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預·見:互聯網形態主義&網絡藝術社會學”國際學術論壇(2021)在四川美術學院舉行2021年12月18日至19日,“預·見:互聯網形態主義&網絡藝術社會學”國際學術論壇(2021)在四川美術學院行政樓五會議室(線下)與會議平臺“其境”、騰訊會議(線上)舉行。該國際論壇由四川美術學院主辦,重慶市美術家協會、四川美術學院美術學學科、重慶市新媒介美術創作重點實驗室和四川美術學院視覺藝術中心協辦,四川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與四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承辦。論壇分為“互聯網形態主義:媒介與技術”“互聯網形態主義:社會與文化”“網絡藝術社會學:創作與批評”和“網絡形態藝術行動者:青年視點”4大主題。圍繞相關議題,來自國內外的四十余位專家學者進行了主題發言并展開了研討。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重慶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四川美術學院校長龐茂琨教授致歡迎辭 (一) 互聯網形態主義:媒介與技術 12月18日9:30—12:00 “互聯網形態主義”思潮成為一種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國家的全球化的網絡形態,是21世紀社會前行的發動機。換句話說,“互聯網形態主義”包括了21世紀以來的社會思潮、技術形態的更迭、文化現象以及藝術流派等諸現象。 論壇主持王天祥主持開幕式 王天祥,教授,博士,四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主持工作),藝術與鄉村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教育部藝術學理論類專業教指委委員,重慶市美術家協會理事。 論壇嘉賓成朝暉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題目:《以算法為創新驅動的時代演繹》 成朝暉,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流行色協會理事、中國色彩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 論壇嘉賓任海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題目:《星球時代的未來主義的感知審美:網絡藝術在器官學上對人的再定義》 任海,四川美術學院巴渝學者特聘教授、造型藝術學院雕塑系教授,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東亞研究系和人類學學院終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論壇嘉賓徐世中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題目:《流浪星球不會成為元宇宙》 徐世中,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就職于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科研方面主要從事未來網絡體系結構、區塊鏈應用等領域研究;教學方面主要從事以“設計思維+工程設計”為核心要素的“以人為本的系統設計”在新工科教改中的實踐。 論壇嘉賓翟振明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題目:《擴展現實如何超越元宇宙》 翟振明,廣州大學R立方研究所所長、中山大學人機互聯實驗室主任、哲學教授。曾撰寫英文專著Get Real: A Philosophical Adventure in Virtual Reality,設計創建中山大學人機互聯實驗室,其中的“虛擬與現實之間無縫穿越體驗系統”已在國內國際產生廣泛影響,已獲相關專利5項。 論壇嘉賓王立新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題目:《在線視頻產業發展動態與意義生產機制》 王立新,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教授,重慶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藝術學理論博士后,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芬蘭赫爾辛基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后。 論壇嘉賓林俊廷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題目:《“穿梭數字宇宙,拓展文化邊界”——以新媒體藝術為實踐,構建未來新世界》 林俊廷,新媒體藝術家,四川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特聘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青鳥新媒體藝術有限公司藝術總監,北京服裝學院客座教授,東華大學客座教授。 論壇嘉賓張周捷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題目:《數字藝術與新造物》 張周捷,畢業于英國中央圣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數字創作領域先鋒實踐者,被著名商業雜志 Fast Company 評為“2014 中國商業年度最具創意100人”。 論壇嘉賓彭岷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題目:《數字化生存與沉浸式體驗》 彭岷,電子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管理學博士,工程碩士,工學學士。 