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可染等名家力作領銜中國書畫板塊,逾8000件佳作引爆北京保利2021春拍5月14日,北京保利拍賣2021春季藝術品拍賣會新聞發布會在北京新保利大廈舉辦。北京保利拍賣總經理王蔚、北京保利拍賣現當代藝術部總經理常天鵠、北京保利拍賣中國書畫藝術總監殷華杰、北京保利拍賣中國古代書畫藝術總監李雪松、北京保利拍賣中國古董珍玩藝術總監李移舟、北京保利拍賣珠寶鐘表尚品部總經理唐利偉出席發布會現場并對本次北京保利春拍各板塊的總體情況及重點拍品進行介紹,發布會由在藝及云杪文化創始人謝曉冬主持。 北京保利拍賣總經理王蔚 北京保利拍賣總經理王蔚表示,“作為中國拍賣行業的龍頭企業,北京保利拍賣始終基于‘真、精、稀’的經營理念,不斷實踐‘致敬·收藏’的主題,表達對收藏力量與收藏精神的崇高敬意,持續傳遞開放、責任、融合三個核心價值觀。本季春拍推出的‘保利藝術嘉年華’,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一系列展覽展示及學術活動,致力于架起學術界與收藏界、社會公眾與藏家、線上與線下對話交流的三座橋梁,將‘保利藝術嘉年華’打造成為立足北京、輻射全國的超級公共文化藝術IP。同時,我們將推出全新概念的NFT藝術專場,本次專場是保利拍賣將數字加密藝術及傳統拍賣結合的一次全新嘗試。” 北京保利拍賣2021春季藝術品拍賣會共呈現包括中國書畫、中國古代書畫、中國古董珍玩、現當代藝術、珠寶鐘表尚品、名酒茗品、郵品錢幣信札等諸多門類,近40個專場逾8000件藝術珍品。 其中,中國古董珍玩板塊由此前在“弘歷的世界”特展中就引爆的重磅拍品清乾隆《欽定補刻端石蘭亭圖帖緙絲全卷》領銜;中國古代書畫板塊備受關注的無聲史詩——徐揚《平定西域獻俘禮圖》卷震撼登場;中國書畫板塊由李可染、傅抱石、齊白石等名家力作領銜;現當代藝術板塊則由極具時代思想啟蒙價值的美術史里程碑作品《西藏組畫 • 牧羊人》領銜;珠寶鐘表尚品板塊呈現格拉夫 GRAFF 7.13克拉D色/vvs1凈度type IIa鉆石項鏈、百達翡麗 5207P 鉑金手動上弦腕表、潮玩及愛馬仕手袋,更有收藏球鞋等亮眼精品。 北京保利拍賣自4月份開啟2021全國春拍精品展巡展以來,經杭州、太原、廈門、上海、蘭州等地,并于春拍新聞發布會的當天,同步開啟北京保利2021春拍精品展北京站。這也是北京保利2021春拍精品首次全門類呈現,精品展將持續至5月19日,展出地點為北京新保利大廈。 本季春拍中,北京保利拍賣網絡拍賣部將推出全新概念的NFT藝術專場,首場NFT藝術拍賣將匯聚國內外知名的NFT藝術家為大家呈現出不一樣的藝術世界,體驗不同的藝術觀感。本次拍賣將從6月4日在保利拍賣APP及小程序上開始網絡競投,8日20:30開始結拍。 此外,北京保利再度攜手富藝斯拍賣行,合作推出“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和設計”專場,這也是北京保利拍賣持續進行跨文化、跨地域合作模式的進一步拓展。 中國書畫板塊2021年春拍推出近現代書畫夜場、四海集珍——中國書畫(一)、琳瑯集——中國書畫(二)、散珍集成——中國書畫(三)、莊嚴——趙樸初墨跡、來函知清吉——齊白石信札,特色專題如“致敬初心: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虛懷齋珍藏”“海隅文房主人王一平珍藏”等多個專場近800件近現代書畫及當代書畫珍品。 北京保利拍賣中國書畫藝術總監殷華杰 北京保利拍賣中國書畫藝術總監殷華杰在發布會中談到,“中國近現代書畫板塊和當代水墨部分共甄選精品近800件,從作品的選擇標準上符合目前市場與未來收藏的愿景。名家名作進一步會成為作品選擇的主流。