣式。加之他常將景物頂著畫紙上邊,且極少留出天空,也就形成了鋪天蓋地的磅礴氣派”。 嘉賓合影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于2018年9月21日(周五)下午四點在中國美術館5號廳開幕,展期為2018年9月19日至2018年9月27日,歡迎各界人士蒞臨。 許經文作品《幻系列之八》240x488CM 2018年紙本水墨設色
許經文專訪:用虛無縹緲的元素創造理想中的景象
記者烏藍:許經文水墨展《臙淼》開幕之際,我們特別邀請到了藝術家許經文一起來聊聊本次展覽及他的藝術創作。聽說本次展覽籌備了很長時間,許老師先介紹一下本次展覽。
藝術家許經文:中國美術館的專家審核會非常嚴格,2016年我的展覽通過了中國美術館的審核,當時覺得很幸運。但是通過之后我又一直很忐忑,一直不敢做這個展覽,覺得自己的作品還有一些小問題,就繼續畫。畫了一年左右,調整到一個相對不錯的狀態,結合美術館的檔期安排,才最終定了展期。雖然,這次畫展的作品大概準備了一年左右,但是我從很早就開始探索,這種探索是持續性的。
記者烏藍:這次展覽都展出了哪些系列的作品?請介紹一下。
藝術家許經文:這次我的《臙淼》水墨展,共展出兩個系列的作品。一個是“竹林”系列,一個是“煙云”系列。其中,竹林是我一直在做的系列,竹子對于我來講是一個符合中國傳統審美的元素,不用過多解釋,在中國人心里早已是根深蒂固的元素了,用竹子這個元素來創造我自己理想中的景象,不管是夢境也好,環境也好,還是我想要生活的地方也好,我畫它的時候完全沉浸在我自己創造的這個畫面里。這次展覽的另外一系列作品“煙云”,其實是我對中國繪畫的理解,也是想有一些新的內容出來。我以前畫過樹,畫過山,也畫過城市等。后來,我開始畫煙云,因為煙云是中國畫里面常見的元素,它是配合著山水去呈現的,很少有單獨把煙云提煉出來作為主要題材的作品。陸陸續續,經過很多年地探索,將成果通過這次展覽集中呈現出來。最近兩年的工作狀態我自己很滿意,雖然每天很忙,畫畫的時間也很緊張,但我的家人和朋友們特別支持我,讓我能夠安心畫畫。我在繪畫過程當中,總會帶著一種感恩的心去體會自己內心更真實的東西。 許經文作品《幻系列之十》180x180CM 2018年紙本水墨設色 許經文作品《幻系列之四》132x66CM 2017年紙本水墨設色
記者烏藍:身邊的環境對藝術創作會有一定的影響。
藝術家許經文:是的,影響會很大。《煙云》系列其實是從云開始的,現實中的煙云,看上去體積很大,但風一吹,它就變得虛無縹緲了,在山林間它又是另一種狀態。還有抽煙形成的煙霧、或者木頭燃燒之后的煙,這種物質之間的轉換和變為灰燼產生的那種煙,其實都很有意思。我在這個階段其實特別享受繪畫的過程,原來是想畫張作品,但現在對于繪畫的過程更感興趣,在創作的時候我覺得很開心很自由。 許經文作品《竹光天色》132x66cm 2018年紙本水墨
記者烏藍:你的作品整個畫面基本都是單色調,和傳統水墨畫相比,視覺沖擊力蠻大的,能聊聊為什么獨愛單色呢?
藝術家許經文:這可能是因為我的審美趣味。因為我喜歡大面積統一的畫面。統一的大面積的單色系我覺得更有氣勢,更有沖擊力。也因為我的性格很單純,生活很簡單,單色調符合我的性格特點,顏色豐富的畫面我也嘗試過,但是畫不下去。 記者烏藍:人和畫的氣場是統一的。
藝術家許經文:對,氣場這個這詞用的非常好。琳瑯滿目的東西我看著暈,雖然也好看,但不適合我。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每個人的狀態不一樣。藝術家就是這樣,如果在對藝術的理解上和技巧上,他能夠掌控這個畫面,那么他就會在畫面里很自由,這樣才能夠把畫面收拾出來。我覺得我這幾年越來越成熟的就是在控制,在畫面上可以先放后收,這種張弛有度,游刃有余的感覺,一直是我在嘗試的。 許經文作品《風竹人家》180x90cm 2018年紙本水墨
記者烏藍:你是從中國畫科班出身,你的作品算是對傳統中國畫的一種創新,你覺得最大的難點是什么?
藝術家許經文:我也不覺得我有多創新,其實我的東西都是很傳統的,只不過我用當下人的視角去把它呈現出來,更真誠地面對我的當下、我的生活和我的內心。
記者烏藍:除了《煙云》系列,你畫的竹子,看起來也非常的虛幻、朦朧、飄渺……
藝術家許經文:你看過《臥虎藏龍》嗎?
記者烏藍:看過,拍攝《臥虎藏龍》的竹海我也去過。
藝術家許經文:我第一次對大片的竹林產生興趣,其實就是《臥虎藏龍》。竹子這個元素我以前也畫過,但以前畫的都是小景。大面積的竹林場景,是新的嘗試。我從那部電影開始關注竹海,就像劉巨德老師說的:“有一種大海的感覺”,成片的竹子,風吹過去,那些竹子會像波浪一樣,而且還有此起彼伏的聲音,這種氣勢,難以言表。作為一個北方人,我對大場面的氣勢是非常感興趣的。后來,我用這種意境結合我的創作。古人對竹子的理解是講究氣節,但很少有人用大面積的方式去體現,我就用當下人們對竹子的理解,用大面積統一的場景去呈現符合我自己氣場的竹海。 許經文作品《幻系列之五》132x66CM 2017年紙本水墨設色
記者烏藍:我們聊一個收藏方面的話題,你作為藝術家給我們網友聊聊,如何更好的收藏一件自己喜歡的作品?
藝術家許經文:首先你要喜歡,其次跟我們做學問一樣,你要努力地了解這些藝術品背后的故事和一些知識,不要盲目地去收藏。
記者烏藍:謝謝許老師,許經文水墨展《臙淼》從2018年9月19日至2018年9月27日在中國美術館展出,歡迎大家蒞臨。
藝術家許經文: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