論壇嘉賓黃宗賢與現場嘉賓、觀眾進行交流 黃宗賢,國家社科重大招標課題首席專家,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學術院長、四川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院長,教授(二級),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 線下會議室論壇學術委員鄭川與現場嘉賓、觀眾進行交流 鄭川,副教授,主任編輯,四川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黨總支書記,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重慶美術家協會會員,南京藝術學院美術批評方向博士。 線下會議室論壇學術委員唐勇與現場嘉賓、觀眾進行交流 唐勇,四川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論壇線下現場 論壇線下現場 (二) 互聯網形態主義:社會與文化 12月18日14:30—18:30 在網絡現場,我們應正視“互聯網形態主義”對社會發展推動的強大動力,它是我們生活的數字鏡像,是一個全球化的數據景觀。由此而來的網絡藝術設計學、網絡文學、網絡電影、網絡音樂、網絡戲劇、網絡教育、網絡會議、網紅、帶貨直播、抖音等諸形態,都屬于討論的范圍。 虛擬會議現場嘉賓合影 論壇嘉賓曾玉蘭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題目:《拷貝、戲擬與反擊——網絡時代下青年藝術家的創作視角》 曾玉蘭,策展人、批評家,現任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館長,長期在公共藝術機構內從事展覽策劃與學術研究工作,批評寫作涉及近現代藝術史、當代藝術。 論壇嘉賓韓生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題目:《元宇宙空間與“第十藝術”假想——游戲世界與沉浸演藝的互滲》 韓生,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數字演藝集成創新——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藝術總監、中國舞美學會文旅創作委員會主任、上海舞美學會名譽會長、香港演藝學院榮譽院士。 論壇嘉賓驕瑪·斯沃·馬提尼斯(Jaume Suau martínez)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題目:《跨文化藝術互動:如何在后大流行時代加強社會目標》 驕瑪·斯沃·馬提尼斯(Jaume Suau martínez),博士,全球傳媒管理學位學術協調人,西班牙布朗卡納·拉蒙優伊大學Blanquerna傳媒和國際關系學院Digilab研究小組主任,學術期刊《新聞實踐》副編輯。 論壇主持黃梅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題目:《面對轉變:后疫情時代線下與網絡交互空間中的獨立策展與寫作實踐》 黃梅,研究員,獨立策展人,巴塞羅那大學人類學博士候選人。現任西班牙布朗卡納·拉蒙優伊大學(Blanquerna-Universitat Ramon Llull)大學亞洲部總監,巴塞羅那大學AASD (Art, Arquitectura i Societat Digital)、巴塞羅那自治大學INTER ASIA研究組研究員,四川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教師。 論壇嘉賓萊雅·孟娜內亞 (Laia Manonelles Moner)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題目:《藝術與社會:藝術實驗的潛力——論安東尼· 阿巴德的作品<數據管道*介入>》 萊雅·孟娜內亞 (Laia Manonelles Moner),博士,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藝術史系講師,InterAsia研究小組(巴塞羅那自治大學)成員。從2012年3月至2016年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藝術史和考古學系擔任研究助理。 論壇嘉賓克里蘇拉·克里斯蒂·布西歐塔 (Chrysoula-Chrysti Bousiouta)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題目:《“士紳化”對社會的積極影響:城市文化范式》 克里蘇拉·克里斯蒂·布西歐塔 (Chrysoula-Chrysti Bousiouta),雅典潘提翁社會和政治大學傳播、媒體和文化專業學士,英國曼徹斯特城市大學歐洲城市文化專業碩士,荷蘭蒂爾堡大學休閑研究專業碩士,西班牙布朗卡納·拉蒙優伊大學分校博士。 論壇嘉賓赫爾曼·巴希隆·門多里奇奧(Herman Bashiron Mendolicchio)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題目:《實體數位化時代的藝術性交流與鏈接創造》 赫爾曼·巴希隆·門多里奇奧(Herman Bashiron Mendolicchio),研究人員、作家、編輯和策展人。巴塞羅那大學“藝術史、理論和批評”的國際博士學位,巴塞羅那大學文化管理課程講師,國際文化合作研究生課程協調員。 論壇嘉賓羅伯特·費格利羅(Roberto Figliulo)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題目:《“人新世”攝影的一種新本體方法論:當代東亞攝影中的自然與非人類》 羅伯特·費格利羅(Roberto Figliulo),巴塞羅那龐培法布拉大學國際亞太研究碩士研究生導師,巴塞羅那自治大學、巴塞羅那大學東亞研究學士學位的亞洲藝術史教授,巴塞羅那大學亞洲研究小組成員。 