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奇至美”徐悲鴻經典作品展在徐悲鴻美術館(重慶)啟幕12月19日,“大奇至美”徐悲鴻經典作品展在徐悲鴻美術館(重慶)盛大啟幕,展出徐悲鴻的22幅珍貴原作,生動再現了一代巨匠的文人氣節、家國情懷和時代理想,也鉤沉了徐悲鴻在重慶磐溪時期的創作和生活點滴。本次展覽也是徐悲鴻美術館(重慶)首次舉辦的徐悲鴻個展。 本次展覽以“大奇至美”為主題,取自徐悲鴻一生秉持的“繪畫雖是小技,但可以現至美,造大奇,非鍥而不舍,勤奮苦學不易成功”的藝術理念。本次展覽采取“原作展出+史料文獻+實景還原+科技互動+云上虛擬展覽”等多種方式,共展出徐悲鴻22幅珍貴原作,包括徐悲鴻最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作品《群奔》、《群!,首次展出的油畫作品《徐悲鴻自畫像》、《廖靜文畫像》,以及他在重慶創作的《巴之貧婦圖》、《國殤》等作品。對于重慶市民來說,絕對是難得的文化盛宴。 徐悲鴻紀念館典藏部主任,策展人 徐驥 徐悲鴻紀念館典藏部主任,展覽策展人徐驥說道:“此次展覽與以往不同,這次只展現徐悲鴻先生個人作品,畫家用靈魂之感悟與現實生活的契合,創造出元氣淋漓障猶濕,真宰上訴天應泣的偉大形象!比如展現“哀民思戰斗,迥立向蒼蒼”之氣魄的《群奔》,此幅作品以不能用膾炙人口來形容,更被認同為從那個時代到當下中華民族龍馬精神的圖騰象征;畫家賦予了它們英雄般的勇氣和力量,催人奮進,展現出中華民族面對困苦艱難的堅韌無畏,一往直前;在抗戰最艱苦的歲月,構思創作《國殤》組畫,以此喚醒民眾,激勵斗志;期盼和平,反映田園牧歌的《牧童與!,畫家將家國情懷以托物言志的方式寄寓在筆下的萬物生靈。此外,本次展覽還甄選了油畫、素描、書法、國畫不同畫品代表,全面展現徐悲鴻先生功垂后世藝術巨匠之頌!” 重慶市江北區區長 陶世祥 一層展廳《群!肥切毂櫳儆械念}長跋的作品,在題跋當中可以看到,悲鴻先生記述了他舉家在江西游玩時,在游輪上看到岸邊牧童牧牛的情景,自然而然地聯想到他理想中的生活狀態,但作為一個推崇現實主義的藝術家,他懊惱于七七事變把他眼前的這種理想的想像給打破了。他在此畫中呈現了那種浮現而又被打破的理想生活,向觀眾揭示了一個將人格修養、情感經歷、家國情懷與藝術探索完美融合而成就大奇之美的藝術精神。 二層展廳大氣磅礴的《群奔》是徐悲鴻著名的代表作。其將西洋畫的筆觸跟傳統沒骨畫法相結合,運用飽酣奔放的墨色勾勒頭、頸、胸、腿等大轉折部位,并以干筆掃出鬃尾,使濃淡干濕的變化渾然天成,讓馬腿的線條剛勁有力,力透紙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線,則很有彈性,富于動感……畫中的馬疾馳而來,昂首天外,奮蹄如飛,意氣風發,充滿鼓舞人心的力量,既是比喻中華民族的奮進之態,也是徐悲鴻自己的精神象征。 開幕式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在一層展廳還首次展出了徐悲鴻先生的兩幅自畫像與他為靜文夫人所畫的兩幅肖像。它們讓30歲的徐悲鴻與20歲的廖靜文、36歲的徐悲鴻與24歲的廖靜文超越時空“相見”,讓他們的愛情與家國情懷一并在徐悲鴻的藝術中成為永恒。 徐悲鴻是中國杰出的藝術家和收藏家,中國美育教育之父。他在中國畫、油畫、素描三個領域均有卓越的成就,并建立了體系成熟的中國現代美育體系。在中國藝術步入現代的進程中影響巨大,被國際評論譽為“中國近代繪畫之父”。 徐悲鴻倡導“會心造物”,“真宰上訴”,主張通過畫家心靈與大自然的契合,創造出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形象。