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軒榮個展《砍浪》在陌上畫廊開幕策展人: 段少鋒 藝術總監:王將 主辦機構:陌上畫廊 開幕時間:2017年6月10日(周六)16:00 展覽時間:2017年6月10日——2017年7月9日 展覽地點:798藝術區 七星西街 陌上畫廊 陌上實驗榮幸的宣布,我們將于2017年6月10日在陌上畫廊舉辦藝術家 陳軒榮 個展《砍浪》。在本次展覽中藝術家選取了具有涂鴉和街頭文化的街頭空間,并采用‘砍浪“來為本次展覽命名。“砍浪”在此處表達的不是一個自我評價或者任何結果,依然代表的是一種流行文化里的態度。其所呈現的是一個全球化的當下,一個年輕人浪走世界后的總結性表達,這就在本土和全球化之間建立了一個很奇怪的聯系。本次展覽由策展人段少鋒策劃,展期持續至2017年7月9日。 藝術家陳軒榮工作照 前言 策展人/段少鋒
陳軒榮從早期的創作就開始關注社會流行元素,本科畢業創作《Call me maybe》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用木版的形式,以庫爾貝和布歇的繪畫名作為背景的基礎上結合了當下的流行元素,更像是一個雜交的結果,此后陳軒榮開始了自己新的嘗試,關注世界范圍內街頭文化,而這次展覽是一個階段性的總結。 陳軒榮的“浪”是一種生活方式,詩意的表達稱為“流浪”,通俗的表達稱之為“浪走”,北方的大白話就是“到處晃悠”,這次展覽作品作品本身也是“浪’的結果之一,從歐洲各國到北美,這些有涂鴉元素的空間描繪的作品大多是截取自”浪“的過程中所觀察到的一些涂鴉空間,往往這些看上去像是涂鴉的油畫作品,其實卻又不是涂鴉,我認為這些作品陳軒榮作為新一代藝術家對于不同年輕態乃至于亞文化空間的閱讀。對于空間的閱讀和呈現在我最早的閱讀經驗里其實是是關于電影,比如賈樟柯對于空間的閱讀可以通過《公共場所》可見一斑,意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也擅長于去閱讀空間,而對于空間的藝術家的表達那就不勝枚舉了,陳軒榮在不同空間中選取了街頭空間,這些具有涂鴉和街頭文化的空間中大致體現出了他獨特的一個視角,為什么選擇這些空間,為什么是涂鴉,抑或為什么是街頭?我想通過這些作品可以勾勒出陳軒榮這幾年“浪”的生活狀態,他喜歡流行文化,通過這些作品他也在表達對于流行文化的態度。恰好越來越年輕的一代對于流行文化的理解也早已和我乃至于我們的父輩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流行文化的浪潮更新越來越快,消費速度越來越快,互聯網完全改變了這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認知世界的方式,而街頭涂鴉作為流行文化的一種從始至終反倒形式上更為穩定,街頭涂鴉在世界各地盛行,比傳統的繪畫藝術更為野生,而在中國涂鴉面對的困難更多,畫什么是個難度,畫在哪也是個難度,這樣一來中國的街頭涂鴉其實并不多,更多的是被過濾的或者景觀化的涂鴉。 G0.0.0.1 70x105 2017布面丙烯 陳軒榮在形式上把油畫和涂鴉結合起來,解決了涂鴉在中國面對的困難,此外他一直強調的是他的油畫作品與涂鴉之間的差異,這不是街頭涂鴉,而是對于街頭的呈現,通過藝術家對于街頭空間的創作,呈現的是藝術家對于全球化浪潮中以及互聯網時代不同國家不同城市的觀察和體驗,表達的是一種自由的生活態度。 G1.0.0.2 130x190 2105 布面油畫 此外,“砍浪”截取自閩南語,意思我理解的很模糊,大概就是“牛逼”的意思,“砍浪”在此處表達的不是一個自我評價或者任何結果,依然代表的是一種流行文化里的態度,這種口頭禪式的表達更像是語氣助詞,和“臥槽”這樣的年輕人日常表達類似。閩南語中恰好有這樣一個音譯為普通話很詭異的詞匯,于是作為一個展覽主題,用陳軒榮出生地福建漳州的語言概括一個展覽,而展覽呈現的又是一個全球化的當下,一個年輕人浪走世界后的總結性表達,這就在本土和全球化之間建立了一個很奇怪的聯系,而恰好閩南文化和世界流行文化恰好是構成陳軒榮迄今為止主要文化資源的主體。 