論壇嘉賓朱田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題目:《后疫情時代對視覺藝術創作形式與形態的影響》 朱田,2014年畢業于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雕塑系,獲碩士學位;2007年,獲英國伯恩茅斯大學聲音設計碩士學位。2015年英國凱特林(Catlin)藝術大獎獲得者,2014年獲英國Broomhill國家雕塑獎,2009年被選為英國新銳聲音藝術家。 虛擬會議室嘉賓交流現場 虛擬會議室嘉賓交流現場 (三) 網絡藝術社會學:創作與批評 12月19日9:00—12:10 “網絡藝術社會學”是基于“互聯網形態主義”社會思潮下的一門新興的跨專業學科。它是集社會學、 網絡形態與藝術學融合交叉的新學科,是網絡形態下對當代藝術“線上形態”的探索與研究。 “網絡藝術批評學”系指通過網絡上的批評形態,借助網絡傳播的藝術批評現象。它有著實時交互性,是一種互動功能的網上批評現象與傳播形態。 論壇主持宋剛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題目:《線上線下:“藝術批評學”與“網絡藝術批評學”》 宋剛,1986年畢業于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1997年畢業于意大利羅馬美術學院,現為意大利羅馬藝術大學校長助理。2005年起任羅馬藝術大學教授。意大利卡坦扎洛國立美術學院院長助理。2017年任四川美術學院教授。2021年任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論壇嘉賓吳海燕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題目:《數字化與文化的融合發展》 吳海燕,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紡織服裝研究院院長;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全國優秀教師、文化部優秀專家、浙江省創意設計協會理事長、婦女手工編織協會會長、浙江省政協常委;第七屆國務院設計學科評議組成員,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論壇嘉賓王南溟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題目:《網絡存在論及其對閑言、好奇、兩可的批判:行動理論中的現象學再建構》 王南溟,藝術家、策展人、批評家,原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館長。2018年創建“社區樞紐站”、推動藝術社區。作品被大英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重要機構收藏。 論壇嘉賓閔罕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題目:《從數據農場到信息控制社會》 閔罕,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當代藝術與策展研究博士,現任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副院長、繪畫藝術學院版畫系第四工作室主任。 論壇嘉賓馬琳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題目:《后疫情時期博物館策展與博物館的開放性》 馬琳,博士,上海大學博物館副館長,上海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藝術管理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 論壇嘉賓趙晨音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題目:《網絡生態中的批判性設計》 趙晨音,中國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流行色協會色彩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瑞典IASPIS基金會訪問學者、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訪問學者、瑞典KONSTFACK國立工藝美術設計藝術學院訪問學者。 論壇嘉賓杜曦云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題目:《滯后的藝術系統》 杜曦云,2006年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獲碩士學位。曾任上海昊美術館副館長、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副館長。曾創辦和主編《藝術時代》等刊物,策劃多個大型展覽和項目。 論壇嘉賓馮大慶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題目:《流量·藝術·批評——信息學視域下的網絡藝術批評》 馮大慶,青年批評家、策展人。藝術學博士,現為四川美術學院公共藝術學院教師,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學術委員,重慶市美術家協會策展與理論藝委會委員。 (四) 網絡形態藝術行動者:青年視點 12月19日13:00—18:00 互聯作為網絡的基本功能,透露出一種現象本身的重要性和復雜性,而這一特征在互聯網的實踐中充分顯現出其參與基礎設施/社會構成中更多潛在的可能性。 本單元的討論中,我們借用行動者——網絡ANT的方法,即在實踐中“跟隨行動者”,用跨行動的理念來聚集網絡媒介的創作/策展/理論/軟件開發的實踐者、參與者共同交流。通過話語的關系所創造的紐帶,分析變化的領域中,鎖定一個重要出發點,以此定位網絡未知形態與媒介的潛能,以后續的線上藝術實踐項目作為單元成果的測試案例,并且為“思考”藝術在網絡媒介/線上產生的不同類型的行為、空間、時間和物質效果提供了多種路徑的匯集。 虛擬會議室嘉賓合影 論壇嘉賓吳月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主題:《互聯網行動主義:論游擊戰》 吳月,策展人,寫作者。