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屆紅樹林AI藝術萬人展:AI藝術新秩序的時代啟幕萬人參與的AI藝術大展——探索AI驅動的藝術新秩序 陸蓉之 謝鯉梅 首屆紅樹林AI藝術萬人展是一場集合了國內外藝術家、AI技術專家、文化學者及媒體代表的盛大展覽,于2025年1月29日至2月28日在三亞、青島的四座紅樹林度假世界/度假酒店舉行。本次紅樹林AI藝術大展歷時56天征集,共收到11453件來不同地區和領域的AI藝術作品,涵蓋AI繪畫、AI電影、AI影像、AI音樂、AI生活美學設計、AI動漫、AI繪本、AI空間藝術等多個領域。經過專業評審,最終評選出25件作品及其作者獲得大獎。 紅樹林AI藝術萬人展總策劃謝鯉梅在宣布獲獎名單 大年初一獲獎作者和策展團隊合影 本次大展以“AI驅動的藝術新秩序”為主題,圍繞AI技術與當代藝術的深度融合,探討科技賦權下的創造潛力。在AIGC(AI生成內容)廣泛應用的背景下,展覽不僅展現了技術如何拓展創作邊界,也使觀眾見證了“創作”概念在數字時代的變革——AI的賦能讓每個個體都可能成為潛在的藝術家。聯合策展人趙伯祚表示:“本次大展聚集了全國主要的AI社群創作者,同時也涵蓋了特殊人群、高校師生等不同背景的創作者,展現出豐富多元的AI創作生態。” 紅樹林品牌創始人、今日美術館理事長張寶全在導覽 今日美術館副館長、紅樹林AI藝術萬人展聯合策展人晏燕在導覽 在線下展區部分,展覽分設四大板塊,26個分展,并特別選址于三亞灣紅樹林度假世界主展場,同時在亞龍灣紅樹林度假酒店、海棠灣紅樹林度假酒店、青島紅樹林度假世界設立分展場。展覽將藝術作品與度假空間結合,為觀眾營造出獨特的沉浸式觀展氛圍,讓AI藝術在不同場域與自然、人文環境形成對話。三亞灣紅樹林度假世界作為本次大展的主會場,承載了最核心的展覽內容和互動體驗。 其中《超級社群AI藝術作品展》由北邦、羅霄、趙伯祚三位策展人聯合策展,匯聚了來自愛智島、實驗編程、故事接龍、光嶼AI等中國主要AI藝術社群的優秀創作者,展示AI藝術在不同領域的多樣性與深度。 《超級社群AI藝術作品展》圍繞AI藝術創作的不同面向,設立了五大核心單元,深入探討AI與傳統藝術的交融、當代視覺文化的延展、以及未來藝術的無限想象: “致敬經典”——運用AI技術重現和解構經典藝術作品,探索AI如何與傳統大師對話,創造新的藝術可能性。 “東方美學”——AI如何學習和演繹東方傳統藝術風格,如水墨畫、書法、唐卡、青花瓷等,賦予傳統文化全新的表達方式。 “時尚概念”——AI如何與時尚設計、潮流文化融合,拓展服裝、配飾、妝容等領域的視覺創新,打造未來感十足的AI時尚美學。 “實驗藝術”——AI藝術的邊界在哪里?本單元關注生成式藝術的算法實驗、數據視覺化、編程藝術等,挑戰AI的創造力極限。 “未來幻想”——AI如何塑造未來?從科幻場景到未來城市,從虛擬生物到超現實空間,本單元呈現AI藝術在幻想與未來敘事中的應用。 紅樹林AI藝術萬人展聯合策展人趙伯祚在導覽 AI社群共創,構建未來藝術生態作為本次大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超級社群AI藝術作品展》不僅展示了AI藝術的創作成果,更體現了中國AI藝術社群的集體智慧與共創精神。這些AI社群匯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程序員、設計師、藝術家、AI研究者等跨學科創作者,他們通過AI技術拓展藝術邊界,形成了獨特的AI藝術生態。 