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百年來一大千——張大千出版文獻展”亮相浙江大學有關張大千的展覽,不勝枚舉,但是以張大千文獻為主題,在國內外并不多見。浙江大學出版社即將成立的“藝術與出版研究中心”所開展工作的重點便是圍繞近現代杰出藝術家的文獻來開發與出版相關的主題,而首開先河便以研究張大千的重點出版物(畫冊、論著)為主線,輔以信札、照片、文玩等具有文獻價值的材料,并冠以“五百年來一大千——張大千出版文獻展”,呈現給廣大藝術愛好者。 這次展品中的出版物、照片、筆墨紙硯、文玩把件、信札等,涉及大千先生的家世、治學、交游、畫藝、收藏、創作、傳承等各個方面,使大家增加對大千先生認知的廣度與深度,進而加深對影響世界畫壇的大千先生作品的再認識。因此,此次張大千文獻展可以視作大千先生個人的專門學術文獻展覽,除了可以清晰地看出張大千個人一生的藝術軌跡之外,更可視作是近現代藝術史的重要縮影。
舉辦張大千文獻展,其實也是通過對張大千個案的研究,為當下藝術界提供一個可資借鑒的模板。張大千先生的成功,絕非偶然,亦不可復制。在近現代藝術史上,張大千先生是繞不開的一座高峰。那么,只有對大千先生進行足夠而全方位的認知,才能使當下的藝術創作者有機會在大千先生的基礎上進一步向前跨進,進而創作出屬于我們自己時代的藝術。
為使藝術同好可以無地界分享此次展覽,所有展品結集出版為《張大千文獻圖錄》(天津人美美術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聯合出版,2018年6月)。2019年,是張大千先生誕辰一百二十周年,舉辦“五百年來一大千——張大千出版文獻展”之文獻特展是對大千先生作為世界級藝術大師的一個最好紀念!由此,也為海內外即將舉辦的各項紀念大千先生的活動拉開序幕! 張大千父親張懷忠、母親曾友貞 「張大千文獻展」系列講座
(一)開幕講座
1.「張大千文獻展」系列講座之一 主題:從古典到現代——1950-1983張大千的藝術 主講:陳筱君(臺北羲之堂創辦人) 時間:06月08日(周五)14:00~15:00 地點:浙江大學出版社文化會客廳
陳筱君:臺灣資深藝文工作者、臺北羲之堂創辦人。曾任《藝術貴族》雜志發行人及總監、臺灣中央日報文心藝坊副總經理,現任臺灣中華文物學會副理事長及書畫聯誼會召集人、財團法人晟銘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可染藝術基金會理事、財團法人廣達文教基金會顧問。 張大千中年時期影像 陳筱君女士創辦的羲之堂以經營中國近代名家書畫為主,幫助臺灣最重要的藏家建立了收藏體系,并結合海內外各類收藏展籌組規劃了不少大型展覽活動,代表性大展包括1998年臺北故宮博物院《張大千、畢加索東西藝術聯展——張大千的世界》、2000年臺北歷史博物館及高雄市立美術館《李可染藝術世紀大展》、2002年孫中山紀念館《齊白石大展》、2004年孫中山紀念館《傅抱石百年大展》、2007年協辦北京中國美術館《世紀可染——李可染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展》及2009年孫中山紀念館《古萃今承——近現代名家精選展》等。
2.「張大千文獻展」系列講座之二 主題:張大千在美國 主講:舒建華(硅谷亞洲藝術中心館長) 時間:06月08日(周五)18:30~19:30 地點:浙江大學出版社文化會客廳
舒建華:資深策展人、美國硅谷亞洲藝術中心館長、美國牛克思藝術館創辦人、笛安薩學院優佛博物館館長顧問。曾任浙江文藝出版社外國文學編輯、舊金山電視節目制片人,著有《S會館與五四新文學的起源》、編有《傅藏沈耀初畫集》《牛克思石雕作品集》,策劃大風堂三代畫展等。
張大千致山田喜美子信札 舒建華先生創辦的硅谷亞洲藝術中心是北加州最具影響力華人藝術機構之一,自成立以來舉辦過120多場展覽、60多場演講和交流會,出版了50余種圖錄。1968年張大千從巴西遷居北加州的海濱,直到1978年移居臺北,這是他的黃金十年,也給美國的中華藝術開啟了新時代。故而硅谷亞洲藝術中心尤其關注張大千的藝術與生活,策劃展覽并出版圖書有《大千藝術墻:大風堂三代畫集》《六十年后看大千》等。
