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十屆全國農民攝影大展開幕式現場 張雙雙 攝 9月23日,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攝影家協會主辦,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承辦的第十屆全國農民攝影大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開幕。 今年是黨的百年華誕,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中華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這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在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在這樣的背景下,舉辦第十屆全國農民攝影大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 開幕式現場 張雙雙 攝 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李屹宣布展覽開幕。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前光首發揭幕《第十屆全國農民攝影大展作品集》。 中宣部文藝局藝術處干部辛爽,中國攝協主席李舸,副主席柳軍,顧問于健、朱憲民、賈明祖、羅更前,分黨組成員、秘書長高琴,各全國文藝家協會、中國文聯機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負責同志,北京國際攝影周各主協辦單位代表,中國攝協在京團體會員單位負責人,大展組織工作獲獎者代表,入展作者代表,以及有關媒體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中國攝協分黨組成員、副主席、副秘書長居楊主持。 展覽現場 張雙雙 攝 展覽現場 張雙雙 攝 李舸在致辭中指出,本屆大展旨在充分發揮影像的作用,展現廣大農民群眾的時代風采,傳承農耕文明的時代價值。大展鼓勵廣大農民攝影朋友,用鏡頭記錄脫貧攻堅,描繪美麗家鄉,定格幸福生活,慶祝建黨百年。希望廣大農民攝影人用文藝賦能鄉村振興,通過光影發現平凡與質樸,運用色彩還原美麗家園,透過鏡頭講述農民自己的熱忱與理想。 展覽現場 張雙雙 攝 展覽現場 張雙雙 攝 展覽現場 張雙雙 攝 龍濤代表入展的作者發言,他表示,向全國農民攝影大展投稿的過程,于個人也是提煉、思考、再實踐的過程。現在,鄉村振興戰略已全面實施,農村天地廣闊,蘊含豐富攝影題材。原汁原味的鄉村生活,不斷變化的鄉村面貌,都值得農民攝影人去關注。 本屆大展共展出作品111件,呈現諸多亮點:為進一步提高作品質量,擴大覆蓋地區,大展舉辦由一年一屆改為兩年一屆;開幕時間也固定在舉辦年的農歷秋分,即“中國農民豐收節”;大展還明確了“觀察生活、關注現實”的紀實風格;本屆大展的評委都參與過脫貧攻堅的攝影報道或者組織工作;盡管受到疫情影響,大展依然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走進鄉村、貼近農民的放映、講習所等線下活動。 展覽現場 張雙雙 攝 本屆大展在呈現、展陳方面做了一些創新。多媒體展區綜合運用科技手段,讓觀眾有多維度、全景式的沉浸式數字觀展體驗。為了增強與觀眾互動,實現將作品帶回家的愿望,展覽利用AI摳圖技術將虛擬影像與觀眾形象相融合。此外,展覽特意預留一面手繪墻,邀請觀眾,尤其是孩子們畫下心中的美麗鄉村。 本屆大展自啟動征稿以來,經過社會傳播、新媒體推廣以及線下講習活動,得到了廣大農民朋友和從事“三農”工作攝影人的響應。盡管受到疫情影響,本屆來稿數量仍為歷屆之最,約為上屆來稿總數的1.5倍,最終確定有效作品26456件(55868幅),其中單幅作品21696件,組照4760件(34172幅)。 全國農民攝影大展作為中國首個聚焦“三農”發展的品牌展覽活動,自2011年創辦迄今已走過10年。歷屆大展共收到投稿近20萬件,其中1500多件優秀作品入展。一幅幅影像跟隨時代變遷,記錄了中國農村的巨大變革,展示了“三農”工作的發展成果,推動了鄉村文化的健康發展。全國農民攝影大展也在不斷探索中逐步完善、充實、發展,成為廣受業界關注的品牌活動,起到了宣傳黨和國家強農、惠農、富民政策的較好效果。 據悉,第十屆全國農民攝影大展作為北京國際攝影周2021的重要展覽,將展出至10月5日。 