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寄情云壑——范一夫作品展”登陸上海外灘源壹號2019年4月13日下午15時,“寄情云壑——范一夫作品展”在上海外灘源壹號(中山東一路33號)隆重開展。本次畫展是范一夫先生繼2016年在深圳美術館舉行的《泉壑情深》山水畫展后又一重磅大展——這不僅僅只是視覺上的盛宴,亦是藝術家不斷探索更多元的藝術表達和文化追求的創作之集結。 開幕式現場 其人——上下創新求索,揮毫打通古今 1963 年出生于北京的范一夫,幼喜丹青,授業于國畫大師劉繼卣先生,并師從其父、國畫大師范曾先生研習白描人物,打下夯實國畫基礎。自1988 年留學日本,主攻東方藝術史,進一步深入對傳統文化的認知。20世紀90年代轉赴巴黎,定居法國。在異域他鄉,范一夫專攻山水,潛心習藝數十載。畫家自知,藝術之師源自生活,不忘深入日常,二十多年來博采各國民風,飽覽古今名作,廣納各方善言,汲取豐富滋養,逐漸形成了自己清健秀挺的畫風。范一夫的繪畫始終以中國傳統文化為立足點,滿汲人文滋養,釋胸中塊壘,盡出乎筆端,以融貫中西的視角探究山水畫的發展,以中國傳統繪畫手法于方寸天地,展萬千氣象,將東西方繪畫理念自然融合,可謂上下創新求索,揮毫打通古今。 開幕式現場范一夫致辭 其畫——承宋元之皴法,寫當下之風流 筆墨見精神,范一夫的筆墨承繼了元代倪云林、王蒙、上溯范寬、劉松年的精髓。疏淡處,宛似倪迂之簡約;而濃密處則有中立之厚重。而范一夫在創作中將西方風景納入繪畫題材,并在中國傳統繪畫創作中吸收西方理念,以風格獨特的表現方式另辟蹊徑:在他的山水畫中,既包涵了祖國的大地山河,還有他足跡所至的歐西大山大水,中國畫史上他第一個用中國的筆墨畫出了阿爾卑斯山的叢林雪原、飛瀑溪流。范一夫以丹青筆墨為媒材,不囿于地域文化界限,遵從內心追求。無矯揉造作,有寧靜致遠,表面浪靜風平,底蘊云淡風清。他的繪畫作品體現其在創作中眼光的開拓性以及對自身身份的認同和回歸,揮毫落墨,承宋元之皴法,寫當下之風流。
展覽現場 其展——意境源于心妙,變與不變之間 本次《寄情云壑》大展,是范一夫近年所創作之山水畫的集中展示,清幽深遠,濃淡干濕之外,范一夫追逐的不止于筆墨,他知道天地大美是他無言的導師,便藉著這一幅幅尺水寸山,將層巒飄逸的山水游歷體驗繪于宣紙之上,傾吐其對大自然無限的大愛。大自然中同樣山水風景,不同人眼中卻各有千秋。于藝術家,須獨具慧眼,方能看到與別人不同的風景,畫出與別人不同的意境,而意境本來源于心中,呈現出創作者心靈自由的天地,其妙在變與不變之間。好的畫作需要有好的欣賞者,王陽明有“此間花開”之典故,喻明者自知,因人而異。于畫者觀者,一如電光火石,兩相情悅,剎那交流,可成永期。于是這樣一場《寄情云壑》的大展,因為有您的到來而有了微妙歡喜的意義。
展覽現場 正如策展人曹滌非先生所談,“藝術需要天分,其成功更是兩萬小時定律的勤奮堅持所得。范一夫的藝術之路溯源其一,他從小接受專業的藝術訓練,得到國畫大師劉繼卣先生,和其父范曾先生的悉心指導,家學淵源和耳濡目染,為他藝術創作之路打下夯實的基礎。其二,豐富的藝術經歷和眼界。弱冠之年游學東瀛,近而立又赴巴黎。于歐洲啟蒙之地,歷二十余載,飽覽各處山海風光,中外人文風情。因而創作時胸中有丘壑,手上有功夫,才能于方寸 天地,展萬千氣象,寫百年風流。”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4月19日。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2019 己亥 34x34cm 春照青山籠雪花 2018戊戌 96x62cm 放鶴人去亭猶在 2019 己亥 34x34cm 飛泉掛碧峰 疑似天上來 2018 戊戌 124x122cm 觀瀑圖 2018 戊戌 97x90cm 海闊憑魚躍 天高任鳥飛 2018 戊戌 97x90cm 好雨知時間 當春乃發生 2019 己亥 45x97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