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观看一级一片-免费观看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一级毛片-免费观看全黄做爰的视频-91在线播放视频-91伊人

首頁 >> 資訊 >>資訊 >> 近40個專場,逾8000件精品集結,北京保利2021春拍6月正式舉槌
綜合
更多
详细内容

近40個專場,逾8000件精品集結,北京保利2021春拍6月正式舉槌

5月14日,北京保利拍賣2021春季藝術品拍賣會新聞發布會在北京新保利大廈舉辦。北京保利拍賣總經理王蔚、北京保利拍賣現當代藝術部總經理常天鵠、北京保利拍賣中國書畫藝術總監殷華杰、北京保利拍賣中國古代書畫藝術總監李雪松、北京保利拍賣中國古董珍玩藝術總監李移舟、北京保利拍賣珠寶鐘表尚品部總經理唐利偉出席發布會現場并對本次北京保利春拍各板塊的總體情況及重點拍品進行介紹,發布會由在藝及云杪文化創始人謝曉冬主持。

  

  北京保利拍賣總經理王蔚 

  北京保利拍賣總經理王蔚表示,“作為中國拍賣行業的龍頭企業,北京保利拍賣始終基于‘真、精、稀’的經營理念,不斷實踐‘致敬·收藏’的主題,表達對收藏力量與收藏精神的崇高敬意,持續傳遞開放、責任、融合三個核心價值觀。本季春拍推出的‘保利藝術嘉年華’,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一系列展覽展示及學術活動,致力于架起學術界與收藏界、社會公眾與藏家、線上與線下對話交流的三座橋梁,將‘保利藝術嘉年華’打造成為立足北京、輻射全國的超級公共文化藝術IP。同時,我們將推出全新概念的NFT藝術專場,本次專場是保利拍賣將數字加密藝術及傳統拍賣結合的一次全新嘗試。”

  

  精品展現場

  

  精品展現場

  

  精品展現場

  
北京保利拍賣2021春季藝術品拍賣會共呈現包括中國書畫、中國古代書畫、中國古董珍玩、現當代藝術、珠寶鐘表尚品、名酒茗品、郵品錢幣信札等諸多門類,近40個專場逾8000件藝術珍品。

  其中,中國古董珍玩板塊由此前在“弘歷的世界”特展中就引爆的重磅拍品清乾隆《欽定補刻端石蘭亭圖帖緙絲全卷》領銜;中國古代書畫板塊備受關注的無聲史詩——徐揚《平定西域獻俘禮圖》卷震撼登場;中國書畫板塊由李可染、傅抱石、齊白石等名家力作領銜;現當代藝術板塊則由極具時代思想啟蒙價值的美術史里程碑作品《西藏組畫 • 牧羊人》領銜;珠寶鐘表尚品板塊呈現格拉夫 GRAFF 7.13克拉D色/vvs1凈度type IIa鉆石項鏈、百達翡麗 5207P 鉑金手動上弦腕表、潮玩及愛馬仕手袋,更有收藏球鞋等亮眼精品。

  

  精品展現場

  

  精品展現場

  北京保利拍賣自4月份開啟2021全國春拍精品展巡展以來,經杭州、太原、廈門、上海、蘭州等地,并于春拍新聞發布會的當天,同步開啟北京保利2021春拍精品展北京站。這也是北京保利2021春拍精品首次全門類呈現,精品展將持續至5月19日,展出地點為北京新保利大廈。

  本季春拍中,北京保利拍賣網絡拍賣部將推出全新概念的NFT藝術專場,首場NFT藝術拍賣將匯聚國內外知名的NFT藝術家為大家呈現出不一樣的藝術世界,體驗不同的藝術觀感。本次拍賣將從6月4日在保利拍賣APP及小程序上開始網絡競投,8日20:30開始結拍。

  此外,北京保利再度攜手富藝斯拍賣行,合作推出“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和設計”專場,這也是北京保利拍賣持續進行跨文化、跨地域合作模式的進一步拓展。

  1

  美術史里程碑作品《西藏組畫•牧羊人》登場

  現當代藝術板塊精彩紛呈

  

  北京保利拍賣現當代藝術部總經理常天鵠

  2021年春拍,北京保利現當代藝術板塊推出現當代藝術夜場、中國新繪畫、現當代藝術三大專場拍賣,呈現近200件拍品。其中,現當代藝術夜場將由極具時代思想啟蒙價值的美術史里程碑作品《西藏組畫 • 牧羊人》領銜,同時呈現劉野超越時間與空間的巨作神品《竹子竹子百老匯》,吳冠中63年創作的表現中國古代文人春江待渡意境的絕品《富春江邊》,朱德群70年代紅色時期代表作《構圖NO.338》、尚揚藝術生涯中重要的承上啟下之作《有早茶的大風景》、曾梵志90年代標志性的深藏面具背后人性之作《面具系列》、周春芽極富感染力的全景構圖桃花雙聯巨制《春風拂檻露華濃》等重要拍品。

  

  陳丹青 西藏組畫 · 牧羊人 板上油畫 78.6 × 52.3cm 1980年 

  1980年,剛剛研究生畢業的陳丹青便以油畫創作《西藏組畫》蜚聲海內外,整個《西藏組畫》共計七幅,是陳丹青于1978至1980年間在拉薩創作完成的。這一組畫放棄了當時流行的強調主題性思想的創作理念,以寫生般的直接和果斷描繪了藏民的日常生活片段。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真實性表現了當時藝術創作中從未出現過的個體的“人”的形象,在藝術作品中注入了“人”的精神力量,其影響不僅僅在美術界,甚至在社會范圍內都承擔了思想啟蒙的重要作用。而《西藏組畫•牧羊人》這幅作品是其中發表次數、引用次數、展覽次數最多且影響最大的一件。

  《牧羊人》大膽直白的描繪了一對親吻的牧羊情侶。男人僅露背影探身親吻女人的臉頰,留給觀者強壯有力的臂膀,顯示著藏族青年的彪悍力量。女人表情害羞含笑接受,以略顯笨拙僵硬的身姿回應,生動寫實的細節元素賦予整幅畫面生命力和美感,呈現了藏民真實生活中的一個角落、一個片刻。在《牧羊人》這幅畫里,對戀人情感表達的瞬間捕捉去掉了敘事的戲劇性,讓充滿愛意的“此刻”凝固,超越了以往創作中那些夸耀和煽情的筆觸,一切都是對自然對象的本真刻畫。是當時創作中不同于《西藏組畫》其他作品的存在,如此更具有不同的價值和意義。

  

