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合機構旗下"光盒物倉"上海首展【2020年11月11日-11月15日,上海西岸藝術中心】光合機構攜旗下「光盒物倉」首次亮相,受邀參加第七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連續5天的展覽,受到藝術設計行業和現場觀眾的熱烈好評,現場也成為全場最受關注打卡地之一。 展覽入口場景 展品,原創設計藝術家具《一線千年》,漂浮在白色發光體上空的一艘木舟,滾下一顆千年的木蛋。
本次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陣容強大,光合機構作為全球9家機構之一,參加了“設計單元”。 觀眾觀展體驗 「光盒物倉」是光合機構最新推出的業務板塊。它聚焦于物,基于設計美學和生活智慧,為各類商業與生活空間提供物的設計、選配與陳設方案,以“原創設計、甄選好物、創意陳設”為特色。 光合機構聯合創始人婁艷女士介紹說:“「光盒物倉」項目已籌備多時,這次的首展,不僅是器物展,更是一個原創設計、空間藝術、陳設藝術、典藏藝術、燈光藝術和生活藝術體驗的融合性展覽。我們把各種藝術和設計樣式與當今潮流相融合,用更適合和吸引年輕人的方式來表達。” 觀眾觀展體驗
展覽選品及主題 「光盒物倉」的選品非常有特色,分兩大板塊: 板塊一:「光盒物倉」下設「名人倉」。本次主要是光合機構召集人陳耀光20多年的私人收藏,大部分為當代藝術品(裝置、影像、雕塑、繪畫、攝影等)。陳耀光介紹說:“「光盒物倉」下的「名人倉」,我們將邀請著名藝術家、設計師、名人精英參與設計、選品,甚至來分享自己的私人收藏物品。這些物品,更具有情感、故事和傳遞價值。” 「光盒物倉」之「名人倉」展區,當代藝術作品的展區地面,一地的馬卡龍,是觀眾的甜美休息場 板塊二:是光合機構召集人陳耀光老師多年的原創設計家具、再設計產品,以及 光合機構用「光盒物倉」標準甄選的生活美學器物。包括家具、燈具、生活器皿(餐具、茶具、酒具、花器、咖啡用具、雪茄用具、書畫用具等)、文玩雅器等。 在現場,一張名為《一線千年》的茶餐桌,吸引了最多的注意。這張桌子是陳耀光老師的原創設計,讓千年古木和樹脂、亞克力、不銹鋼等當代材料做了一次跨世紀的咬合,歲月的厚重與當代的精致濃縮成東方江南的記憶。 展品,原創設計藝術家具《一線千年》 (原創設計者陳耀光與作品) 廚房空間的中島,在展覽陳列中扮演了餐具收藏柜。 典藏品《朱漆高臺底座大銅缽》,觀眾用木槌敲擊后,發出低沉持久的共鳴聲。這種展覽現場隨機發生的不確定,也是策展人的預謀。 展覽空間陳設手段上,將器物與空間、燈光、音響、靜態與動態,產生五感體驗,本身就是一件賞心悅目的裝置。南宋園林石雕進駐led燈光的數碼空間,500年的缽所敲擊出來的聲音繚繞在當代的展覽空間內…… 展覽藝術形式 此次「光盒物倉」首展,不僅是一個器物展,更是一個融合空間、陳設、燈光藝術和生活藝術體驗的融合展。 空間藝術 一般的藝術展覽現場都是開放空間,展覽方作為資深空間設計從業者的背景,對展覽場地進行了建筑與空間營造。展覽的空間主設計師朱嘯塵用“拿來主義”定義了這次空間營造:“將世界上已經存在的工業化產物,生活用品拿來,經過再設計并且讓之成為空間,再定義及再功能,還可回收再利用。最工業的常見物品與藝術及具生命力的自然物件做了一次沖撞。”搭建模塊選用白色半透明塑料盒,像白卡紙一樣的價格,借助專業設計的燈光和智能控制,產生溫潤玉石般的高級感。入口處用模塊搭建了一個廊道,即「光盒物倉」體驗走廊,它圍合出空間,也是一種陳列方式,觀眾們在進入廊道時會感受到強烈的儀式感。 「光盒物倉」體驗走廊 燈光藝術 光合機構非常強調和擅長對光的調動和運用,此次與摩根智能的燈光合作,運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做了多處藝術燈光的嘗試。白色盒子搭建的3米高廊道,也是一個光的隧道,經過編程設計,可切換多種光色;入口處高度略低圍合出的幾堵光墻,則呈現無縫呼吸感的明暗光控藝術。 