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方材料抽象表現主義指向——鄒瓊輝的藝術作品近年來,藝術家鄒瓊輝的創作持續不斷地引發藝術界的關注,繼而引發了人們對架上繪畫和架下藝術的重新思考。這其中注定存在著藝術界普遍關注的創作潮流和由此帶來更為集中的話題。不少評論家從創作題材出發,將話題的中心集中在鄒瓊輝創作的系列作品過程上,如何從蟬語到蟬懷再到禪境的創作演繹過程和相應的人生境界升華過程。筆者不打算再從蟬語到禪境升華的角度來探討鄒瓊輝的創作,而是力圖從鄒瓊輝的系列創作中表現出來的生命意識以及表現這種生命意識所展現出來的創作手法變革來觸及其創作指向。筆者將這一創作指向歸結為原創的東方材料抽象表現主義,或許正是這種東方材料抽象表現主義創作指向,構成了鄒瓊輝系列作品引發藝術界普遍關注的內在結構之謎。 鄒瓊輝,《蟬聯時代》系列,200x180cm,綜合材料,2017 鄒瓊輝,《蟬聯時代》系列,220x180cm,綜合材料,2017 鄒瓊輝打破了架上繪畫與架下藝術,寫實藝術與抽象藝術之間的創作隔閡,找到了具有屬于自己的原創路徑。此前,人們要么仰望架上繪畫的神圣高度,排斥一切與此對立的創作行為;要么推倒架上藝術,將架上藝術斥之為傳統與保守,將藝術創作貶抑為隨意的膽大妄為。鄒瓊輝回避了這兩種極端敵對的做法,重新在架上架下之間尋找和重建新的創作空間,讓蟬蝶的翅膀在架上架下之間自由飛翔。換一種方式說,鄒瓊輝不再在架上繪畫和架下藝術的排隊中選邊站,而是尊崇自身不懈探索的藝術意志。她一直堅信,真正永恒的藝術高地是不拘一格的自由創造和由此而來展開的生命之舞。 接下來的問題是鄒瓊輝是怎樣在寫實藝術與抽象藝術,架上繪畫和架下藝術之間開辟了全新的藝術創作表現空間,這才是她《蟬聯時代》系列獲得藝術界廣泛關注的奧秘所在。這種全新的藝術表現空間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出于女性藝術家無意識的創造性直覺,持續不斷地關注和表現蟬的生命存在狀態,二是采取綜合材料的語言方式去體驗、挖掘、構筑蟬生命存在狀態的多重表現空間。正是對蟬生命存在狀態的深度挖掘和對綜合材料的體驗式運用,使得鄒瓊輝的創作空間越來越廣闊,并由此強化了架上繪畫和架下藝術之間的審美表現張力,讓觀眾對她的作品產生不斷的質問和新的期待。 鄒瓊輝,《蟬聯時代》系列,220x180cm,綜合材料,2017 鄒瓊輝,《星空》,220x180cm,綜合材料,2022 事實上,綜合材料繪畫無疑是中國當代美術發展的新趨勢,它應時代發展而生,應時代之需而長。綜合材料繪畫在中國出現的時間雖然不長,但絲毫不影響它的蓬勃發展勢頭,并很快成為藝術界的熱門話題。在當代社會畫種概念的邊緣在漸漸模糊,架上繪畫與架下藝術之間的邊界已經打破,藝術創作需要用更多手段,材料技法來表達情感、情思、觀念,表現前人沒有表現過的內容題材。面對新時代人們的審美需要,如果我們僅僅運用歷史上已經形成的,固有的方式方法肯定是不夠用的。因此才會出現綜合材料繪畫,這也是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的。綜合材料繪畫究竟是怎樣一種藝術樣式?目前尚無定論,用兩句話解釋其內涵,就是:“單畫種的材料技法的演進,多畫種或多種材料技法的互滲融通”,其中有兩點值得思考,其一所謂“演進”,單純技法的創新和拓展是不夠的,還要結合國際大美術發展的趨勢,評估多國美術當下的創作狀態,思考中國的美術到底需要什么?所謂演進就是要從本質上改變這個畫種原有的概念的主宰,研究和考察國際美術的成果,發動和調度中國美術的創造力,真正意義上與國際接軌。其二是“多畫種多種材料的相互滲融通”,在當下繪畫形態和總體格局中,綜合材料繪畫作為單一畫種與多畫種技法互滲融通的增長極,在體現與時俱進的文化理念和當代生活的多元化藝術表現上,為中國美術時代性和國際化形象的樹立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鄒瓊輝,《蟬聯時代》系列,200x180cm,綜合材料,2017 鄒瓊輝,《蟬聯時代》系列,200x180cm,綜合材料,2017 鄒瓊輝在創作《蟬聯時代》系列中,有意識擺脫傳統繪畫的條條框框,有意識地突破架上繪畫的技法程式,有意識拆除架上繪畫與架下藝術之間的種種界限與壁壘,自覺讓創作者潛入到無意識的感覺領域,擺脫一切現實的理性強加。