   劉野 《竹子,竹子,百老匯》2011年作 布面油畫 200x300cmx9

  《竹子,竹子,百老匯》(Bamboo Bamboo Broadway,2012年)是藝術家第一幅真正意義上的抽象繪畫,也是其創作生涯迄今為止最大體量的鴻篇巨制,氣勢撼人亦極盡精微,堪稱劉野第一神品。本作的命名既是出于紀念它的創作地——一個位于百老匯的工作室,更是出于對蒙德里安絕世之作《百老匯爵士樂》(Broadway Boogie-Woogie, 1943年)的敬意。在《竹子,竹子,百老匯》中,藝術家去除了所有中段分叉的竹枝以及竹節細節,留下垂直的竹稈與縱向不規則排列的粗細竹枝相互交錯,不但讓畫面彌漫著一種無聲的呼吸與生長的節奏感,更令構圖充滿了哥特式建筑所特有的升騰與崇高感。畫面整體呈灰白色調,綠、藍、粉等眾多雜色又以極其微妙的過渡方式遍布其中,仿佛只在竹枝交錯的空隙間隱約有色調相近的幾何型色塊互相映襯,好似竹林在微風中搖曳時的光影變化。縱觀劉野所繪之竹,無不纖瘦蕭肅,以抽象法(Abstract)無限接近對象之本質結構,在整體的氣韻上又頗有宋元文人山水的清雅高逸:“輕法”、“尚意”,適興作畫,超脫凡俗。柏林國家美術館館長烏多•蒂特曼如此評價劉野:“我曾見證他的畫作作為細膩的圖畫信息在西方文化與亞洲文化這兩個不同世界之間傳遞,而這兩個世界常被視為矛盾體。那時劉野的畫作已經讓我震驚,因為他的作品展現出辯證的思想,不僅通過多種方式與中國的多元文化發展交織在一起,也見證了畫家對歐洲文化和繪畫歷史的深刻理解。他的畫作同時植根于傳統東西方智慧和當代藝術潮流,將來自過去與未來的力量緊密結合。”

  

  吳冠中 《富春江邊》1963年作 木板油畫 61x46cm

  《富春江邊》創作于1963年,是吳冠中到浙江富春江寫生時所作。他一生只去過一次富春江,描繪富春江景色的作品只有6幅油畫,而以江水作為主體描繪的僅此一件,此作完美體現了“春來江水綠如藍”的詩意。畫面構圖簡約,在類似于中國山水畫的平遠的視角中,一眼望去,水面開闊,溪岸蜿蜒遠去,船舶有的靜靜停靠,有的緩緩駛過,近景一些塊狀巖石散布在水邊,兩棵枯樹枝杈伸展。畫家運用大刀闊斧鋪陳的塊面——水面和溪岸分別構成青綠色的塊面和白色的塊面——分割畫面,再用細筆描繪的樹木枝條與塊面形成反差,樹木、巖石的灰色調與水面的綠色調、溪岸的白色調構成如音樂韻律般的三段式色彩結構,于是畫面整體在塊面與線條的對比中,在色彩的跳躍中,在虛實疏密的相互映襯中,傳達出生動明快的畫面節奏,可謂動靜結合,渾然天成。

  

  朱德群 《構圖No.338》1970 年作布面油畫 

  朱德群《構圖 NO.338》創作于1970年,恰逢朱德群創作生涯中的紅色調系的“光明”時期。相較于前期作品注重結構與符號化的呈現,1970年以后的作品往往透過光線和色彩闡釋一種直觀感知的現象,透過表面的形式展現對于生命本源和精神世界的思考。朱德群在此幅畫中純粹以光與色建構起一個有自然景物的世界,以抽象的形式元素重新塑造出“可游可居”的山水空間,他非常巧妙地運用顏色本身的重量對比及塊面構成形成了蘊含張力的動勢,使整個畫面盡管看起來空無一物,筆法也不急促,卻充滿了戲劇性和碰撞感,此作的場景設置與光色技巧均突破了抽象繪畫的限制。以此觀之,《構圖 NO.338》無疑為這一階段的代表作。

  

  尚揚 有早茶的風景 布面油畫 168×118cm 1991-1995年作 

  尚揚《有早茶的大風景》(1991-1995)是一段重要歷史時期的鏡像。1991是它的一半,畫面的上半部分完成于武漢;1995是它的另一半,畫面的下半部分完成于廣州。對全球而言,1991是蘇聯解體的冷戰的終結,1995是經濟全球化的劇烈加速;對尚揚而言,1991是當代藝術觀念激進實驗的開始,1995是當代藝術語言系統確立的節點。在這樣的背景下,《有早茶的大風景》這件作品是全球化時代洪流巨變、個人生命經歷動蕩、藝術語言的確立這三者之間的相互震蕩與持續折射的一件藝術品。

  《有早茶的大風景》是兩個重要創作系列的交匯。一是《大風景》系列的延伸:自此,自然母體不斷剝蝕、撕裂、坍塌與毀壞;二是《致利奧塔》哲學物像系列的延伸:自此,傳統文化身份逐漸消逝并被經濟商業化取代。這兩個系列都同時開啟于1991年,之后不斷相遇在《大肖像》(1991)、《有倒影的大風景》(1993)、《94大風景-2》(1994)、《許多年的大風景》(1994) ,并在1995年最后一次交織在這張畫中。

  《有早茶的大風景》既是“人文”與“自然”兩種生活經驗逐漸消逝分離的象征,也是兩種生活經驗在差異并置中重生意義的可能。這件作品的二元關系是其根本性的形式特色。它一方面揭示了“茶壺”與“居間”被功利主義抹去內涵并逐漸空洞化,“火山”與“自然”最終被城市化取代并成為展示標本;另一方面,《有早茶的大風景》是茶壺與房子符號消失前的最后一張,是尚揚認識到不可能再有真正詩意棲居的文化批判,也是中國文化身份逐漸消失在全球化進程中的象征。自此,傳統生活徹底離我們遠去。

  

  曾梵志 面具系列 2000年作 布面油畫 197x69cm 

  曾梵志的《面具系列》突破性地采取近2米的長方形狹長畫幅,從而于視覺上強調了垂直、縱向的空間意識感,在他的創作生涯中別樹一幟。自1994年開始創作“面具”系列起,藝術家持續在主題、表現形式及色彩上不斷完善,更會在每個階段注入嶄新的元素。九十年代初的面具系列多以群像為主,至千禧年前后,畫面人物逐漸減至單人或少數人,構圖形式卻愈加豐富。

