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個冬季小編邀你一起欣賞古畫里的雪景今日大雪,每到公歷的12月7日前后,我們就會迎來大雪節氣。大雪節氣,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冬季的第三個節氣。到了這個時期,各地下雪的頻率就開始變得高了起來,而且下雪量也會加大。俗話說瑞雪兆豐年,到了大雪的時候,如果下非常大的雪,就會認為預兆著好的年成。如果大雪該下雪時而不下雪,就意味著年景不好,這也符合我們中國人傳統的順天應時的觀念。 在古代的時候,尤其是清朝的時候非常有意思,清朝的皇帝也非常喜歡雪,像乾隆皇帝,就是很喜歡下雪,郎世寧還給他畫過乾隆賞雪圖。關于乾隆皇帝還有一個傳說,講他看到下雪,然后就即興作詩一首。說“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 在這個大雪節氣里,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欣賞幾幅古代書畫里面下雪場景吧。 那我們就先從郎世寧給乾隆皇帝畫的《賞雪圖》開始……
【弘歷雪景行樂圖】 《弘歷雪景行樂圖》軸,清,郎世寧等繪,絹本,設色,縱486厘米,橫378厘米。
【清人《乾隆賞雪圖》橫幅】 紙本,設色。縱98厘米,橫205厘米。 這幅畫描繪了乾隆皇帝弘歷觀賞雪后美景的場面。陰霾的天空下,瑞雪初止,蒼松翠竹在白雪的映襯下更顯盎然生意。虬曲生姿的枝干上,朵朵凌寒怒放的紅梅煞是惹人注目。寒江一片,近岸的蘆葦也被積雪壓彎了腰枝。遠處起伏波動的峰巒,銀裝素裹,透出獨有的靜寂空曠的山野氣息。屋內的書案上擺放著空白書卷和硯臺等文房用具,手持毛筆的弘歷坐倚案前,望著窗外雪色盡染的蕭疏景象,凝神靜氣,若有所思。背后二人立侍左右,神情畢恭畢敬。
就畫法來說,此圖不同于清代宮廷繪畫常見的工致細膩、富麗堂皇的風格,而是另辟蹊徑,以簡淡的筆墨,雅致的賦色,帶給人以清新雋永的視覺效果。類似用淡墨表現近處掃雪之人踏出的腳印等細節的傳真處理,顯示了畫家匠心獨運的構圖能力與巧妙嫻熟的繪畫技巧。畫上除乾隆帝外的三人面部,皆以明暗變化的手法來處理,但并不十分明顯,或許是學習過西方繪畫技法的中國畫家所繪。
【雪堂客話圖】 《雪堂客話圖》頁,南宋,夏圭繪,紙本設色,縱28.2厘米,橫29.5厘米。
【雪夜訪普圖】 《雪夜訪普圖》軸,明,劉俊作,絹本,淡設色,縱143.2厘米,橫75厘米。
【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烘爐觀雪軸】 《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烘爐觀雪》軸,清,宮廷畫師繪,絹本,設色,縱184厘米,橫98厘米。 《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共12幅,此為其中之一。 圖繪宮掖女子頭戴貂皮帽臨窗而坐觀賞雪景的畫面。窗外是披霜帶雪遇寒不凋的翠竹和“萬花敢向雪中擊,一樹獨行天下春”的梅樹。梅花的五瓣花朵被人們賦予了幸福、快樂、長壽、順利與和平的寓意,因而擁有“五福花”的美稱。女子在賞梅的同時亦寄托著自己美好的愿望。
作者通過干濕、濃淡不同筆法的靈活運用,以及精準的造型能力和恰如其分的暈染設色成功地表現出不同物象的體積、質感,如將貂皮帽柔軟的毛質、炭火銅盆堅實的金屬質地以及竹、梅頑強的生存狀態均表現得惟妙惟肖,生動傳神。
【胡錫珪寒江獨釣圖扇頁】 《寒江獨釣圖》扇頁,清,胡錫珪繪,金箋,設色,縱17.8厘米,橫50.3厘米。 從宋代之后,各種文獻里面就會記載人們在雪下之后,會把這些雪堆成雪人,雪獅子,還會把朋友們聚集在一起,一起來宴飲,一起來賞雪。那么,直到今天,我們仍然保留著這樣的一個習慣。 大雪過后,下雪之日,記得邀家人、愛人、知己、朋友一起賞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