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尋根溯源,瓷韻繪贛南——徐雪勇贛南寫生隨筆 “世人多愛錦繡花,余獨盤桓老根下;盤根無言催花發,風雨不移歷冬夏。”許翃章先生的贈詩,契合了多年以來徐雪勇對釉上根雕瓷畫的藝術理解,簡潔而深刻地表達了對自然和生命的獨特見解,更蘊含了深厚的人生哲理與藝術思考。 經年累月的釉上根雕瓷畫創作道路上,徐雪勇不斷探索和深化藝術理解的靈感源泉,探尋隱匿于歲月與土地深處的靈感富礦……每一次面對古樹老根時,能感受到一股無形的力量在召喚,促使他用獨特的藝術語言將這份感動表達出來。 正在創作中的徐雪勇 通過釉上根雕瓷畫這一媒介,每一件作品中注入自己的情感與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徐雪勇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注重表現樹根那種盤曲交錯、頑強生長的姿態,同時也在其中融入了對友情、對生活的深切體會。每一幅完成的作品都是他對自然、對生命的贊美詩篇,也是對自己藝術旅程的一個重要見證。 一 踏春時節,應邀前往贛南千年古樹群采風,這次邀請不僅僅是同學深厚情誼的一次重溫,更是一場跨越千里的心靈朝圣,它將徐雪勇帶到了千里之外的贛州龍南縣——那片承載著無數歲月故事的千年古樹群。 千年古樹群 帶著熱切的心情一踏入千年古樹群,仿若踏入時光幽謐回廊,又仿若穿越了一道連接古今的時間之門,每一棵古樹都像是一位沉默的老者,它們見證了歲月的流轉,用樹干上深深的紋路記錄下了時間的故事。樹根如同大地暴突的青筋,粗壯且深沉地扎根于土壤之中,緊緊攥住泥土,源源不斷地為樹木輸送生機,滋養著周圍的繁花綠草。 正如燕子同學所說:人始終要生于世間,回歸自然。根賦予我們所有植物營養和生命,國家賦予我們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平安喜樂…… 在這片古樹林立的地方,徐雪勇找到了靈感與情感的交匯點。他意識到,真正的藝術創作不僅僅在于表現外在的形式美,更重要的是要傳達出藝術家內心深處的情感世界。對于他來說,這些根雕瓷畫不僅僅是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而是對友情、對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尊崇,是將無形的情感化作有形的藝術語言,鐫刻進作品的靈魂深處、正如“樹高千丈不忘根,人若輝煌莫忘恩”。 在同學引領下吉日前往天龍寺拜會贛州市佛教協會會長登禧法師,這次拜訪不僅是對古老寺廟的探訪,更是一場關于“根”文化的深刻對話…… 天龍山 天龍寺隱匿于青山綠水之間,四周環繞著古老的松柏,寺內的鐘聲仿佛能穿透時間的迷霧,將人帶入一種寧靜而深邃的心境。當他們抵達寺廟時,迎接他們的正是那位慧眼明心的登禧法師。法師身著一襲樸素的僧袍,眼神中透出智慧的光芒。 一行人在寺廟的禪堂落座,“根,是萬物之始,也是生命的源泉。它不僅賦予植物生長的力量,也象征著人類的精神家園——我們從哪里來,我們的傳統和文化又是如何塑造了今天的我們。”徐雪勇被法師的話語深深觸動,他分享了自己的藝術創作經歷,特別是如何通過釉上根雕瓷畫來表達對“根”的理解和感悟。“在我的作品中,每一幅根的作品都像是一個故事,講述著自然與人類之間的緊密聯系,以及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尋根的過程就像是修行,需要靜下心來聆聽內心的聲音,尊重傳統文化,在大自然中尋找靈感,去理解并珍惜那些構成了我們身份和價值觀的東西。”隨著談話的深入,大家逐漸意識到,“根”不僅僅是一個具象的概念,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歸宿。無論是個人的成長歷程,還是社會的發展變遷,“根”都在其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離開時,夕陽西下,天邊的晚霞映照在古老的廟宇之上,為這一場關于“根”的對話畫上了完美的句點。徐雪勇知道,這次的加持將成為他未來創作和個人成長的重要啟示…… 二 短暫的相聚后,徐雪勇與好友燕子夫婦依依惜別,繼續他未完的贛南之旅,在這片充滿故事的土地上,還有一位多年的好友等待著他,這位好友宛如一盞溫暖而明亮的燈塔,始終照亮著徐雪勇前行的道路。 回首往昔,從相識時的意氣風發到如今儒雅沉穩的中年歲月,好友在自已的領域中努力拼搏以超凡的工作能力收獲了成功和地位。這不僅是他們個人成長的見證,更是一段段珍貴的記憶,成為彼此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每一次交流、每一句鼓勵的話語,都如同點點星光,匯聚成璀璨銀河,照亮了他們的人生旅途。 好友以地主之誼,帶著徐雪勇深入贛南這片充滿歷史韻味的土地,開啟了一段探尋客家文化根源的寫生旅程。這不僅是一次地理上的探索,更是一場心靈與文化的對話。在古樸而厚重的圍屋之間穿梭時,他們仿佛穿越了時光隧道,回到了那個先輩們用血汗和智慧鑄就輝煌的時代。 瓷板寫生 這些敦實的夯土建筑,宛如一部部活著的史書,每一磚一瓦都凝聚著先人的辛勤付出,無聲地訴說著家族世代傳承的故事。圍屋的存在,象征著一種無畏風雨、堅韌不拔的精神,正如扎根于厚土中的古樹,無論經歷了多少滄桑變遷,依然穩穩地守護著這片土地。