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是什么“擊敗”了萬捷的雅昌?今天,民營印企雅昌被國有資本控股的新聞,給眼下這個無比沉寂的印刷行業投下一枚深水炸彈。很多人在心里嘀咕,雅昌賣身國有資本是賺了還是虧了,雅昌近七年的互聯網轉型究竟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 包小編不妨來撥弄一下是非,甚至揣摩一下殿堂級企業的戰略方向。畢竟作為行業頂流跨界到高雅藝術行業,并有互聯網加持的雅昌,擔負著印刷轉型升級的窗口和排頭兵的重任。如果雅昌都不好了,那印刷業還能好嗎? 雅昌官網實錘了收購消息 收購的消息由深圳特區報予以了披露,同時,深圳市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深圳資本集團”)和雅昌文化集團官網都予以了公布。 據深圳特區報報道8月12日,深圳市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攜手深圳市匯通融信投資有限公司戰略入股雅昌文化(集團)有限公司簽約儀式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紅色主題展活動在投資大廈隆重舉行。深圳市副市長余鋼、市國資委黨委書記王勇健及全體委領導、市委宣傳部一級巡視員陳新亮、市文體旅游局一級巡視員張合運、南山區副區長王殿甲、深圳資本集團董事長胡國斌、雅昌文化集團董事長萬捷、三大文化產業集團及部分市屬直管企業領導、市國資委各處室負責人、南山區有關單位領導等出席儀式,共同見證簽約。簽約儀式由市國資委黨委副書記、副主任、二級巡視員麥振新主持。 據信息披露,由深圳資本集團和匯通融信兩家國企合資建立的深圳市遠致文化控股有限公司,通過受讓老股及增資方式成為雅昌集團的控股股東。自此,雅昌集團搖身一變,成為一家國有控股企業。 一段佳話終成永恒 將自己辛辛苦苦養了28年的獨子交給國企,以包小編的高度,或許看不透雅昌創始人萬捷的戰略眼光。但可以肯定的是,當民企雅昌變身為國企雅昌之后,萬捷與他的雅昌所譜寫的一段佳話就此落幕。 包小編從網上公開資料所了解到的信息是,1962年生于北京的萬捷,于1984年畢業于北京印刷學院印刷機械專業,畢業后到深圳一家日企美光彩印打工。由于表現優異,成為公司最年輕的董事廠長。 和很多制造行業一樣,中國的印刷包裝人才也是日本企業培養起來的。在美光期間,萬捷先生多次被派往日本著名制版公司光陽社和富士精版學習制版印刷技術和經營管理。 1993年,萬捷創立深圳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由于趕上了中國印刷業最黃金的年代,有膽有識又身懷絕技的萬捷自然會得到命運的眷顧,很快,雅昌由一家總數不足30人的小制版公司,迅猛發展成為員工千余人,集攝影、平面設計、電分制版、彩色印刷、書刊裝訂、包裝加工、印刷設備供應、多媒體創意制作、藝術資訊網絡服務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的現代化印刷管理集團。 目前,雅昌集團共有藝術印刷、藝術影像、數據互聯網三個業務單元,在北京、上海、深圳擁有三大生產基地。最新一期百強榜顯示:2020年,雅昌集團實現營收6.77億元,排名第59位。 雅昌集團董事長萬捷不僅僅是中國印刷業的領軍人物,更是著名的網絡人物和社會活動家。雅昌集團創辦于1993年,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印刷企業之一。頭頂“2008年央視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12年度中華文化人物”,“全國政協委員”,“深圳改革開放40年40人”等眾多光環的萬捷,是印刷行業頂禮膜拜的人物。更有一種傳說,叫萬捷的朋友圈,王石、丁磊等風云人物都是他的朋友。 一言難盡的藝術+&互聯網+轉型 30歲開始創業的萬捷,可謂出道即巔峰。由于所交往的很多人都是國內商界的領袖人物,正所謂談笑有鴻儒,萬捷的印刷事業從一開始就是云端漫步式的開掛式發展。 目睹了日本經濟大蕭條所帶來的出版業的蕭條之后,萬捷天才般地提出了IT與印刷技術結合,印刷與藝術結合的發展戰略。早在2000年前后,雅昌藝術網成立。左手數據庫,右手高端藝術,彼時的萬捷,像極了腳踏風火輪、手持乾坤圈、英雄正年少的天神哪吒。 2014年,當深圳印刷業迅速衰敗,很多曾經叱咤風云紅極一時的印刷老板想把廠子免費轉給萬捷時,他不禁深為自己的目光如渠和英精銳氣而自豪。 然而,雅昌的藝術+&互聯網+的升級之路似乎總差點意思,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雅昌不幸成了一家名氣大過實力的過氣網紅。一位從雅昌離職的高管曾經評論道:它(雅昌)從一家純粹的印刷企業,到開發“藝術+”綜合業務,再到藝術品類互聯網公司,燒了不少錢,走了很多彎路,各種有才華的、沒才華的高管和員工走了一波又一波,屢屢無功而返。雅昌始終圍繞藝術市場,但是藝術作為小眾市場,是其它企業難以超越他的核心能力,但也是雅昌始終做不出規模和量的根本原因。注定他是一家細分領域的大企業,印刷和互聯網大領域的小企業。但是在今天,BAT三分天下(百度姑且還算)的情況下,所有商業領域莫不為之顫栗。藝術,是雅昌的安身立命之所,還是溫水煮青蛙的鍋,都未可知了。 該員工把雅昌只紅不賺的原因歸結為走了很多彎路,甚至歸因于萬捷的乾坤獨斷導致所有高管噤若寒蟬。但事實真相恐怕不是這樣的,萬捷雖然敏銳地捕捉到了印刷衰敗的大坑,并試圖通過互聯網+來脫離這個大坑,然而,非常不幸的是,萬捷又跳進了藝術+這個更大的坑。 藝術的繁榮,離不開自由開放的社會環境和有閑有錢的普羅大眾,兩者缺一不可。然而,我們看到的現實是,近十幾年來,普羅大眾被房貸車貸、教育醫療折磨得如行軍蟻一般模樣,連生存都帶喘,哪里有閑有錢去關注藝術?因此,深圳大芬文化村和觀賞版畫基地的藝術家,都活成了矮銼窮,窮盡數日心血的畫作,尚不及在灰色地帶兩小時躺賺1500的好皮囊。 就連莫言這樣的藝術大師都夾著尾巴做人,藝術的繁榮還能指望得上嗎?因此,打敗萬捷的,并非他用人不當和決策失誤,而是這個藝術被逼到黑暗墻角的時代。 2008年,在雅昌文化集團成立15周年紀念大會上,萬捷宣讀了一份雅昌企業的“遺書”:“人和企業都是有生命的,如果有一天雅昌不在了,雅昌所保存的這些藝術品數據,屬于人類、屬于社會、屬于國家”。 沒想到一語成讖,13年后,雅昌真的屬于了國家。 來源: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