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一舟的時代記憶:北京畫院院史研究展之二文|馬雯 2023年6月2日由北京畫院主辦的“古一舟的時代記憶:北京畫院院史研究展之二”將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展。古一舟是北京畫院的老藝術家,曾任北京畫院藝術室主任、北京中國畫研究會第四和第五任會長等職務。6月14日是古一舟誕辰100周年的日子,我們在此期間推出這個展覽,延續北京畫院院史研究系列,來緬懷這位曾與北京畫院并肩前行的老前輩。 為了準備這次展覽,我們整理了畫院的舊藏,并與新近收藏的古一舟作品相結合,時間跨度近40年,用繪畫的語言來講述古一舟作為藝術創作者的三次重要人生轉變:從“革命者”到“美院學生”再到“美術工作者”。這些轉變不僅是古一舟作為個體的社會身份轉型,更是一段歷史進程變遷的縮影。 作為革命者的古一舟 “由于我對美術特別的喜愛,加之革命工作的需要,在毛主席的“講話”精神指引下,畫筆變成了我的戰斗武器,開始了我的藝術生涯。”—— 古一舟 去年春天,在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周年之際,北京畫院院史研究從延安出發,以莊言、夏風等8位延安走來的畫院老前輩的藝術軌跡追溯了北京畫院與延安之間一段特殊的情緣。今年,我們來到抗日前線的山西第二戰區,啟封一段國統區的革命藝術回憶。 1937年,22歲的莊言前往延安入陜北公學,第一期畢業后從延安前往武漢中國青年救亡協會工作。同一年,14歲的古一舟扛起“三八”式步槍投身抗日,先后加入“犧牲救國同盟會”、八路軍“學兵大隊”,后轉入“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三縱隊。1938年,莊言在武漢加入“抗敵演劇隊”第三隊(全稱: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抗敵演劇隊第三隊),后隨演劇隊前往山西戰地開辦藝術訓練班,培養革命力量。古一舟因自幼喜愛繪畫被決死隊第三縱隊選派前往藝術訓練班美術組學習。相識于抗敵演劇隊的古一舟和莊言,日后又在北京畫院相聚。 1939年底“晉西事變”后,古一舟無法返回原部隊,便留在“抗敵演劇隊”第三隊。此后,他與莊言、金浪、錢辛稻等人一起以美術宣傳為武器開展抗日宣傳工作。他們曾配合演出辦過抗敵畫展、刻過蠟板油印畫報、為墻報和油印刊物做過美術設計和插圖、舉辦美術訓練班為戰地培養藝術人才等。與此同時,古一舟還負責演劇隊的燈光舞美設計,甚至作為骨干演員上臺演劇。他曾參演過《敗家子》《老三》《把眼光放遠點》《軍民合作》《武裝宣傳》《東北一角》《皇協軍的弟兄們》《投降嗎?!》以及《家》《狂歡之夜》等保留劇目。 20世紀60年代,北京畫院畫家下鄉合影。 后排左一為莊言,前排左二為古一舟。 1987年,古一舟回到山西舉辦個人畫展,當年他在“抗敵演劇隊”第三隊時的隊長王負圖、副隊長趙尋一起為畫展題寫了賀詞。 《民兵》古一舟30×20.5cm無年款 紙本設色北京畫院藏 《武安史二莊寫生》古一舟31.5×27cm 1947年 紙本設色北京畫院藏 作為美院學生的古一舟 1953年起,凡是國營企業、事業單位和機關、團體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系統的正式職工,經組織上調派或本人申請獲準后,都可以報考中等專業學校或高等學校。古一舟也在這一時期得到了進入美術學院的機會,接受了更為系統的專業學習和訓練。