從異地遷徙而來的先輩們憑借著無比的堅毅,在這里開枝散葉,使家族脈絡得以延續,讓文化的火種永不熄滅。 朋友的陪伴,使得這段旅程充滿了溫情。他對這片土地的文化瑰寶如數家珍,耐心細致地為徐雪勇講解每一個細節背后的歷史故事。這份真摯與熱忱,恰似圍屋下庇護族人的堅實屋檐,給予徐雪勇安心與依靠。朋友之間的情意,如同古樹的根,深深扎入這片土地,也深深地觸動了徐雪勇的心靈。 正是在這種深厚文化的震撼下,徐雪勇心中涌起了強烈的創作欲望。他開始思考如何通過陶瓷這一媒介,將對客家文化的精髓和三僚風水文化理解,鐫刻其上。對于徐雪勇而言,釉上根雕瓷畫不僅僅是一種藝術表達方式,它更是對根文化的深刻理解與詮釋。在他看來,根:包容萬象,不僅是植物生長的基礎,也是人類精神世界的源泉。就像圍屋中那些堅固的結構支撐著整個建筑一樣,根文化為我們提供了身份認同感和歸屬感。 許多感動與感悟,這些珍貴的記憶被徐雪勇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之中。他將贛南之行的文化所感——包括與朋友共度的美好時刻——濃縮在瓷板的方寸間,化作了一首永不落幕的文化禮贊。這份禮贊不僅是對贛南客家文化的致敬,也是對朋友那份珍貴情誼的銘記…… 三 尋根溯源的贛南采風漸漸落下帷幕,一段旅程一段感悟,徐雪勇對“根”文化與陶瓷藝術創作又有了諸多深層次的思考和領悟。 徐雪勇認為,"根"文化是中國乃至世界許多文化傳統中一個深刻而富有哲理的概念,它不僅象征著生命的起源和延續,也體現了人類與自然、社會之間的緊密聯系。從多元角度探討“根”文化的內涵,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以及個人、家庭、社區乃至國家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 《根基永固》 他將“根”的概念融入到他獨特的釉上根雕瓷畫創作中,以藝術的形式展現了他對“根”的理解和感悟。通過這種媒介,他不僅探索了傳統文化元素在當代語境下的新表達方式,還嘗試挖掘“根”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和社會意義。 《秋韻》 陶藝承載的根之生命哲思 植物的根深深扎入土壤,吸取水分和養分,支撐著整個植株的生命活動。這一過程象征著生命的開始和持續成長。對于人類而言,“根”代表著我們來自何方,我們的文化背景、家族歷史和個人身份都是構成我們“根”的一部分。就像植物依賴于其根部獲取生存所需的資源一樣,人們也需要從自己的根源中汲取力量和支持。 根,沉默于地底,以毫不起眼的存在,為參天巨木供給養分、筑牢根基,無畏霜寒酷暑,盡顯堅韌、奉獻與堅守品質。徐雪勇深諳此道,在陶瓷作品里,借由釉色質感與雕刻深度來渲染這種精神質地。選用質樸厚重的色釉,恰似根的質樸本色;用粉彩玻白堆雕,以立體表現根突破阻礙的勇毅,以細膩紋理詮釋默默耕耘的細膩溫情。作品立在展臺上,觀者能從中觸摸到生命頑強脈搏,領悟扎根生活、深耕夢想的處世哲學,讓陶藝成為精神“傳聲筒”。 徐雪勇通過釉上根雕瓷畫的藝術形式,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時也傳達了一種回歸簡單、質樸生活的愿望。 以根為脈陶藝創作熠熠生輝 根在中國文化中有著深厚的象征意義,代表著根基、根源、家族傳承等。徐雪勇深入思考如何將根文化與陶瓷文化的內涵相融合,以陶瓷為載體,表達對民族文化根源的追溯和對家族、傳統技藝傳承的敬意。通過這種融合,使陶瓷作品成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力媒介,讓人們在欣賞陶瓷藝術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根文化所蘊含的強大精神力量。 《樹高千丈不忘根》 徐雪勇陶藝創作緊扣根文化脈絡,融合獨特的陶瓷“釉上根雕”工藝技法紋樣于陶瓷表面,將根造型與寓意吉祥的圖案結合,繪刻象征家族繁衍的符號,或是添幾筆寓意守護的圖騰,賦予作品地域文化“身份證”。燒制成型后,每件陶瓷宛如文化“時間膠囊”,打破時空局限,使古老根文化借陶瓷藝術之軀,在歲月長河熠熠生輝、綿延傳承。 每一件釉上根雕瓷畫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體,它們承載著自然界的靈性與故事。藝術的廣袤天地中,“根”作為一種獨特且深邃的創作意象,于徐雪勇的陶瓷創作語境里,宛如隱匿在歲月厚土下的靈感富礦,正被層層挖掘、雕琢與升華,綻射出多元且厚重的價值光芒。在創作過程中,他會盡量保持原材料的原始美感,僅做適當的藝術加工,力求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徐雪勇說,“根”文化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貫穿于我們的日常生活、社會結構以及精神追求之中。通過對“根”的深入理解和尊重,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珍惜現有的生活環境,把“根”扎牢,把“魂”筑實,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文/圖:徐雪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