  此幅《面具》創作于2000年,畫中的場景由過去的封閉空間轉移到更宏闊的海岸環境,場景的變化意味著畫家在探索時代、社會與個體的關系以外,進而開始思考著客觀世界與個體、人與自然的關系。畫中人物是典型的都市白領形象,西裝革履、黑皮鞋一塵不染、手拿禮帽。畫家為主人公設計了一種光鮮亮麗卻又矯揉造作的造型,身體稍微扭曲,帽子放于胸前,雙腳前后分開站立,以一種紳士、時裝模特抑或電影明星的姿態呈現于觀者面前,詮釋著“面具”系列的中心主旨——現代都市人的疏離、矛盾的困境。

  曾梵志在“亂筆”系列中有意識地將東方美學與西方美學結合了起來,不過這種融合并不是浮于表面的,將寫實的物象、清晰的空間與草書的自由流動的筆線、油畫的奔放筆觸,共同構成一個全新的視覺圖像。這個圖像既是精心設計、結構分明的,又像草書一樣充滿偶然性和不確定性;既深入探討了精神世界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又用律動的線條營造出水墨畫中的生動氣韻。在2010年前后的“亂筆”系列中開始出現了主題與構圖上的嶄新蛻變。“亂筆”系列的代表畫作《福鹿》,借鑒八大山人慣用象征手法表達寓意,以“鹿”代“祿”,罕見以中國傳統祥瑞入畫。筆下“福鹿”作“白眼示人”之狀,呈現遺世獨立之感。

  曾梵志在“亂筆”系列中有意識地將東方美學與西方美學結合了起來,不過這種融合并不是浮于表面的,將寫實的物象、清晰的空間與草書的自由流動的筆線、油畫的奔放筆觸,共同構成一個全新的視覺圖像。這個圖像既是精心設計、結構分明的,又像草書一樣充滿偶然性和不確定性;既深入探討了精神世界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又用律動的線條營造出水墨畫中的生動氣韻。在2010年前后的“亂筆”系列中開始出現了主題與構圖上的嶄新蛻變。“亂筆”系列的代表畫作《福鹿》,借鑒八大山人慣用象征手法表達寓意,以“鹿”代“祿”,罕見以中國傳統祥瑞入畫。筆下“福鹿”作“白眼示人”之狀,呈現遺世獨立之感。

  

  周春芽 春風拂攬露華濃 布面油畫 160×420cm 2013年作

  桃花本是中國傳統繪畫的表現題材,其常常被賦予一種溫柔典雅的特質,但在周春芽的繪就之下,賦予桃花以一種原始的生命力的同時,也流露出頗具曖昧的情色意味。在《春風拂面檻露華濃》一畫中,以大尺寸呈現的桃花盛開的景象似乎正是周春芽最初被觸動時的畫面。但他一改寫意式的表現手法,用近景、中景、遠景層層推進的視覺呈現表現了藍天之下,湖畔一側的桃園盛開的景象。

  藝術家借用李白《清平調•其一》的詩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中的后半句作為作品名,試圖來說明自己作品的語意——“桃花”系列描繪的就是“色和情”——人類與生俱來的欲望,絢爛的桃花與野合的紅色男女人物奇異地并置,這種組合消融了人類與自然的阻隔,也模糊了罪惡與道德的邊界,在一種流動的色彩情緒中放縱著真誠而本能的幻想,在一種宏大的場景中將人的自然屬性徹底的釋放、引爆——溫和而暴力。或許正如畫家所言,“色與情”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欲望,也是純粹的生命力的表現,就像春天綻放的桃花一般。

  2

  李可染、傅抱石、齊白石、徐悲鴻、潘天壽、黃胄等名家力作

  領銜中國書畫板塊

  

  北京保利拍賣中國書畫藝術總監殷華杰 

  中國書畫板塊2021年春拍推出近現代書畫夜場、四海集珍——中國書畫(一)、琳瑯集——中國書畫(二)、散珍集成——中國書畫(三)、莊嚴——趙樸初墨跡、來函知清吉——齊白石信札,特色專題如“致敬初心: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虛懷齋珍藏”“海隅文房主人王一平珍藏”等多個專場近800件近現代書畫及當代書畫珍品。其中以李可染《巍巍萬重山》、傅抱石《屈子行吟》《玄武湖之春》、黃胄《馴馬圖》、徐悲鴻《雙鷲》、齊白石《立足千年》、齊白石致張次溪(及其父親張柏楨、友人趙元禮)信札、張大千《五亭山色圖•行書風蝶七律詩》、潘天壽《紅荷》、林風眠《繁花幽禽》等作品最為亮眼。

  

  李可染 巍巍萬重山 鏡心 設色紙本 76.5×105cm 1989年作 

  《巍巍萬重山》寫于一九八九年,即李可染逝世的同年,是李可染生命中最后輝煌期的作品。此幅采用積墨技法寫群山巍然聳立直抵云霄,給觀者一種強烈的雄渾博大、厚重崇高的視覺感受。這種雄渾有力的“豐碑式”的作品表達出李可染對中華大地的熱愛,是藝術性與時代性高度結合的佳作。

  李可染曾說過:“我歡喜,尊崇的畫家,有北宋范寬,他的畫比較神秘。《溪山行旅》反映東方人心胸之廣,氣魄之大。近景低小,然而后面的山則相當高大。中景,遠景高度占三分之二,寬度占五分之四,感覺山勢高大之極。范寬的畫,我非常歡喜。”在《巍巍萬重山》中,李可染用全景式的橫幅構圖,構圖上借鑒了北宋山水大山堂堂的雄偉壯麗,鉤沈了六朝畫論澄懷觀道的哲學意識,使得畫面豐厚又充滿陽剛壯美之氣。

  山巒高聳入天邊,滿構圖的形式大大增強了畫面的整體效果,也增加了畫面的分量感構圖飽滿,超越傳統山水畫的“留白法”,全景紀念碑式構圖,有山勢迎面而來,讓人仰視之,與宋代范寬的《溪山行旅圖》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山體充塞天地之間來表現 “雄立天地間” 的氣勢;主峰由群山烘托在畫面中C位,形成節節而上的豐碑式山體造型,頂天立地,高聳云天。為了強化山勢拔地通天的偉岸形象,戴笠游人或散或聚佇立于高矗排列的松樹林中,人之于松林的微小,松林之于蒼山的渺小,這種視覺的沖突寫出其峰高聳峙 “巍巍”之勢、其連綿不絕“萬重”之狀。

  用筆上,李可染焦墨濃濃寫出松樹、山體輪廓,線條有金石之力,又將潑墨、積墨、破墨等墨法相互融合,且尤其注重積墨法的運用完全達到了筆與墨匯、筆墨互補的效果:用筆積點成線的金鐵煙云,發揮了潑墨與積墨互動的淋漓含蓄,以強健恣肆的用筆、縱橫揮灑的墨氣來表現,以方折硬澀的筆法繪寫偉岸碩大、棱角分明的巨峰與綿綿山巒,使其更具壯碩之象,更顯逼人之氣,用筆墨營造了豪放的氣勢。