部分入展作品選登 清晨的收獲 馬守美(山東) 2020年6月1日凌晨3點,山東省濰坊市半截樓村,村民在田間地頭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搬大桔 周玉燕(香港) 2019年1月28日,廣東省佛山市北滘鎮坤州村,桔農們忙著搬運年桔。 保障供應 彭鎮強(廣東) 2020年3月11日,廣東省麻章區太平鎮,一名養雞場場主冒著早春的冷風,騎摩托車趕著將肉雞運往市場。 理麻女工 伍雪儀(廣東) 2021年1月4日,廣東省湛江市,工人們整理劍麻纖維。 農家樂 李春亮(河南) 2018年10月2日,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五龍鎮豐峪村,喜獲豐收的村民笑逐顏開。 豐收的喜悅 唐磊(重慶) 2018年12月28日,重慶市秀山縣洪安鎮貴措村,當地的柑橘迎來豐收,農民背著柑橘到收購商處銷售。 黃河岸邊 王書斌(河南) 2020年5月10日,河南省原陽縣官廠鎮小莊村,村民王小俊夫婦牧羊歸來,在黃河岸邊的船上自拍。 鄉村打麥場 肖社會(河南) 2018年6月2日,河南省南嵩縣閻莊鎮窯灣村,一字排開的脫粒機正在打麥場上作業。 開心農場 陳旗海(江西) 2020年6月17日,江西省上高縣,上甘山中心小學的孩子們在學校農場采摘蔬菜。 辣椒紅了,農民樂了 李坤(吉林) 2020年9月14日,吉林省梨樹縣泉眼嶺鄉,泉盛農牧業合作社的240晌紅辣椒進入采摘盛期,椒農們在地里精選、裝袋。 漁港早市 周玉燕(香港) 2018年4月15日,海南省儋州市白馬井鎮,漁民在海上經過一夜的辛苦勞作,收獲了大量海鮮,漁港早市呈現一派繁忙的景象。 體驗學農 章晨(江蘇) 2018年10月28日,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臨湖鎮湖橋村,老師組織小朋友到農村體驗、學習農業生產,讓小朋友們懂得節約糧食,愛惜農民的辛勤勞動成果。 豐收盛會 齊華(山西) 2020年10月15日,秋收時節,山西省廣靈縣西加斗村,村邊空地上堆滿了大大小小、形狀不同的玉米“小山”。 秋播時分 李玄(江蘇) 2019年8月6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村民正在317國道旁田間播種。 生態家園幸福果(組照之一) 黃國明(福建) 福建省泉州市涂嶺鎮邱后村盛產荔枝,源于宋代,以晚熟優質而聞名。近年來,邱后村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致力打造千畝荔枝園,生態引領新農村發展,農民喜獲幸福果,鄉村振興戰略展現新活力。 柿餅飄香致富路(組照之一) 許玲玲(福建)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城廂鎮光德村有著悠久的柿餅制作傳統。每年深秋入冬之際,光德村都會進入柿餅曬制生產的最佳時期。家家戶戶將精選出的柿子削皮清洗后,擺放于竹匾之上,晾曬于院子、屋頂,空氣中也彌漫著清香。遠遠望去,金燦燦的柿子頗為壯觀,一派紅火的豐收景象。光德村也成為遠近聞名的“柿餅村”,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及東南亞地區。 播種希望 陳彩娥(江蘇) 2020年6月8日,江蘇省甪直鎮,當地農民駕駛新型插秧機進行作業。 負重前行 宋林繼(山東) 2021年1月7日,山東省威海市,一對夫妻冒著零下十幾度的低溫把養殖浮漂載回家。 進城 張千用(浙江) 2019年3月23日,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廟下鄉,村民背著家禽進城趕集。 快樂的女場主 孔祥付(黑龍江) 2019年10月3日,黑龍江省訥河市孔國鄉德寶村,女場主張曉梅正在喂養“上樹雞”。 喜遷新居 黃明釗(廣西) 2018年11月11日,廣西藤縣金雞鎮,村民喜遷新居。 美麗川星奔小康(組照之一) 孫靜(江蘇) 正值梨花桃花盛開季,一輛高鐵列車穿越花海。 近年來,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伊山鎮川星村通過生態扶貧打造特色田園鄉村、伊甸園鄉村旅游景區,大力發展“鮮果種植+采摘+觀光旅游”等特色產業,初步形成了江蘇獨有的“乘著高鐵賞梨花、看花海、采百果、居民宿”特色生態村。作為灌云縣美麗鄉村建設的一面旗幟,川星村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江蘇省文明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