3.「張大千文獻展」系列講座之三 主題:張大千的仿古繪畫 主講:王耀庭(臺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時間地點待定,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桃花源Utopia」
王耀庭:臺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臺灣藝術大學書畫研究所兼任教授。曾任臺北故宮博物院書畫處處長,于任內退休,期間主要工作為中國書畫史研究、典藏管理、展覽策劃等。
王耀庭教授1976年作為實習生進入臺北故宮博物院書畫處工作,四十余年致力于書畫史研究、書畫保藏、書畫編目出版、策劃展覽及博物館學實務。著有《書畫管見集》《傳移模寫》《古畫》《繪畫》《古書古畫今日看》《如何看中國畫》等,主編有《故宮書畫圖錄》《開創典范:北宋的藝術與文化研討會論文集》《筆有千秋業》《國寶菁華》《新視界——郎世寧與清宮西洋風》《造型與美感——由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畫看中國繪畫的發展》等。 4.「張大千文獻展」系列講座之四 主題:張大千的山水世界 主講:邵琦(上海師范大學教授) 時間地點待定,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桃花源Utopia」
邵琦:上海師范大學教授、澳門科技大學兼任教授,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書畫院畫師、渠宜書院院長。曾任上海書畫出版社《中國繪畫研究季刊•朵云》編輯、部主任,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
著有《書屋小記》《中國畫文脈》《晚明以來中國畫的語境與語義》《托古改制》《胸中逸氣》《入纘大統》《浣卻鉛華》等,畫集《只在此山中》《上海書畫名家精選•邵琦》等,主編《中國古代設計思想史略》《二十世紀中國畫討論集》等,合著《造物設計史略》《松江畫派》《徐黃體異》《中國畫心性論》《創造與永恒》等。
5.「張大千文獻展」系列講座之五 主題:中國美術史上的張大千 主講:林木(四川大學教授) 時間地點待定,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桃花源Utopia」
林木:美術史論家、四川大學教授、上海美術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國家近現代美術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版畫院研究員、紐約中國現代藝術學會學術委員。
著有《論文人畫》《明清文人畫新潮》《二十世紀中國畫研究》《筆墨論》《中國古代畫論發展史實》、《傅抱石評傳》,合著有《中國古代畫論發展史實》,主編有《中外美術史》等。
6.「張大千文獻展」系列講座之六 主題:張大千與敦煌 主講:徐建融(上海美術學院教授) 時間地點待定,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桃花源Utopia」
徐建融:美術史論家、書畫鑒定家、美術教育家、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上海市第九屆、第十屆政協委員,上海市十五規劃文學、藝術、新聞學科評審委員,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南開大學特聘教授、北京畫院研究員。《大辭海》編委暨美術卷主編,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
