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楚劇《漢口茶港》重磅首演,再現“東方茶港”風云歷史12月4-6日晚,武漢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精品劇目展演閉幕式在武漢劇院舉行,楚劇《漢口茶港》全國首演亮相。現場觀眾座無虛席,掌聲雷動,與主創團隊一同感受大漢口“東方茶港”的風云歷史,親歷輝煌的茶葉貿易時代。 楚劇《漢口茶港》匯集了國內頂尖的藝術家團隊,特邀中國音樂學院表演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國著名導演、表演教育家陳蔚擔任總導演,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余維剛領銜主演。主創團隊堅持守正創新,將寫實與寫意、傳統與當代交融,在一物一景之間傳遞著中華文化的精髓與深厚的歷史底蘊。劇中由光影制造的空間感使演員與舞臺渾然一體,通過寫意的空間塑造舞臺環境,凸顯中國戲劇表演藝術的獨特魅力。 劇情深邃:家國情懷,民族精神 楚劇《漢口茶港》中,人們的悲喜在“青楚茶園”交融,隨著歲月的滄桑逐漸歸于沉寂。當舞臺上刺眼的悲壯“紅”燈亮起,觀眾明白真正的使命在此刻開啟。這不僅是江漢生的故事,也是漢口茶人和無數中華兒女的共同命運。作為武漢楚劇院繼《三月茶香》《萬里茶道》后的“茶文化三部曲”收官之作,該劇以江漢生的命運為主線,展現中華兒女在國家危難、民族存亡時永不放棄光明與自由的堅定追求,以及不屈不撓、重情守義的民族精神。 盡管在開演前淅淅瀝瀝下著小雨,但這未減觀眾的熱情。距離開場還有半小時,劇場內外已經人頭攢動。隨著鑼聲的響起,舞臺上演員們表現精彩絕倫,角色塑造爐火純青,獨白韻味悠長,群像震撼人心。這一切讓觀眾看到了歷史浪潮中的擔當,江漢生一腔熱血、堅韌忠誠;楚青兒的勇敢與光明;德芳的剛烈與溫柔;張老板的大義凜然;陳興邦的壯志凌云;大福的憨厚與向往光明。 觀看結束時,掌聲雷動,現場觀眾對楚劇《漢口茶港》給予了高度稱贊——“演員唱腔優美,表演細膩”,“舞臺呈現壯闊宏大,視覺沖擊力強”,“劇情引人入勝,家國情懷激蕩人心”。作為茶文化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該劇不負眾望,依舊精彩絕倫,不少觀眾感嘆“現場效果非常好,絕對不虛此行”。 謝幕后,觀眾久久不愿離去,熱烈的掌聲和鮮花送給每位演員及主創團隊。余維剛、蔡薇、楊琳、陳曉檬、張銳、馮明等主演隨后來到前廳,與觀眾親密互動,熱烈氛圍彌漫整個劇院。通過此次演出,楚劇《漢口茶港》不僅展現了藝術的魅力,更加深了與觀眾之間的情感連接。 青年劇評:荊楚之聲,激蕩心靈 一同觀看演出的還有來自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武漢音樂學院、武漢理工大學、中南民族大學、武漢傳媒學院的師生代表,演出結束后舉辦了《荊楚青年劇評薈:楚劇<漢口茶港>首演專場》活動。劇評薈由武漢楚劇院黨委書記、董事長韓笑主持,部分主創:總導演陳蔚、作曲/指揮劉凱、舞美設計王辛剛、道具設計馬暉及六位主演一同出席了交流會。此次交流會由武漢楚劇院和武漢大學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合辦,旨在匯集年輕觀眾對舞臺劇新作的意見和建議,激發青年人的創新創造活力,促進當代戲曲觀眾群的拓展,優化戲曲藝術的傳承與發展路徑。師生代表對主創團隊踴躍提問,表達真切的觀劇體驗,交流分享自己的獨特見解。 院團實力:傳承創新,共譜華章 陳蔚導演分享了《漢口茶港》的創作過程,以及如何通過創新讓楚劇更具現代審美吸引年輕觀眾,讓年輕觀眾走進劇場、欣賞傳統戲曲之美的重要性。師生代表們也希望進一步探索楚劇在高校的傳播,讓年輕人為中華傳統戲曲注入新活力。 武漢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易棟作為此次活動的策劃者,一直致力于傳統文化傳承和戲曲美育。在他看來,楚劇《漢口茶港》聚焦新穎題材開掘,舞臺呈現大氣、洗煉,聲腔音樂既注重回歸楚劇根脈又不乏新意,主角表演的精致和群戲的生動相結合,自覺追求當代戲曲的人文蘊涵,流溢鄉土文化的溫情。 活動最后,韓笑書記表示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不僅要傳承好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更要勇于創新,讓傳統戲曲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通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楚劇《漢口茶港》以及更多的傳統戲曲作品一定能夠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吸引更多的年輕觀眾,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傳承與創新的重要橋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