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讓靈魂與藝術相遇——市民文化節“遇見藝術”系列高雅藝術講座開講“藝術可以改變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有時顛倒乾坤,有時別有洞天。”丹麥藝術家埃利亞松將藝術本質一語道破——我們在親近藝術之時,正是在親近藝術寄存于生活的美感。去年,我們一起邂逅了意大利早期文藝復興的神性與輝煌、聆聽了經典歌劇里的優雅與美艷、還欣賞到了嶺南古琴藝術的悠揚意境和深遠內涵。像是散步一樣,市民朋友們從一種藝術漫步到另一種藝術,穿過一道道“風景”,浸潤一顆顆心靈。
為進一步提升廣州城市文化親和力,深化“遇見藝術”系列高雅藝術講座的魅力與影響,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今年,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的“遇見藝術”系列高雅藝術講座,我們將與您一同探尋法蘭西藝術之風、書法傳統藝術之蘊和芭蕾經典舞蹈之雅。
從7月起至9月,在每個周六下午三點(注意:7月第三周講座時間為7月15日周日上午十點),文化名家們將在廣州圖書館負一層1號報告廳舉辦“遇見藝術”系列高雅藝術欣賞免費公益講座,面向每一位市民朋友,系統介紹從新古典到后印象派的文藝創作、中國書法賞析和芭蕾舞知識與鑒賞等內容,帶領您感受藝術融入生活的美好細節。
第一場講座為您安排的是“遇見法蘭西”:新古典主義藝術鑒賞,在7月7日下午15:00-17:00,由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講師趙興博士主講,歡迎市民朋友屆時前往參與。
更多精彩將與您遇見: (一)“遇見法蘭西” 主講人 :趙興博士 | 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講師 第一場:新古典主義藝術鑒賞 (2018年7月7日 15:00-17:00) 新古典主義是一場興起于18世紀的羅馬,并迅速在西方世界擴展的藝術運動,這一場“革命的古典主義”,影響了裝飾藝術、建筑、繪畫、文學、戲劇和音樂等眾多領域。在藝術領域,畫家們用嚴格的素描和明朗的輪廓,理性而克制地描繪著對古希臘理想美的崇尚,對典雅、莊重、和諧的追求。趙興博士將以巴洛克、洛可可藝術的發展為背景,為大家重點介紹大衛、安格爾等人的藝術作品。 布面油畫 《加冕禮》,雅克·路易·大衛 第二場:浪漫主義藝術鑒賞 (2018年7月14日 15:00-17:00) 浪漫主義是對18世紀中葉興起的新古典主義的樸素、客觀的自覺反抗。它興起于18世紀末,并一直持續到19世紀中期。注重個性,特別是對主觀性和自我表現的重視是浪漫主義美術的顯著特征。跟隨著趙興博士,我們將能看到戈雅、藉里柯、德拉克洛瓦、透納等人的藝術作品,感受其中強烈的感情色彩和激動人心的藝術魅力。 布面油畫 《自由領導人民》,德拉克羅瓦
第三場:現實主義藝術鑒賞 (2018年7月15日 10:00-12:00) 現實主義著名畫家庫爾貝有一句名言:“我不會畫天使,因為我從沒有見過他。”在其畫作《碎石工》中,勾勒出了底層人民艱辛的生活,也揭露了現實生活的本來面貌。這也是現實主義藝術的內核。它挑戰了數個世紀以來的傳統——即崇高藝術所追求的理想化圖繪形式與英雄題材——從而推動歷史前進。除了庫爾貝,趙興博士還將帶我們一同認識巴比松畫派、杜米埃和門采爾等藝術家,去尋找那個時代所傳達的“真誠”。 布面油畫 《碎石工》,古斯塔夫•庫爾貝 第四場:印象派-后印象派藝術鑒賞
(2018年7月28日 15:00-17:00) 莫奈于1874年的畫作《印象·日出》,“印象派”之名由此誕生。印象派以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做為描繪對象,他們捉摸光與色的變化,看似草率、粗放,卻在畫布上留上了瞬息多變的景象。但在19世紀末,許多曾受到印象主義鼓舞的藝術家開始反對印象派。他們不滿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強調作品要抒發藝術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觀感情,于是開始嘗試對色彩及形體表現性因素的自覺運用,后印象派應運而生。本次講座,趙興博士將重點介紹印象派的莫奈、雷諾阿、畢沙羅以及后印象派的塞尚、高更、梵高等人的藝術作品,與我們分享畫家們所追求的藝術精神。 布面油畫 《星夜》,梵高 (二)遇見書法 主講人 :陳春盛 |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第一場:書法的發展歷史簡述 (2018年8月4日 15:00-17:00) 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詩……中國書法的種種美譽,讓我們看到了其作為書寫藝術的意趣與精妙。從最初的畫圖記事,到幾千年發展過程中演變而成的書寫藝術,中國書法借助漢字點畫的形態、偏旁的搭配和以文房四寶為載體,為我們寫意了一幅橫亙千年,富含中國傳統文化意蘊的墨色長卷。