這種擺脫與突破是否從現實創作層面上全面否定架上繪畫的文化傳統,當然不是,相反正是讓繪畫的東方美學傳統真正作為其獨立的審美精神加入到藝術家現實的創作之中。對綜合材料的理解不能局限在就材料論材料,而是讓材料重新說話,讓材料顯現出新的面貌來,而不是單純就材料的技術層面尋找答案,即便是就材料的綜合技術也不是綜合材料繪畫的宗旨。綜合材料僅僅是一種導入手段,一種媒介,一種新繪畫的創作起點,是藝術家重新審視繪畫藝術的精神視點。它更多始于藝術家對繪畫和材料的理解和觀念加入,讓材料在與藝術家的全新遭逢中展現出新的景象。這種新的景象是藝術家對材料的現實拷問,讓材料敘說自身的視覺美學。 鄒瓊輝,《規則與規律》,250x180cm,綜合材料,2014 鄒瓊輝,《夢蝶》,100x100cm,綜合材料,2022 在創作時鄒瓊輝有過非常強烈的創作體會。在她的創作探索過程中,她嘗試將鐵皮、鋁皮、銅皮等廢舊金進行綜合處理,通過焚燒、電焊、熔鑄等傳統金屬加工手法制作而成。這僅僅是從作品創作的技術層面而言,但藝術家絕不會就此打住,所有的目的絕不是在此僅僅向世人展示她對各種金屬廢舊材料處置的超強能力,更進一步說,鄒瓊輝想通過對這些材料的加工與綜合處理,讓材料開口說話,說出各自最深處的生命存在之謎,包括所遭遇的生命坎坷與焚毀。在作品中,鄒瓊輝還將裝修材料參與到畫面營建之中,這當然也是綜合材料的運用,但它的意義絕不會局限于此。從一個更深遠的角度看,藝術家對裝修材料加入了豐富的本土文化因素,使之顯現東方家居文明遺存的記憶影像,同時使觀眾產生閱讀語境的多重性意義指向,既是地道的東方精神傳統,又是極端當代性的審美指向。 鄒瓊輝,《夢蝶》系列,120x90cm,綜合材料,2022 在鄒瓊輝看來,綜合材料繪畫它不是一個標新立異的東西,而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是東方集體無意識在當代社會的視覺回應。鄒瓊輝的作品將這種東方集體無意識凝聚和轉化為一種創作意志,并以此來回收和熔鑄現實中雜亂堆積的廢舊材料。這種材料表現主義既是極端東方傳統的又是極端當代世界的。如果我們不能把東方文化的傳統帶到今天來,所謂的當下藝術就不會存在,綜合材料繪畫亦不復存在。綜合材料繪畫是從中國傳統繪畫里發掘出來的精神元素,并將這種文化精神元素滲透進物質層面。應該講它所具備的應用價值,是單一畫種所不具備的,也是單一畫種很難完成的。如果我們對綜合材料繪畫所具備的廣泛的應用價值沒有充分的研究和認識,它就會直接地影響到它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 打破架上繪畫與架下藝術,寫實藝術與抽象藝術之間界限,采取對綜合材料的東方體驗式創作是一種極端富有挑戰性的創作方式。鄒瓊輝的創作讓我們不僅看到蟬因多次蛻變體現出來的生命存在狀態,也讓我們領略到鄒瓊輝材料藝術探索的重重艱辛,正因為如此,也展現出她在不斷超越之中所帶來的生命之舞的炫麗多彩! 邱正倫(西南大學美術學院 教授/博導) 藝術家鄒瓊輝 川音成都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1995年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附中,2000年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同年任教于川音成都美術學院至今。先后研修于北京電影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和北京大學,并于2014年在美國密歇根大學作訪問學者,F生活工作于北京和成都。 鄒瓊輝的藝術創作涉及油畫、綜合材料、裝置和互動影像等多個領域;先后在北京、紐約、多倫多、馬來西亞、意大利、英國、法國等地舉辦個人藝術作品展,曾多次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策劃的的全國美展,及其藝術作品被各大美術館、博物館和藝術基金會廣泛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