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观看一级一片-免费观看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一级毛片-免费观看全黄做爰的视频-91在线播放视频-91伊人

首頁 >> 資訊 >>資訊 >> 桑農:《千里江山圖》中的歷史密碼
綜合
更多
详细内容

桑農:《千里江山圖》中的歷史密碼

編者按:說到青綠山水畫,大概就會想到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北京故宮博物院最近又將這幅傳世名作拿出公開展覽。對這幅畫布局、技法等藝術分析已經有很多,本文關注的則是繪畫背后的故事——為何宋徽宗會將此畫賜予蔡京?君臣間借畫發生的對話,在后人的解讀中也頗有意味。如此一來,再觀原作展覽,不僅是藝術欣賞,也會激發出歷史滄桑感。

《陌生的經驗:陳丹青藝術講稿》第一講的內容,便是北宋青綠山水長卷《千里江山圖》。其中引述卷末蔡京的跋文,未錄最后一句。陳丹青的說明是:“以下還有八九個字我弄不懂意思,不錄了。”他是一位畫家,而且是搞油畫的,“不知為不知”,無可厚非。但我查閱了許多畫史資料,也未見對這一句的準確解釋。其實,這句話才是關鍵。因為它關系到宋徽宗為什么會將此畫賜予蔡京,關系到此畫在當時的功能和意義。進而言之,它關系到如何來解讀這幅中國繪畫史上的鴻篇巨制。

先來看一下蔡京的跋文: 政和三年閏四月一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跋文中稱此圖是宮廷畫家希孟所繪,此人未見諸史籍。像同一時代《清明上河圖》作者張擇端一樣,我們僅從畫后跋文知道其名。五六百年后,有書畫著錄稱“有王希孟者”,隨后大家都延續此說,今天各種繪畫史上也是如此。但希孟是否姓“王”,查無實據。近來學界頗有異議,一說姓“希”名“孟”,這也不可信,因百家姓只有“郗”字,并無“希”字。一說姓“趙”名“希孟”,因是同姓宗室,才得到皇帝特別關照,或有可能。至于“希孟”兩字,更像是字而非名,也是一說。畫家的姓名無從考實,是一件憾事。但相對于徽宗宮廷里眾多杰出的畫師都湮滅無聞,希孟由于這段跋文在傳世畫作上留下了名字,要算是幸運者了。

N0AswrIJqycWp2KvB9hEnkYGRGrArKrtiojkXkrW.jpg

《千里江山圖》蔡京跋文

據跋文所記,畫作完成時希孟只有十八歲,是一位青年才俊。他自幼即在宮廷畫院做學生,后來進了文書庫,而沒有升任翰林圖畫院的祗候、待詔什么的。他大概更愿意做一位宮廷畫師,所以多次呈獻畫作,希望得到皇帝的青睞。徽宗也是一位大畫家,看出他畫技尚未達到宮廷繪畫的水準,也看出“孺子可教”,于是親自予以指導。不到半年的時間,希孟便畫出這幅《千里江山圖》,得到徽宗的嘉許。——這段敘述,文字并無歧義,不必贅言。 

且說徽宗皇帝看過這幅長卷后,做出了一個看似隨意,卻很可能是深思熟慮的決定,將它賜給宰相蔡京。賜畫的同時,徽宗還對蔡京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這句話理解起來是有一定難度。“天下士”,典故出自《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中新垣衍的話:“始以先生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大意是說,他這才知道魯仲連是天下杰出的高士。后遂以“天下士”指才德非凡之士,如唐代高適《詠史》詩:“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 

“作之”似乎不用解釋,但考慮到魯仲連的典故,可參考司馬光《資治通鑒》卷六。魏安王問宰相孔斌,誰是天下之高士。孔斌說世上沒有這種人,如果有,那就是魯仲連了。魏安王說魯仲連“強作之者,非體自然也”。孔斌答道:“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作之不變,習與體成,則自然也。”大意是說,人都是要強求自己去做一些事。假如不停地做下去,便會成為君子;始終不變地去做,習慣與本性漸漸養成,也就成為自然了。 

宋徽宗說“天下士在作之而已”,就事論事,是對希孟及其繪畫才能的褒獎,說他堅持不懈去做,終于修成正果。但考慮到具體的歷史語境,一位皇帝對當朝宰相說這番話,是否會別有深意?