他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畫之可采入者融之”的著作理論,重新奠定了中國繪畫師法造化的優秀傳統。 本次展覽還濃墨重彩的展現了徐悲鴻在重慶期間創作的經典作品。如一層展廳的《巴之貧婦圖》創作于1937年除夕夜,徐悲鴻獨自在嘉陵江邊行走,兩岸的燈火已漸漸黯淡,他見有一個撿破爛的婦人背著背簍蹣跚地向他走來,內心充滿同情和憐憫,急忙掏出身上所有的錢送到婦人手中。此情此景,使徐悲鴻想起那些遠在淪陷區的人民,想起國破的民族,他敏感的藝術心靈被深深打動,便匆匆跑回宿舍,展紙揮毫,默記下那位婦人的形象,于是便有了此幅《巴之貧婦圖》。它也是徐悲鴻人物畫的代表作之一。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巴之貧婦圖》作品展廳 《自畫像》《徐夫人》作品展廳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二層展廳作品《國殤》則謳歌了那些在抗戰場上奮勇殺敵的戰士。畫中描繪了士兵正在追擊敵人的場景,飛蝗一樣的箭矢從各個方向射來,使人倍感戰爭的殘酷與激烈。徐悲鴻還巧妙地將眾多人物以縱深透視的關系一一排列,利用相互之間的遮掩關系,既烘托出如火如荼的激戰場面,又突出前方幾位主要人物,賦予他們以一當十的英雄氣概。 “徐悲鴻的家國情懷是為“大”,徐悲鴻的筆墨技巧是為“奇”,稱徐悲鴻的畫作充滿鼓舞人心的力量,既是比喻中華民族的奮進之態,也是徐悲鴻自己的精神象征。徐悲鴻先生在磐溪度過了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時間,創作了大量的經典之作,為江北磐溪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江北區區長陶世祥在開幕式致辭中講道。 重慶市江北區將充分運用徐悲鴻美術展的文化IP影響力,對標“四個率先”工作要求,結合城市更新,將徐悲鴻美術館、徐悲鴻小學、徐悲鴻舊居及周邊老舊建筑一體規劃,打造徐悲鴻文化藝術街區,塑造江北城市文化新名片。 據悉,本次展覽展期為2021年12月19日至2022年2月18日,12月24日開始免費為大眾開放。 徐悲鴻,自畫像,素描,27.5cmx41cm,1925年 徐悲鴻,群奔(壬午大暑),國畫,96cmx183.2cm,1942年 徐悲鴻,奔馬,國畫95cmx68cm,1939年 徐悲鴻,桂林山水,油畫,56cmx74cm,1936年 徐悲鴻,國殤,國畫,107cmx62cm,1943年 徐悲鴻,貧婦,102cmx62cm,1937年 徐悲鴻,群牛,國畫,95cmx178cm,1931年 展覽主題:“大奇至美”徐悲鴻經典作品展 展覽時間:2021年12月24日——2022年2月18日 展覽地點:徐悲鴻美術館·重慶 (重慶市江北區盤溪路70號石家花園) 學術顧問:徐慶平、杜鵬飛 出品人:楊凈 策展人:徐驥 聯合策展人:寧靜 展覽執行:羅潔、李鈺 展覽文字統籌:李震 展覽視覺&展呈支持:格局創界文化Gervision 主辦單位:中共重慶市江北區委、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重慶市江北區文化旅游委、徐悲鴻美術館·重慶、時代悲鴻(北京)文化藝術中心 協辦單位:徐悲鴻紀念館、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研究院、文旅部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重慶大學藝術學院、重慶大學美育教育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