書法歷史源遠流長,讓我們跟隨著陳春盛老師,重識書法發展歷史之路,共探學習書法的意義。 陳春盛老師書法作品 第二場:書法的經典碑帖欣賞 (2018年8月11日 15:00-17:00) 碑帖是集文化歷史內涵、藝術品位和工藝加工于一身的藝術寶庫,在閱讀、鑒賞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可將刻印其中的政史人文與史籍補證,還能欣賞到無數名家的字跡。在各家流派的書法風格間,領略書法藝術的異彩迷人、博大精深。陳春盛老師在與我們一同欣賞書法的經典碑帖之余,還會分享文房四寶的選用和書法的入門知識,為市民朋友們打開書法學習之門。 《蘭亭集序》(褚遂良摹本) 第三場:書法的創作與作品評價 (2018年8月18日 15:00-17:00) 古人有云“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古人論書法以章法為大事,由此句可見一斑。論及章法,則要通曉書法理論,這既包括了書法本身的技法理論,又包含著美學理論,都無不閃耀著古代文人的智慧光芒。如何在宣紙上謀篇布局,掌握諸多書體的鑒賞方法;如何練就一手的書法寫作,需要把握哪些關鍵因素,這些問題,陳春盛老師都將在課上為您一一分享。 《過香積寺》[唐·王維](左)和《岳陽樓記》(右),陳春盛書法作品 第四場:隸書的發展與欣賞 (2018年8月25日 15:00-17:00) 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說,其中隸書書寫莊重,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其輕重頓挫富有變化,具有書法藝術之美,極具藝術欣賞的價值。 《禮器碑》可見隸書之端莊嚴謹;《張遷碑》可嘆其方勁古樸;《石門頌》可賞其奇異縱姿;《校官碑》可贊其寬博厚重……在陳春盛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將從隸書的起源與發展出發,學習隸書的主要特點、基本筆法,欣賞隸書的章法,探討隸書的創作體會。 《張遷碑》原碑拓片 (三)遇見芭蕾藝術 主講人 :傅姝 | 廣州芭蕾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董事會成員、業務副團長 李冬波 | 畢業于中國芭蕾演員搖籃北京舞蹈學院芭蕾專業 第一場:足尖上的藝術——古典芭蕾賞析 (2018年9月1日 15:00-17:00) 芭蕾,起源于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形成于17世紀的法蘭西,興衰于17-19世紀的法國,鼎盛于19世紀末的俄羅斯,并于20世紀從俄羅斯走向世界各地,形成意大利、法蘭西、俄羅斯、丹麥、美國、英國共六大流派。其中,古典芭蕾的歷史約有五百年,沿襲了宮廷芭蕾的各種技法與表現方式,其中《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為古典芭蕾舞的經典劇目。其中精彩,還真得到講座上聽一聽、看一看,才能知其翩翩起舞的優雅與震撼了。 廣州芭蕾舞團 《天鵝湖》三幕雙人舞劇照 第二場:現代芭蕾與古典芭蕾的區別 (2018年9月8日 15:00-17:00) 在選擇題材上和以往的芭蕾有所區別,并在形式上也進行了創新,再從其他類似的舞蹈種類當中吸取或者借鑒了舞蹈詞語和表現手法,形成了區別古典芭蕾的風格,這就是現代芭蕾。《紅色娘子軍》,這一部描寫中國30年代故事的現代生活舞劇,便是現代芭蕾舞劇的代表。那么如何從創作、題材和賞析的角度來區分現代芭蕾和古典芭蕾呢?且來講座上聽老師的分享吧。 中央芭蕾舞團《紅色娘子軍》劇照 第三場:中國芭蕾舞——民族芭蕾賞析 (2018年9月15日 15:00-17:00) 民族芭蕾舞即中國芭蕾舞,編導根據中國特有的文化特點或者著名書籍故事、著名音樂改編成舞蹈,更傾向于現代芭蕾舞。廣州芭蕾舞團的《風雪夜歸人》、《梁山伯與祝英臺》、《在水一方》、《黃河》等都是民族芭蕾舞。在這一場講座上,讓我們跟隨著老師,一同來欣賞民族芭蕾的獨特藝術魅力吧。 廣州芭蕾舞團 《梁祝》劇照 第四場:芭蕾舞劇賞析 (2018年9月22日 15:00-17:00) 腳尖點地、肢體伸展,在滑步、屈伸、踢腿、跳躍、旋轉之間,芭蕾舞挺拔而蒼勁、舒展而明快的美感總能讓觀眾屏息注目,贊嘆不已。芭蕾舞是一種時空綜合藝術,輕盈自如的動作之間,僅僅通過舞蹈的編排,幾乎以啞劇的形式,便能完成對作品的解讀、對藝術的表達。如何在這“靜默”間賞析舞劇,讓觀眾了解舞劇中芭蕾舞所做動作的意義,這就是本堂講座的重點,老師還會帶領大家學習芭蕾舞基礎動作,讓市民朋友零距離感受芭蕾在身體中跳躍的節奏。 廣州芭蕾舞團 《舞姬》劇照 您與藝術平等 高雅藝術與日常生活相愛 所以 放下預設 像散步一樣,在廣州,來一場與藝術的相遇
活動地點:廣州圖書館負一層1號報告廳 報名方式:講座免費,無需報名,請提前入場。座位先到先得,坐滿即止。 主辦: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承辦:廣州圖書館 協辦單位:廣州市中際文化交流有限責任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