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8位中國現當代藝術家作品亮相“通達之境”藝術展2023年10月28日,明天藝術中心于四川天府新區眉山片區長灣藝術公園內正式落成,與此同時,首展《通達之境》正式開幕。“通達之境”是一種內心的智慧,意味著個體對世界和自己的認知更加全面和深入,并以更通透、寬容、睿智的態度去接納與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以達自在之境。 本次展覽由知美術館館長、策展人王從卉女士和寧文女士聯合策展,展覽在通透闊朗、水景環繞的長灣藝術公園中圍繞“水的智慧”為主線,由靜、鏡、境三個篇章推展開來,呈現了38位中國著名現當代藝術家的46件繪畫、雕塑和裝置作品,展品主體來自四川長灣文化藝術公司的收藏體系。 對于靜、鏡、境三個篇章的策展結構王從卉進一步闡述:“第一個‘靜’是安靜的靜,展現萬物生發的源頭狀態;第二個‘鏡’是鏡子的鏡,從鏡子中看到幻變,擁抱生命之絢爛與蓬勃;第三個‘境’是境界的境,從繁華歸于平淡,回到寧靜的境界。 中共眉山市委副書記、天府新區眉山黨工委書記趙文嶠先生 四川長灣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馮家妹女士 從左至右:藝術家一山先生;知美術館館長、“通達之境”策展人王從卉女士;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先生 知美術館學術總監、“通達之境”策展人寧文女士 明天藝術中心是由四川長灣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打造的一座實驗性藝術空間,總面積5000平米,由當代藝術館、經典藝術館與科技藝術館等多個部分組成。本次開幕展在明天藝術中心當代藝術館舉辦。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四川長灣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由四川世地集團有限公司和四川明天文化藝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聯合創辦。旨在放眼未來藝術與科技、藝術與設計、藝術與生活相融合的新趨勢,打造整合收藏、展覽、教育、活動為一體新型藝術機構。明天藝術中心將聯合美國新建筑與設計學院、四川美術學院、安博教育科技集團等機構,為藝術家、藝術院校學生及藝術愛好者提供一體化的藝術實踐與應用型教育方案;與此同時,明天藝術中心還將為四川天府新區的在地群眾長期提供公益性文化與研學活動。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第一篇章:靜。 生命之初,混沌之靜,孕育萬物之源。 《無題》,朱德群,1982,紙本水粉,45.5 × 63 cm 《無題》,余友涵,2013,布面油畫,88 × 79.5 cm 《灰色3號》,蘇新平,,2012,布面油畫,138 × 113 cm 《紅色指印》,張羽,,2015,紙本水墨,120 × 120 cm 第二篇章:鏡。 進入展覽的第二篇章,由混沌之靜逐漸步入幻變之鏡,擁抱生命之絢爛與蓬勃。 《柔》,一山,2020,不銹鋼,100 × 80 cm 左:《2010》,方力鈞 《天下-藍》,徐震,2013,裝置,68 × 50 cm 《2010》,方力鈞,2010,布面油畫,140 × 180 cm 《綠狗》,周春芽,2003,布面油畫,250 × 200 cm 《CMYK-水圖》,楊冕,2010,布面丙烯,140 × 200 cm 第三篇章:境。 在體驗了混沌之靜、幻變之鏡后,展覽在第三篇之中逐漸回歸至通達之境。 《喝茶去》,梁銓,2013,貼紙,45 × 60 cm 《啤酒和面包》,賈滌非,2011,布面油畫,50 × 60 cm 左:《存在20230919》,葉洲;右:存在20230701》,葉洲 明天藝術中心“通達之境”展覽現場 《回響室》,時子媛,2016-2017,陶瓷、可動裝置,300 × 265 × 30 cm 《四條屏》,傅中望,2013,銅,330 × 105 × 177 cm 展覽名稱:通達之境——明天藝術中心開幕展 策展人:王從卉,寧文 展覽總監:馬俊杰
參展藝術家(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蔡錦 蒼鑫 陳彧君 鄧樂 方力鈞 傅中望 管懷賓 郭典 郭晉 郭偉 何工 何汶玦 賈滌非 焦興濤 李綱 梁銓 劉虹 毛旭輝 時子媛 蘇新平 王川 魏青吉 向慶華 忻海洲 熊宇 徐震 楊冕 楊述 葉洲 一山 應天齊 余友涵 曾梵志 張奇開 張羽 趙能智 周春芽 朱德群 開幕時間:2023年10月28日(周六)16:30 展期:2023年10月28日至2024年3月28日 地點:明天藝術中心(四川天府新區長灣藝術公園) 主辦單位:四川長灣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支持單位:四川明天文化藝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知美術館 媒體支持: 新華社、央視新媒體、中新社、中青網、人民網、中國網、人民數字四川、四川廣播電視臺、四川日報、四川發布、四川新聞網、四川新聞頻道、華西都市報、四川交通廣播、成都商報、川觀新聞、鳳凰藝術、樂游、騰訊大成網、YOU成都、網易、新浪四川、Artalpha、雅昌藝術網、99藝術網、中國美術網、在藝、1314藝術與設計雜志
展覽工作團隊: 展覽助理:杜昕翕、鄒萬希 展覽設計:邵世民 媒體宣傳:胡嘉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