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轉山記--王義明的精神之旅”展覽在今日美術館開幕2017年7月8日,由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今日美術館主辦的“轉山記--王義明的精神之旅”展覽在北京今日美術館開幕,并于當天下午14:30—16:30舉辦研討會,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7月23日。 轉山:王義明藝術的行動意義 轉山是一條漫長的路。 我一直在想,王義明站在海拔三千米的高原上,把四塊合起來長八米高一米半的油畫布,依次斜靠著擺放在越野車旁,然后,瞇著雙眼,面對著宏偉的高山和刺眼的藍天,虔誠地揮舞著手中的畫筆,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把調色板上燦爛的顏色,毫無保留地、虔誠地傾瀉到了畫布上。他究竟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今日美術館館長高鵬在開幕式上致辭,展覽開幕當天所有嘉賓與觀眾都佩戴一條藝術家贈送的以其作品《祈愿》為素材特別制作的“哈達”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院長/策展人楊小彥在開幕式上致辭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常務副院長孫一民在開幕式上致辭 參展藝術家王義明在開幕式上致辭 當王義明一次又一次地深入藏區,跋涉在海拔幾千米的高原上,置身于雪山峻嶺之中,隨意地涂抹著內心的感動時,他想到的卻是人的歸宿。今天,我們生活在人造環境中,無法想象離開這一環境如何生存下去。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文明的細節,但丟棄了曾經的動物性;我們遠離純樸,但又渴望天真;我們抱怨可怕的污染,但理所當然地接受各種人工包裝過的情趣;我們甚至樂于在一種人造的野趣中“享受”山水的快感,殊不知這一層快感也滲透了人的狡詐與放肆,早已去除了自然的本質屬性。結果是,我們陶然自樂,留連忘返。 有一天,王義明像獲得某種信仰一般,開始了他的行動。他面對壯觀的峰顛,突然有了一種思考。關鍵是,這一思考具有天然的倫理終極性。王義明強烈地意識到,在嚴酷的自然懷抱之中,終極就是行動般的體驗。于是,他在大山之中變成了一個純粹感性的人,然后以這感性為基點,讓才情從身體內部,從每一個細胞,甚至從生命基因深處,像失控般地自動噴涌出來,無所顧忌地、徹底放松地傾泄到潔白的畫布上,從而構成了他的行動。 轉山之路是一條行動之路。王義明希望就這樣行動著,一直走到珠穆朗瑪峰。 我們期待著他的行動,而且,我們將與他一起這樣去行動,也一直走到珠穆朗瑪峰。 文/楊小彥 2017年4月16日 《輪回》 布面油彩 240cm×400cm 2017 《祈愿》 布面綜合材料 200×120cm×4 2017 《山語布面油彩》 150cm×100cm×3 2017 《喜馬拉雅》 布面丙烯 155cmx100cmx4 2016 《祥云》 布面綜合材料 200cm×150cm×4 2017 《經幡-黃》 布面丙烯 150cm×150cm 2016 《經幡-藍》 布面丙烯 150cm×150cm 2016 《主峰·寬容》 布面油彩 100cmx80cm 2016 《主峰·起舞》 布面綜合材料 60cmx80cm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