  此外李可染還把光影融入到筆墨,在樹的枝頭、枝干及其山體的左側敷以花青。所用花青的明度、純度不同,在畫麗虛實關系中產生不同效果。李可染用花青表現出了受光部,陽面的色。背光部,陰面則用了大量濃墨,這樣也與畫面下方的樹進行呼應。在遠山的處理上李可染用淡墨色統染,與中遠景山頭上的花青相比,形成了冷暖對比。用點染法結合色彩的色相、冷暖、明度、純度,具備了“潤澤、厚重、豐富、統一”的獨特氣質。層次多變但又統一和諧,從此幅作品中可見李可染于畫面中逆光的運用,使畫面呈現出“紀念碑”之感,雄渾博大。在傳統山水畫中凸顯光影的效果,顛覆性地融合了中西技法,形成“陰陽割昏曉”的強烈明暗對比,達到吳冠中所盛贊的雕塑般的藝術效果。

  

  傅抱石 屈子行吟 立軸 設色紙本 62×88cm 1953年作 

  傅抱石的人物畫大多取材于歷史人物與典故。作為一位富有“史的癖嗜”的學者,他描繪的都是歷史上別有抱負、具有崇高品質之人,如屈原、杜甫、陶淵明、李白、王羲之及竹林七賢等。他們對現世的不滿與感慨以及內心深處的哀傷和沉痛,在傅抱石筆下得到了詮釋。傅抱石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創作過多件屈原像,這足以顯示他對屈原的敬重。

  本幅《屈子行吟圖》創作于1953年,恰逢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將屈原作為年度世界四大文化名人,號召全世界人民開展紀念活動。為呼應世界保衛和平大會,文化部決定由郭沫若、游國恩、鄭振鐸等人組成 “屈原研究小組”,收集、整理屈原作品。傅抱石受到了全國紀念屈原氣氛的感染,開始了《屈子行吟圖》的激情創作。畫家將屈原置身于一個煙波浩渺、無邊無際的湖邊。加之秋葦、水草的荒涼,將氣氛渲染得非常悲壯。屈原眼窩深陷,但卻精氣逼人,披散的長發和寬大的袍袖在江風中飄蕩,深沈偉岸,憂思重重。在人物刻畫上比較內斂,情緒上雖沒有40年代所創作的屈原那般激動和悲憤,卻把屈原憤世嫉俗的孤高品性,威武不屈的錚錚骨氣,憂國憂民的政治家抱負,奔放的詩人氣質,縱有報國之才、效國之志卻不得重用的惆悵,看穿楚國的未來結局卻又無力回天的悲憫,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他對屈子“欽慕之,想象之,心摹而手追之”,在平淡質樸的畫面上不經意流露出畫家的內心向往。

  此外,他還將1942年郭沫若于舊作《屈子行吟圖》的題詩,從原畫上截取,重新裝裱在這幅新畫上,書畫交融,書以畫名,畫以書名,成為一時的美談。更重要的是,傅氏將此作一直懸掛家中,可見其對此畫的摯愛。

  

  傅抱石 玄武湖之春 立軸 設色紙本 110×51.7cm 1962年作

  南京的風景名跡一直是傅抱石熱衷表現的主題,離其居住的傅厚崗 6號不足兩公里遠的玄武湖就是一例。自1956年5月精心完成《南京風景》屏后,傅抱石相繼創作了一系列以玄武湖為主題創作風格清新的作品,玄武湖主題在其多次寫生實踐中總結升華,注入了新的時代內容。此幅《玄武湖之春》正是其中代表。《玄武湖之春》寫槳聲月影里的玄武湖水天一色的美好景致:堤岸兩邊的垂柳像青春年華的少女,樹影婆娑,含著柳葉清香的晚風,撲面而來,沁人肺腑。畫面近景被巨大的柳樹覆蓋,柳樹的軀干以濃墨寫出,薄施淡綠染出大片綠蔭,如同春之帷幕,透過綠色帷幕依稀可見水岸、湖面、游船。畫面清新濕潤,傳遞出春意闌珊的靜謐意境,娉婷婀娜的垂柳、三三兩兩船只在夜霧中若隱若現,畫面具有文人畫的古舊研雅,卻又在淡雅清逸的詩意中表達出新時代的積極精神。

  

  黃胄 馴馬圖 鏡心 設色紙本 204.5×141cm 1976年作 

  馴馬是邊疆少數民族生活中的一個普通場景,但在黃胄看來確實最能代表邊疆剽悍、浪漫的生活特征的畫題。本幅《馴馬圖》尺幅達到驚人的26平尺,身著紅色民族服裝的哈薩克姑娘成為畫面主角,雙手緊勒韁繩,發絲飛揚,座下的那匹黑色駿馬前蹄騰空,雄健有力。背景眾多人物的組合安排和環境營造等方面別具匠心,是在構圖上吸取西方透視的同時又結合本民族繪畫傳統的戛戛獨造。黃胄在畫上緊緊扣住馴馬這一題材,一方面充分展現了邊疆人民對自我生活的肯定,同時黃胄也借助于這一題材,在力量和激情的激蕩中表達了突破舊有束縛而面對未來的良好期許。

  1939年11月18日,徐悲鴻由新加坡乘輪船赴印度,并于11月29日抵達加爾各答。12月初,徐先生一行至圣蒂尼克坦國際大學,中旬晤泰戈爾詩翁,盤桓數日,相談甚歡,并于期間辦個人畫展,影響甚眾。次年,徐先生繼續印度記游之旅,于3月下旬至大吉嶺。大吉嶺位于印度東部,近喜馬拉雅山,風景幽美,氣候涼爽,為著名避暑圣地。徐先生至此主要目的有二,一者完成其《愚公移山》巨制,二者采風喜馬拉雅山。在大吉嶺數月間,除完成《愚公移山》外,徐先生喜此地異國風情,常取其景其物多入畫稿,并為之后屢次描摹。大吉嶺常見印度禿鷲一種,又名兀紫檀,其體型巨大,頭頸無毛而體覆厚羽,常棲息于懸崖峭壁。

  

