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會心不遠——韓羽讀齊白石開幕式現場 文 張楠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中講:“會心處不必在遠。”今年已經九十歲高齡的韓羽先生,出版了最新力作《我讀齊白石》,是近年來其對齊白石研究成果的全面呈現。北京畫院作為齊白石研究的重鎮,特以此書作為策展和研究的出發點,于2021年6月25日在北京畫院美術館舉辦“會心不遠——韓羽讀齊白石”展覽。本次展覽由北京畫院、齊白石藝術國際研究中心、傳統中國繪畫研究中心共同主辦,北京畫院美術館承辦,河北尚逸文化公司協辦。展覽梳理了韓羽先生《我讀齊白石》一書的精彩篇章,最終選出極具代表性的北京畫院所藏齊白石作品70余件進行展示。與此同時還將全面呈現韓羽先生在不同時期所創作的漫畫、書法、國畫、書籍等品類,使兩位九十歲老人的藝術作品隔空對話,相互呼應。展覽以全新的視角詮釋了齊白石藝術的本質,將為首都觀眾在探索齊白石藝術的同時,打開一扇如何欣賞中國畫堂奧的大門。 開幕式現場 一水同源 志趣相投 本次展覽緣起于韓羽先生數年來對齊白石藝術的潛心研究。《我讀齊白石》一書,收錄文章50篇,通過一畫一文的形式,闡述了韓羽先生對齊白石畫作里所蘊含哲思的理解。文章言簡意賅,惜墨如金。視角獨辟,旁征博引,語言平實,讀后讓人忍俊不禁,趣味盎然。 齊、韓二老,雖然時空異度,但在人生境遇和藝術追求上卻驚人偶合。他們二人都出生于普通的農民家庭,鄉土生活的見聞逸趣皆映入他們的畫作中。如齊白石畫的《牧牛圖》《柴筢》,韓羽畫的《打灶王》《童年看戲》。可見體悟生活是他們藝術創作的源泉。此外二人的藝術都吸取了民間的眾多藝術的精髓。齊白石借鑒了湖南當地的木雕、木刻藝術之質樸,而韓羽則是找到民間漫畫的藝術語言,一針見血,出人意料。同時他們都是通過自學的方式,憑著對繪畫的執著與渴望,一步步高登藝術的殿堂。二人皆博學多才,齊白石詩、書、畫、印,無所不能;韓羽亦是書畫文雜,樣樣精通。 正因如此韓羽了解齊白石,真正讀懂了齊白石。九十年,滄海桑田;九十歲,大道至簡。《我讀齊白石》正是耄耋老者之間的“知心趣話”。 開幕式現場 嘉賓合影 文章錦繡 字字珠璣 如今有關齊白石的著述已浩如煙海,但鮮有學者能從畫意本身切入,對畫作的哲學思想、美學追求進行評述。韓羽先生在書中談到:“齊白石的畫筆,無論點向什么,那個‘什么’立即妙趣橫生,可親可愛起來。……真真與那句成語對上號了:點石成金。”而正因如此韓羽每觀齊白石的作品必嘆之:“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 韓羽先生被齊白石藝術深深打動,才會寫出這樣的妙語嘉文。多年后他仍清晰的記得第一次看到《他日相呼》時的激動心情。“兩個小雞雛,像一面鏡子,讓衣冠楚楚的人們從中照出了自己,而為之自省自慚。一幅小小花鳥畫有著如此之大的震撼力,自古及今,舉世無匹。” 洋洋灑灑的50篇文章中談趣最多。《“魯一變,至于道”》文章將《菖蒲蟾蜍》《青蛙》作對比,由兒童頑皮的使用小繩兒縛住蟾蜍之“童趣”,變為水草陰錯陽差的纏住青蛙的“天趣”。《有趣 有趣》文中寫《人罵我,我也罵人》畫中的老頭側臉斜目,手指向畫外,韓羽趣稱“用老百姓的話說,學會不生氣,再學氣死人。”《無趣之趣》一文談《上學圖》中哭泣著不愿上學的童子,白石老人畫筆直白而含蓄之趣味。 文章題目短小精悍,富含深意與哲理,如《“半”字大有文章》《不離畫筆,不在畫筆》《峰無語而壑有聲》《會意何妨片羽》《心中有趣,無往不趣》。這些韓羽先生的真知灼見都將在展覽中以多媒體、數字化的方式進行呈現。 