1954年,經組織選送古一舟進入中央美術學院調干班進修,在蔣兆和、葉淺予、羅銘等教授指導下接受中國畫人物和山水方面的學習。他的課堂筆記和習作也會呈現在本次展覽中,首度再現他在美術學院接受專業繪畫訓練的重要經歷。 《央美調干班習作》古一舟38×29cm 1954-1956年 紙本鉛筆北京畫院藏 《央美調干班習作》古一舟29×38cm 1954-1956年 紙本鉛筆北京畫院藏 作為美術工作者的古一舟 北京畫院成立之初,正值中國畫界的轉型期,無論是來自革命隊伍的美術工作者,還是京派的前輩畫家都積極投入到新的創作實踐中,用手中的畫筆為人民群眾塑像,描繪社會建設新成就,創作出不少具有時代意義的佳作。古一舟也是他們當中重要的一員,參與了諸多重要的主題性集體創作。 《首都之春》古一舟、惠孝同、周元亮、陶一清、何鏡涵、松全森67×4560cm 1959年 紙本設色 北京畫院藏 《十三陵水庫大壩落成典禮》古一舟、周元亮、松全森96×178cm 1958年 紙本設色 北京畫院藏 《收音機里論英雄》古一舟67×99cm 1958年 絹本設色北京畫院藏 古一舟注重寫生,強調“以造化為師”,在人物畫和山水畫創作方面自成一家,擁有嚴謹、樸實、厚重、生動寫實的藝術風格。本次展覽將在二層展廳著重展出他的速寫創作,這些作品如同一本時間的檔案:1958年,古一舟作為美術界代表加入“文藝界福建前線慰問團”前往福建,創作了一系列反映軍民生活的速寫作品;1962年,他與同為北京畫院畫家的吳光宇一同前往西雙版納,用藝術語言展現少數民族的地域風情;70年代,他深入生活,赴各地寫生,用畫筆歌頌時代、贊美山河,記錄工農業生產場景和建設成果,抒發對祖國和人民的愛與崇敬,留下了大量充滿生活氣息與時代氣息的藝術作品。 《戰地上的花手》古一舟23×17cm 1958年 紙本鉛筆北京畫院藏 《竹樓新曲》古一舟29×37.5cm 1962年 紙本鉛筆北京畫院藏 《小牛保姆》古一舟29×38cm 1963年 紙本鉛筆北京畫院藏 《千年旱田福水流》古一舟29×37.5cm 1963年 紙本鉛筆北京畫院藏 《煉鋼爐前新一代》古一舟27.5×38cm 1974年 紙本鉛筆北京畫院藏 《廬山秀峰》古一舟54×39cm 1977年 紙本鉛筆北京畫院藏 《桂林漓江》古一舟39×54cm 1978年 紙本鉛筆北京畫院藏 《黃山迎客松》古一舟39×54cm 1978年 紙本鉛筆北京畫院藏 《水墨寫生》古一舟32.5×43cm無年款 紙本設色北京畫院藏 6月2日至7月9日,歡迎大家來到北京畫院美術館,和我們一起,跟隨古一舟的腳步回到上個世紀那些他曾經歷、見證并且記錄下的歲月,來認識一些人、欣賞一些風景,一同探尋一段時代的記憶。 畫家簡介 古一舟,1923-1987,曾用名古島,1923年6月14日出生于山西省運城縣(今運城市)北相鎮。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4歲投身抗日,轉戰于晉東南,后隨“抗敵演劇隊”第三隊開設的藝術訓練班美術組學習,以美術宣傳為武器,在山西開展抗日救亡工作。解放戰爭期間加入冀南美術社,負責編輯出版《冀南畫報》。1954年至1956年,進入中央美術學院調干班進修,主攻中國畫人物和山水,之后進入北京畫院從事專業創作。曾任河北省藝校校委兼美術教研室主任、華北文聯籌委、北京市文聯美術組副組長、北京中國畫研究會第四和第五任會長、北京畫院藝術室主任等職務。 展覽信息 展覽名稱:古一舟的時代記憶:北京畫院院史研究展之二 主辦單位:北京畫院 承辦單位:北京畫院美術館 展覽時間:2023年6月2日至2023年7月9日 展覽地點:北京畫院美術館一、二層展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