  徐悲鴻 雙鷲 立軸 水墨紙本 1944年作 120×90.5cm 

  徐先生喜此特生禿鷲形容奇古、身形偉岸,遂以之為稿記錄下來。1941年回到檳城后,徐先生曾向友人親述靈鷲神態逼人,氣勢雄偉的動人姿態,并將之入畫,成之大幅,亦即2011年高價釋出之《喜馬拉雅靈鷲》。本幅《雙鷲》畫面一正一側雙鷲并立睥睨,遠山青黛如染、近石嶙峋嵯峨,山葉染黃伴石而生。遠山只出大略之形,清雅之筆寫出漫漫山姿;濃墨作兀崖輪廓,淡墨闊筆雜以綠色掃出石質;黃葉則以細筆勾形,鵝黃稍染,富傳統韻味。雙鷲眼神睥睨,縮頸斂羽,赭色雜墨染禿鷲羽毛,濃墨又寫尾羽,雜色散鋒寫頸、身交接處之篷羽;細筆精謹寫禿鷲之雙爪、眼神、勾嘴、長頸,造型把握精準到位,顯示徐悲鴻對于物象解剖結構之深刻了解。

  

  齊白石 致張次溪信札 四十一通六十六紙 

  齊白石致張次溪(及其父親張柏楨、友人趙元禮)信札,總計四十一通六十六紙,附明信片一幀。其為張氏后人所藏,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經北京文物公司整體釋出。這批信札的舊藏者、最主要的收件人張次溪(一九〇九至一九六八),作為《白石詩草》(一九三三年鉛排八冊本)的出版策劃人和約稿人,齊白石口述的《白石老人自述》的筆錄者,其對于晚年齊白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其中的絕大多數信札,都與當年張次溪主持籌劃的《白石詩草》印行之事息息相關,其中所述內容,對於研究齊白石其人、其詩、其少有的《齋館別業圖》題材,以及其一九三〇年代的交游行止,皆有著重要意義,可以作為諸多版本的齊白石年譜、年表、評傳的校訂、增補資料。目前公立館藏和來源可靠的私人收藏齊白石信札中,此批致張次溪信札的藝術文化價值十分珍貴。

  

  齊白石 雜畫冊(八開) 設色紙本 28×17cm×8 

  齊白石的《雜畫冊》共八開,每開17.5厘米×27.8厘米,畫彩石、水草甲蟲、河蚌、葡萄、藤蘿、草本海棠(秋海棠)、木本海棠等。杉村勇造《畫人•齊白石》一書(昭和四十二年由東京都求龍堂發行)曾以彩石、葡萄二幅為插圖。臺灣郭軔編《齊白石畫集》(1982年由臺北國華書畫出版社發行)則將此冊八開全部收入。可以說,這是一件流傳有序的作品。

  

  張大千 五亭山色圖·行書風蝶七律詩 鏡心 設色紙本 128×62cm×2 1968年作 

  《五亭山色圖》創作于1968年,彼時張大千已遷居巴西,“八德園”業已修建完畢。“五亭”即“八德園”內之景觀,大千先生常以亭內避雨賞景,創作寫生。主山以多層次墨色揮就,山勢逶迤滂沱,局部潑染重彩,現山林沉郁蔥茂,又圍出一片云氣與湖水,山腳屋宇數座儼然,山頂涼亭一座與之相呼應,畫面兼收雄奇和妍麗之感,其潑墨、潑彩手法已臻化境。

  

  潘天壽 紅荷 立軸 設色紙本 133×50.5cm 

  本幅《紅荷》為潘天壽以其獨步于近現代畫壇的指墨法所為。潘公以潑墨指染,以掌抹作荷葉,以指尖勾線寫莖桿,其氣魄之宏大,氣韻之生動,非筆力所能達。所出之線無不造型概括、骨力遒勁,似斷非斷,似連非連,似直又曲,似曲還直,如錐畫沙,如蟲蝕木,如蝌蚪文,如屋漏痕,特具一種凝重古厚而又極為自然的意味。作品在構圖上極富個人特色,章法結構極為堅勁嚴謹,在險絕之中見平穩,巧妙的表現出力量感與結構美。

  3

  無聲史詩《平定西域獻俘禮圖卷》震憾現身

  中國古代書畫力作頻現

  

  北京保利拍賣中國古代書畫藝術總監李雪松

  中國古代書畫板塊共呈現仰之彌高——中國古代書畫夜場、藝林藻鑒——中國古代書畫日場及古籍文獻三大專場,1300余件拍品。其中備受關注的無聲史詩——徐揚《平定西域獻俘禮圖》卷,宋拓本《唐虞恭公溫彥博碑》以及著錄累累的元代名跡——楊維禎《壺月軒記》在本次春拍現世。除此之外,沈周的《谷林堂詩意》、宋徽宗的《晴竹圖》、弘仁《溪山清閣圖》、八大山人《仿倪瓚山水》等也將亮相春拍。

  

  徐揚 平定西域獻俘禮圖卷 手卷 設色紙本 43×1865cm 

  《平定西域獻俘禮圖》卷,著錄于《石渠寶笈續編》,八璽全,貯于乾清宮,畫卷還鈐有「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八征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等清宮璽印,畫卷描繪的是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后在京師舉行的獻俘大禮的場景。

  為了平定準噶爾部蒙古族達瓦齊以及回部大小和卓木(大和卓木波羅泥都、小和卓木霍集占)的地方叛亂,清朝中央政府在乾隆二十年(1755)和乾隆二十三、二十四年(1758、1759)出兵西域,在地域相當廣大的地區內經過多次規模很大的戰役,最終取得了勝利。這次平亂戰事成為乾隆皇帝為之驕傲的「十全武功」之一,除了用文字記載于史冊,乾隆皇帝還命宮廷的畫家繪制作了一系列作品用來紀念,徐揚所繪《平定西域獻俘禮圖》卷就是其中之一。

  全圖以寫實的筆法記錄了一個歷史時刻,人物眾多,刻畫入微,色彩鮮艷飽滿,是乾隆時期清朝宮廷紀實繪畫的代表作。“獻俘禮”屬清宮軍事典禮,在圣祖康熙朝和世宗雍正朝也曾舉行過,但是只見于文字記載,未有圖像流傳,故而徐揚此圖意義非凡,兼具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它不僅是一件絕世罕見的藝術作品,更是一卷無聲史詩、是矗立在世人心中宣示國家主權的神圣豐碑。

  

  宋拓本《唐虞恭公溫彥博碑》紙本 1冊 13開 26.5×13.2cm 

  《虞恭公碑》,全稱《唐故特進尚書右仆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亦稱《溫彥博碑》,岑文本撰文,歐陽詢書,唐貞觀十一年(637)十月立于陜西醴泉縣。碑正書,36行,行77字。額篆書4行16字。墓主溫彥博為一代名臣,受李世民器重,身后獲陪葬昭陵的榮耀,此碑現在陜西咸陽昭陵博物館。

