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女人花|“頌之春——蔡錦個展蛻變”在「頌」藝術中心開幕「頌」藝術中心很榮幸地宣布1樓主展廳“頌之春——蔡錦個展蛻變”于2月18日下午3點開幕,此次展覽是藝術家蔡錦在「頌」藝術中心舉辦的第一個大型個人作品展。“蛻變——蔡錦個展”,是對蔡錦自二十世紀90年代至今,不同時期的代表性作品進行了梳理和呈現,包括“美人蕉”系列、“花”系列以及“風景”系列。以此展頌春,等春來,也等蔡錦畫里那蛻變中的緋紅與新綠。
「頌」藝術中心館長/創始人、本次展覽的策展人蘇芒表示:“我做了近30年女性雜志,最敬佩的就是那些堅持自己的夢想,永保初心,永不放棄的人,蔡錦老師正是這樣一位女性。時光荏苒,轉眼30多年過去了,她30年如一日對一個題材進行了400余幅作品的創作。她在我心中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更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藝術教育者。她在天津美院任教多年,培養了很多學生,退休后在798創立了自己的非盈利機構“蔡錦空間”,扶持了眾多青年藝術家。借用Hi藝術給她報道的一篇文章的標題《她憑一己之力,撐起北京最純粹的飛地》,這是令我非常尊敬的。感謝所有在過去幫助過蔡錦老師的藝術家朋友們,評論家朋友們,畫廊的朋友們,因為你們,她的藝術夢想能夠得以延續,而今天我們接棒了,希望為中國更加廣泛的青年群體介紹一位了不起的藝術家,她的名字叫蔡錦。” 藝術家蔡錦與「頌」藝術中心館長/創始人、策展人蘇芒 中國美術館展覽部副主任,本次展覽的學術顧問柳淳風博士表示:蔡錦老師在中國當代藝術界中,足以稱為“滄海遺珠”。中國當代藝術從80年代發展到現在,差不多40多年的時間中,中國女性藝術逐漸演化出全球女性藝術的第二種特征,我稱之為非權力性的女性藝術。我想蔡錦老師就是在這個方面做出了長年的工作與探索。在女性藝術發展的早期,許多藝術家更愿意立足于反中心主義(抵抗權力性)的學術創作思路,而蔡錦則更多地從繪畫性的本體語言角度深耕,追尋關于身體與生命認知的藝術表達。此外,蔡錦的藝術還彰顯出另一個特征,那就是她的畫面呈現出從點到面,然后再從面到空間的發展脈絡。在新系列作品中,我們尤其看到,蔡錦老師這幾十年,對于繪畫性、女性主義如何介入到新空間的努力與嘗試。 中國美術館展覽部副主任,本次展覽的學術顧問柳淳風博士 藝術家王光樂:蔡錦老師的才華在很年輕時就達到一種成熟的境界。她是我見過最感性的一個人,她的性格造就了她在繪畫上的敏感,也成全了她的繪畫。我會特別喜歡身后的這件《美人蕉365》,我覺得像是剛剛剝了皮的肉,蔡老師說她畫的時候并不知道。其實這種才華很讓人嫉妒,因為她居然是在無意識中畫出了一種很沉重的東西。如果我來畫一張畫,是很多意識我已經有了之后才去畫,當然我會去追求最后畫面要有一種不確定的“我是痛的”東西出現,這才是一種很好的畫。可蔡老師她就是很神奇,她就是那樣自然地無意識地去畫,卻給別人帶來很多她都沒有想過的一些感覺。” 藝術家王光樂、蔡錦及「頌」藝術中心館長/創始人、策展人蘇芒 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上女性藝術家寥若星辰,蔡錦無疑是最璀璨的一位,在她從事藝術創作的近30年對同一題材的一以貫之地創作,同時從1992年至1997年,蔡錦先后四次參加在中國香港、澳大利亞悉尼,英國倫敦、美國芝加哥舉辦的由策展人張頌仁、栗憲庭合作策劃的“后八九中國新藝術展”,“后八九”不但引發了國際藝術界對于中國藝術的關注,而且觸發了一種文化解釋的機制,在這一機制中,當代藝術成為中國社會-政治-文化的面相和征候,也正因此,它被關注程度之深遠、它的影響范圍之大,都遠遠超出了藝術本身。隨著“后八九”在世界范圍的傳播,中國當代藝術成為全世界所有關注中國的人們理解中國的一個必要的中介,蔡錦作為“后八九中國新藝術”的重要藝術家之一,其作品中的個人意識和女性方式通過對感情歷程和生命枯榮興衰將一種真正意義的現代精神和圖像特征表現出來,并在藝術史上成為一個獨特的案例而在世界范圍內產生深遠的影響。 