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地授雅趣,修得獨一格——賈廣健花鳥藝術唐人詩意 寫意花鳥 136cm×35cm 2004年 編者按 藝術創作最難的不是技巧、不是空洞的創新觀念,而是主題、思想、藝術語言三者的統一,黃賓虹先生說過,作畫難在“自成一格”。此“一格”,并非僅僅是區別于他人的怪異、新面貌,而是自成一個獨立的新系統。傳統藝術的基石堅磐不移,在美的同時,也具有強大的束縛能量,藝術行業中,受前人束縛者眾,破繭而出者寡。在當代藝術中,受流行文化牽引者更是數不勝數,在眾多琳瑯滿目的“文化利益”誘惑下,更多的藝術家早已失去獨立之品格,忘卻了創作的原始沖動,離“自成一格”那更是漸行漸遠。 花鳥畫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從題材、內容到表現形式、藝術語言都有相當成熟完整的程式或規范,這些成熟的系統既是藝術家們學藝經驗的起點,對理解水墨和運用水墨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它又是束縛藝術家手腳的枷鎖,將他們困在先人的壁壘之中,循規蹈矩,難有突破。歷代花鳥畫家們在表現題材上已經有豐富的積累,相應在語言上也達到相當完善的地步,像唐代薛稷畫鶴、邊鸞畫孔雀、刁光胤畫花竹,五代黃筌、徐熙畫花鳥,北宋崔白畫雀,南宋吳炳畫折枝、杜椿畫花果、李迪畫禽,元代李衎畫竹、王冕畫梅,清代朱耷畫魚、惲壽平畫荷、華喦畫鳥,現代齊白石畫蝦,等等,后人難以超越。被譽為“四君子”的梅蘭竹菊題材,象征人品高潔和正直、堅韌、樂觀和不畏強暴的精神,更常為畫家們所采用,歷久不衰。 賈廣健 1964年生。1994年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研究生畢業并獲碩士學位,留校任教,F為天津美術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天津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國家畫院花鳥研究所名譽所長、青年畫院副院長。原天津畫院院長,發起和創建天津市中國畫學會。中國美術家協會職業道德建設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中國畫學會理事、北京工筆畫學會理事、天津市政協委員、天津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第十二、十三屆美展中國畫評委、全國第十次文代會代表、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中宣部全國“四個一批”文化名家。 粉淡香輕(局部)題跋 沒骨花鳥 32cm×41cm 2004年 內外兼進 文:徐小傖 賈廣健不僅僅是一個技巧高超的水墨巨匠,在如何解決繼承傳統和發揚革新精神這兩者之間的關系中,他摸索了幾十年,這一探索的課題成果,也在他的畫作中體現出來。從事繪畫創作的人要做到自成一家,必須一有修養,二有悟性,三有膽識。所謂修養,有“內功”包括繪畫知識、技巧、筆墨功力等,還有“外功”,即包括對社會生活和大自然的體驗,對道德、生命法則的歸納以及其他藝術門類的修養。所謂悟性,是對繪畫本質和創造原理的體悟,既有長期實踐經驗積累所形成的“漸悟”,也有與藝術家個人靈性關系更為密切的“頓悟”。 天才可遇不可求,對藝術的敏銳感覺,是無法通過師生間教授的,藝術領域,需要天才的出現,這是時代自然抉擇的一個重要的因素。至于膽識,要求藝術家在修養和悟性的基礎上能夠脫離別的藝術家的創造,建立創新的表達,形成一種新的美感,這種美,是實實在在的,是每個藝術家最獨特的價值。 賈廣健在水墨藝術領域有獨特的風格面貌,是因為他具備這三方面的條件。他是修養較為全面的藝術家,有扎實的傳統功力和文化知識的儲備,對傳統山水畫的藝術奧秘有較深的領會,更善于從大自然中吸收養料,進行有個性的創造。從某種意義上說,風格是個性的自然流露,是長期實踐積累的結果。 畫筆善丹青 沒骨花鳥 39cm×39cm 2010年 天地授雅趣,進步依修己 六十年代物質匱乏,賈廣健想學畫畫卻沒有老師教,也沒有畫冊看,于是,他平日里就愛畫些身邊的人物、村莊、花草、飛禽走獸……他能從這些稀松平常的事物中發現美感,被這些天天所見之物打動,動筆前,他的心中已然已經有了藝術的種子。到出手作畫,少年的賈廣健已經用還未成熟的稚嫩技巧描繪出繪畫藝術至關重要的價值——趣味。 他從小好奇心重,尤其會被一些稀奇之物吸引,打開他的思緒。一次偶然的機會,賈廣健在一部50年代的百科詞典中,看到了一幅白描畫的“敦煌飛天”,雖然是黑白插圖,卻讓他震撼不已:畫中的人物衣衫翩躚,長袖飄飄,幾欲登天。他萬分驚奇,人怎么還可以飛哪?