  此碑全文近三千字,如同其他昭陵陪葬碑,至宋代碑石下截已多被人為鑿損,漫泐難辨,因此即宋拓最多者僅存上半截七、八百余字。存世可信宋拓寥寥,除故宮博物院、上海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博物館等收藏以外,民間流傳極稀。

  此《虞恭公碑》宋拓本,硬木面板有清咸豐六年退翁題簽,扉頁有號澹園者題記,咸豐四年汪玉齡題記,隸書舊簽,后有嘉慶十五年陸恭觀跋,澹園二跋,光緒九年陳壽昌跋。正帖部分共計十開,每面四行,行八字。前后鈐蓋鑒藏印甚多。用紙為宋代常用于拓印碑帖的白麻紙,寬簾紋明顯,以損泐考據核之,二行“昔者帝媯升歷九官”之“歷九官”三字未泐,九行“太子洗馬李綱”之“李”字中部已泐(有填墨),三十三行“藹藹高門”之“門”左上角有泐痕(已填墨),末行“泉室麟閣”之“室”尚未泐誤為“堂”,為南宋拓本無疑,拓墨精善,濃而不重,厚而不黑,與著名的國家博物館藏貴池劉氏本、上海圖書館藏吳湖帆四歐堂本在伯仲之間。此本在清代曾長期流轉于蘇州地區,備受藏家寶愛。如此傳承有序的歐碑名品宋拓善本,當時已是好事家追逐之物,于今堪稱墨林星鳳,極為罕有。

  

  楊維禎 壺月軒記1 冊頁 水墨紙本 33×25.5cm×5

  《壺月軒記》計十開,內有楊維禎5開,元人題詠5開。烏絲欄,行草書37行,計436字,署年“已酉”為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楊維禎時年七十四歲,為其晚年筆。《壺月軒記》是楊維禎為青年儒生李恒所筑壺月軒作序文之書作。

  

  楊維禎 壺月軒記2 冊頁 水墨紙本 33×25.5cm×5 

  本作整體風貌為章草書,楊維禎將漢隸之厚重、行書之流暢,草書之變化以及篆籀之古樸融入其中,既高古淳厚又勁健流暢。作為章草標志之一的捺腳,“陰” “李”“字”“家”“放”“余”“平”等等字體的主筆橫畫收筆或者末筆的捺腳都被楊維禎處理的豐富多彩,而如“畫”“友”的篆書結構又將靈動跳躍之態復歸穩重厚重古樸。

  

  楊維禎 壺月軒記3 冊頁 水墨紙本 33×25.5cm×5

  

  楊維禎 壺月軒記4 冊頁 水墨紙本 33×25.5cm×5

  

  楊維禎 壺月軒記5 冊頁 水墨紙本 33×25.5cm×5 

  谷林堂在今揚州平山堂后面。元祐七年(1092),蘇軾由潁州徙知揚州,建“谷林堂”紀念老師歐陽修。沈周中年畫飽滿繁密,皴染淹潤;晚年趨于粗簡,極少烘染,未免刻露之病,黃賓虹稱“明畫枯硬”,指的大概正是這種筆墨。沈周此幅《谷林堂詩意》為其中年真跡,景物繁密卻不失渾淪雄沉,取王蒙、吳鎮二人家法而機杼別出。史傳說他四十歲后拓為大幅,此幅非早作可知,而圓融的筆墨又與晚年缽途,可知畫為其中晚年風格轉換時所作,其雄厚之氣,明一代無人可及。

  宋徽宗融徐黃二家于一體,黃派的富麗寫實中融入了徐派的野逸與水墨渲染,以格物致知的宋學精神把宮廷繪畫的精工妍麗推向了極致;同時又受文人畫“詩畫一律”旨趣的影響,以詩入畫,追求畫面意境,取得“象外之象”難以言傳的藝術效果。

  

  宋徽宗 晴竹圖 立軸 設色絹本 123.5×54.5cm 

  本幅宋徽宗《晴竹圖》寫新篁兩株,不作配景,枝竿細瘦如筋,嫩葉新發,明朗勁爽,清韻可人。晴竹者即生長在天朗氣清、一片晴空、無風無雨環境下的竹子。枝竿以徐熙沒骨法鉤勒,加入了“瘦金書”用筆,顯現出竹節瘦勁奇崛之妙。竹葉用筆如“瘦金書”取黃庭堅中宮緊結四面伸展的結構之法,筆畫爽捷遒美,逸趣藹然。

  4

  中國古董珍玩

  “弘歷的世界”宮廷藝術特展拍品集結來襲

  

  北京保利拍賣中國古董珍玩藝術總監李移舟 

  本季春拍中國古董珍玩板塊集合了共十七個專場,囊括器物各個門類:以“緙絲之王”及“乾隆洋彩百鳥朝鳳大轉心瓶”領銜的“禹貢”系列專場,以“宣德詠平安頌高足碗”為首之“宮廷佛教藝術夜場”,及“十面靈璧山居”藏瓷系列;亦囊括古琴、家具、文房等眾多稀有珍品專場拍賣,如數于春拍盡現。

  

  清乾隆《欽定補刻端石蘭亭圖帖緙絲全卷》收錄的《仿李公麟流觴圖》 

  其中領銜拍品為清乾隆《欽定補刻端石蘭亭圖帖緙絲全卷》,這是乾隆一生浩瀚“蘭亭文化工程”的巔峰之作,也是中國歷史上“蘭亭”主題的集大成之作,更是當之無愧的“緙絲之王”。

  

  清乾隆《欽定補刻端石蘭亭圖帖緙絲全卷》收錄的《仿李公麟流觴圖》(局部)

  

  清乾隆《欽定補刻端石蘭亭圖帖緙絲全卷》收錄的乾隆御題詩

  《欽定補刻端石蘭亭圖帖緙絲全卷》以緙絲工藝呈現書、畫、印、碑帖的完美藝術效果。全卷囊括五大內容:其一,囊括史上最負盛名版本的《蘭亭集序》,有《定武本蘭亭》《虞世南臨本》《褚遂良臨本》和《唐模賜本》等;其二,為《仿李公麟流觴圖》畫卷;其三,乾隆御旨和御題詩各一則;其四,集緙數十篇名人序跋,包涵了孫綽蘭亭后序,柳公權札和宋高宗御札,以及米芾、趙孟頫、藩王朱有燉和朱翊鈏、梁國志、董誥等人跋文;其五,通幅收錄印文51枚,其中46枚以緙絲織就,另5枚為緙絲完成后所鈐鑒藏御璽,包括“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寶笈三編”“嘉慶鑒賞”“宣統御覽之寶”。在逾17米的長卷上,共織就60個人物、9162字,被譽為“緙絲之王”。

