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熹品匯用“良品”譜寫興農新模式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農民作為百姓食物的源頭供給方,如何保護他們的物質利益,調動生產積極性,促進增收、推動農村社會發展,是一個重要而艱巨的任務。為此,中央多個部委在2018年聯合印發了《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明確了實施質量興農戰略的總體思路,并將其作為加快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的必由之路。 質量興農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讓更多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出來。2019年3月22日,北京熹品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熹品匯”)舉行了主題為“稀有的美味”的高端農產品上線發布會。 創始人方中介紹熹品匯的愿景和使命 總經理袁峰介紹熹品匯商業模式 熹品匯通過去中間化,適當提高市場售價的方式,把農產品在市場流通中產生的成本和費用“返”給上游生產者的商業模式,聚集了包括云南黑松露、溫縣鐵棍山藥、通江野生銀耳、長寧長裙竹蓀、中寧枸杞王等從全國各地精選的優質明星農產品,以及采用高標準種植、加工的有機胚芽米等等在內的幾十款優質單品。 在發布會舉行期間,熹品匯通過現場品鑒等體驗活動,讓旗下產品受到了現場很多有消費認知和健康生活理念的消費者的高度認可。 作為一家深耕多年,厚積薄發的創新型農業平臺,熹品匯團隊有著豐富的行業經驗和對農業全產業鏈的深刻理解。熹品匯深知在糧食市場不斷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的背景下,由于食物天然的生活必需品屬性,導致很多消費者普遍存在“物美價廉”的心理偏好。很多不良商販為了迎合這種偏好,往往通過拼命削減成本來降低產品市場零售價格,最終達到擴大市場占有率的目的。價格競爭作為市場競爭的手段之一,如果控制在一個良性的范圍內,會促進市場的高質量發展。但如果低于生產者的生產成本,那就只有通過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不正當手段來實現了。由此導致很多高品質的農產品因為售價無法覆蓋生產成本,在與造假、摻假的低價農產品競爭中敗下陣來,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黑土聯盟主席韓貴清現場品鑒 所以想讓農民更多地生產優質農產品,首先要保證農民有錢賺,有足夠的動力在育種、種植、生產等各個環節采用高標準,向市場輸出高質量的農產品。熹品匯商業模式的立足點首先在于確保廣大生產者的利益,通過訂單式的會員體系,繞開層層中間環節,為生產者和消費者搭建產消一體的服務平臺。在熹品匯這個平臺上,消費者對產品的品種、產地、標準、品質等要求被清晰無誤地傳達給生產者,生產者根據需求選良田、育良種、施良法、保良態,最終將安全、營養、美味的“良品”通過熹品匯平臺配送上門,做到了耕者有其“甜”,買者有其安,讓生產者的利益得到保障的同時,也讓消費者的訴求得到滿足,實現了供給側與消費側的和諧統一。 真正的“良品”一定是應時應季而生的。因此在保證品質的同時,熹品匯根據中國傳統節氣養生理念,將眾多“良品”與對應的節氣相結合,搭配基礎米面糧油產品,推出了“二十四節氣養生卡”,讓每一位消費者在享受高品質農產品的同時,一年到頭都與健康相伴。 熹品匯雖然不種地,但熹品匯會選擇好地、好種、好生產者。同時,也為廣大的生產者提供實實在在的利益保障,用市場手段落實以質興農的偉大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