皇帝賜畫給大臣無疑屬于一種恩典。而在宋朝,觀畫、賜畫更是一種隆重的宮廷儀式,徽宗時代尤為盛行。據《宋會要輯稿》記載,宣和四年(一一二二)三月二日,徽宗駕幸秘書省,宣群臣“觀御府書畫”,蔡京也在其中。當時人數眾多,爭先恐后,場面十分擁擠。徽宗還特意關照多設書案,讓大家都能近前觀賞,“以示恩意”。當日,有五六十人獲“賜御書畫”。這種儀式性的活動,顯然具有政治功能。通過書畫的集體觀看和賞賜,君臣之間形成某種默契和共識,才是真正要達到的效果。從兩件傳世畫作上蔡京的跋文看,此前的大觀四年(一一一〇),徽宗讓他觀賞過“御制”《雪江歸棹圖》;政和三年(一一一三),又將《千里江山圖》賜予他。

22.jpg

《千里江山圖》(局部)

政和三年,對于徽宗和蔡京二人,或許沒有什么特殊意義。可是前一年,即政和二年(一一一二),值得特別關注。這一年,徽宗下詔重新啟用已經致仕的蔡京;蔡京第三次出任宰相。徽宗對其在位期間長期擔任宰相、推行新政的蔡京原本十分信任,但由于受到舊黨批評和彈劾的壓力,曾兩度免去蔡京的職位。蔡京于政和二年復職,不久,徽宗還在宮內太清樓賜宴,蔡京為此寫有《太清樓侍宴記》。第二年,徽宗將《千里江山圖》賜予蔡京,蔡京在卷后寫下了這段跋文。 

這段跋文里的故事屬于宮中秘聞,應該是徽宗親口對蔡京說的。徽宗詳細地介紹了一位身份低微的年輕畫師希孟,交待了繪畫創作的過程。其中有對希孟的嘉許,也有自我標榜的意味,但徽宗的用意或許并不僅僅在此。如果只是因為《千里江山圖》畫得好才賞賜給蔡京,順便自我炫耀一番,他大可像《雪江歸棹圖》那樣,連“代御染寫”的畫師都不用提,直接簽上“天下一人”的押,把它變成一幅“御制”畫,效果豈不是更好?可這一次他并沒有這樣做,而是將事實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蔡京。他說希孟數次獻畫,都沒有被看中,最后在自己的指導和授意下,終于完成了這幅杰作。這是否也有對蔡京仕途命運的暗示呢?雖然幾次被撤職,但最終還是可以得到皇上的重用,完成新政大業。 

將跋文放到這一特定語境來理解,最后一句“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的言外之意,就昭然若揭了。那就是說:才能非凡之人,只要堅持不懈、始終不變地去做就行了。希孟如此,蔡太師有著非凡的才能,何妨不也如此?當然,必須按照皇上的“誨諭”去做。 

蔡京此前不久剛剛復職,第三次被委以經國之重任,對此當然心領神會。他在畫卷上寫下跋文,決不至于是隨手涂鴉。古人在畫卷上書寫題跋,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何況是在御賜畫卷上寫字。蔡京完完整整地記下徽宗對他說的故事、對他說的話,無疑是要表示,皇上的誨諭他都“記下”了。甚至不排除這樣的可能,即這段跋文會被徽宗看到。蔡京正好借此表示:只要得到皇上的器重和提攜,他也會像希孟一樣不計較挫折,堅持不懈,輔佐皇上,治理國家。——正是由于這種君臣之間的交流與默契,徽宗與蔡京的關系才非同尋常。 

對于二人,通常都以“昏君”和“奸臣”視之,但二人的互動也有另一面,可參見伊沛霞(Patricia Ebrey)《文人文化與蔡京和徽宗的關系》一文。

賜畫是一種恩典的儀式,賜什么畫給什么人,也是有講究的。《宋會要輯稿》記載的宣和四年那次觀畫、賜畫活動中,唯一提及畫名的作品是展子虔的《北齊文宣幸晉陽圖》。據說是徽宗“宸筆所摹”,“展示”給群臣觀賞的。他為什么選擇這幅畫呢?北齊文宣帝高洋,原久居其兄高澄之下,高澄遇害身亡后,高洋入主晉陽穩定大局,世人方知道他有治國之才。徽宗原是哲宗之弟,哲宗病逝時無子繼位;在向太后的力爭下,他才被立為帝。王正華《〈聽琴圖〉的政治意涵:徽宗院畫風格與意義網絡》一文里說:“徽宗賞賜臣下觀賞《北齊文宣幸晉陽圖》,或以委婉的方式昭告臣下:雖非帝位當然繼承人,但無論就命定或帝才而言,皆為無可懷疑的人選。”那么,徽宗賜給蔡京《千里江山圖》,恐怕不僅因為這幅畫是由一位經歷特殊的畫家繪制,可以借題發揮;更重要的緣故,還在于這幅畫本身的主題和形式。