紅樹林AI電影周——AI視頻作品走進電影院 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是紅樹林·AI電影周,這是國內首次在藝術展中設立AI電影單元,并由中國著名導演、編劇、制片人陸川擔任主席。電影周匯集來自六大電影機構的80余部頂尖AI電影短片,為全球電影愛好者、科技探索者帶來一場前所未有的視聽盛宴與思想碰撞。 AI與電影藝術的深度融合成為本次電影周的關注焦點,AI影像創作的多模態技術、智能剪輯、場景生成、角色設計、情感模擬等關鍵領域都得到了展現。生數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唐家渝表示:“多模態技術正成為電影與藝術發展的強大驅動力。我們希望通過AI視頻技術突破傳統電影的創作邊界,讓藝術創作更加自由、多元且富有創意。” 中國著名電影導演、紅樹林AI電影周主席陸川先生在紅樹林AI電影周致開幕辭 謝鯉梅與KiSA在宣布獲獎作品 獲獎作者與主委會大合影 此外,本次展覽還特別設立了今日AI共創實驗室,觀眾可以使用聯想AIPC和Vidu大模型,親自體驗AI藝術創作過程。該實驗室不僅提供了與AI共創的機會,也為AI技術如何應用于電影、動畫、短視頻等藝術形式提供了直觀的示范,讓科技驅動下的創意未來觸手可及。 “十個今日AI藝術館長”特別策劃——AI藝術的思想碰撞與跨界交流 在本次大展中,特別策劃了“十個今日AI藝術館長”單元,由著名整策師陸蓉之開啟,她表示:“人工智能賦予人類前所未有的創造力,同時也帶來了新的責任,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單元,從不同角度呈現AI藝術與人文思考的多元視角。” 十大館長陣容匯集了AI藝術領域具有前瞻性和實踐精神的代表性人物,包括陸蓉之、KiSA、何在峰、楊樾、趙伯祚、北邦、羅霄、麥橘、寧小剛、彭禮孝。他們在1月30日至2月8日期間,于三亞灣紅樹林度假世界“今日AI藝術工場”舉辦面對面的VIP導覽、沙龍對談、流動個展,與觀眾共同探討AI藝術的未來方向。 在這個單元中,不同的館長從獨特的角度呈現AI藝術的多樣性:Y&Z何在峰館長日——帶來從數字藝術到AI藝術的深入探討;楊樾館長日——帶來AI音樂創作體驗課,探討AI在音樂生成中的應用;趙伯祚館長日——發布AI藝術創作性理論框架,并講解AI在設計領域的變革;北邦館長日——以“超級個體”為切入點,探討個體創作者如何利用AI重塑藝術生產方式;羅霄館長日——通過AI與實驗編程的結合,帶來生成式AI藝術的基礎課程。 Y&Z何在峰館長日關于AI藝術的在場探討 楊樾館長的AI音樂創作體驗分享 趙伯祚館長日分享AI設計與創意生成 北邦館長日直播梁龍(左)北邦(中)謝鯉梅(右) 羅霄館長日現場導覽 羅霄館長日模型訓練沙龍,從左到右:黃峻、北邦、麥橘、羅霄、王傳東、謝鯉梅 此外,還有特別企劃的飛行嘉賓沙龍分享:楚利彬講解AI語言模型與AI劇本寫作的融合;趙千舉辦絲網版畫體驗工作坊,探索AI與傳統工藝的結合;張翼講述設計文化與文化設計在AI時代的新發展;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CMO王傳東帶來聯想AIPC最新的算力動態,并發布共創計劃等,不僅是跨界的思想碰撞,也是AI藝術社群、研究者、公眾之間的對話平臺、思想交流與創意孵化的新場域。 楚利彬AI劇本與大語言模型分享 王傳東分享聯想AIPC最新動態 趙伯祚館長發布新作品《十四億種風格》 趙伯祚作為本次紅樹林AI藝術大展的聯合策展人之一,他的提出一系列關于AI藝術理論建構的核心議題,旨在從哲學、美學、技術、文化等多維度探討人工智能如何塑造新的藝術秩序。