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暈——沈采X劉禹君雙個展”開幕 傳統水墨與新科技的碰撞2024年4月20日下午,“光暈——沈采X劉禹君雙個展”在大千畫廊正式開幕。本次展出作品立旨大千畫廊一貫堅持的東方哲思美學范疇,并指向傳統水墨與新科技之碰撞,形式涵蓋架上繪畫及互動感應裝置。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Aura光暈”最早在拉丁語中指“微風、上空”;而在19世紀的靈學曾將其中與非靜態相關之詞素解釋作“周圍微妙的散發物”。在本次的展覽中,作為展覽主題,《光暈Aura》被賦予了更深刻的內涵,指向籠罩客體之上恍兮惚兮而無可名狀的能量的泛化。它們是藝術家沈采擬像于藍色熒光蛋白序列后的溫暖詩意,是藝術家劉禹君注視重拾之物的自白。“Aura光暈成為二人同無意識、機械運動的并肩抗爭。在這場對個性的共同關懷中,她們樂見浪漫的衍生,并不屈于信仰的萎縮! 本次展覽面向公眾開放并持續至6月2日。 展覽「光暈——沈采X劉禹君雙個展」開幕現場|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副院長盛天曄為展覽開幕發表致辭。 展覽「光暈——沈采X劉禹君雙個展」開幕現場|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陳琦為展覽開幕發表致辭。 展覽「光暈——沈采X劉禹君雙個展」開幕現場|策展人、自由撰稿人段少峰為展覽開幕發表致辭。 展覽「光暈——沈采X劉禹君雙個展」開幕現場|中央美術學院學報編輯部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朱莉為展覽開幕發表致辭。 展覽「光暈——沈采X劉禹君雙個展」開幕現場|中國著名設計師、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講師、立入禁止工作室聯合創始人劉治治為展覽開幕發表致辭。 展覽「光暈——沈采X劉禹君雙個展」開幕現場|藝術家沈采為展覽開幕發表致辭。 展覽「光暈——沈采X劉禹君雙個展」開幕現場|藝術家劉禹君為展覽開幕發表致辭。 展覽「光暈——沈采X劉禹君雙個展」開幕現場|大千畫廊主高小棋女士為展覽開幕發表致辭。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在展覽現場,我們有幸采訪到了藝術家沈采和劉禹君。她們分享了這次參展作品的創作理念、材料運用及對未來藝術發展的展望。 藝術家沈采 藝術家沈采:探索世界的多層性 在這次展覽中,沈采帶來了一些新作品,以及一些經過時間沉淀的舊作,為觀眾呈現了一個獨特的藝術世界。 在本次展出作品的整體創作思路方面沈采表示:“我的創作主要圍繞“藝術與科技”這一方向展開,探索世界的多層性,以及靜止與動態之間的轉換。利用層層疊疊的形式、再結合絹本設色及合亞克力,呈現出一種獨特的視覺效果。同時,模仿機器的一種繪畫路徑,通過人力和機器的結合,來挑戰人類和機器之間的一種灰色地帶”。 沈采作品 ideal-eye 4 絲綢水彩 120x120cm 2023 沈采作品 code 2 絲綢水彩 60x60cm 2024 藍色的魅力與實踐 在展覽現場我們看到沈采作品,大部分都是以藍色為主色系,在談到為何偏愛藍色時,沈采表示:“我對藍色還是有一定的偏愛的,也與藍色的理性特質有關。藍色呈現出一種神秘而冷靜的氛圍。符合我所要表達的藝術理念。其實我實驗了很多顏料,從水彩到國畫顏料,然后再到一些紡織顏料,我發現這種藍色的通透性更好,更適合表層層疊疊的效果”。 光暈與數學的融合 本次展覽的主題為“光暈”,而沈采的作品中也出現了許多圓形元素。她解釋道:“這些圓形并非刻意為了符合主題而設計,而是源于數學定理。世界上所有的弧度都是圓的一部分,就像我的這幅作品《理想之眼》,我們眼睛看到的每一道這樣的曲線,都是來自于圓形的一部分,但是當我用手把這樣的一個通過眼睛看到正圓畫出來的時候,它肯定是有一定的偏差的,而不像機器所畫出來的正圓一樣完美,這種偏差就像理想和現實之間存在的偏差感一樣,是有距離的。 