33.jpg

宋 趙佶《聽琴圖》(故宮博物院藏,有學者認為彈琴者為宋徽宗、紅衣者為蔡京)

《千里江山圖》的主題其實十分明顯。有一篇賞析該圖的文章,正標題為《江山如此多嬌》,可見即使對于今天的觀者,這幅畫的政治意涵也毫不隱晦。

 中國的山水畫不同于西方的風景畫,一向不重視實景寫生。所謂山水,大都是“理想的山水”,如“仙境山水”“隱居山水”等等。北宋畫壇有兩種山水模式,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一是宮廷繪畫中的“江山圖”,一是文人繪畫中的“云山圖”。“江山”一詞,不只是一個地理學的概念;它常常用來借代“國家”,而具有文化學和政治學的內涵。“江山圖”的主題,多為對大好河山的贊美。《千里江山圖》無疑是一幅典型的“江山圖”,或許稱得上中國繪畫史上“江山圖”的集大成者。 

“江山圖”中最主要的隱喻當屬對主峰大山的描繪。北宋中期的郭熙在《林泉高致》里說:“大山堂堂為眾山之主,所以分布以次岡阜林壑,為遠近大小之宗主也。其象若大君赫然當陽,而百辟奔走朝會,無偃蹇背卻之勢也。”還說:“山水先理會大山,名為主峰。主峰已定,方作以次,近者、遠者、小者、大者。以其一境主之于此,故曰主峰,如君臣上下也。”北宋后期的韓拙在《山水純全集》中也說:“山有主客尊卑之序、陰陽逆順之儀。主者,眾山中高而大者是也。有雄氣敦厚,旁有輔峰圍者,岳也。大者尊也,小者卑也。大小岡阜,朝揖于前者順也,無此者逆也。”韓拙就是駙馬王詵推薦給時為端王的趙佶(即徽宗),后來進入翰林圖畫院任待詔的。 

對照《千里江山圖》,畫面上的山水布局與文獻里的畫理完全一致。圖中的主峰一目了然。那座最高的大山頂天立地,仿佛是君主。其他略低的山峰或簇擁左右,或遙相呼應,連綿不斷,仿佛是各級官吏,依次排列,共同構成了國家行政秩序的象征圖像。

YJGC0o4nqVpT6HQi9ZSqLcTXXPGGUjt0wD7Z4jLI.jpg

《千里江山圖》(局部)

如果單看《千里江山圖》的主峰部分,會發現其采用了北宋前中期“中峰鼎立”的巨碑式山水構圖。像范寬《溪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一樣,分上中下三段。上段仰視,即“大山堂堂”;中段平視,右側山后有宮殿式建筑;下段俯視,為民居、橋梁、道路和行人等。這里也是天地君臣,秩序井然。值得注意的是,《千里江山圖》右側的宮殿較為外露,不像《溪山行旅圖》和《早春圖》里那樣隱蔽。而且其屋頂的瓦呈現金色,在全圖中尤為特別。因為圖中百余處建筑屋頂的瓦多為黑色,只有這一處全部呈現金色,相信是畫家為了突出其政治中心地位,而有意為之。

 主峰左側下端繪有一座水磨,也引人注目。磨坊橫跨山溪,巨大的立式水輪帶動室內的磨盤轉動,結構細致準確。水磨坊的經營,興盛于南北朝末期。到了宋初,朝庭設立水磨務,官營水磨成為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舊傳衛賢《閘口盤車圖》,便是反映這一題材的政治宣傳畫。江山圖中出現磨坊,按包華石(Martin Powers)《溪山無盡——上海博物館藏〈溪山圖卷〉》的說法,是“恰如其分地宣示政權的高效和仁慈”。正如遼寧博物館所藏佚名《山溪水磨圖》原題為《物熙民豐圖》,《千里江山圖》里的水磨,自然是要表現國家經濟的繁榮昌盛。 

另一個十分醒目的公共設施,是畫卷前半段中的長橋。長橋橫跨開闊的江面,為梁柱式木橋,中心筑亭,供行人休憩觀景。據傅熹年《王希孟〈千里江山圖〉中的北宋建筑》一文考證,此橋極可能參考了蘇州利往橋的形象。北宋朱長文《吳郡圖經續記》云:“利往橋,東西千余丈,用木萬計。橋有亭,曰垂虹,蘇子美嘗有詩云:長橋跨空古未有,大亭壓浪勢亦豪。”傅熹年認為,蘇舜欽所說“長橋跨空古未有”是宋代工程技術上的新成就。《千里江山圖》采用北方山水畫派的圖式,畫中的長橋卻與南方的利往橋、垂虹亭相似,水邊景色也是江南風光。這既體現了徽宗崇尚江南文化的審美趣味,也體現了“地不分南北”的國家地理概念。

