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人的“畢業季”是什么樣的?進入六月,空氣中便開始彌漫著離別的氣息。幼兒園的小伙伴們在忙著籌備畢業演出;中學生們或許在計劃著一場畢業旅行;而大學校園里,則充斥著各種天馬行空、搞怪的畢業照。畢業典禮+散伙飯+畢業旅行,似乎成了每年固定的“畢業三部曲”,其實古人也一樣,每到畢業季必然會有一些特殊的慶祝方式,他們又是怎樣慶祝自己畢業的呢? 不叫大學的“大學” 古代雖然也有高等學府,但不叫“大學”。 比如,商朝叫“太學”;周朝周王辦的叫“國學”,諸侯辦的叫“泮宮”;西晉時叫“國子學”,北齊時期改成“國子寺”,最后被隋朝改成“國子監”,一直到清朝末年,都是這叫法,沒再被改過。 國子監 真正把大學叫“大學”的,是在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當今北京大學的前身——京師大學堂的誕生,才有了中國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 京師大學堂 畢業典禮 從國子監畢業之后還不算什么,如果想當官,大部分人還是要參加科舉考試,只有中舉了,才能算是真正的畢業。 科舉考試這個正式的“畢業考”前后,古人的“畢業季”各項活動就開始了,從他們離開家鄉赴京趕考時開始,放榜后仍遲遲不息。 拜主考,拜宰相,再拜皇帝 中舉之后,畢業學生首先感謝的自然是主考官,這種形式被稱為“謝恩”。在謝恩時,一眾畢業生按名次排好隊,第一名狀元出列致辭,接著大家一一拜見主考官,作自我介紹并表達感謝。隨后,主考官會把這群畢業生帶到宰相面前“過堂”。 當然,隨著年代變遷,尤其是科舉考試增加殿試后,所有畢業生都成了“天子門生”,于是向主考官謝恩之禮也變為向皇帝謝恩,由新科狀元率領諸及第進士上謝恩表,稱為“朝謝”。 散伙飯 既然是畢業,又怎能少得了“畢業聚餐”? 古人中舉意味著仕途的開始,所以他們的散伙飯更多是慶祝金榜題名的宴會。自唐代以來,科舉分設文武兩科,所以古人的宴會也是分為文武兩類,文有鹿鳴宴、瓊林宴,武有鷹揚宴、會武宴。 鹿鳴宴 鹿鳴宴從唐至明、清一直相沿,得名于明朝皇帝宴請科舉學子,以"鹿"為主脯的宮廷御膳,用來表示皇恩浩蕩和對人才的器重。 鹿一直來被崇為仙獸,意象為難得之才,皇帝貴為天子,"鳴"意為天賜,故皇帝為東,才子為客,這一御膳被名為"鹿鳴宴"。意指天子覓才、重才之宴,飲宴之中必須先奏響詩經《鹿鳴》之曲,隨后朗讀《鹿鳴》之歌以活躍氣氛。 瓊林宴 瓊林宴始于宋代,宋太祖規定,殿試后由皇帝宣布登科進士的名次,并賜宴慶賀,賜宴設在宋京汴京(今開封)城西的皇家花園——“瓊林苑”,故該宴有“瓊林宴”之稱。 元、明、清三代,又稱“恩榮宴”,雖名稱不同,其儀式內容大致不變,仍可統稱“瓊林宴”。黃梅戲《女駙馬》里有一句著名的唱詞:“我也曾赴過瓊林宴,我也曾打馬御街前”,說的便是這個。 鷹揚宴 鷹揚宴是武科鄉試放榜后,考官及考中武舉者共同參加的宴會。所謂鷹揚,是取“武如鷹之飛揚”意思,取自《詩經》:維師尚父,時維鷹揚。 清吳榮光《吾學錄·貢舉》載:武鄉試揭曉翼日燕(宴)監射主考執事各官及武舉于順天府,曰鷹揚燕(宴),儀與鹿鳴燕(宴)。 會武宴 武科殿試放榜后,在兵部為武科新進士舉行隆重的歡慶宴會以示慶賀,名曰"會武宴"。 宴會賞武狀元盔甲、腰刀等,另外諸武進士賞銀,比起鷹揚宴來,會武宴的排場更浩大,群英聚會,盛況空前。 畢業旅行 說起“畢業旅行”,你可能以為這是近些年才流行起來的新鮮詞匯。其實早在唐代,“畢業旅行”就已經出現了。 不僅有“畢業旅行”,當時還有專門籌辦相關旅行業務的民間組織,稱為“進士團”。一群長安的自由職業者,為畢業生們安排“畢業”之后的種種活動,收取一定費用。 這些“畢業旅行”常在春天舉行,因為不像現在一樣隨處都是一張機票可以到達的遠方,他們一般就近選擇曲江。 賞春花、嘗櫻桃、瞻佛牙、打馬球,這些畢業旅行項目不僅釋放了寒窗苦讀的壓抑,也吸引了長安城中眾諸多政商兩界的名流大咖前來圍觀,不少人打起了給自己的女兒選對象的小算盤,包括皇帝。 如何就業 這樣的畢業大Party有時會持續數日甚至月余,此后,畢業生們將接受銓試,準備譜寫他們仕途的燦爛篇章。在每一年的畢業季,關于考生畢業后何去何從這個難題,自古就有。古人“大學”畢業之后,會選擇做些什么? 考國家公務員的李白 世界那么大,窮游去看看的的徐霞客 落榜碼字,逆襲成作家的蒲松齡 自主創業,富甲一方的沈萬三 畢業贈言 古人的“畢業趴” 是不是熱鬧的超出你的想象? 還不止呢,對于這些考取了功名的才子、文豪來說,畢業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不寫詩紀念一下呢? 《及第后歸覲,留別諸同年》 白居易 十年常苦學,一上謬成名。 擢第未為貴,賀親方始榮。 時輩六七人,送我出帝城。 軒車動行色,絲管舉離聲。 得意減別恨,半酣輕遠程。 翩翩馬蹄疾,春日歸鄉情。 《及第后寄長安故人》 杜牧 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 秦地少年多釀酒,已將春色入關來。 《登第報家人》 董德元 御筆封題墨未乾,君恩重許拜金鑾。 故鄉若問登科事,便是當初老榜官。 畢業,是學子們人生中的一道分割線,關于“畢業季”,從古至今亦有不少異曲同工之處。那些充滿了“儀式感”,為了慶祝畢業而舉辦的各種活動,都是百味陳雜青春散場的匆匆那年,也是推杯問盞間難以割舍的情誼,更是策馬揚鞭中全新的人生征程。 來源:雅昌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