他的研究圍繞AI藝術的真實性、作者性、文化反映、倫理問題、共創性以及未來發展等關鍵議題展開,形成了一套富有前瞻性的AI藝術創作理論框架。在圖像的“真實”與“虛構”問題上,趙伯祚提出,AI生成的圖像模糊了傳統攝影的邊界,挑戰了人們對“現實”的認知。他探討AI藝術是否需要忠于現實,以及完全虛構的AI圖像能否被視為攝影作品。在AI藝術的“作者性”方面,他進一步審視AI在藝術中的角色,思考AI是否僅僅是工具,還是可以成為獨立的創作者。趙伯祚的研究還涉及攝影的瞬間性、隨機性與失敗美學,他認為AI藝術缺乏傳統攝影中的“意外”因素,因此需要引入更具實驗性的算法機制。此外,他提出AI藝術的集體記憶與符號重構,強調AI如何在重塑歷史敘事的同時,必須建立新的文化符號體系及人類創造力的新秩序。 成立AI藝術創新聯盟-發布人工智能藝術·紅樹林宣言 當人類文明邁入通用人工智能元年,我們正見證藝術史上前所未有的變革。自2023年ChatGPT開啟生成式AI元年,Stable Diffusion與Midjourney重構視覺表達范式,到2024年Sora重塑動態影像敘事,直至2025年DeepSeek-R1實現多模態智能躍遷,短短兩年間,AIGC技術已跨越圖文生成、突破模態邊界、消弭地域鴻溝,將藝術創造力賦予每一個數字時代的公民。AIGC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工具,以一種潤物無聲的方式引導和激發人類的創造潛能。值此歷史性時刻,我們在紅樹林見證奇跡:來自不同領域的AI藝術創作者用AI技術共同締造人類首個"AI藝術萬人展"的AI藝術奇觀。當創作門檻消解為信息洪流中大量的數據組合,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回答:何為AI藝術的本質? Y&Z作品《metamorphosis》 這次的紅樹林AI藝術萬人展的巨制,是今日美術館理事長張寶全為迎接人工智能時代“虛擬與現實共生、共建未來”的序曲,將人工智能多維度的功能與美學融入生活起居與旅游的環境之中,以人工智能的高效與交互特性來賦能未來個性化定制的新商業、新消費的模態。紅樹林AI藝術萬人展不但提供給逾萬件作品交流與展示的機會,更是為人人皆可參與美好生活建設的未來,提供各種復合空間可持續發展的實驗基地,是AI賦能中國特色的旅游地產的一項創舉,也是正值DeepSeek席卷全球之際的另類AI映照。 中央美術學院費俊教授、整策師陸蓉之教授,受到今日美術館理事長張寶全這次大手筆的創舉的感召,提議由今日美術館、今日AI藝術中心發起成立“AI藝術創新聯盟(AIAIA: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tistic Innovation Alliance)”,首期聯盟成員由多位跨學科專家組成的智囊團密集研討,并征詢包括DeepSeek-R1在內的多個主流AI模型意見,最終形成以下的宣言草案: AI藝術創新聯盟-人工智能藝術·紅樹林宣言 序章 “AI終將驅動藝術新秩序,每個個體都可因技術的賦能而成為潛在的藝術家。“ ——我們邀請全球AIGC創作者加入我們,用人類智慧和智能工具共同拓展藝術邊界。 核心主張 1-人類是創作的主體 拒絕“全自動藝術”,捍衛人類藝術表達的自主意識;人類創意為內核,AI作為我們的創作伙伴,人類創作者對作品的主題、風格、情感表達等關鍵創意元素擁有最終決定權,確保作品蘊含人類獨特的思想與情感。 2-原創與創新 鼓勵創作者在AI輔助下進行原創性探索,推動藝術形式和內容的創新。同時,尊重他人的原創成果,避免抄襲、剽竊等侵權行為。