縱觀全卷,景色壯麗,疆域遼闊,上留天空,下布水口,山巒高低起伏與縱橫鋪陳有機結合,高遠、深遠、平遠交相呼應。貼近畫面仔細觀看,山川樹木、坡崗汀渚、亭臺樓榭、屋宇庭院、橋梁舟車、人物牲畜,應有盡有。人物雖微小如豆粒,卻形象畢肖,千姿百態。山間有住宅、園林、書院、寺觀、旅館、酒店,路上有運貨的、訪友的、趕驢的、騎馬的、徒步的、歇腳的、觀景的……水中有漁船、貨船、客船、渡船、游船,船上有搖櫓的、撐篙的、插桿的、撒網的、扳罾的、閑坐的、過渡的……人民安居樂業,氣氛和平安詳,真乃一幅不折不扣的太平盛世圖。

回頭再看蔡京的跋文,其中提到徽宗“親授其法”,決非虛言。無論從宏觀還是從微觀上看,《千里江山圖》與徽宗本人的創作與收藏均有一定的相似度。首先,《千里江山圖》長卷,縱五十一點五厘米,橫一千一百九十一點五厘米;如此“高頭大卷”,只有在徽宗當朝時才開始出現。湯垕《畫鑒》記載:“徽宗自畫《夢游化城圖》,人物如半小指,累數千人。城郭宮室、麾幢鐘鼓、仙嬪真宰、云霞霄漢、禽畜龍馬,凡天地間所有之物,色色具備,為工甚至。”這幅遺失的《夢游化城圖》,可能與《千里江山圖》的規模相仿。不過,一個旨在描繪縹緲仙境,一個意圖展現如畫江山。其次,《千里江山圖》 像徽宗“御制”《雪江歸棹圖》一樣,采用了略帶俯視的角度、橫向展開的全景式構圖;只是視點抬高了一些,兩邊拓展延長了許多。從這個意義上說,《千里江山圖》可謂《雪江歸棹圖》的“放大版”。還有,《千里江山圖》中一些捕魚的動作和造型,如插桿、拉網、扳罾等,與趙幹 《江行初雪圖》 中的細節完全一致。而該圖原是徽宗宮內的秘藏,見《宣和畫譜》。種種跡象表明,徽宗在指導希孟繪畫時,曾將自己的畫作和藏品作為范本,供其參考。 

《千里江山圖》屬于大青綠山水,使用一幅整絹,色彩語言極其豐富。天空和水面鋪染花青,空出煙云部分。山石先以水墨勾皴,赭石打底,再分染花青或汁綠,最后積染石青和石綠。山根部位以赭石接染。樹木以濃墨畫枝干,以色彩點葉。墨畫的屋頂在山水間起到調節和襯托的作用。除了正面傅色,絹的背面還有襯色。整個畫面璀璨奪目又沉著協調,歷時近千年而鮮亮如新。有人驚嘆此畫的色彩“有如藍綠寶石般晶瑩”,卻忘了石青、石綠這些顏料本來就是由綠寶石、孔雀石等昂貴材料制成。如此超長的尺幅、奢侈的用料,作為文書庫小職員的希孟大概負擔不起,應是宮廷提供的。換句話說,只有得到徽宗的贊助,希孟才能再現青綠山水的傳統,將宋代詩意寫實的技巧與唐代富麗堂皇的色彩結合起來,繪制出可與遼闊國土相稱的恢弘長卷。 

《千里江山圖》宏大的場面、奢華的風格,完全符合所謂“豐亨豫大”的觀念。這是蔡京當權之初,根據《周易》學說提出的治國方略,即通過擴大政府開支,刺激經濟增長,促進社會繁榮。徽宗經常借助種種“祥瑞”的征兆,顯示“豐亨豫大”的時代已經來臨。《千里江山圖》不惜工本地描繪富饒安樂的太平景象,正是在歌頌這種臆想中的和平與繁榮。 

可以這樣說,《千里江山圖》雖然由希孟執筆,卻是徽宗宮廷畫院教育的成果,體現了徽宗的美學追求和政治理念。他把這幅畫賜給蔡京,或許也是希望蔡京繼續為朝廷效力,去鞏固和拓展大宋的基業,去創造一幅“現實版”的《千里江山圖》。

