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蔡際鴻、楊繽油畫展,中國油畫院特邀新人展同時在嶺南美術館開幕1月10日下午,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嶺南畫院主辦,嶺南美術館承辦,東莞市收藏家協會協辦的“傳移光行——蔡際鴻、楊繽油畫展”、“澄懷觀道——2019中國油畫院特邀‘第五屆挖掘·發現新人展’青年藝術家作品展”在嶺南美術館開幕。 開幕式部分嘉賓合影 開幕式現場 名師提名展參展藝術家蔡際鴻、楊繽,中國油畫院特邀青年藝術家代表郝龍、楊福運、易侖,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常務副院長朱春林,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教學部主任孫文剛,著名旅美油畫家鐘耕略,廣東省佛山市市委副秘書長兼接待辦主任黎永航,河北省唐山市市委副秘書長兼唐山市政府駐京聯絡處主任訾惠,廣州美術學院楊得聆,東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書記陳璽,嶺南畫院院長、嶺南美術館館長葉向明,21空間美術館館長邢愷,中國大城市專業畫院學術年會聯絡處代表何婉榕,東莞市總商會書畫院執行院長趙應倫,新風格美術館館長鐘建均,東莞市收藏家協會會長鄭祖任及廣東各地藝術家、嶺南畫院各研究所、各界知名人士和新聞界的人士出席了開幕式。朱春林、孫文剛、蔡際鴻、楊繽、易侖先后致辭。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常務副院長朱春林致辭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教學部主任孫文剛致辭 名師提名展藝術家蔡際鴻致辭 名師提名展藝術家楊繽致辭 中國油畫院特邀青年藝術家代表易侖致辭 “傳移光行——蔡際鴻、楊繽油畫展”以蔡際鴻、楊繽兩位藝術家的作品為線索,帶領市民領略畫家對自然之光的敏感,對事物樸實沉著的認知。 “澄懷觀道——2019中國油畫院特邀‘第五屆挖掘·發現新人展’青年藝術家作品展”展出2019年中國油畫院特邀10 位青年油畫家,歷時30天創作出的50 幅優秀油畫作品,呈現嶺南畫院和中國油畫院共同建造寫生實習基地的學術價值和社會意義,給畫界在高端藝術人才培養方面帶來切實有益的經驗和啟示。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據了解,蔡際鴻、楊繽兩位皆進入過中國油畫院研修,師從中國油畫院院長楊飛云。他們的油畫特點,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教授楊小彥在“傳移光行——蔡際鴻、楊繽油畫展”的前言里作了精彩的歸納:楊繽對于外物有著樸實而沉著的認知,一筆一劃,皆以恰當的造型為準;蔡際鴻的油畫則顯示了他對于自然之光的敏感,在他的風景中,光影是一種語言,既讓自然成為可入畫的景觀,又構成為一種畫面的秩序,讓畫面中的陽光成為與物像合一的存在。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楊繽是一個認真的傳移者,“‘傳移’是中國的一句古話。如果翻譯成現代語言,所謂‘傳移’,無非是說,通過觀看而使對象‘傳’而進,再通過塑造而讓‘移’成為實踐。”楊小彥說。 提到蔡際鴻,楊小彥認為他讓光永遠處在行走之中,是畫家保持熱情的一種方式。蔡際鴻在借景色而留住讓人迷戀的光影,光影通過他的描繪成為畫面審美的內在語言,光行在畫面上,更行在畫者心中。 據了解,自 2013 年開始,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就以“澄懷觀道”為主旨,用“特邀青年藝術家”的方式,通過全國性的展覽活動,挑選部分有藝術追求、有藝術才華的青年畫家加入中國油畫院的創作團隊,為他們提供適宜的創作和學術環境。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回歸自然天地,到大自然中寫生;從藝術家自身出發,把握現實事物的本質;研習中西方藝術經典,在傳承中探索。”據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院長楊云飛介紹,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藉“澄懷觀道”之意作為課題研究和藝術創作的學術主旨,希望以此理想和情懷寓于教學、創作、研究中,力求作出有藝術特點、精湛技藝、精神內涵的高品質藝術作品。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以“澄懷觀道”為學術要求特邀青年藝術家的七年里,青年藝術家們通過參與院內展覽、講座、研討等學術交流研究的互動,為中國油畫院的學術研究增添了活力,豐富了中國油畫院的藝術風格和思想內容。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青年人敏銳的視角對當代現實進行反思,吸收古今中外藝術經典之精髓,以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創作出優秀的繪畫作品。”楊云飛說,青年藝術家釋放出了青春的活力與生命力,提升了各自的藝術審美水平和人文修養,中國油畫院與青年藝術家們在藝術追求上優勢互補,互相啟發,共同成長,形成了兼容并包、多元共生的學術氛圍。未來,中國油畫院將繼續推動青年藝術家的各項活動,扶持他們的藝術創作。 據悉,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在嶺南畫院設有教育實習基地,是雙方共同創建的學術推動平臺,進行油畫專業教育與寫生創作活動,著意于培養和扶持優秀的青年藝術家,為更多有志于油畫事業的青年畫家提供專業教育,對富有活力的創造與優秀學術品質給予肯定及推動,通過教學資源分享與學術探索示范,營造理想的學術環境,以望凝聚年輕人的才華與創造能量,為油畫藝術的良性發展提供導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