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啄木:劉峴與木口木刻”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2019年9月18日,由中央美術學院主辦、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承辦的“啄木:劉峴與木口木刻”展覽開幕式暨作品捐贈儀式,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報告廳舉行。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致辭 劉峴是20世紀中國新興木刻運動的先驅和開拓者,是中國著名的版畫家。他1915年出生于河南蘭考。1932年考入北平藝專西畫專業。1933年入讀上海美專,組織“無名木刻社”,受到魯迅先生大力扶持,曾多次與魯迅見面和通信,并為魯迅創作插圖上百幅。1934年赴日本東京帝國美術學院留學,專攻木口木刻。抗戰爆發后,回國投身抗日愛國運動。1939年奔赴延安,任魯迅藝術學院美術系木刻教師,其間創作了一大批反映抗日戰爭和延安生活的作品,毛主席看后為他親筆題詞:“我不懂木刻的道理,但我喜歡看木刻。劉峴同志來邊區時間不久,已有了許多作品,希望繼續努力,為創造中華民族的新藝術而奮斗”。1945年調重慶《新華日報》社工作。新中國成后,歷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中國美術館研究部主任等職。
劉峴先生之女王人殷回顧了劉峴先生創作生活的歷程 劉峴曾說,“我熱愛藝術勝過生命”,“我很想用藝術來表達我的愛與憎”。六十年藝術生涯,他緊握刻刀,孜孜不倦地研究木刻藝術,他勤奮創作,留下了上千幅木口木刻作品,在方寸之間投入全部的藝術熱情和對人生、對世界的思考。
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副院長、版畫系主任王華祥 正如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所言:“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新中國成立70華誕之年,我們舉辦以木口木刻作品為專題的劉峴藝術展,對于認識劉峴先生的藝術貢獻和一代先輩專注的探研精神,很有現實啟發意義。細察刀筆之痕,如聞“啄木”聲聲,尺幅微小的木口木刻何嘗不是大時代與劉峴先生藝術人生的縮影?”
中國美術館研究員劉曦林 本次展覽共展出劉峴193件作品、4本珍貴版畫書籍,以及重要文獻資料,許多都是首次與公眾見面。其中《百花齊放》全套作品101幅為首次整體展出,早期作品中的《罪與罰圖》《怒吼吧中國》《子夜》插圖都為三十年代初版,極為珍貴。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擔任主持人 劉峴先生家屬向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捐贈了153件組共計183幅版畫及原版作品,涵蓋劉峴藝術創作各個時期的代表風格。
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蘇新平向劉峴先生家屬代表王人殷頒發捐贈證書 本次展覽內容分為“木口情結”、“警世·真言”、“自然·寓言”三個版塊。第一版塊“木口情結”,一方面通過“木口木刻與木面木刻”介紹木口木刻的基本概念、工具、材料和技法;一方面通過“劉峴其人”的年表梳理,回顧劉峴從事木口木刻藝術的歷程。
嘉賓合影 第二版塊“警世·真言”,通過早期木刻連環插圖、戰時風貌、肖像與裝幀三個小節,呈現出劉峴早期作品中極強的社會正義感。他的作品無論是插圖還是名人肖像,是抗日宣傳木刻還是普通風景,都踐行著魯迅將木刻變為大眾革命武器的理念,用刻刀揭露社會丑惡,倡導美好的發現。
展覽現場 第三版塊“自然·寓言”,主要展示劉峴的代表作品《百花齊放》和《寓言百圖》。在《百花齊放》與新中國報刊裝飾、動物童話與寓言百圖兩個小節中,可以看到他的作品借物喻人,每種花都有獨立的風格,每個寓言都有對社會的態度,同時也在提示觀眾,劉峴與新中國書籍、報刊裝飾風格形成之間的關系。
展覽現場 展覽還特別展出了劉峴于1949年創作的《建設新中國》這幅經典的木口木刻作品。同時,展廳內播放著此次展覽的專題紀錄片“時光刻痕——劉峴自述”。
展覽現場 開幕式后,“啄木:劉峴與木口木刻”研討會在美術館多功能會議室召開。展覽將持續至10月7日。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部分展出作品: 《兩工人(同志)》,19 × 33cm,木面木刻,1932年 《陜北小景》,10×9cm,木口木刻,1941年 《陜北小景》,10×9cm,木口木刻,1941年 《主觀的兔子》(自編童話)插圖(共8幅)之二,10×9cm,木口木刻,195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