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永遠的繆斯-奧黛麗·赫本藝術攝影展她被評為有史以來最美麗女人第一名 她曾引領一個世紀的時尚 聯合國兒童基金也為為她鑄紀念雕像 她是奧黛麗·赫本 優雅如天使,她真正詮釋了女人的優雅是唯一不會褪色的永恒之美 她冰清玉潔,從內在顯現出的優雅、神采與光芒,有一種天然大美,就像永遠的繆斯,集最古老的神秘、時代的觀念和奇異的現代意識于一身,她的舉止總帶有一種貴族氣派,讓無數人為之著迷。 奧黛麗·赫本63歲的一生,影響并改變了半個多世紀以來的審美和時尚潮流 她的美貌和氣質讓她成為那個時代的符號,簡潔優雅的穿衣風格也被稱為“赫本風”。她的美,美出了萬千氣韻,從而鑄就了時尚傳奇,30后依然是不可超越的經典。 然任何真正的經得起時間淘洗的美 都必然在時間中經歷“火”一般的淬煉 赫本的人生也并不都是一帆風順的 1940年,二戰開始后,荷蘭迅速被占領,赫本的家也受到影響,她諸多親人相繼離世。數年間,又因為食物匱乏,赫本只能以郁金香球莖充饑,人變得非常消瘦。 1948年,19歲的奧黛麗赫本離開荷蘭,進入英國倫敦繼續學習芭蕾舞。但由于這些年的營養不良影響了發育,赫本被告知無法成為一流的芭蕾舞者。 但她并沒有放棄,在這個過程中她還做過模特、舞臺劇演出等,但這些都沒讓她真正脫穎而出。 直到1953年奧黛麗赫本參加了《羅馬假日》劇組的演員試鏡,從此才真正開啟了無與倫比的一生。 《羅馬假日》是赫本輝煌事業的開端,也是她的成名作與代表作。 她也正是因為主演《羅馬假日》,第一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提名,此后又榮獲美國戲劇年度獎——托尼獎。從此以后,各種榮譽紛至沓來。 赫本一生共拍攝了26部影片,量歲不多,但每一部都是經典。 成名后,她更加潔身自好,她拍片一定要精挑細選,寧缺毋濫。 在赫本生命中最后十幾年,她把全部精力都用于慈善事業,關注貧困地區的生命和孩子。她親赴拉丁美洲和非洲,看到了不幸的生命,營養不良的孩子,這種痛苦刺痛著她。她開始為孩子們吶喊、呼吁和募捐,并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親善大使的形象,十幾年來持續不斷地為這些貧困地區的生命給予各種溫暖。 她從不把自己當作大發善心的歐美貴族,她早年在戰爭歲月的經歷,讓她感覺得這些受苦受難的孩子,其實就是當年的自己,她是深有感觸的。她曾經也是一個饑餓的小女孩。 1992年,她從索馬里看望兒童回來后,察覺到腹痛,隨后被查出結腸癌。手術后醫生告訴她只能再維持一年生命。她向醫生請求回到故鄉,最后看一眼瑞士的白雪。 2002年5月,聯合國在紐約總部豎起一尊7英尺高的青銅雕像,雕像名字為“奧黛麗精神”,以表彰她為聯合國做過的貢獻,她是獲此殊榮的唯一一人。也正是這種純粹的大愛,構筑了其晚年的精神世界。而這也是赫本之所以持續有魅力的真正原因之一。 她的一生詮釋了何為為愛而生,又何為為更大的愛而付出全部。 善良是她的靈魂本色,而不僅僅光鮮亮麗的外表。 展覽時間: 2023年8月22日-10月31日 展覽地點: 藝術的味道 上海 松江區 三新北路 900弄 869號 為讓大家近距離接觸這位美麗的優雅天使。“藝術的味道”空間,將展出法國著名影像藝術家Luc Fournol(盧克·福諾爾,1931-2007)于上世紀拍攝的《奧黛麗赫本系列-影像作品集》,此集包含奧黛麗赫本在拍攝《甜姐兒》和《巴黎假日》電影期間的15張罕見幕后影像作品。 比起過度修飾的商業合作攝影,這組相片則生動記錄了赫本在工作之余的自然生活狀態。 《甜姐兒》作為赫本第一部歌舞片,更攜帶著她成為舞者的夢想和充沛熱情。《巴黎假期》則再續了爆火的浪漫喜劇。 藝術家簡介 法國影像藝術家Luc Fournol(盧克·福諾爾,1931-2007) 他拍攝了同時代歐洲最具影響力的藝術界和文化界的精英。他們中很多人成為了盧克·福諾爾的朋友。他攝影的對象包括: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馬克·夏卡爾(Marc Chagall)、貝爾納·布菲(Bernard Buffet)、巴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讓·谷克多(Jean Cocteau)等。他同樣也拍攝了一些作家的肖像(Colette),亨利·米勒(Henry Miller)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音樂家、作家,甚至包括一些政圈名人戴高樂、肯尼迪等。這些攝影成為那個時代名人肖像的經典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