更高的藝術代表性,更清晰的傳承脈絡,以及更友好的符合市場的價格是我們這次主要的考慮方向。中國近現代書畫板塊將以中國書畫夜場和三個日場呈現,還有兩個專場,包括齊白石寫給張次溪的信札專場和趙樸初專場。” 殷華杰透露說,“重要拍品方面首先是李可染的《巍巍萬重山》,創作于其生命的最后一年,可以說是一代大家藝術的絕響;傅抱石的《屈子行吟》與去年過億成交的《二湘圖》屬同類題材,均與屈原有關;另外,本季拍賣征集到了黃胄最大尺幅作品《馴馬圖》,該作曾創造黃胄拍賣世界紀錄,后被2013年《歡騰的草原》打破,也就是說,該作現在是黃胄作品拍賣價格的第二高,希望今年可以創造新的佳績。” 李可染 巍巍萬重山 鏡心 設色紙本 76.5×105cm 1989年作 中國書畫板塊2021年春拍以李可染《巍巍萬重山》、傅抱石《屈子行吟》《玄武湖之春》、黃胄《馴馬圖》、徐悲鴻《雙鷲》、齊白石《立足千年》、齊白石致張次溪(及其父親張柏楨、友人趙元禮)信札、張大千《五亭山色圖•行書風蝶七律詩》、潘天壽《紅荷》、林風眠《繁花幽禽》等作品最為亮眼。 《巍巍萬重山》寫于一九八九年,即李可染逝世的同年,是李可染生命中最后輝煌期的作品。此幅采用積墨技法寫群山巍然聳立直抵云霄,給觀者一種強烈的雄渾博大、厚重崇高的視覺感受。這種雄渾有力的“豐碑式”的作品表達出李可染對中華大地的熱愛,是藝術性與時代性高度結合的佳作。 李可染曾說過:“我歡喜,尊崇的畫家,有北宋范寬,他的畫比較神秘。《溪山行旅》反映東方人心胸之廣,氣魄之大。近景低小,然而后面的山則相當高大。中景,遠景高度占三分之二,寬度占五分之四,感覺山勢高大之極。范寬的畫,我非常歡喜。”在《巍巍萬重山》中,李可染用全景式的橫幅構圖,構圖上借鑒了北宋山水大山堂堂的雄偉壯麗,鉤沈了六朝畫論澄懷觀道的哲學意識,使得畫面豐厚又充滿陽剛壯美之氣。 山巒高聳入天邊,滿構圖的形式大大增強了畫面的整體效果,也增加了畫面的分量感構圖飽滿,超越傳統山水畫的“留白法”,全景紀念碑式構圖,有山勢迎面而來,讓人仰視之,與宋代范寬的《溪山行旅圖》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山體充塞天地之間來表現 “雄立天地間” 的氣勢;主峰由群山烘托在畫面中C位,形成節節而上的豐碑式山體造型,頂天立地,高聳云天。為了強化山勢拔地通天的偉岸形象,戴笠游人或散或聚佇立于高矗排列的松樹林中,人之于松林的微小,松林之于蒼山的渺小,這種視覺的沖突寫出其峰高聳峙 “巍巍”之勢、其連綿不絕“萬重”之狀。 用筆上,李可染焦墨濃濃寫出松樹、山體輪廓,線條有金石之力,又將潑墨、積墨、破墨等墨法相互融合,且尤其注重積墨法的運用完全達到了筆與墨匯、筆墨互補的效果:用筆積點成線的金鐵煙云,發揮了潑墨與積墨互動的淋漓含蓄,以強健恣肆的用筆、縱橫揮灑的墨氣來表現,以方折硬澀的筆法繪寫偉岸碩大、棱角分明的巨峰與綿綿山巒,使其更具壯碩之象,更顯逼人之氣,用筆墨營造了豪放的氣勢。 此外李可染還把光影融入到筆墨,在樹的枝頭、枝干及其山體的左側敷以花青。所用花青的明度、純度不同,在畫麗虛實關系中產生不同效果。李可染用花青表現出了受光部,陽面的色。背光部,陰面則用了大量濃墨,這樣也與畫面下方的樹進行呼應。在遠山的處理上李可染用淡墨色統染,與中遠景山頭上的花青相比,形成了冷暖對比。用點染法結合色彩的色相、冷暖、明度、純度,具備了“潤澤、厚重、豐富、統一”的獨特氣質。層次多變但又統一和諧,從此幅作品中可見李可染于畫面中逆光的運用,使畫面呈現出“紀念碑”之感,雄渾博大。在傳統山水畫中凸顯光影的效果,顛覆性地融合了中西技法,形成“陰陽割昏曉”的強烈明暗對比,達到吳冠中所盛贊的雕塑般的藝術效果。 傅抱石的人物畫大多取材于歷史人物與典故。作為一位富有“史的癖嗜”的學者,他描繪的都是歷史上別有抱負、具有崇高品質之人,如屈原、杜甫、陶淵明、李白、王羲之及竹林七賢等。