承雅脫俗 殊勛茂績 韓羽先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代美術工作者。早在1958年其所創作的漫畫《讓路》,就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1981年由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制作的動畫短片《三個和尚》中經典的人物形象正是出自韓羽先生之手。此片囊獲了首屆電影金雞獎、第3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等大獎,它在電視臺的公映更是一代人的珍貴記憶。因其在中國漫畫事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還獲得了“中國漫畫金猴獎”成就獎。美術家王朝聞先生曾評論韓羽道:“作品之趣,往往出人意外,故其趣也濃。”韓羽先生的戲曲人物畫,更是繼關良之后又一高峰,在紛繁的中國畫壇中獨辟蹊徑、自成一體。 雖在繪畫藝術方面成就卓著,但韓羽先生并未止步于此,多年來他還一直堅持潛心寫作。先后出版了《畫眼心聲》《畫人畫語》《讀信札記》《畫里乾坤》《信馬由韁》《東拉西扯》《我讀紅樓夢》等十余部文學著作。《韓羽雜文自選集》還曾獲得首屆魯迅文學獎。這些藝術成果和珍貴手稿都將會在本次展覽中全面展示。 開幕式當天還將邀請多位藝術家、理論家進行學術研討會,并同期舉辦《我讀齊白石》新書的首發儀式。展覽期間也將舉辦精彩的藝術講座,也希望這些學術活動能拋磚引玉,帶動學界更深入、多角度的去挖掘齊白石的藝術。 本次展覽將會持續到2021年10月8日。 《我讀齊白石》韓羽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1年6月 韓羽著《我讀齊白石》經典語句 齊白石《玉米雛雞》軸 紙本設色 縱102.5厘米 橫33厘米 北京畫院藏 作畫有三要,直觀感覺,悟對通神,表述。就《秋聲》《玉米雛雞》來看,確切地表述出了畫意的恰恰是不忌生冷的無法之法。說句土話是歪打正著,說句文詞是蘇東坡贊柳宗元詩的一句話:反常合道。 齊白石《柴筢》軸 紙本水墨 縱133.5厘米 橫33.5厘米 北京畫院藏 白石老人畫柴筢,允稱涉險而又能化險。柴筢就器物講,應說“簡單”;從繪畫講,又應說實不“簡單”。看那彈性的筢柄,硬挺的筢齒,不同部位的不同質感,在在顯示出畫中柴筢的“簡單”中的“復雜”。表明了白石老人不僅面對復雜的事物能從“繁”中看出“簡”來,所謂刪繁就簡;而且又能從“簡”中看出“繁”來,因為任何事物,簡單中都蘊含著復雜。 齊白石 《牡丹》鏡心 紙本設色 縱16.5厘米 橫20.5厘米 北京畫院藏 在繪畫領域中,利用“形式感”畫出了不是“大的牡丹花”,而是牡丹花的“大”,在白石老人那個時代,在他的同輩、前輩畫家中似乎并不多見,其得風氣之先而小試牛刀乎。 齊白石《白菜冬筍》 軸 紙本設色 縱136.5厘米 橫33.5厘米 北京畫院藏 通篇“雞鴨湯煮蘿卜白菜”“滿漢筵席二十四味”“冬筍炒白菜”,似是說嘴解饞,實則非也。言有此而意在彼,峰無語而壑有聲,出沒隱顯,煞是好看。 《菊花蟋蟀》 北京畫院藏 扇面 紙本設色 縱26厘米 橫56.5厘米 無年款 紫藤柱石 齊白石 紙本設色 縱100.5厘米 橫34厘米 私人藏 韓羽畫作 韓羽 《童年看戲》 鏡心 紙本設色 縱28厘米 橫28厘米 韓羽 《紅樓夢冊頁之林黛玉》 冊頁 紙本設色 縱32.5厘米 橫32.5厘米 韓羽《三個和尚》鏡心 紙本設色 縱132.5厘米 橫35厘米 201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