沈采作品 code 1 絲綢水彩 60x60cm 2024 沈采作品 絲綢水彩銀箔 50x50cm 2024 沈采作品 軟齒輪-2 絲綢水彩顏料 50x60cm 2024 根據創作需求和材料的特性進行靈活運用 在展覽中,我們還看到了一些小型的綜合材料作品《幾何原本》,運用了多種材料進行創作,在談到創作材料時,沈采表示:“我使用中國傳統材料比較多,如絲綢、水彩、國畫顏料等。像這幅作品它是在多層的絲綢上面用水彩顏料和國畫顏料進行層層疊加的形式,然后還用了雙層的亞克力以及一些丙烯顏料等,最終呈現出這種獨特的視覺效果,這也是一種綜合材料類的創作。其實,我的創作并沒有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材料,而是會根據創作需求和材料的特性進行靈活運用”。 未來展望:延續與創新并重 對于未來,沈采表示將繼續延續這一系列的創作,并在題材、材料等方面進行創新。她認為:“藝術家需要不斷地挑戰自己,才能在藝術道路上走得更遠。同時,我還會繼續探索藝術與科技的結合”。 藝術家劉禹君 藝術家劉禹君:黑與白的魅力 細膩與灑脫并存 劉禹君表示:這次展覽主要展出了我2021年之后的一部分新作品。我以前畫工筆和純寫意比較多,現在想通過材料的融合,將工筆中細膩的部分和寫意中的灑脫融合到一起,打破傳統水墨的界限,呈現一種全新的視覺效果。 劉禹君作品 涌出的、無限的 紙本水墨丙烯 108x78cm 2023 劉禹君作品 骨肉 紙本水墨丙烯 42x29cm 2024 劉禹君作品 微光 76x53cm 紙本水墨丙烯 2023 黑與白的魅力 細膩與灑脫并存 劉禹君的作品大多以黑白色為主,這種選擇源于她對水墨畫的熱愛。她表示:“我本身是學水墨的,對我來說它不是顏色,更是一種特殊的感知”。 在材料運用上,劉禹君并沒有特別偏愛某一種材料,而是根據創作需求進行靈活運用。她說:“現在主要使用水彩紙、水墨材料、丙烯以及水性油畫材料等。這些材料各有特點,可以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比如,我這幅作品中前景部分使用水性材料可以呈現出更細膩的效果,而背景部分則使用丙烯來增強厚度和肌理感”。 靜態中的能量關系 在談到創作背后的一些思路和理念時,劉禹君表示:“這次展覽中展出的這些在臺面上的風景系列,我是想表達一種在靜態中的動態能量。我覺得這種能量可以讓作品更加生動有力。像我作品中出現的這些植物和剪刀元素,形狀看著很相似,但兩個物體就像生命一樣,有時如同植物一樣脆弱,有時候又會像剪刀一樣堅硬強壯。這種脆弱和強壯都在釋放著一種相反的能量,這也是我想表達的一種能量關系。 劉禹君作品 關系-1 紙本水墨丙烯 42x29cm 2024 劉禹君作品 何處是我家 紙本水墨丙烯 108x78cm 2024 劉禹君作品 對談 78x109cm 紙本丙烯水墨 2023 繼續深入探索與創新 對于未來,劉禹君表示:“我會繼續在已有的材料和題材基礎上進行深入探索。我覺得水性材料和丙烯材料之間的差別比較大,挖掘的可能性也會更多一點,我會繼續探索。另外,我也希望能夠嘗試更多真實和虛擬的內容,打破一些的限制,嘗試更多的可能性”。 兩位藝術家有著不同的環境與經歷,但她們的繪畫作品都具有東方性,畫面當中對矛盾力量的各自表達又使得二人作品呈現出不一樣的面貌。她們將傳統水墨與現代科技相結合,試圖探索出一種全新的藝術表達方式。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的不斷變化,藝術家也將不斷的探索和創新。 展覽日期:2024年4月20日- 2024年6月2日 Duration:Apr. 20th, 2024 - Jun. 2nd, 2024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10:30-18:00(周一閉館,節假日除外) Opening:Tuesday - Sunday at 10:30am-6:00pm (Closed on Monday, Holidays excepted) 展覽地點:大千畫廊(北京798藝術區797中街1-22幢一層2號) Loaction:Daqian Gallery, No. 2, 1st Floor, Building 1-22, 797 Middle Street, 798 Art District, Beij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