他們對現世的不滿與感慨以及內心深處的哀傷和沉痛,在傅抱石筆下得到了詮釋。傅抱石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創作過多件屈原像,這足以顯示他對屈原的敬重。 傅抱石 屈子行吟 立軸 設色紙本 62×88cm 1953年作 本幅《屈子行吟圖》創作于1953年,恰逢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將屈原作為年度世界四大文化名人,號召全世界人民開展紀念活動。為呼應世界保衛和平大會,文化部決定由郭沫若、游國恩、鄭振鐸等人組成 “屈原研究小組”,收集、整理屈原作品。傅抱石受到了全國紀念屈原氣氛的感染,開始了《屈子行吟圖》的激情創作。畫家將屈原置身于一個煙波浩渺、無邊無際的湖邊。加之秋葦、水草的荒涼,將氣氛渲染得非常悲壯。屈原眼窩深陷,但卻精氣逼人,披散的長發和寬大的袍袖在江風中飄蕩,深沈偉岸,憂思重重。在人物刻畫上比較內斂,情緒上雖沒有40年代所創作的屈原那般激動和悲憤,卻把屈原憤世嫉俗的孤高品性,威武不屈的錚錚骨氣,憂國憂民的政治家抱負,奔放的詩人氣質,縱有報國之才、效國之志卻不得重用的惆悵,看穿楚國的未來結局卻又無力回天的悲憫,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他對屈子“欽慕之,想象之,心摹而手追之”,在平淡質樸的畫面上不經意流露出畫家的內心向往。 此外,他還將1942年郭沫若于舊作《屈子行吟圖》的題詩,從原畫上截取,重新裝裱在這幅新畫上,書畫交融,書以畫名,畫以書名,成為一時的美談。更重要的是,傅氏將此作一直懸掛家中,可見其對此畫的摯愛。 傅抱石 玄武湖之春 立軸 設色紙本 110×51.7cm 1962年作 南京的風景名跡一直是傅抱石熱衷表現的主題,離其居住的傅厚崗 6號不足兩公里遠的玄武湖就是一例。自1956年5月精心完成《南京風景》屏后,傅抱石相繼創作了一系列以玄武湖為主題創作風格清新的作品,玄武湖主題在其多次寫生實踐中總結升華,注入了新的時代內容。此幅《玄武湖之春》正是其中代表。《玄武湖之春》寫槳聲月影里的玄武湖水天一色的美好景致:堤岸兩邊的垂柳像青春年華的少女,樹影婆娑,含著柳葉清香的晚風,撲面而來,沁人肺腑。畫面近景被巨大的柳樹覆蓋,柳樹的軀干以濃墨寫出,薄施淡綠染出大片綠蔭,如同春之帷幕,透過綠色帷幕依稀可見水岸、湖面、游船。畫面清新濕潤,傳遞出春意闌珊的靜謐意境,娉婷婀娜的垂柳、三三兩兩船只在夜霧中若隱若現,畫面具有文人畫的古舊研雅,卻又在淡雅清逸的詩意中表達出新時代的積極精神。 黃胄 馴馬圖 鏡心 設色紙本 204.5×141cm 1976年作 馴馬是邊疆少數民族生活中的一個普通場景,但在黃胄看來確實最能代表邊疆剽悍、浪漫的生活特征的畫題。本幅《馴馬圖》尺幅達到驚人的26平尺,身著紅色民族服裝的哈薩克姑娘成為畫面主角,雙手緊勒韁繩,發絲飛揚,座下的那匹黑色駿馬前蹄騰空,雄健有力。背景眾多人物的組合安排和環境營造等方面別具匠心,是在構圖上吸取西方透視的同時又結合本民族繪畫傳統的戛戛獨造。黃胄在畫上緊緊扣住馴馬這一題材,一方面充分展現了邊疆人民對自我生活的肯定,同時黃胄也借助于這一題材,在力量和激情的激蕩中表達了突破舊有束縛而面對未來的良好期許。 1939年11月18日,徐悲鴻由新加坡乘輪船赴印度,并于11月29日抵達加爾各答。12月初,徐先生一行至圣蒂尼克坦國際大學,中旬晤泰戈爾詩翁,盤桓數日,相談甚歡,并于期間辦個人畫展,影響甚眾。次年,徐先生繼續印度記游之旅,于3月下旬至大吉嶺。大吉嶺位于印度東部,近喜馬拉雅山,風景幽美,氣候涼爽,為著名避暑圣地。徐先生至此主要目的有二,一者完成其《愚公移山》巨制,二者采風喜馬拉雅山。在大吉嶺數月間,除完成《愚公移山》外,徐先生喜此地異國風情,常取其景其物多入畫稿,并為之后屢次描摹。