著有《書畫題款題跋鈐印》《宋代名畫藻鑒》《晚明美術史十論》《晉唐美術史研究十論》《宋代繪畫研究十論》《元明清繪畫研究十論》《元代書畫藻鑒與藝術市場》《明代書畫鑒定與藝術市場》《清代書畫鑒定與藝術市場》《海派書畫文獻匯編》《美術教育展望》,合著有《中國畫晉唐宋元傳統》《中國書畫真贗對比鑒定》《傳統的興衰》等。
九、策展人簡介
田洪:1963年生,江蘇昆山人。美術史獨立學者,藝術出版策劃人,清代揚州畫派研究會會員、四川張大千研究中心研究員。編著有《沈周繪畫作品編年圖錄》(與田琳合編,全二冊)、《龔賢書畫集》、《王季遷藏中國歷代名畫》(全二冊)、《王南屏藏中國古代繪畫》(全三冊)、《傅申書畫鑒定與藝術史十二講》(與顏曉軍、徐凱凱合編)等。策劃出版有張大千編《大風堂名跡》(全四冊)、有正書局編《中國名畫》(全二冊)。
王叔重:1987年生,安徽靈璧人。畢業于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四川張大千研究中心研究員,致力于中國書畫創作與書畫史研究。編著有《吳湖帆年譜》《梅景書屋畫事》《綠遍池塘草圖詠》《吳湖帆文獻》。上海油畫雕塑院《孤帆一片日邊來——吳湖帆文獻展》特邀策展人,東方衛視中心藝術人文頻道《今晚——書畫宗師與鑒藏盟主吳湖帆》特邀嘉賓。2018年舉辦個人畫展《松見》(上海展覽中心)。
關于張大千
張大千(1899-1983),原名正權,后改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居士,齋名大風堂,先后與齊白石、溥心畬并稱“南張北齊”“南張北溥”。張大千幼承庭訓,惠蒙慈母、仲兄的書畫熏陶與教誨。
1919年,旅居上海,旋即拜著名學者、書家曾熙、李瑞清為師,潛心學習書法、繪畫、詩詞、篆刻,又臨摹仿古,畫藝日漸精進,藉由石濤、八大、髡殘、金農得以窺探翰墨堂奧;又血戰宋元諸家,擷取精粹,被徐悲鴻譽為“五百年來一大千”。
1941-1943年,張大千歷經艱辛考察敦煌石窟藝術,并以“復原法”臨摹北魏、西魏、隋唐、五代、西夏歷代壁畫,繪制精品三百余幀,莊嚴肅穆的佛殿建筑、美輪美奐的釋梵天女、絢麗多彩的絲綢服飾,讓富麗堂皇、璀璨奪目的敦煌藝術寶庫重現人間。
1949年后,張大千開始旅居海外,行蹤遍及印度、巴西、阿根廷、美國、法國、日本。在巴西圣保羅,張大千列植松柏、鑿池挖渠、豢養珍禽,營建古典園林式的“八德園”。大千則幽居其間,吟詩作畫,他身穿氅袍,須髯及胸,仙風道骨,儼然中國傳統文人自居。六十年代,張大千受傳統潑墨、西方油畫的啟發,以及藝術創新求變的鞭策,開創了頗具時代精神風貌的潑墨潑彩畫風。
本次展覽還show出各界大咖的珍貴合影照片,其中就有藝術大咖畢加索(Pablo Picasso)與張大千、徐雯波夫婦詼諧幽默的合影留念。1956年,張大千與西方現代主義大師畢加索的會面,既是中西方文化理念、藝術風格、思維方式的一次交流與碰撞,也是讓世界認知、審視、理解中國藝術魅力的歷史性契機。張大千最終蜚聲海外,成就最具傳奇色彩的藝術巨匠,被西方媒體譽為“東方之筆”。
1976年,張大千落葉歸根,回到我國臺灣定居。在風景怡人的摩耶精舍,張大千揮毫潑墨,會客賓友,生活優哉游哉。本次展覽的大千與文藝圈的合影與信札,尤其是致喜美子的書信:“你的頭發剪了沒有,做夢都看你在梳頭,我是多么喜歡你的長頭發唷”,展現出這位傳統國畫大師可愛的一面。
令人驚喜的是,此次還從海外藏家處征集到一封山田喜美子致張大千的札,是目前唯一可見的山田喜美子寫給張大千的親筆信,據萬君超先生考證,山田喜美子確有數年未能與張大千取得聯系。故而她在信的開頭便寫道:“大千先生:好久不見了,您好么?近來怎么樣?”快來現場展讀吧。
此外,本次還展出張大千宴請張學良、趙四小姐的菜單,彰顯出一個四川人酷愛美食的側面!沒錯,張大千不僅是位大畫家,還是個資深老饕,一個鉆研菜譜、熱愛生活的性情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