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守藝人一百零八匠》新書發布會在前門天樂園舉辦北京前門大街的“天樂園大戲樓”(當時名叫“大眾劇場”),在1950 年12 月,梅蘭芳先生事隔三十七年之后再此重新登臺,并連續演出了四天,當時排隊買票的隊伍綿延一里多長,蔚為壯觀。現在,這個擁有230多年歷史的大戲樓進行修復之后,劇場的布置以及舞臺搭建,都保留了原有的樣子。 嘉賓圓桌論壇 10月19日,《中國守藝人一百零八匠》新書發布會同樣選在這個剛不久才重新面向公眾開放的“天樂園大戲樓”舉行。發布會由該書的責任編輯張惟主持,邀請了書的作者羅易成,手藝人代表段改芳、楊根連、趙慧萍、閆民、永新華韻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執行總裁羅勇,以及來到現場的一百多位媒體朋友和嘉賓,共同見證了這本書的面世,也了解了這本書誕生背后的故事。《中國守藝人一百零八匠》作者羅易成本是廣告界的資深創意人,當社會進入互聯網時代,他意識到很多傳統手藝失去了發聲的渠道,便于2015年開始萌生去全國各地走訪記錄各地有當地特色的民間手藝和手藝人,并通過自己廣告傳播的經驗使這些民間手藝的魅力與意義被更廣泛的人群接受。最終把階段性的采訪成果寫成《中國守藝人一百零八匠》書稿及220分鐘的同名紀錄長片。 《中國守藝人一百零八匠》作者羅易成老師 發布會上,主持人、該書責任編輯張惟介紹了出版《中國守藝人一百零八匠》的初衷:“書是可以流傳下去的東西,這些因為堅持而閃閃發亮的守藝人和他們守護的工藝應該被記錄下來,也希望通過這本書的出版,能夠讓更多人了解和關注中國傳統手工藝,知道有像作者羅易成這樣一位有心人,像守藝人一樣,守護著手工藝人和他們的故事。”作者羅易成則在他的介紹環節向現場朋友分享了他去全國各地走訪手藝人的過程與心得。 榮寶齋木版水印技藝傳承人趙慧萍女士講述木板水印技藝 永新華韻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作為此次活動協辦方,執行總裁羅勇到場并致辭,他表示永新華韻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非遺領域全球重要合作伙伴,將全方位整合非遺資源,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數據平臺”為核心,利用數字化技術和網絡平臺展示、傳播中國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以全新的形式展現非遺的歷史價值和藝術魅力,讓非遺的文化精髓得以傳承和發展。此次永新華韻牽手羅易成老師,220分鐘《中國守藝人一百零八匠》同名紀錄長片將以分段短視頻形式登陸“非遺大數據平臺“、“非遺大百科”APP,并將從中國傳統手藝資源發掘及保護、技藝傳播內容及形式、文化創意經濟等角度開展合作,共同致力于進一步推動中國傳統手工藝的保護、傳承及發展。 冷兵器研磨師閆民先生講述研磨技藝 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玉雕項目傳承人楊根連致辭 在介紹環節中,作者羅易成還邀請到書中寫到的榮寶齋木版水印技藝傳承人趙慧萍、冷兵器研磨師閆民,和大家分享了“木版水印”這項榮寶齋的傳統印刷技藝如何通過手藝人代代傳承,以及數代手藝人與齊白石、徐悲鴻等中國畫大師建立的密切關系,同時,也通過實物,讓大家看到閆民老師隨身帶來的劉云峰佩劍以及“1984”牛尾彎刀兩件冷兵器作品,以及作品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 永新華韻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執行總裁致辭 發布會還請來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玉雕項目傳承人楊根連,這位祖上在宮廷造辦處吃皇糧的手藝人,也被羅易成為手藝人所做的付出所打動,親手把鑲有“中國守藝人”的金鑲玉毛筆作品贈送給作者羅易成以表鼓勵。 隨后由張惟主持圓桌論壇環節,由作者羅易成、剪紙項目傳承人/原山西省群藝館研究員段改芳、玉雕項目傳承人楊根連、永新華韻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海,分別從各自角度圍繞“守藝的意義”進行探討。 手藝人代表段改芳老師講述手藝人的故事 正如作者羅易成所說,站在這個有200多年歷史的舞臺上,似乎能感應到自己和前人的心靈相通,現代和傳統的相連,通過傳統手藝,可以讓傳統的薪火相傳,可以讓我們相信匠心可以讓人生變得純粹而篤定,可以讓我們繼續維系一個國家和民族既有的詩意與鄉愁。 主持人張惟女士 據悉,羅易成及其團隊已開始啟動《中國守藝人一百零八匠》項目的第二階段計劃:圍繞黃河流域民間手藝的專題走訪與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