大吉嶺常見印度禿鷲一種,又名兀紫檀,其體型巨大,頭頸無毛而體覆厚羽,常棲息于懸崖峭壁。 徐悲鴻 雙鷲 立軸 水墨紙本 1944年作 120×90.5cm 徐先生喜此特生禿鷲形容奇古、身形偉岸,遂以之為稿記錄下來。1941年回到檳城后,徐先生曾向友人親述靈鷲神態逼人,氣勢雄偉的動人姿態,并將之入畫,成之大幅,亦即2011年高價釋出之《喜馬拉雅靈鷲》。本幅《雙鷲》畫面一正一側雙鷲并立睥睨,遠山青黛如染、近石嶙峋嵯峨,山葉染黃伴石而生。遠山只出大略之形,清雅之筆寫出漫漫山姿;濃墨作兀崖輪廓,淡墨闊筆雜以綠色掃出石質;黃葉則以細筆勾形,鵝黃稍染,富傳統韻味。雙鷲眼神睥睨,縮頸斂羽,赭色雜墨染禿鷲羽毛,濃墨又寫尾羽,雜色散鋒寫頸、身交接處之篷羽;細筆精謹寫禿鷲之雙爪、眼神、勾嘴、長頸,造型把握精準到位,顯示徐悲鴻對于物象解剖結構之深刻了解。 齊白石 致張次溪信札 四十一通六十六紙 齊白石致張次溪(及其父親張柏楨、友人趙元禮)信札,總計四十一通六十六紙,附明信片一幀。其為張氏后人所藏,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經北京文物公司整體釋出。這批信札的舊藏者、最主要的收件人張次溪(一九〇九至一九六八),作為《白石詩草》(一九三三年鉛排八冊本)的出版策劃人和約稿人,齊白石口述的《白石老人自述》的筆錄者,其對于晚年齊白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其中的絕大多數信札,都與當年張次溪主持籌劃的《白石詩草》印行之事息息相關,其中所述內容,對於研究齊白石其人、其詩、其少有的《齋館別業圖》題材,以及其一九三〇年代的交游行止,皆有著重要意義,可以作為諸多版本的齊白石年譜、年表、評傳的校訂、增補資料。目前公立館藏和來源可靠的私人收藏齊白石信札中,此批致張次溪信札的藝術文化價值十分珍貴。 齊白石 雜畫冊(八開) 設色紙本 28×17cm×8 齊白石的《雜畫冊》共八開,每開17.5厘米×27.8厘米,畫彩石、水草甲蟲、河蚌、葡萄、藤蘿、草本海棠(秋海棠)、木本海棠等。杉村勇造《畫人•齊白石》一書(昭和四十二年由東京都求龍堂發行)曾以彩石、葡萄二幅為插圖。臺灣郭軔編《齊白石畫集》(1982年由臺北國華書畫出版社發行)則將此冊八開全部收入。可以說,這是一件流傳有序的作品。 張大千 五亭山色圖·行書風蝶七律詩 鏡心 設色紙本 128×62cm×2 1968年作 《五亭山色圖》創作于1968年,彼時張大千已遷居巴西,“八德園”業已修建完畢。“五亭”即“八德園”內之景觀,大千先生常以亭內避雨賞景,創作寫生。主山以多層次墨色揮就,山勢逶迤滂沱,局部潑染重彩,現山林沉郁蔥茂,又圍出一片云氣與湖水,山腳屋宇數座儼然,山頂涼亭一座與之相呼應,畫面兼收雄奇和妍麗之感,其潑墨、潑彩手法已臻化境。 潘天壽 紅荷 立軸 設色紙本 133×50.5cm 本幅《紅荷》為潘天壽以其獨步于近現代畫壇的指墨法所為。潘公以潑墨指染,以掌抹作荷葉,以指尖勾線寫莖桿,其氣魄之宏大,氣韻之生動,非筆力所能達。所出之線無不造型概括、骨力遒勁,似斷非斷,似連非連,似直又曲,似曲還直,如錐畫沙,如蟲蝕木,如蝌蚪文,如屋漏痕,特具一種凝重古厚而又極為自然的意味。作品在構圖上極富個人特色,章法結構極為堅勁嚴謹,在險絕之中見平穩,巧妙的表現出力量感與結構美。 林風眠 繁花幽禽 設色紙本 鏡框 73×40cm 1943年作 據悉,北京保利拍賣2021春季藝術品拍賣會全國巡展在繼杭州、太原、廈門、上海、蘭州、北京之后,將持續巡展至深圳、珠海兩地,其中5月23日-24日在深圳市深圳灣1號71層云頌音樂廳展出,5月27日-28日在珠海市鵬瑞珠澳灣中心展出,并將于6月初在北京國貿大酒店正式舉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