籍由這幅畫讓賈廣健認識到,藝術需要想象,藝術需要夸張,藝術營造的是令人向往的境地,引發思維的共鳴,才能讓畫作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翠蓋倚風 工筆花鳥 58cm×90cm 1996年 在賈廣健從藝的青年階段,他深入研習傳統藝術的精髓,從筆墨、章法等技巧到意境創造,都在傳統文化的精神道路上前行。但同時他深知,傳統又不是永恒不變的流水線模式,而是變化著、流動著和發展著的結構。這樣的變化,與個人經驗、感悟、社會時代背景密不可分。 賈廣健在研究傳統的同時,狠狠抓住兩個環節不斷探索自己的藝術道路,一是師法自然,即認真地觀察和研究自然。無論是賈廣健的工筆畫、寫意畫、沒骨畫等等都可以看出他對于自然世界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一席天空、各類山石頭、數片荷葉、一條魚、一朵花……賈廣健早已了然于胸,這沒有15年以上的細心觀察與磨練,都是做不到的。二是珍惜和發揚自己的個性。他生性崇尚自然,講究樸實、率真,追求陽剛之氣,追求世間大美。這兩者的有機結合,形成它藝術風格的基礎。 碧水金荷 工筆花鳥 76cm×68cm 1998年 好事連連 寫意花鳥 68cm×45cm 2012年 華石并麗 沒骨花鳥 53cm×45cm 2011年 華石并麗 (局部) 沒骨花鳥 53cm×45cm 2011年 精妙布局,和諧呈現 賈廣健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教授學生:畫面精妙布局,自然呈現。他以身作則,作畫可自由揮灑,有豪邁氣,亦可步驟審慎、認真,可有大入微,亦可有極小推至廣大,作畫的方式方法已經完全被賈廣健自由掌控,一是因為其扎實的基本功,二是美的創作本已存在賈廣健心中,胸有成竹,自然下筆如有神。賈廣健畫面布局飽滿、大方,予人的第一眼的感覺是氣勢逼人,同時映入人們眼簾的是他遒勁有力的筆線和濃重的墨色,還有他別出心裁的留白和黑白變化。他善于以筆取氣,以墨取韻,氣韻兼得,生動不已,而他畫面上的墨韻有鮮明的特色,那就是他在經意與不經意之間,用枯筆焦墨與水墨淋漓碰撞、交融,使其生發出一種既和諧、又對比的生動意象。 賈廣健繪畫題材的審美作用通過與之相適應的繪畫語言表現了出來,他用繪畫語言諸如筆墨、章法以及由它們構成的繪畫境界,真切和細微地反映賈廣健的思想和感情。賈廣健在探求藝術革新途徑時,也在不斷探尋新的表現題材,這是因為他對現實生活有新的認識和體會,希望采用的題材可以寄托自己的情懷。 賈廣健在自己的創作實踐中,一直在思考在如何拓展花鳥畫題材和表現語言方面有突破、有作為。在研究歷代花鳥畫經典過程中,對花鳥畫的藝術原理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熟練掌握了傳統花鳥題材和表現語言,在筆墨運用和意境營造上又有相當高的造詣,在創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不過,他并不滿足于此,他在深入發掘傳統花鳥畫題材意義的同時,也在不斷思考和探索如何擴大花鳥畫題材這個課題。 雙吉圖 寫意花鳥 136cm×68cm 2012年 繼承發展,別具一格 《宜和畫譜·花鳥敘論》中曾提及到:“詩人六義,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而律歷四時,亦記其榮枯語默之候,所以繪事之妙,多寓興于此,與詩人相表里焉! 賈廣健在長期的研究探索中總結了太多創作心得,他在面對一幅空白宣紙時,將傳統的章法和點、擦、皴、染的筆墨語言,在二維空間的畫面里組成富有趣味的畫面。他善于用筆用墨,筆線曲折有致,有韻律感,在用墨中水分掌握得到位,墨的濃淡有微妙變化。賈廣健的花鳥畫著眼整體布局,具有大氣和豪爽的風格,顯示出他寬闊的胸懷,而在細節描寫和筆墨語言中,又體現出嚴謹和細致的精神。猶如他既重視發掘新的野稻谷題材,又尊重傳統花鳥畫程式一樣,反映出他具有辯證的思維和兼顧全局的精神。 寒秋 寫意花鳥 68cm×45cm 2005年 賈廣健的花鳥畫,畫出了山水的雄健、厚重和蒼茫、動物的靈動、精巧,和內心的細膩;利用留白,帶動山、樹、人、蟲的畫面節奏感。這里面既含有賈廣健對生命文化的深刻思考,也是出于他個人獨特的水墨審美趨向。作為97′中國畫壇百杰,賈廣健的中國畫豪放不失高雅,呈現出“古為今用”的特點和魅力。這一切都反映出畫家心靈的內在節奏、創造的活力和思維指向的當代性。因而,在畫家的作品中既有“優游不迫”的灑脫,又有“激越奔放”的活力,它表現出了性情的筆墨與意象符號是最終歸宿于畫家與造物本體合一的開闊襟懷的。賈廣健的沒骨畫,繼承了黃筌、徐熙等大家的的偉大傳統精髓,又在傳統的天地中,把自己的藝術推向更具當代意義的新階段,和前人、和當代人拉開了距離,在當今畫壇有鮮明的個性面貌,是當之無愧“自成一格”的大藝術家。 蝶舞 沒骨花鳥 41cm×32cm 2009年 徐小傖|藝評人 文聚變主編 北京市海淀區美術家協會會員 曾任cntv書畫臺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