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理想與失落之聲”展覽在沫·美術館啟幕 八位藝術家作品亮相2024年8月17日下午16:00,理想與失落之聲展于合肥市沫·美術館正式啟幕,聚焦央美實驗藝術新生代的創作與思考。此次展覽由沫·美術館館長臧藝茜擔任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章燕紫女士任學術主持,展出何情、曹金巖、徐珊珊、閆立一、楊萬志、艾格格、王子傲、劉陽八位藝術家在過去八個月中,根據{理想與失落}主題進行的專題創作。 嘉賓合影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本次展覽學術指導章燕紫女士,美術史博士、中央美術學院文藝評論研究中心副主任、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教授劉禮賓先生,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館長林書傳先生等嘉賓及多名藝術行業從業者和各行各業的藝術愛好者出席了本次展覽的開幕式。 美術史博士、中央美術學院文藝評論研究中心副主任、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教授劉禮賓先生致辭 章燕紫導師帶著她的這8位學生,都是她的博士、碩士、本科的學生。當代藝術是一種國際交流的形態,那么歸到社會管理層面,其實當代藝術是一個特別重要的交流的渠道。作品關注個人成長記憶,包括生活記憶,包括個人情感:對于教育機制的這種評價。參展藝術家基本上都是有個體和突發的規律,整個社會文化的機制對個體塑造這個過程的結構和思考。我覺得這些作品,不僅激活了我個人的空間,藝術價值,包括個別藝術家作品徹底啟發觀眾的這種當代性和感知能力。我覺得沫·美術館作為一個包容萬象且敢于嘗試的當代美術館,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館長林書傳先生致辭 受章老師的委托,在七八個月前,圍繞著我們今天看到的這批作品,在中央美院的課堂里面,做了一個內部的交流,就是為了來準備這個展覽。中國當代藝術它面臨的一個要去中心化的一個階段,我們除了北上廣深,其他城市都面臨著當代藝術的資源的一個分配不均,缺少藝術家,缺少藝術資源的一個狀態。但是今天在合肥沫·美術館看到一個接納實驗藝術和一個接納年輕人的展覽,感到特別開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要閱讀當代藝術和這批我們今天這個展覽上的作品,閱讀門檻遠遠比我們真正的去看一個非常好的傳統藝術的一個展覽要高的多,但我們很容易懂當代藝術的一個表現形式。每一個作品它的視覺表象之后,其實都隱含著一個可以去探討的內核,這個內核跟同學們有關,也跟我們自己相關的。 沫·美術館館長、此次展覽策展人臧藝茜女士致辭 臧館長在致辭中分享了她對“理想與失落之聲”這一主題的深刻理解與感悟。去年12月,她在中央美術學院與章燕紫老師及青年藝術家們探討了這個主題。當時的她認為,理想與失落是截然分開的兩種狀態:人們往往執著于理想,卻因失落而陷入痛苦,甚至選擇逃避。然而,作為當代藝術家,他們是最敏感的觀察者,理應深入探索那些被忽視的細微縫隙,挖掘追求烏托邦過程中被遺忘的聲音。她希望通過本次展覽,能夠探討如何在理想與失落之間找到平衡,從而促使展覽的誕生。 沫·美術館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為年輕藝術家提供多元開放的平臺,讓他們的作品為更多人所見。本次展覽匯集了八位才華橫溢的年輕藝術家,他們通過對展覽的深刻思考,展現了對理想與失落、秩序與混亂的獨特見解。臧館長引用海德格爾的哲思,認為藝術的本質在于揭示存在的真理,她高度贊賞每一位藝術家的作品,認為這些作品完美呈現了展覽的主題。她分享了法律與藝術的交融體驗,如何讓她意識到在現實生活中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重新理解了理想與失落并非彼此對立,而是互相交織、相互依存的。 “何其自性,本自清凈,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撼動,何其自信,能生萬法。正是因為經歷了失落,才能更加清晰地看到理想的價值,也更是因為接受了現實,才能在理想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希望本次展覽不僅能給大家帶來美學觀感,更能帶來一些共鳴和新的思考。愿大家都能懷著對理想的堅定信心,以最平和和坦然的心態去應對未來的一切挑戰。希望我們都能如同蘇軾一樣,在這片理想與失落的天空之下,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開幕式現場 次日上午,在沫·美術館舉行學術研討會,劉禮賓、林書傳、李沁霖、何情、曹金巖、徐珊珊、閆立一、楊萬志、艾格格、王子傲、劉陽,臧藝茜出席。會議由章燕紫主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