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匠心華章——中國工藝美術院校學術邀請展”在河北美術館開幕開幕式現場 / 攝影烏藍 2021年9月29日,由國內三所頂尖工藝美術院校(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河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聯合主辦的“匠心華章——中國工藝美術院校學術邀請展”在河北美術館開幕。 此次展覽由河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發起,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博士生導師王春辰教授策劃,倉平、范衛東、張廣軍任展覽委員會主任,共邀請三所工藝美術院校近百位優秀教師參與,展出逾百件國畫、油畫、雕塑以及工藝美術等在內的多門類作品,是當下國內工藝美術院校教育、教學和創作成果的高水準呈現。開幕式上,河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院長張廣軍,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校長倉平,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范衛東,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博士生導師王春辰先后講話。
作為承載了中華民族造物智慧的工藝美術,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生動表征,也是民族鄉愁的載體。在文化轉型和城鎮化背景下,工藝美術的傳承與發展關系到如何用文化和藝術來涵養我們的經濟和文化產業,使傳統文化中精神的、心性的、情感的以及道德的種種軟性的構成,成為我們民族發展的動力,這便是工藝美術在當代的價值。 河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院長張廣軍講話 河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院長張廣軍教授向記者談到了此次展覽的意圖,他說:“我們在籌備時,便想到要以此次展覽為契機,為中國現代美術史的書寫,梳理出另一條獨到的脈絡與線索,由此來豐富、完善中國現代美術史,并以此彰顯中國在飛速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美術教育特別是工藝美術教育在藝術與生活、藝術與社會間互動,彼此構建的新型關系,為未來昭示更加富有想象與激情的藝術創造華章。”他還說:“在傳統與社會不斷變遷的框架里,在工藝美院優秀基因作用下,一股新的有著蓬勃生命力的藝術新勢力,正在衍生出更多可能性。也可以說,展覽是三所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半個多世紀藝術教育的縮影。” 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校長倉平講話 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校長倉平在講話中說:“此次三校聯展匯聚了各所院校知名校友的代表性作品,這些作品風格各有特色,它們集合在一起,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歷史傳承的背景下每所院校的藝術和教學特色。以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來說,它的特色是結合國際大都市的背景,所體現出的一種現代性和當代性;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依托于江南文化,它的傳統性和精致性是非常鮮明的;而河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根植北方的歷史和文化傳統,帶有強烈的厚重感。這樣一種聯合辦展的方式,不僅在三所院校間形成了一種良性的交流機制,也使得工藝美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了一份記憶的傳承。我們希望它在未來能夠形成一種常規的展覽機制,成為未來中國工藝美術教育和設計發展的一個探索性平臺。”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范衛東講話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范衛東表示,本次邀請展開啟了中國工藝美術職業教育抱團發展、共同前進的先河。通過此次三校的聯展,讓業界看到了國內工藝美術學科建設和教育教學的重要成果,這對于未來進一步推進工藝美術職業院校的專業建設和學科發展意義重大。 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博士生導師王春辰 隨著歷史的變遷,時代的進步,文明的發展,工藝美術在近代已經不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手工匠人的技藝層面,轉而成為更廣闊藝術天地中的一朵藝苑奇葩。尤其是在西方繪畫藝術被引入之后,中國工藝美術開始呈現更多新的可能性和多元化探索。如今,以工藝美術之名的藝術作品,已然成為多種藝術形式的綜合體。在多門類融合的創研體系下,原本的工藝美術院校也如老樹生新枝,更具藝術的生命力和活力。
天津美術學院教授、雕塑系主任譚勛 參展藝術家、天津美術學院教授、雕塑系主任譚勛告訴記者,“今天的時代是一個相對自由和越來越寬泛的一個時代,在這樣的社會語境中,工藝美術與純藝術之間是不是仍然存在一條涇渭分明的界限,這是值得思考的。某種程度上,我認為更可取的一種態度是擁抱和融合,當代藝術、工藝美術、傳統藝術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相互融合、發展,在融合發展的基礎上,再去尋找一個相對細分和突出的視角。” 河北師范大學當代美術研究所所長、河北省美協副主席蔣世國 河北師范大學當代美術研究所所長、河北省美協副主席蔣世國告訴記者,“此次展覽的策劃創意讓人耳目一新,這三所院校都是中國老牌的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在過去創造了非常輝煌的歷史。希望此次的聯合辦展在未來能夠成為一種模式,形成一種聯盟的效應,把中國的工藝美術發展和職業教育帶動起來。此次展覽的意義并不僅僅在當下,它的后續意義是值得業界期待的。” 展覽現場 / 攝影烏藍 展覽現場 / 攝影烏藍 展覽現場 / 攝影烏藍 展覽現場 / 攝影烏藍 展覽現場 / 攝影烏藍 展覽現場 / 攝影烏藍 嘉賓合影 / 攝影烏藍 丁乙,《十示-2021-20》,椴木板上綜合材料,120x120cm,2021年 顧振華,《蜻蜓》9,(80cm×150cm),丙烯 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教學探索中,三所藝術院校無不積淀深厚,碩果累累,為新中國美術的發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一幅幅畫卷的展開,一件件作品的呈現,無不在向世人訴說那一段輝煌的記憶。
羅振春,《銀器》,15x15x30cm ,純銀,2019 較之上海和蘇州,辦學歷史稍晚的河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仍是河北最早設立的美術學府。該校1964年創建于保定市,設地毯、刺繡、裝潢、雕刻四個專業。1977年國家恢復招生制度,招收高中畢業生,學制三年,設織繡、裝潢和工藝雕塑3個專業。1985年,設裝潢設計、織繡設計、服裝設計、工業造型設計、室內設計5個專業。2001年該校與河北大學共建河北大學工藝美術學院。2013年在此基礎上,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河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而今,該院不少藝術家已然構建起屬于自己的語匯系統,為河北美術發展所起的作用,可謂舉足輕重。其中的第十屆全國美展,便有九件作品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 王騫,《秋韻》135×64cm,國畫,2020 楊明,《騎》,雕塑,100×100×60cm,2010 展覽現場 本次學術邀請展的籌辦,不僅可以全方位地呈現中國工藝美術教育的基本特色以及在教學、創作等領域所取得的優異成果,更是將當下和工藝美術學院豐厚的歷史積淀融合,并試圖跨越時間的緯度,讓更多同道和后來者知今天,明過往。邀請展既著眼于當下院校師生藝術創作風貌的全面呈現,又將溯本追源,挖掘學院豐厚的教學積淀,嘗試通過對老一輩工藝美術學院人藝術創作及繪畫語言建構的研究,搭建精神與圖式,理念與技巧在不同時間維度下的交流與融合,進而探尋出在新形勢下的教育理念與文化的定位與延展。
據悉,本次展覽將在河北美術館展出至10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