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合藝術中心攜手藝術家趙半狄揭幕當代夜宴PARTY在古老的北京城里,合藝術中心是一家極其年輕的藝術機構。 在風云變幻的中國當代藝術圈里,趙半狄是一位成名很久的藝術家。 2018年的晚秋,他們相聚在紫禁城腳下一片別有洞天的蘇式庭院,以一場當代夜宴PARTY,致敬他們心中最可貴的東西,探索他們心中藝術的意義。
致敬寫生 如何在一個小時內畫出《韓熙載夜宴圖》? 答案是絕無可能。 經得起時間檢驗的藝術,一定沉淀著豐富的時間。 畫家之所以支起畫布,而非拿起相機,就是因為他要捕捉的,不是表面的形象、定格的動作或偶然的神態,而是太陽的腳步、風的溫度、高墻外木葉的芬芳、PARTY上真實迸發的情感、華服下造就人格的經歷以及逝者如斯的時光。 如果說攝影是用二維的焦平面,對四維的時空截取了一個精準的切片;寫生則一直致力于用畫卷的溫度與顏料的深度,承載更廣闊的時間與空間。 從透視法、到光照派、到洛可可、到印象派、到畫后腦勺的畢加索與畫格子的蒙德里安,西方古典主義大師與現代藝術先鋒,都在寫生。 從顧閎中,到王希孟、張擇端、宋徽宗,到郎世寧,到傅抱石,寫生的長卷連接起中華文明的燦爛長城。 技法在進步,理念在發展,但寫生永恒。因為人類對于突破維度限制的追求,永恒。
致敬賓朋 與寫生的永恒相對的,是PARTY的短暫。 緣會終須離別,PARTY的意義不在相聚。 千里逢迎,高朋滿座,賓朋才是PARTY的主角。 天涯若比鄰,杯酒遇知己,PARTY是主人致敬賓朋的藝術品。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短暫的PARTY因為賓朋的風雅而獲得長久的生命力。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古今中外的文人高士,莫不喜愛PARTY,達人智者,又不留戀PARTY。因為人們知道,PARTY的意義,在于時代精神的匯聚,在于人文精神的傳遞。
致敬傳承 合藝術中心的蘇式庭院,喚起趙半狄對《夜宴圖》的回憶。然而李煜的南唐,卻并不是個值得懷念的時代。 人類豈非總是在對歷史的追憶與反思間,獲得進步? 五代末期,禮崩樂壞,但仍有韓熙載的風霜高潔、矢志不渝。當代中國,和平昌盛,卻淡薄了中國自古以來“士志于道”的士大夫精神。 在封筆十載后,趙半狄又重新拿起畫筆,便是要以十年的探索與反思所得,對當代社會進行更深刻的介入。 在文化藝術機構林立的當代中國,合藝術中心仍要獨樹一幟,便是要以自身實踐,傳承中華文明沉淀千年的寶貴精神——堅守道德理想、追求高尚人格、承擔社會責任的士大夫精神。 這樣一個平凡的日子里,這樣一個安靜的院子里,這樣一場不過百人的PARTY,或許承載著許多深沉的情愫,或許將開啟一段全新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