左起:策展人朱砂,蘇芒,藝術家蔡錦,藝術家邢丹文,阿那亞創始人馬寅 藝術家蔡錦,著名演員張天愛 左起-趙海濤,藝術家周松,崔天意,藝術家孟祿丁、蔡錦、雷雙,著名演員張天愛,「頌」藝術中心館長及創始人蘇芒 著名演員張天愛 左起:藝術家邢丹文,藝術家向京 Song Song 四仰宋松 蔡錦-《美人蕉365》-500×400cm-布面油畫-2016到2017.10 蔡錦-《風景54》-200×500cm-布面油畫-2013. 《風景45》, Scenery45, 布面油畫, Oil on canvas, 300 x 450cm, 2013, 圖片版權歸藝術家和頌藝術中心所有 此次,頌藝術中心與藝術家蔡錦合作,預為觀眾呈現出一個純繪畫展覽,頌藝術中心創始人,同時也是本次展覽的策展人蘇芒女士表示:“我們選擇了藝術家最具代表性的3個時期的作品:從最早的《美人蕉》系列;中期從美人蕉圖示中抽離出更加抽象的《風景》系列中的重要作品;和近期的《花神》系列佳作。作品跨度33年,我曾和蔡錦老師談到為什么一直畫這么久?為什么不變?她說這是她的堅持,她堅持不勉強自己,這種眷戀的情結,就像眷戀生命本身,一直持續無法間斷。” 著名藝術評論家、策展人高名潞稱蔡錦的繪畫為“見微知著的格物繪畫”。他認為蔡錦是中國女性藝術家的杰出代表。她的藝術魅力以及它帶給我們的啟示已經超越了中國女性藝術或者女性藝術的分類。“蔡錦作品的意義,就在于這種見微知著。‘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題材的不足道,恰恰折射了深刻的人性以及任何生命意義的外延。齊物和格物,其實最終仍然是藝術家自我的修行之道。見微知著的哲學就是日常的哲學,佛家叫“事事無礙”。有了語言的“事事無礙”,也就有了作品的“意在言外”。恐怖的紅色讓我們想到了瘋狂的紅色年代;糾纏不休的形色讓我們聯想到心理自虐或者性的糾結;布滿畫面的肉紅加上玫瑰底色的條樣體積讓人們聯想到發霉的腐物,隱喻某些當下社會和人性問題。如此,不一而足。”蔡錦藝術語言的魅力所就是:極少的言語卻為觀眾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蔡錦-《3朵花》-200×190cm-2022 《美人蕉1》, Canna1, 布面油畫, Oil on canvas, 80 x80cm, 1991, 圖片版權歸藝術家和頌藝術中心所有 追溯蔡錦第一張關于美人蕉的畫作誕生要回到1990年,有一段偶然又奇妙的經歷:“在一堆亂草中看到一棵干枯的芭蕉樹,大片的葉子包裹著樹身,一種似肉紅色的肌膚,原來的綠色是完全沒有了,可眼前枯萎的形和色緊緊地抓住了我,那根、莖、葉片里仿佛還殘存著呼吸,這是一瞬間一種無以名狀的感觸。”也是從這張畫開始,《美人蕉》系列作品聲名鵲起,成就蔡錦成為90年代中國最令人矚目的藝術家之一,并延續至今。而蔡錦當時那一瞬間的感觸,創作時突如其來的熟悉和快感漸漸成為蔡錦對一種生命狀態的探索。視覺上奪目的紅色,感官中的粘稠腥氣,與自然的水跡干涸之后留下的斑痕,在繪畫語言的交媾中來了一場神秘的游戲,形成了蔡錦以獨特筆觸為核心的鮮明風格。
把美人蕉、鮮花、果實那飽滿的生命結構揉碎,以繁復、瑣碎的用筆模式凝聚成一種逆反力量。蔡錦畫中用色飽和,卻呈現出和泥土相融的氣質,讓單純的事物幻化出繁瑣,這種腐朽但充滿生機的的矛盾讓人迷惑。也恰恰因為她畫中這種矛盾和迷惑,在當代國際藝術的多元格局中,讓她的繪畫仍能用一種強有力的語言方式來探討藝術和生活本質:從生命狀態的蛻變展示,觸及當代人的生存感觸。并以次成為土壤,讓美人蕉、浴缸這同一種題材的創作持續了二十多年,經年與累月,歷久而彌新,堅持地蛻變。 蔡錦-《百合花》-200×190cm-布面油畫-2020 蔡錦-《風景124》-200x190cm-布面油畫-2017 蔡錦-《玫瑰花2》-40×40cm-布面油畫-2020 《玫瑰花2》細節 Rose 2 Detailes, 布面油畫, Oil on canvas, 40 x 40 cm, 2020, 圖片版權歸藝術家和頌藝術中心所有 蔡錦-《風景29》-30x20cm-布面油畫-2010 頌之春SOUL GARDEN 蔡錦個展——女人花 CAI Jin Solo Exhibition - Blossom of Women 2023.02.18- 03.16 策展人:蘇芒 Curator:Su Mang 學術顧問:柳淳風 Academic Advisor: Liu Chunf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