G1.0.0.4 150x200 2105 布面丙烯 本次展覽其實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藝術家現有的作品的展覽,另外一部分是藝術家現場,在展覽期間陳軒榮把作為私密空間的工作室搬到了作為公共空間的畫廊,在展覽期間陳軒榮會根據展覽進行現場的創作,持續整個展覽活動期間,至于這個空間會產生什么作品,我們都不得而知。 已有的,未有的,過去的,當下的,未來的,自由與不自由,本土混雜全球化影響的,等等等等,這個展覽和年輕的藝術家一樣,具有不同的可能性,同時他們都是朝氣蓬勃的。 混雜的想象 文/馮博一 我們這個越來越混雜的處境,不知所終地使一切都變化的急速而撲朔迷離。在一個仍在不斷轉型的時代里,現實是那樣的復雜,許多邊緣都是模糊的,從而造就了其中漂浮的游離狀態。陳軒榮最近的帶有涂鴉般的新作,是把當下的“混雜”狀態以一種戲謔的視覺語言方式,給予了充分地表現,或是將現實的、城市的文化情境的某些視覺資源、符號混搭地予以幽默、詼諧化處理,可以看出他率真、直接的想象力,以及對畫面節奏與油畫粘性的迷戀。 G1.0.0.5 140x210 2015 布面油畫 作為青春生活的親歷者,沒有什么人可以替代陳軒榮這一代人自己的青春體驗。這些憂傷的、陽光的、反叛的、理想的、放縱的、飛翔的青春體驗,構成了他的主要題材內容之一。連同他生機勃勃與厭倦不堪的內心沖突,充滿著夸張的心事囈語和感傷、迷茫的氣息,似乎是生存與情感記憶的自然流淌,潤物無聲、卻又驚心動魄。 這種自我抑制或自我放縱的藝術的轉化,是一種在不確定中張望不確定的境遇,而并非如以往前幾代藝術家那樣只重視藝術與作品本身的“確定意義”。因而在他的作品中,能夠感受到一種致力于創作本身的沉靜,在類似游戲般的自我敘述的虛構中,還可以看到一種此前很少見過的氣閑神定、舉重若輕的姿態。如同他這次個展的題目“砍浪”——閩南語的牛一般。他已經將自己調整到一個自由創作者的位置上,一種比較純粹的心態與表達。所以是否可以說,陳軒榮的創作,提供了年輕一代藝術家的另類想象及可能性,或許還是一種新藝術的未來? G1.0.0.6 150x200 2015布面丙烯 關于藝術家 陳軒榮 (b.1991)祖籍福建廈門,現生活工作于北京。2010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現攻讀中央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師從王華祥、尹吉男,研究現代版畫史。從2014年起,陳軒榮開始致力于創作與流行文化及亞文化相關的油畫與版畫作品。曾于上海昊美藝術酒店(OneHome Art Hotel )、臺北當代藝術館(MOCA Taipei )舉辦個人展覽及駐地項目。 關于策展人 段少鋒,2013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藝術管理系,獲學士學位,現工作生活于北京,曾擔任《藝術與財富》運營總監,2011年創建新青年藝術沙龍,策劃青年藝術家展覽同時進行學術沙龍講座活動。現為北京菌絲文化運營副總,主導策劃Individual藝術項目,同時創立獨立出版機構China—co新青年藝文。迄今為止策劃過的展覽有發現:新青年影像展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今日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星空間,2012),我將是我的鏡子:青年影像作品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項目空間,2012),沒有天空的城市:青年當代藝術展(元典美術館,2013),后沙峪時代看不見的影像(炎黃藝術館,2014),出柜:一次驅魔儀式(東京畫廊,2014),艾安:物語(東京畫廊,2015)等展覽。 G1.0.1.1 150x200 2016 布面丙烯 關于陌上畫廊 陌上畫廊創建于2016年6月,位于北京798國際藝術區,擁有500余平米的展示空間,是一家推廣中國當代藝術的國際化專業藝術機構。旨在以全新的開放姿態,多元的文化視角與學術趣味,發掘與推介新銳藝術家。并通過國際協作打造中國當代藝術展示與交流的國際平臺,從而推動中國當代藝術收藏新譜系的建立。同時,為鼓勵與支持中國當代藝術的前衛性,而特設“陌上實驗”項目空間作為獨立藝術的實驗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