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專注與緩釋——紀念《念珠與筆觸》展覽二十周 探討中國抽象藝術2023年12月16日,《專注與緩釋》——紀念《念珠與筆觸》展覽二十周年展在東京畫廊開幕。此次展覽由著名批評家、策展人廖雯策劃。此次展覽由著名批評家、策展人廖雯擔綱策展人。 為紀念2003年栗憲庭先生在東京畫廊+BTAP策劃的《念珠與筆觸》展覽,我們特邀策展人廖雯策劃了探討中國抽象藝術的專題展《專注與緩釋》。 到場藝術家以及策展人合照 “抽象藝術是來自西方的概念。簡單的說,西方現代藝術流派紛呈,有兩條極端的線最終都走到了抽象。一種是張揚情緒的,經表現主義到抽象表現主義,一種是克制情緒的,從結構主義到極簡主義。 中國傳統藝術最接近‘抽象’的就是書法。近幾十年來,不少中國藝術家,想從書法走出一條抽象的路,但因為中國人認識中國字,潛意識里無法將書法看成純粹的抽象結構。也包括日本的現代書法實驗,千變萬化,最終都沒有離開‘字形’這個基本法度,因而最終沒有達到抽象的境地。 然而,就筆墨與心靈直接相與而言,中國傳統筆墨,天生具備抽象的精神內核。許多中國抽象藝術正是從傳統水墨這種精神內核中演化出來的。就像本次展覽的作品,基礎元素非常單純,藝術家專注于繁復的筆觸和手工的過程,‘專注’使得藝術家的每一筆,都具有了即時即刻的意義,因而每一筆必須極盡單純,而且具備無限重復的可能性,因此具有了抽象性和形而上性。他們不同于西方觀念主導的‘極簡’,而與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中國古老宇宙觀相契合。”(選自廖雯文章) 這次展覽,策展人刻意選擇了在“專注”這條路上走得比較“極致”的11位藝術家,他們分別是杜婕、何成瑤、姜濟敏、劉鄧、廖建華、蘭坪、魯一凡、索予桐、田貴中、朱離子格、周陽明。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會感受到不同的壓力,而且最終是無法真正消解的,只有用一些方式緩釋。爆發是方式,哭泣是方式,崩潰是方式,“專注”于“繁復的手工過程”是直接的、有克制的化解,是一種基于有文化教養、不給他人帶來麻煩的、能夠深入內心的方式。 本次展覽旨在更深入地探討這類作品對“中國抽象”和藝術家的意義。 據悉,展覽將從2023年12月16日展至2024年2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