徽宗與蔡京之間,借圖對話,翰墨唱和。但事過境遷,脫離了特定的語境,理解與闡釋出現偏差,也在所難免。后人欣賞繪畫時,通常只是使用單純的審美眼光,而忽略其中隱含的歷史文化密碼。《千里江山圖》卷末,接在蔡京跋文之后的溥光跋文所作評語,便是如此: 

予志學之歲獲睹此卷,迄今已僅百過。其功夫巧密處,心目尚有不能周遍者,所謂一回拈出一回新也。又其設色鮮明,布置宏遠,使王晉卿、趙千里見之亦當短氣。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獨步千載,殆眾星之孤月耳。具眼知音之士,必以予言為不妄云。大德七年冬十二月才生魄,昭文館大學士雪庵溥光謹題。 

溥光是元代的書法家,也是一位高僧,后經趙孟頫推薦入昭文館任大學士。他說十五歲時即目睹,后來又觀賞過近百次,可見當時《千里江山圖》為其家族所藏。他認為這幅畫是青綠山水畫“眾星”中的“孤月”,此前王詵和此后趙伯駒的青綠山水畫都無法與之比肩。這個藝術價值判斷,今天看來也“為不妄”。但他沒有涉及蔡京的跋文,對當年觀畫、賜畫的功能和意義似乎毫無興趣。

HtpoYgQUkGwH3oxuoe7k0tOMrWiEAxdV3g9Ie4Vz.jpg

《千里江山圖》溥光跋文

溥光之后,《千里江山圖》經清初鑒賞家梁清標收藏;后入乾隆內府,《石渠寶笈初編》著錄。乾隆皇帝在長卷前端畫面上題寫七律一首:

 江山千里望無垠,元氣淋漓運以神。

北宋院誠鮮二本,三唐法總弗多皴。

可驚當世王和趙,己訝一堂君若臣。

易不自思作人者,爾時調鼎作何人。 

此詩后來收入《清高宗御制詩文全集》,第七句中“易”字為“曷”(畫上應是乾隆筆誤),第八句“作”字為“是”(可能是編書時修改,避免與第七句“作”字重復)。詩的前面六句是對畫作的夸贊,不用詳細解釋;這后兩句卻耐人尋味。“曷”指怎么,為什么。“作人者”,見孔穎達疏《詩經》“周王壽考,遐不作人”云:“作人者,變舊造新之辭。”后因稱任用和造就人才為“作人”;這里當是指徽宗。“調鼎”原指烹調食物,喻任宰相治理國家;這里當是指蔡京。“曷不自思作人者,爾時調鼎是何人”,意思是:培養和造就了希孟這樣人才的徽宗,為什么不反思一下,當時何以會任用蔡京那樣的人來擔任宰相治理國家?! 

Pzn8a945KevvqwsR0L8A9jmYJ8radXtX1l6sVV3R.jpg

《千里江山圖》(局部)

 乾隆看了《千里江山圖》以及卷后的蔡京跋文,十分感慨。他聯想到自己的帝王身份,意欲從徽宗君臣那里吸取歷史教訓。如何評價乾隆的題畫詩是另一回事;僅就這兩句而言,他的確是窺見了這幅曠世杰作背后的秘密。

文中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來源:雅昌藝術網


seo seo
主站蜘蛛池模板: cctv5+体育赛事直播时间| 往肚子里打气撑大肚子极限视频| 玉林电视台| 西海情歌原歌词全文| 欧美成视频| 定型枕什么时候能给宝宝用| 自拍成人| 浙江卫视今晚上8点的节目是什么| 开创盛世电视剧全集免费观看| 亚里沙| 速度与激情18| 边陲迷雾| 娱乐真相| 《牵牛花》阅读答案| 池田夏希| 珠江电影制片厂| 东方卫视在线观看| department什么意思| 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 电影| 变态视频在线观看| 欲罢不能德国版| 高一英语单词表电子版| 林熙蕾三级未删减| 这就是中国 纪录片| 张俪eyely| 李正夏| 双男主动漫 推荐| 金秘书为什么那样| 马会传真论坛13297соm查询官网| 挠vk| 夜生活女王| 挠中国美女丝袜脚心| 寡妇激情| 永久居留 电影| 经典常谈周易第二读书笔记| 光棍电影| 《假期》电影| 李妍杜| 皮囊之下| 韩剧上流社会| 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