哈佛東亞研究系碩士在讀,紐約大學藝術史榮譽學士,目前工作于哈佛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與哈佛中國藝術實驗室(CAMLab)。曾擔任當代藝術家徐冰工作室項目主管,網絡策展實踐“平面游擊:起來!數字失神者”獲選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青策計劃202Online”。 論壇嘉賓師濤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題目:《文化遺產在藝術科技語境下的本體變遷》 師濤,四川美術學院影視動畫學院副教授,英國伯恩茅斯藝術大學訪問學者,四川美術學院“絲路遺產·數字活化:文化遺產科技藝術季”活動統籌、指導教師,四川美術學院“第三屆中國鄉村美育計劃項目”指導教師。 論壇嘉賓黃淞浩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主題:《眾籌一個元宇宙》 黃淞浩,藝術家、策展人。擔任「雷電所」主理人,并關注新技術對藝術家實踐的驅動力。曾聯合創辦“激烈空間”并策劃相關項目及展覽。 論壇嘉賓李林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主題:《元宇宙時代媒介形態的變遷》 李林,北京瀾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Hirender & hecoos品牌創始人、“藝書ARTBOOK”網絡平臺創始人、未來媒體學院獎發起人。 論壇嘉賓陳星宇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題目:《空間的肌理》 陳星宇,四川美術學院公共藝術學院教師,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博士候選人,德國柏林駐留藝術家。 論壇嘉賓何競飛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主題:《Web3.0時代的藝術創作》 何競飛,堺工作室聯合創始人,東京大學學士,耶魯大學碩士。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青策計劃202Online”獲選策展人。TEDx講者。 論壇嘉賓劉廣隸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題目:《網絡具身化與記憶宮殿》 劉廣隸,2020年畢業于Le Fresnoy法國國立當代藝術影像研究中心,藝術實踐涉及繪畫、影像藝術、3D動畫和虛擬現實等領域。曾獲奧地利林茨電子藝術節大獎Golden Nica(電腦動畫組)、卡塞爾紀錄片影展最佳短片Golden Key大獎等獎項。 論壇主持張海超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題目:《從行動者到網絡共聯——校館聯合到線上數字策展的實踐及演進》 張海超,新媒體藝術家。四川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教師,科技藝術方向負責人。2010年本科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2016年碩士畢業于法國貝桑松高等美術學院。 論壇嘉賓陳駿龍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題目:《淺析電子游戲蘊含的后現代意識形態功能》 陳駿龍, 2018年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版畫系,現為四川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2020級研究生,主要致力于新媒體藝術實踐與理論研究。 論壇嘉賓王然進行主題發言 發言題目:《重塑規則:簡析加密藝術的交互性》 王然,2019年獲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學士學位,2019至今就讀于四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雕塑系研究生。曾獲2019年曾竹韶提名獎學金、2019年川美首屆造型學院禮物提名展年度獎學金。 論壇嘉賓李珂珂與嘉賓、觀眾交流 交流主題:《策展話語的轉向——以行動者網絡藝術實踐案例為對象》 李珂珂,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展覽策劃與視覺傳播在讀博士,美國達拉斯藝術博物館(Dallas Museum of Art, DMA)當代藝術部助理研究員。 論壇嘉賓鄧川與嘉賓、觀眾交流 交流主題:《人類世視角下數字藝術理論認知與實踐行動的融合方式》 鄧川,研究員,四川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科技藝術教研室教師。 項目策劃宋剛對論壇進行總結 虛擬會議室現場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四川美術學院 協辦單位:重慶市美術家協會、四川美術學院美術學學科、重慶市新媒介美術創作重點實驗室、四川美術學院視覺藝術中心 承辦單位:四川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 學術委員會: 主任:龐茂琨 副主任:張杰、焦興濤、魏東 委員:鄭川、王天祥、李川、黃宗賢、唐勇、宋剛、李敏敏、林俊廷 項目策劃:宋剛 項目統籌:李川、王天祥 項目執行:鄧川、李瑩 項目宣傳及拍攝:劉棒、寧佳偉、陳秋萍、張煜華 英文翻譯:胡默然 執行助理:謝玉環、肖 游、趙炫宇、閻小駿 Vi設計:山永合 媒體:《中國日報(英文版)》、《光明日報》、中國新聞網、新華網、人民網、《重慶日報》、華龍網、雅昌藝術網、騰訊新聞、鳳凰藝術、《中國美術報》、《當代美術家》、藝術中國、網易藝術、藝術人人網 支持:瀾景科技、雷電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