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到大西南去—我的青春在西南聯大》北京演出落幕12月2日下午, 由中共云南省委宣傳部、云南師范大學、中共昆明市委宣傳部、華僑城•云南文投集團出品,云文影業制作的原創舞臺劇《到大西南去——我的青春在西南聯大》第五場演出在北京多維劇場圓滿落幕,至此連續5場的北京演出順利結束。由于該劇立意深遠,底蘊深厚,具有強烈的人文情懷和歷史使命感,被譽為一部“再現聯大精神、家國情懷的青春勵志劇”,為當前的話劇市場注入一股清流。 演員全身心入戲 原創舞臺劇《到大西南去——我的青春在西南聯大》取材西南聯合大學歷史素材,通過夢想和現實穿插的藝術構思,以及充滿詩意哲理的臺詞和演員們精湛的表演,講述了一個現代大學生通過自己的夢境,穿越到戰火紛飛的西南聯大,最終找到人生的真諦。在劇中扮演老山的演員徐晟,展現了睿智的師者形象,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本人也是中戲博士生,他說:“最早拿到劇本,讀第二遍的時候淚流滿面。后來排練、昆明演出,不斷和劇本產生共鳴。至今他每天出門都會佩戴一枚‘聯大校徽’。讓他感動的是,北京首場演出結束后在地鐵里,遇到一個女孩,目不轉睛地看著他,隨后鼓足勇氣對他說,剛才看了話劇,記下了‘老山’說的很多話,耐人尋味。”
上座率超過90% 據了解,原創舞臺劇《到大西南去——我的青春在西南聯大》,從11月28日—12月2日,在北京演出5場,每場演出的上座率超過90%,共有2500余名戲劇專家、北京戲迷、市民及師生觀看了話劇,反響熱烈。其中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央戲劇學院、首都師范大學、北京服裝學院、北京聯合大學等高校學生以及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懷柔一中等中學學生看完話劇后紛紛填寫問卷,訴說心聲。 北大清華學生有感而發 作為“北大人”, 北京大學傳播學博士何薇從這部話劇看到了 “北大人”的家國情懷;也看到了那個深藏在年輕人心中的是抬頭看“月亮”,還是低頭拾起“六便士”的徘徊迷茫與自我叩問。何薇說:“這部劇讓她看到了三校南渡路上的艱辛與堅持,更讓她在這濃縮的‘2小時’征途中,尋找到了當代大學生應有的精神及價值擔當。”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生張大量說:“戰火中三校師生南渡,為了知識和真理而求索,這部話劇讓我看到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后胡斌看完話劇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他說:“話劇的故事情節和臺詞比較流暢、考究,人物的刻畫很生動,演員表演功底精湛,總體的感覺是——震撼、感動、有思考、很精彩!”
在校學生熱議話劇 首都師范大學學生羅彤看完話劇,被西南聯大師生大無畏的精神而感動,她說:“再苦再難都打不倒聯大師生,可親可敬。”北京聯合大學吳同學留言:“西南聯大師生冒著生命危險堅守大學陣地,而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更應該努力讀書報效國家!”北京聯合大學徐先麗同學和魯靖同學表示;“大學不是大學生逃避社會的桃源,作為天之驕子、國之棟梁,我們應該奮發圖強,報效祖國。”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高三學生鄭瑞昆說:“西南聯大學生求學報國的堅定意志,值得欽佩!”從懷柔趕來看劇的懷柔一中學生龔子淇說:“劇情好,演員很敬業,演技也好,讓我對西南聯大的歷史有所了解。” 師生觀劇引發思考 北京服裝學院時尚傳播學院表演系吳嵩老師帶著40個學生專程趕來看劇,看完劇后也不忘合影留念。吳嵩老師接受采訪時說:“這部話劇采用夢境將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串聯起來,非常契合當下的學生觀看,學生們走近當年西南聯大學生,看到他們求學的艱辛歷程,引發自己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大學生活。我希望這部話劇多演,并且在高校巡演,讓當代大學生都知道西南聯大的光輝歷史以及不朽精神。”吳嵩老師的學生趙靜、崔冬旭、韓悅文、趙閱、郭家誠被話劇打動,紛紛留言說:“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一定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大學生活,擔當起當代大學生的責任!” 話劇創作走出探索之路 西南聯大,是戲劇策劃人、制作人李國杰非常感興趣的一段歷史,那些熠熠生輝的大師,至今仍是后輩的楷模,也是今人難以逾越的令人仰止的“高山”。 李國杰看完話劇說:“在這部話劇里,這些大師化為精神的光芒和靈魂符號,吸引和召喚著一支掉隊的小分隊,克服重重困難,最終成功南渡。舞美簡潔干凈,人物轉換自然。詩意的表現手法,化解了題材本身所帶來的難度,不失為一條探索之路。祝賀話劇在北京首演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