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門華韻“老北京影像展”重磅啟幕,獻禮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6月29日,由永新華韻主辦的“百年前門·千年工匠”系列活動——“正陽門下·記憶前門”老北京歷史影像展之“前門紀實攝影”沙龍活動隆重舉行。多位國內攝影藝術機構負責人、著名攝影師、攝影愛好者共聚一堂,感受光影魅力,共話北京記憶,活動還吸引了正在前門華韻非遺博覽園訪問的立陶宛駐華大使伊娜·瑪邱羅尼塔一行的關注。 穿越歷史,追尋城市工匠文化 恰逢建國七十周年,此次影像展多角度展現建國七十年來北京的文化變遷、北京獨特的城市文化精神,結合中軸線申遺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深化對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的闡釋。同時通過老照片去追尋北京的城市工匠文化,立體式展示新時代下的工匠精神。 活動聯動國內外頂尖攝影創意團隊與機構,圍繞“百年記憶,中軸文脈”為主題,通過“百年回望”“千年工匠”“正陽門下”三大影像板塊,打造互動式展覽、攝影師沙龍、匠人圓桌匯……等活動,跨界搭配攝影、科技、非遺技藝、藝術教育等元素,積極嘗試場景式體驗,給市民帶來一個新奇有趣且能夠近距離接觸老北京文化的機會。 展覽以故事、變遷、記憶探知北京文化精髓,探尋時代在城市烙下的深深印記,展出來自30余份歷史文獻中,橫跨100年的老照片,更有當下攝影師的先鋒藝術創作,以生動文字、圖片、影像再現六百年前門天街的歷史風貌。 見證時代,追溯前門百年變遷 沙龍活動上,永新華韻執行總裁徐道明首先致辭,他表示光影有著特殊的文化魅力,“這些珍貴影像帶著大家穿過歷史的長河,用今人的視角去回顧往昔的歲月,通過照片,見證新中國成立70周年翻天覆地的變化。”徐道明總裁代表永新華韻向參加本次展覽的攝影藝術家頒發了參展證書,幾位著名攝影師還先后分享了與老北京的記憶故事,以及自身的攝影創作歷程,前門的回憶、北京的鄉愁,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故事,引起了現場嘉賓與觀眾的共鳴。 文字、圖片、影像串聯起一個個故事,記錄了北京的歷史傳統與文化源流,追溯了北京非遺傳承的今昔故事,也呈現了北京城市久遠的印記與豐厚的積淀。活動最后,著名紀實攝影師劉凱旋老師分享了關于紀實攝影的拍攝方法,并帶領攝影愛好者現場拍攝前門大街及中軸線上相關的人文及建筑景觀,記錄新時代前門大街的新風貌。 交流互鑒,吸引世界目光關注 正在前門華韻非遺博覽園訪問的立陶宛駐華大使伊娜·瑪邱羅尼塔一行也被老北京歷史影像展所吸引。此次伊娜·瑪邱羅尼塔到訪,與著名剪紙藝術家高佃亮就民間剪紙藝術進行了交流互動,她還提到了家鄉立陶宛也有剪紙藝術,并將其與中國剪紙進行了比較。伊娜·瑪邱羅尼塔一行觀看了正在舉辦的北京歷史攝影展,她被這些歷史影像所震撼,她表示,這些影像記錄下了珍貴的歷史畫卷與美好回憶,這些攝影師也是文化遺產的記錄者和參與者。 伊娜·瑪邱羅尼塔曾是立陶宛共和國駐巴黎總部的教科文組織大使和常駐代表,還先后擔任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委員會副主席,教科文組織總干事等職。永新華韻執行總裁徐道明與伊娜·瑪邱羅尼塔女士進行了親切交流,并向其贈送了韓美林大師親自設計的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生肖禮物。
此次活動是永新華韻以6月“文化與自然日”為契機,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舉辦的“百年前門·千年工匠”非遺主題系列活動之一。據悉,老北京歷史影像展于6月25日開幕,將持續舉辦至7月15日。 位于中軸線上的前門大街是北京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前門的發展與變更,見證了北京文化的歷史脈絡。此次影像展多角度展現了建國70年來北京前門的文化變遷,深刻詮釋了北京的城市文化內涵,也向世界彰顯了北京的首都風范和古都風韻,加深了國際社會對老北京傳統文化的認知,對于推動國際文化交流,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明交流互鑒起到了積極作用。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開幕式現場嘉賓致辭 開幕式現場 活動現場 展覽現場 嘉賓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