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執著而又孤獨的畫荷者 從抽象到具象描繪荷花之趣幼承家學,喜好文史,研習易學,然更喜歡畫畫,而描繪的題材多以荷花為主,是個執著而又孤獨的畫荷者,從寫實到寫意,從抽象到具象,靜心、用心、描繪荷之趣,專心、專注表現荷之姿,用油畫技法表達詮釋自己內心的情感與追求! 荷花,又名蓮花、水芙蓉、藕花等,是古老而又常新的世界之花。北宋·周---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之詩句比喻:純潔、無邪、堅貞、清正的品質,低調中顯現高雅,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無數不朽篇章與畫作,是佛、道教中神圣凈潔的名物,是君子風范;這種比擬為歷代畫家所推崇,是經久不衰的題材,從八大到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張大千等,無不以荷花為題創作出無數傳世佳作,縱觀中外美術史,法國印象派巨匠莫奈最重要的作品《睡蓮》就是一部宏偉史詩,睡蓮成了他晚年描繪的主題。 “江南可采蓮,蓮葉荷田田”,生長于南方的我,兒時荷塘邊手摘荷葉,翻轉荷葉上晶瑩透徹的水珠,采摘粉紅荷花,嬉戲之樂;隨著年齡的增長,涉世閱歷的加深,書讀的多了,視野的開闊,對荷也有更多的認識,更深層次讀懂了荷花的高尚情操。 在創作荷花油畫作品中注重吸收中國繪畫傳統中深厚營養,與中國畫的自由構成畫面性情,以意而寫,捕捉荷之神韻,使作品兼具意象的藝術美與具象的現實美。中國有著五千年傳統文化史的大國,而國人把國畫奉為國粹,而油畫作為西方文化的一種形式。十六世紀通過傳教士傳入中國,上海是中國油畫的誕生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著名油畫家徐悲鴻、劉海粟、林風眠為代表,倡導在中國繪畫里貫入西畫寫實主義,融合中西繪畫風格,開創中國畫學的新紀元。正是由于中國油畫藝術家承接西歐傳統,在此基礎上完成國人對油畫及本土文化的審美改造,使油畫在當今中國美術史中起著極大作用,使油畫亦占主導地位;西方油畫講究元素的豐富,層次的系統及結構的完美,而國畫是形式與精神的結合,注重形象感,既獨特又講究人文內涵的深度,偏重“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天人合一”的文化語言體系思維。國畫表現手法以水墨為主,講究留白,畫面暈染,在創作荷花作品中我嘗試注入水墨的神韻,及中國易學文化元素內涵,運用油畫的媒介,色彩的豐富性,肌理的多樣性,作品既有具象、抽象,又有意象的圖式,融合在同一畫面中,企圖使作品把西方的視覺經驗與東方的詩情畫意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在光與影的流動中,給觀者一種吉祥、生機、向往、信念的視覺享受。 藝術創作是一個艱辛而又長期的生活態度,數十載的生活歷練和對東西文化的深度思考,為自己心中的藝術理想,以荷為題材不斷創作;境由心造,創造出自己心中的荷花! 盧鵬 2016年1月20日 寫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