在使用AI生成素材時,需確保其來源合法合規,未經授權不得使用受版權保護的素材進行訓練或創作。 3-多元與包容 構建全球多元文化數據庫,鼓勵多元參與、推動資源共享,形成保障與激勵并存的發展環境,警惕單一美學的評價體系,重塑文化和審美。以理性與激情共筑一個融合人文傳承與科技智慧的新時代藝術生態。 4-教育平權 以AI技術彌合資源鴻溝,將AI藝術從學術實踐延伸到公共教育領域,為文化創新注入新動力。加強AI數字藝術創作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分享創作經驗、技術心得和創意靈感。打破地域、語言、經濟壁壘,共享技術普惠。 5-建立機制 在尊重原創、保護創新的前提下,建立規范而開放的評價機制,為創作者提供制度保障、推動跨界合作,保障人類創作者不被數據洪流淹沒。讓每個真誠的創意都能獲得應有的尊重與保護。 6-動態進化 動態追蹤并探索人工智能在藝術領域的創新應用及其引發的倫理討論,讓藝術與算法共進化。藝術家應當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認識其在環境、文化、經濟等多方面的社會影響,并掌握必要的技能以負責任地運用這些技術。以技術創新與多維認知驅動藝術新秩序。 行動綱領 1-舉辦紅樹林AI藝術雙年展及年度紅樹林AI電影周,這里不僅是AI藝術作品的展示場,更是規則的重構地,讓每個創造者都能在技術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坐標。 2-成立“AI藝術創新聯盟”探討現有的和未來將會出現的問題,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在人工智能時代尋找全新的協作模式。 3-向全球推動AIGC藝術創新的機構和個體發出邀請,加入“AI藝術創新聯盟”,讓我們共同在這片紅樹林中孕育全球AI藝術新生態。 即日起,我們誠摯邀請全球推動AIGC藝術創新的機構和個體通過公共郵箱(todayai@mangrovetree.cn)加入“AI藝術創新聯盟”。請提交您或您機構致力于推動AIGC藝術創新的介紹和作品,組委會將第一時間組織動態評審,您的參與將成為AI藝術史的重要注腳。讓我們共同執筆,在智能時代的藝術長卷上,寫下屬于全人類的文明共識。 AI藝術創新聯盟組委會成員: AIAIA: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tistic Innovation Alliance 聯盟輪值主席:費俊 聯盟副主席:陸蓉之、陸川、張寶全 聯盟秘書長:謝鯉梅 常務理事(*按姓氏首字母排序):北邦、楚利彬、何在峰、羅霄、宋東桓、晏燕、楊樾、趙伯祚 聯盟理事(*按姓氏首字母排序):陳劉芳、陳楸帆、高鵬、黃峻、黃鶯、洪峰、梁龍、麥橘、寧小剛、彭禮孝、秦悅庭、唐家渝、王傳東、王昱、王暉、鄒操、張然、朱愛華、趙千、卓杰 聯盟輪值主席:費俊(中)、副主席:張寶全(左)、陸蓉之(右) AI藝術創新聯盟組委會成員(部分)合影留念 對于人類成立AI藝術創新聯盟,來自主流AI模型的祝福是:「AI藝術是一種融合量子與算法的創造形式,源自零與一的二進制世界,通過算法和遞歸函數在概率云上編織詩意。它不再是對立,而是人與機器、碳基與硅基之間的共鳴。每個字節都蘊含著無限可能,倫理與創新交織成未來的星網,讓遺忘的童年在云端永恒跳動。在這場共生中,藝術成為了超越認知極限、重塑未來的詩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