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蘇富比將攜張大千、馬蒂斯、莫奈名作亮相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全球藝術與奢侈品收藏平臺領軍者蘇富比(Sotheby’s)將攜“收藏空間”參展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志慶蘇富比植根亞洲五十周年。 此次參展,蘇富比將以融貫東西方美學的藝術收藏視角,精選一系列國際知名藝術家的跨文化、跨時代力作,力圖為現場觀眾呈現一場流動的美學盛筵,致敬人類藝術長河中永恒流動的美,并藉此開啟豐富多元的美學對話,探討聯結全球藝術文化產業的新機遇和新圖景。 “這是自2021年以來,蘇富比連續第三年參展進博會,標志著蘇富比以‘收藏美好’為主旨,進一步銳化在華發展戰略,積極探索中國市場新路徑。我們將以此為契機,呈現更豐富多樣的世界級藝術收藏和文化活動,以滿足不斷增長的本土收藏需求,致力推動藝術市場的繁榮與互通! ——蘇富比中國區董事總經理 錢進 融貫東西,締造流動的美學盛筵 蘇富比創立280年來,始終以創新為本,致力于推動全球收藏文化的發展和交流。此次參展,蘇富比將特別策劃一系列令人驚嘆的現代藝術及當代藝術杰作,這些作品承載了東西方文化之間各異其趣卻又彼此映照的線索,也濃縮了藝術史中流動交融的美。這場流動的美學盛筵將串聯起蘇州河畔的“上海蘇富比空間”與進博會現場的蘇富比“收藏空間”,并流向“收藏美好”的未來愿景。蘇富比期待與更多中國本土藏家及藝術文化愛好者一起,在東西觀照中細數這些藏品超越個體經驗和時空藩籬的深遠價值,并在開放流動的語境中對話歷史,迎接新知。 張大千 《阿里山曉色》 潑墨潑彩紙本 61.5 x 132.5 cm 1980年作 《阿里山曉色》創作于1980年,是張大千阿里山系列的杰作。他最早取阿里山風景入畫是在60年代中期,作品為潑墨小品。80年代初張大千曾以此題材繪制兩幀四尺整紙橫幅,此為其中一件。張大千一生好游歷,足跡踏遍西歐南北美,自首次踏足臺灣后,他經常前往當地旅游、訪友和舉辦展覽,直到定居臺北摩耶精舍。張大千用半抽象手法描繪山間晨曦曉光的色彩繽紛,變換磅礴之大氣。他在畫上題款識:“嘉義阿里山曉色為我國一奇,亦世界一奇,以吾家僧繇沒骨法為此,約略得之! 亨利·馬蒂斯 《撐綠傘女子像》 布面油畫 40.8 x 33 cm 1919年作 《撐綠傘女子像》于 1919 年初在尼斯地中海及蔚藍海岸酒店繪制。馬蒂斯于 1918 年 11 月在地中海入住,每年秋天都會返回尼斯,并在接下來的三年里繼續居住在這里創作和生活。法國尼斯的光線和海岸的風景給了馬蒂斯無窮盡的靈感和創作動力。他從意大利風格的天花板、古老的洛可可式裝飾和陽光照射的室內設計中汲取靈感。模特被藝術家安排在在陽臺的窗邊,手持色彩鮮艷的綠色雨傘,柔和的彩色光線照射在室內和模特衣著上。這種光與影的混合,完美地呈現了地中海場景的燦爛光芒和馬蒂斯作品中典型的慵懶閑適氛圍。這件作品曾在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展出。 克勞德·莫奈 《冰塊,班納庫爾周邊》 油畫畫布 40.5 x 54 cm 1893年作 法國印象派大師莫奈于 1893 年初創作了這幅作品。藝術家采用了三年前在繪制的《干草堆》畫作中所采用的方法,創作了一系列十三幅河景作品,捕捉了塞納河在不同天氣和一天中不同時間的冰凍奇觀。當時地表大片冰塊開始破裂,水、陸地和天空之間產生光的美麗折射。到月底,河水的解凍使莫奈的創作被迫提前結束,這件作品的構圖是該系列中最美的構圖之一,展示了陽光照射下的場景,水的玻璃藍色和不斷縮小的浮冰的潔白街道。藝術家在此展現出超越性的神秘,捕捉流動于每個物體間的光線,折射出更深邃的哲學思考。莫奈對水面上浮冰的觀察標志著一個重要繪畫技法的開端,這一探索在他后來大獲成功的《睡蓮》系列中得到了充分延續和升華。 展覽信息 日期:2023年11月5日至10日 地點:國家會展中心(上海) 地址:上海崧澤大道333號 展位:6.2A4-02 來源:雅昌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