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海浪與山風之間 霧鏡:吳一力個展霧鏡:吳一力個展 展期:2021.5.9-2021.5.18 開幕:2021.5.9 15:00 策展人:洪隱 特邀觀察員:張桂森 平面設計:不亦樂乎 技術支持:悟鏡傳媒 展覽地址:福建·福州·金巖路 56 號 A1 棟 3F 園美術館 在海浪與山風之間 文/洪隱 2021 年 5 月 9 日,吳一力個展“霧鏡”將于園美術館正式登場。 這是一個夢境,也是一場游戲。是一次回溯,也是一種展望。青年藝術工作 者吳一力以脫胎于電影橋段的劇場感,通過六個彼此獨立又相互呼應的互動裝置的場景構建,在霧氣中穿插光影聲色,以霧為鏡,照見創作者個體經驗中的記憶 和情感,并試圖讓觀者借此與自身產生對話,觸發共鳴并引發思考。福柯曾在《非 此即彼》中寫到,“一些人為了找到自己,習慣性地迷失自己。”顯然,吳一力在 用自己的方式嘗試著對抗這種“慣性迷失”。 作為生于 2000 年、數字媒體藝術導演專業的在讀者,吳一力創作該系列 互動裝置作品,所呈現的是超越年齡的經驗成熟度和思考深度,他曾向我描述過 一個場景:“那個時候天還沒亮,我站在山頂等待日出,周圍沒有燈光,除了月 光和星星以外,依稀只能看見山谷里成片的樹林,便停下休息片刻,不曾想停下 來閉上眼睛的那一刻,我竟無法分清是站在海邊還是山里,一陣一陣的聲音環繞 在耳邊,一陣一陣的風吹過,我無法分清那是樹林的聲音還是海浪的聲音,也無 法分清那是山谷里的風還是海邊的風。” 正是這種在海浪與山風之間無法清晰辨識的情景,喚醒了吳一力的感知,并 啟發后續一系列的創作。穿過情景所呈,在歸途中,吳一力繼續感知到:“從山 頂回來,天色開始變的非常低沉,慢慢地已經看不清楚了遠處的山的模樣,云就 好像跟我在同一個高度,不像是平時均勻的霧,這次的霧稀稀疏疏,有些云就好 像在面前,騎車經過的時候像是穿過一團又一團的云,又不能說是云,像是靈魂 一般,各種姿態各種狀態,能見度很低,路燈開始亮起來的時候,像是被打開了 一個新的世界,那群人在山路中走的時候,我知道了,那些是我,也是你。” 無疑,此番體驗(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超驗)是吳一力創作的轉折點。游戲? 現實?夢境?虛擬和真實疊影,似是而非霧里看花的數碼生活圖景,信息的傳遞 跨越時空,與其說是冥想式的觀照,不如說是誤打誤撞進入潛意識,所見即是隱 喻,所感即為意指,吳一力創作互動裝置作品意在通往兩個維度,一個維度是完 成其自身所思所想的解構與重塑,另一維度則希望觀者打開感官功能層層介入, 借由互動讓每一位觀者成為作品的一部分。而在內容的構想上,各個作品不同程 度借鑒了經典文學領域的意識流作品,諸如各場景近乎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的濃縮,福克納《喧嘩與騷動》、《在我彌留之際》局部作為隱藏的背景,這正契 合我們從觀者成為參與者的過程中如意識流一樣存在,充滿各種可能。每個人與 自身、與生活、與社會等方面的關系,千形萬象的角色扮演,在忘和記之間走向 未知和虛無。被記住的部分界定著現實存在,遺忘或許可以理解為相互消解,喚 醒則意味著對自我的重新認知。六個作品亦如一部私密而恢弘的交響樂,節奏和情緒的拿捏,聲音與光影的掌控,對身兼導演、編劇、指揮的吳一力而言,是一 種考驗。這種考驗除了技術本身,更在于敘事結構和內容的雙重完成。 在海浪與山風之間,是吳一力所經歷的虛實之境,也是這次展覽作品共同營 造的人生劇場。我們無一例外,深處內卷,在本雅明與阿甘本對記憶缺失的不同 探究中,走向尼采的“永劫回歸”。 記忘之間,且感且悟,以霧為鏡,觀照自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