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虛空現形——隋建國工作筆記虛空現形——隋建國工作筆記 開幕時間:2023-10-31 15:30 開展時間:2023-10-31 結束時間:2024-01-07 展覽地點:k空間 展覽地址:成都市芳沁街87號附3-4號/永豐立交內側 策展人:俞可 參展藝術家:隋建國 主辦單位:K空間 前言 2023年6月,隋建國為疫情結束后的成都雙年展創作出整個展覽中最大體量的作品《虛空現形-每一個人都是在場者》備受關注。從《時間的形狀》、《盲人肖像》、《肉身成道》再到今天的《虛空現形》,藝術家為自己規劃了一條逃離知識系統中“雕”與“塑”的技術、概念和價值判斷的路徑。 十五年前,當隋建國孤獨地坐在工作室中,蒙上雙眼的那一刻起,他就在思考如何將自己施加于客觀塑造對象的個體控制,轉換成塑造過程中的意識抽離,從而進入一種忘我的創作境界,來重新定位人與物之間的主客關系。而這次成都雙年展那件7米多高的手中之物,就是藝術家從雕塑自身的形體空間出發,用形而上的方法,拓展出的對形成物體的外圍空間的另外審視。 如果說,前一階段的實驗還是隋建國圍繞自身的手與泥的關系去重新定位“塑造”,討論個人痕跡的公共化,以及時間與空間關系中“我”的存在等問題,那么通過3D掃描、3D打印技術將“手中泥”放大為一個不容忽視的超大空間存在物,則開啟了藝術家對空間內容的二次書寫,形成感官知覺上的另一次追問。藝術家在工作室中那些“無意識”且“無意義”行為的靈光乍現,作為了藝術媒介來與公眾進行交流,使作品的虛空維度得以顯現。而倍增的物理尺度,改變了人與物的空間關系,讓原來藝術家的手中之物,成為可以容納人身穿行的處所。在這個過程中,原來用“實”的泥,書寫的是人手中掌與指的空間之“虛”;放大之后,這個被置換為展覽所在地空間,徹底脫離開藝術家的個人符號,外延出某種“在地”屬性。此刻,《虛空現形》召喚出不同的時空概念,這不僅是被泥所拱現出來的手中負空間的實體,其本身就已經是一件具有上下四方可測量邊界的空間處所或容器,在思想的包裹中容納著每一個前來觀看的人,與之產生聯系。而這種轉換恰好蘊含著古希臘三種空間經驗所描述的內容,即處所、虛空和廣延。 K空間的展覽“虛空現形:隋建國工作筆記”更多地是從藝術家的工作過程出發,在一種思辨的框架中,去激活藝術家關于“塑”的不同認識。熟悉隋建國的人都知道,他的創作總有一種在哲學層面上的追問,每個階段都試圖突破原來的“自我”,即便那些關于思想、方法、媒介的實驗將他帶向一種未知的虛無之境。這種不斷超越的勇氣,其實比任何一種有形的藝術結果更引人思索,有點像我們共同放眼望去的那一抹彩虹。今天,展覽在藝術家關于“空”的再認識中,呈現出他這段時間的哲學迷思,暗示出雕塑脫離常態知識后的那種不可言說、微妙所帶來的無限性,并希望以此來構建觀眾關于雕塑的重新想象。 同時,展覽也是藝術家在這個時間點上的一次停歇,既反觀自己,也與大家一起交流,并一起探索不同時空體驗中,實體意義生成的多重可能性,讓“虛空”鑄就的“有形”空間去重新書寫人與人、人與物的相遇。 (文/俞可) 上一篇黃宇興:穹宇之下下一篇“草葉集”當代抽象繪畫群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