  

  清乾隆 仿古銅釉彩描金浮雕「夔龍拱福」雙螭耳瓶 H:37.5cm “大清乾隆年制”款 

  除此之外,清乾隆 仿古銅釉彩描金浮雕“夔龍拱福”雙螭耳瓶、清乾隆 墨地綠彩“富貴白頭”雙喜圖蓮托八吉祥紋大盤、明宣德 青花“永平安頌”高足碗、藤田世傳建窯藍兔毫“天目”茶盞、清乾隆 釉里紅九龍鬧海圖抱月瓶、清乾隆 青花釉里紅纏枝花卉梅瓶、清乾隆 粉青釉淺浮雕夔龍紋綬帶耳葫蘆尊、清乾隆 青花纏枝花卉如意耳尊、定窯白釉刻龍紋大盤、元 龍泉窯貼花魚紋大盤、14世紀銅鎏金嵌寶石文殊菩薩、明末清初黃花梨螭龍捧壽紋萬歷柜(一對)等藝術精品也一同呈現。

  

  清乾隆 御制洋彩胭脂紅地軋道雕瓷鏤空“有鳳來儀 百鳥朝鳳”圖雙螭耳大轉心瓶 尺寸:H63 “乾隆年制”款 

  清乾隆 御制洋彩胭脂紅地軋道雕瓷鏤空“有鳳來儀 百鳥朝鳳”圖雙螭耳大轉心瓶,以雕瓷鳳紋為中心主題,圍繞祥云、山石草木、溪流,并于腹部各式鏤空之中可觀瞧繪于內膽之各式“飛鳴宿食”之成雙成對瑞鳥,底落罕見“乾隆年制”礬紅四字款。本品集軋道、洋黃、果綠、礬紅、金彩,松石綠釉、胭脂紅料彩、藍料彩、雕瓷、鏤空、轉心等多種工藝,畫面繁復而不雜亂,主題為“有鳳來儀”,從瓶身觀視內膽旋轉,亦有“百鳥朝鳳”之意,彌漫花香鳥語,處處透露皇室威儀,巧奪天工,美艷之極。該瓶制作于清王朝最為鼎盛之時,應為乾隆十五年,乾隆帝親自下旨唐英定燒,為慶賀崇慶皇太后六旬大壽之賀禮,極盡奢華、嘆為觀止,充分體現了乾隆時期官窯洋彩瓷器制作工藝的最高成就。

  北京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并出版的乾隆旋轉器、轉心瓶僅見九例,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乾隆旋轉御瓷數量亦僅為十三例。若僅以量比較,僅見一例較本品略大,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 粉彩天藍釉開光大套瓶”比本品略高10公分,故本品為傳世所見,公私收藏乾隆轉心瓶之中體量第二大之作,為可流通作品中最大之例。

  清乾隆 仿古銅釉彩描金浮雕“夔龍拱福”雙螭耳瓶,瓶撇口,束頸,扁圓腹,形仿先秦青銅壺。有別于一般扁腹壺,頸飾夔龍雙耳。通體施醬釉敷金彩,并于之上以點染方式施仿古銅銹之爐鈞釉,凸雕紋飾之上以醬釉為地,繪飾金蝠夔龍,間以帶狀紋飾,器形設計搭配獨特,疑為孤品,暫無他例。

  瓶上既有摹古變形夔龍,兩兩雙對,也有清代習見紋飾,如祥瑞飛蝠和如意云頭,古今俱備,推新而有源。仿古青銅瓷器多施紫金或茶葉抹釉,飾以灑金,或加籃彩、玫瑰紅彩等以摹銅銹,但本品之多種釉色仿古青銅則甚罕見。紋樣懷古,追殷摹周,為大雅之器。本品底部施醬釉地灑金為飾,正中方形模印“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據《清檔》記載:“乾隆十九年,唐英進文王鼎、瓶、盒一份”,這標志著江西御窯廠試燒仿古銅釉成功,實現了乾隆以陶瓷彩料仿制古代青銅器的設想,使之成為唐英卸任御窯廠督陶官以前制瓷的最后一個巔峰。

  清乾隆 墨地綠彩“富貴白頭”雙喜圖蓮托八吉祥紋大盤體量巨大,為同類釉色裝飾作品中傳世所見最大一例。盤內與外心以墨彩為地,其上整施綠釉,盤壁一周纏枝花卉,并飾以八吉祥紋,畫中洞石玲瓏,上有花卉二枝橫欹而出,枝乾呈隨風順勢傾斜。左邊繪飾兩只富貴白頭翁,一只展翅將墜于花蕊之上,正欲張嗉而鳴,另一只則遙遙相對,正欲抖翅。當中洞石之繪畫水平堪稱乾隆御瓷之最。底施白釉,正中書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極具尊貴品格。

  

  清乾隆 墨地綠彩“富貴白頭”雙喜圖蓮托八吉祥紋大盤 D:47.8cm “大清乾隆年制”款

  

  清乾隆 釉里紅九龍鬧海圖抱月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H:26cm

  

  明宣德 御制青花“永平安頌”高足碗 D:16.8cm “宣德年制”款 

  弘歷鐘愛茗茶,亦好繁縟華麗之品,清乾隆 洋彩巴洛克式藤蔓洋菊花卉紋碗兼屬兩者之臻,誠為珍器。本品撇口,弧壁,深腹,圈足。外壁以洋彩繪纏枝藤蔓洋菊花葉紋,器內礬紅彩精繪五蝠紋,底施白釉,正中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本品茶盅以洋彩飾花卉紋,巧工精繪,華麗典雅,屬乾隆早期珍稀洋彩瓷。此類洋彩瓷,取材西洋裝飾技法,融入中國傳統紋飾,工藝高超,施作精準,成品新穎異趣,然而寥若晨星,極是珍罕。

  這件精彩絕倫的明宣德 青花“永平安頌”高足碗,為近十多年來內地拍場罕見的宣窯重器,依外壁所書寫內容可知,本品當為佛前所用,其紋飾布局頗具匠心,內壁凸花工藝獨特精湛,外壁青花不以繁復紋飾取勝,而是以留白凸顯內容之重要性,品味極高。與本品相同的另見三例,均收藏于海內外重要博物館,本品為唯一一件可于市場流通者。

  5

  潮玩與尊貴典雅

  珠寶鐘表尚品引領時尚生活

  

