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紫氣東來——李俊中國畫展在京成功舉辦2024年12月18日,為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五周年,澳門回歸二十五周年,由東方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人美美術館主辦,中國藝術公社、北京廬靈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承辦的“紫氣東來——李俊中國畫展”在北京人美美術館開幕。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孫家正,原文化部副部長潘震宙,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馮遠,國家博物館原館長呂章申,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理事長李劍閣,東方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理事長楊奕黎,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李紅強,人民美術出版社總經理賴雪梅等參觀了展覽。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孫家正 文化部原副部長潘震宙 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馮遠 中國國家博物館原館長呂章申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馮遠接受采訪 馮遠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李俊是一個很有潛力和實力的畫家,這個展覽能夠看到他非常出色的才能和表現力。他善工筆,個人風格非常鮮明,形式感和意味化都很充分,精工細作,表現獨特的南方儒雅氣息,色調、墨色、格調、品味都很到位,視覺效果與內容表現完美。他的紫藤繪畫系列,繼承傳統又表現出文人畫的的意趣,嫻熟有力的書法基礎使他的大寫意豐富而有韻致,他汲取了的營養豐富,既有明清徐渭一路的潑墨風格,也有當代陳大羽的繪畫元素,筆墨空靈,寫意,筆墨墨色層次豐富而繾綣縈繞,每一幅畫面都有不同的追求。把他的工筆跟寫意繪畫放在一起幾乎很難想象出自同一個人的手,他還年輕,以他現在這樣一個對中國繪畫現在的理解和筆墨駕馭能力,我相信他將來還會有更好更大的發展。 中國國家博物館原館長呂章申接受采訪 呂章申說,李俊的創作之路以紫藤為主,專門以畫紫藤在中國花鳥畫中還是少見的,尤其是枝干,花葉間的錯落。李俊以他自我的詩意,賦予紫藤以不同的性格,爛漫豐富,令人眼前一亮。從這些畫里能看出李俊對于傳統他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有很深的功力,路走的很正,很傳統,超越了他許多同齡人! 展覽當天舉辦了學術研討會,由北京市文聯原副主席、中國美協理事、中國書協理事彭利銘主持。研討會上,著名評論家、中國畫學會創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孫克,著名畫家郭石夫,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張復興,人民美術出版社原總編輯林陽,中國書法家協會原副主席劉金凱,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鄧遠坡,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許俊,北京畫院藝術委員會顧問、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王志純,中國國家畫院理論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研究員高天民,清華大學教授,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藝術評論分會會長陳池瑜,中國國家畫院理論研究所所長陳明,著名畫家、學者劉墨,中直機關書畫協會理事張奎杰,中央美術學院科研處處長于洋,中國新聞出版書協副主席、陜西省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吳川淮,泰州市高港區原政協主席韓亞,《榮寶齋》雜志編輯、詩人楊公拓先后發言。與會專家就李俊獨特的藝術面貌給予高度贊譽,并期望他繼續努力,在藝術創作和探索上取得更大的成績。研討會上,李俊認真聽取專家們意見和建議,表示自己在今后的藝術人生中上下而求索,繼承傳統和現代精華,為新時代的藝術花園呈現自己的色彩。 李俊現為東方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泰州市花鳥畫研究會會長。師從南藝陳大羽、南師大徐培晨。 東方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副會長、展覽作者李俊接受采訪 研討會現場 研討會嘉賓 研討會嘉賓 本次展覽共展出李俊近幾年精心創作的花鳥畫作品86幅。通過展覽,細品展覽作品,不難看出李俊從司空見慣的現實紫藤中發現特有的美,創造特有的圖式和筆墨審美效果,他運用藤條的屈曲穿插變化,書寫自己自由放達的思想感情,以濃密、聚散有致、彰顯有別、具象兼抽象的造型點寫花朵,布勢于咫尺畫幅之中,在空白無限的背景襯托下顯得博大深遠。他前期的紫藤畫秉承傳統大寫意側重心造、縱筆揮灑的作風,近些年的作品轉變為尋求本人與自然之間的對話與契合,將寫意與狀物融為一體。 (圖文資料由中國藝術公社提供) 部分作品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