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藝術展現“新時代”,與進博會“共享未來”“藝術的力量——進博會里的當代藝術”媒體見面會23日下午在人民日報社舉行。進博會(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主會場藝術總監童雁汝南與參與進博會藝術創陳的主要藝術家張羽、馮良鴻、秦風、崔憲基、白明、陳文令等出席了活動并分享了他們的藝術創作理念和靈感。人民日報社文藝部主任、中央文史館書畫院院委、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梁永琳致開場詞,人民日報社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陳國華、人民日報社辦公廳副主任魏建周等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動。 “藝術的力量——進博會里的當代藝術”媒體見面會現場 攝影/烏藍 11月10日在上海落幕的進博會,共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以“新時代,共享未來”為主題,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是國際貿易發展史上一大創舉。藝術陳設是會場空間的靈魂,進博會會場藝術品的布局依此分為四個單元闡釋區域主題:中方貴賓廳以呈現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格局為主,外方貴賓廳以體現全球視野和創新精神為要,中外方共享區則以中西合璧,形成文化的對話,藝術品主要選擇抽象藝術及山水藝術,以海派精神體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和主動開放的姿態。100多件頗具藝術家個人風格的作品折射中國當代藝術獨特審美,與世界藝術相互關照,以國際化語言為中國外交贏得公共空間。 人民日報社文藝部主任致辭 良好的空間氛圍是一種無形的外交推力,即能在文化上塑造大國形象,又能在國家元首們會議期間,引出中國傳統文化和普世價值觀的討論,增加話題,增進文化認同感。為國家外交活動贏得公共空間。在向世界展示藝術水準的同時,也顯現了文化外交的軟實力,共建文化價值觀共同體。據進博會主會場藝術總監童雁汝南介紹,本次的藝術陳設,主要包含以下幾個特色: 進博會主會場藝術總監童雁汝南發言 首先,本次進博會的藝術品陳設最大的特點是緊扣“主動開放”的關鍵詞,大膽對當代藝術作品進行啟用,繼杭州G20峰會和廈門金磚會議主會場的思路之后,進一步推進活躍在國際藝術領域的前沿藝術創作在外交空間的作用。 其次,藝術家的選擇除了近代大師外,還邀請了對藝術史產生重要影響、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華人藝術家,各藝術流派的創始人、推動者,先鋒當代藝術的生力軍和有引領性的青年藝術家,共同參與會議空間的藝術品創作,以多維立體的角度展現出華人藝術家的最高創作水平。藝術類型繁多,包含清代古瓷、古字畫、木雕、漆畫、刺繡、當代水墨、書法、油畫、雕塑、陶瓷、裝置等多個藝術門類。可以說本屆進博會會議空間陳設,就是一部高度濃縮的中國當代藝術譜系展。 王春辰(著名藝術批評家、策展人,中央美院博導,現任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 第三,作品既要能代表中國藝術的高水平,又要考慮到政治外交、民族宗教信仰與規范禁忌等因素,因此作品的主題內容、作品尺度、畫面形象、表現方式、色彩配置、裝裱方式,都受到一定限制,作品的選用面臨著更多層篩選,既要符合會議的精神,又要有國家外交空間的禮儀儀態,能構建嚴肅又有活力的氛圍,最重要的是作品畫面在空間里要“隱”的同時,還要對主題精神有足夠“顯”的文化力量。同時,從尊重藝術自身規律的角度出發,本次陳設在展現了藝術家個人風格的同時,代表了當代中國的藝術高水平。 清華大學陶瓷藝術系主任白明發言 在現場進行的藝術家對話環節,各位藝術家通過分享自己作品創作的心得與幕后花絮,與媒體共同交流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現狀與價值。“進博會能引進當代藝術,是從國家層面對中國當代藝術的關注與支持,這是本次藝術創陳的最大影響與價值。”清華大學陶瓷藝術系主任白明如是說。對話主持人、藝術批評家、策展人王春辰在總結發言時說,進博會主動開放的態度體現了中國進入世界文化語境的自信表達,我們正在用最傳統的內容,最國際化的語言,與世界共振。 附 2018進博會藝術展區各板塊藝術家名單 一:中方貴賓廳(天地古今,構建共同體) 吳昌碩、唐云、趙無極、肖谷、吳為山、王中 二:外方貴賓廳(水墨;上海,書寫未來) 王秋童、董小明、俞曉夫、許江、樊楓、趙崢嶸、王冬齡、谷文達、徐冰、湯國、崔憲基、魏立剛、范勃、章燕紫、陽江組合 三:中外共享廳(抽象;山水,包容開放) 朱德群、趙無極、邱世華、周長江、申凡、蕭長正、朱金石、王建中、傅中望、隋建國、譚根雄、蔡國強、孫良、袁佐、蔣正根、藍正輝、夏小萬、張羽、譚平、王衍成、韓鋒、秦風、王易罡、鄭重賓、丁乙、馮良鴻、朱嵐、方力鈞、黃淵青、王勁松、劉永剛、唐承華、王小松、黃郅陽、李磊、楊述、張方白、周鐵海、邵一、嚴智龍、鄭國谷、陳曉云、丁設、韓鋒、向利慶、李玉普、陳?⑿煨」⑿煺稹⒄哉浴⒒票齪紜⒍⌒廴⒘豕傘⑼鮿亂簟⒘荷芑⒊鸕率鰲⒅T詼⒊灤捻⒒舨ㄑ蟆⒌斯礎⑸蚯凇⒀疃住⒆笳ⅰ⒑渭恿幀⒃爛艟⒄雇⒗鈁妗⑸;鷚ⅰ⑸蚩肆酌鰲⒀λ傘⒄哦骼⒘指凇⒊攣牧睢⒗罘濉⑹唷⒀蠲帷⒋魘娣帷⒉討舅傘⒀Ψ濉⒗詈椴ā⑹┖!⑻費⒘趿⒂睢⑼閎昴稀⑺镅貳⒙髟丁?/p> 四:平行論壇(梅蘭竹菊,透明營商) 徐世揚、陳家泠、韓天衡、閔學林、潘公凱、司徒立、楊詰蒼、張國龍、陳琪、任戎、張洹、蒼鑫、史金淞、張淳大寶、金陽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