  北京保利拍賣珠寶鐘表尚品部總經理唐利偉 

  珠寶鐘表尚品板塊為全球藏家呈現璀璨珠寶、名貴腕表與古典時計、潮玩及尚品手袋和銘記•傳承-保利玩趣收藏球鞋四大門類近550余件臻罕尚品。珠寶鐘表尚品板塊呈現格拉夫 GRAFF 7.13克拉D色/vvs1凈度type IIa鉆石項鏈、百達翡麗 5207P 鉑金手動上弦腕表、潮玩及愛馬仕手袋,更有收藏球鞋等亮眼精品。

  

  格拉夫 7.13克拉D色 TYPE IIA鉆石項鏈 

  

  23.28克拉哥倫比亞祖母綠配鉆石戒指 未經注油

  

  百達翡麗 型號5207P 鉑金手動上弦腕表 三問、萬年歷功能 陀飛輪裝置 月相及晝夜顯示 單封 附盒子 

  鉆石當中Type I型號是最常見的,大概98%的鉆石都屬于此類,其特點是含有微量的氮原子。另外2%的鉆石屬于Type II類型,不含有氮原子,因而顯得格外明亮透徹。Type II也分為a和b兩種子類別,Type IIb含有微量硼原子,而Type IIa不含有任何可見的其它元素原子置換碳原子,因而Type IIa鉆石也是化學純度最高的鉆石,常具有令人贊嘆的光學透明度。這顆珍貴的D色內部無瑕10.21克拉鉆石為罕見的Type IIa類型鉆石,為4C的完美典范,純凈完美,美輪美奐。

  6

  精選名酒茗品

  品味舌尖上的收藏

  名酒茗品板塊在本次春拍共推出300余件拍品,其中,名酒部分囊括從地方國營到90年代鐵蓋茅臺還有2000年以后的次新酒和一些生肖紀念系列;茗品部分呈現珍藏級陳年普洱從五十年代的印級茶和各種代表性磚茶,及熱度極高的白菜和各種大益茶的經典之作。

  

  首批八八青餅 蘋果綠 

  八八青餅是純干倉普洱茶的鼻祖,亦是勐海茶廠的經典茶品。此次八八青餅批次齊全,均為干倉存放,梅子香是它特有的代表。它以肥壯茶青為里,幼嫩芽葉灑面,茶餅烏黑油亮,經過三十年陳化轉變,正是茶質轉化高峰期。湯色濃稠透亮,梅子香氣純正持久,茶氣十足,經久耐泡,飲后體感明顯。經典的老茶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消耗,數量日益減少。如今干倉的八八青餅,一直是收藏家追捧的茶品,更是一餅難求。

  

  1983-1986年“五星牌”內銷貴州茅臺酒(地方國營)(綿紙)X3瓶 

  茅臺生肖紀念酒巧妙地把中國人熟悉的傳統生肖文化,通過藝術大師的神來之筆植入產品背標設計之中。每年僅生產一款當年生肖,并限量發行,極具收藏價值。

  自2014年,茅臺集團第一次推出生肖紀念酒以來,截至目前已經發行了八款,分別為甲午馬年、乙未羊年、丙申猴年、丁酉雞年、戊戌狗年、己亥豬年、庚子鼠年、辛丑牛年。

  7

  郵品錢幣集結

  紀念歷史痕跡

  郵品錢幣信札板塊在本次春拍中共呈現拍品約3000件,其中分錢幣、中西方名人信札、郵品三個專場,其中有袁世凱七分像銀樣幣、蟠龍加蓋“臨時中立”郵票大全套等珍罕拍品。

  1911年10月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清王朝的郵票不能再使用,中華民國自己的新郵票還來不及印制,主持中國郵政的法國人帛黎下令在清蟠龍票和欠資票上加蓋“臨時中立”字樣,票在福州發行后,因遭到社會各界的強烈反對而停用。

  

  蟠龍加蓋“臨時中立”郵票大全套

  隨后,法國人帛黎借口省費,在已印就“臨時中立”的郵票上直接加上“中華民國”字樣。形成十字加蓋。 以上這些加蓋票共計46枚,其中有28枚未及發行即被停售,目前已知大全套存世包含博物館館藏在10套以內。是民國郵票中的大珍品。

  

  1949年上海大東版飛雁無面值樣票一枚 

  1914年民國頒布《國幣條例》定下銀本位幣制,天津造幣廠開始籌備新幣,由意大利籍雕刻師喬奇設計制模。他設計制樣之前未見過袁世凱本人,乃以照片為樣進行雕刻,然而完成后赴北京晉見袁世凱時發現所雕肖像與袁世凱本人神采差異甚大,無法顯示袁世凱的強人形象,故喬奇深感挫折,乃要求重刻并獲準。重新雕刻后肖像即為常見之“袁大頭”,而此版存世量極少,極具收藏價值。

  

  先秦 “齊返邦長法化”背”上” 六字刀 

  先秦 “齊返邦長法化”背“上”六字刀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紀念幣,此刀刀體厚重,形態優雅,鑄工精良,文字雋秀,反映出齊國鑄幣工藝的高超水平,存世甚稀,堪稱中國古泉頂級珍品,為歷代藏家所重。

  

  1904年光緒三十年湖北省造大清銀幣庫平壹兩雙龍銀幣一枚

  據悉,北京保利拍賣2021春季藝術品拍賣會全國巡展在繼杭州、太原、廈門、上海、蘭州、北京之后,將持續巡展至深圳、珠海兩地,其中5月23日-24日在深圳市深圳灣1號71層云頌音樂廳展出,5月27日-28日在珠海市鵬瑞珠澳灣中心展出,并將于6月初在北京國貿大酒店正式舉槌。


seo seo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上女下动态视频| 红日歌词完整版| 青山知可子冲绳草莽英雄1969| 科学试卷可打印(免费)| 囧妈电影| 日韩欧美电影网| 列兵大学生| 破晓东方演员表名单| 服务质量模型| 咸猪手| 韩寒| 八月照相馆| 乙亥北行日记| 丰满美女| 出位江湖| 爱情面包房| 奇妙的植物世界阅读短文答案| 意大利诱惑| 爱情最美丽 电视剧| 江湖之社团风暴| 小学毕业老师解散班级群寄语| 泰国av| 不离不弃 电视剧| 崔哲浩| 蛇花| 急招55岁左右男司机| 潜行吧!奈亚子| 隐形变异作风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麻豆自拍| 邓紫飞| 小镇姑娘高清播放| 谁的青春不迷茫 电影| 牛奶奶油是什么奶油| 太原教育电视台|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珊特尔·范圣滕| 福禄寿| 太医派的开胃汤配方| 营业执照注销打什么电话咨询| 最后的朋友| 10000个常用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