燈光效果 陳設藝術 現場的展品陳設,營造了大量故事性和詩意性的場景。入口處收藏自日本的紅木宮殿形鳥籠,收藏者也是本次展覽藝術設計與陳列總創意的陳耀光,在陳設上特做了生命主題的裝置。“籠內放入陶藝家的白瓷鳥,以及全球各地收集的各種材質的蛋形擺件,鳥籠不再束縛生命,只留下現場光盒子內部的鳥的剪影”。使得這件典藏重器變得讓人輕松愉悅,同時也重塑和表達了光合機構對人文的理解。 望遠鏡的位置,以插入的方式陳列于調光白墻里,觀眾的探秘和手印剪影的詼諧。 中國南宋園林石雕,長滿青苔很有歷史感,用亞克力做了底托顯得輕靈而懸浮,上面還立著灰白兩色的鴨子,體現出無處不在的東方人的生活趣味與驚喜幽默。地上擺放的原創設計馬卡龍蒲團,被觀眾隨機地擺放成茶幾、置物架甚至是雕塑底座,是可變而輕松的家具擺設。 原創定制的設計產品和當代著名的藝術家作品,陳列展示在2米以下,是觀眾最可觸摸的距離,營造親切有溫度的觀賞感受,讓藝術不再冷漠。 所有器物具有共同的特征:手工、時間、溫度、歲月、歷史和現代的痕跡。而情緒性、故事性、場景性的陳列,是讓人們流連忘返的展覽特點。 藝術品及生活藝術體驗 光合機構擅長對材料的融合使用。白色廊道里裝入了彩色亞克力制作的陳列位,變成一個色彩游戲。展品象是被置于迷你的舞臺,看起來有了表情和溫度。 而藝術品的陳設則非常生活化,看似不經意的鐵皮柜里,原來藏了金銀器物甚至小件藝術品。拉開隱藏式的盒子,里面居然有燈光或者反光鏡,也是驚喜。光合機構倡導生活藝術在空間展示中,應該是釋放更多的視覺上的味蕾——甜味,加了甜度,呈現輕松、愉悅、時尚、活力。 「光盒物倉」體驗走廊 互動及生活美學體驗 展覽不僅是用眼睛參觀,更可以調用五感去沉浸式感受和互動。 共享光合之光 “光”是光合的靈魂,展覽入口處,藝術家張鼎的裝置作品《風卷殘云》,金色鏡面的裝置桌上,陳列了一組光合再造設計的《光合之光,飛蛾投光》的小裝置,因不節能被廢棄不用的鎢絲燈泡內,停著飛蛾標本,燈泡鍍以金色看似發光,給人以詩意的想象,燈泡從曾經的照明功能轉化為無用但悅目的陳設美器,延長了“光”之器物的生命。 所有器物中顯示出這么幾個特征:手工、時間、溫度、歲月、歷史和現代的痕跡。情緒性、故事性、場景性,是讓人們流連忘返的展覽特點。 胡楊木雕也是一個互動裝置,名為《光合尺度》,上面的燈光棒可以戴在手上,打開是一把尺子,寓意用光來記錄光陰“一寸光陰一寸金”。 觀眾穿過「光盒物倉」體驗走廊,視線即被藝術家楊振中的裝置作品《坐在墻角的紅色維納斯》所吸引,五角星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用途最為廣泛的抽象圖形之一,具有“光明與勝利”的含義,與入口的“光”的裝置依靠觀覽動線被引導和體驗了。 音樂體驗 「光盒物倉」體驗走廊,當代的構件中陳列了甄選的器物,我們會器物加入了音樂盒,詮釋自然歲月、風水蟲鳥的音效,與器物進行時空與感官對話。 影像互動 「光盒物倉」體驗走廊末端白墻上,投放藝術家的多媒體影像作品,綠色激光影像,成為觀眾拍照與互動體驗的熱門擁堵點。 盲盒環節 「光盒物倉」除了傳統的售賣方式,也在嘗試新的零售和互動方式。展區入口是盲盒區,觀眾根據一定的信息提示,可以盲選自己心儀的器物。 生活方式體驗 光合機構有光喝茶、咖啡等各種生活方式的研究團隊,這次也來到了現場。觀眾們特別體驗用德國高儀5攝氏度氣泡水制作花式咖啡,用茶薈冷萃茶與香檳調和制作茶飲特調,是對物倉器物的場景化應用,也是美好生活的體系。 此次展覽更是得到了光合合作品牌的共創共享支持,德國摩根智能家居、德國高儀創新水生活產品、首造全屋定制品牌、茶薈茶家居生活方式等,都給予了各自專業的支持,共同呈現此次展覽。 生活體驗場景:光合水吧、高儀氣泡水、茶薈x光喝茶、光合x高儀美式氣泡咖啡等。 對于這次展覽,陳耀光談到最大的感受:“本次西岸藝術設計博覽會,僅從我們自己「光盒物倉」的展位所看到的現象來說,人們非常向往有場景感的體驗,因為物質化的都市生活,人們更加渴望有精神層面的支撐和對生活精致的講究,尤其象生活美學的設計和當代藝術的主題,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習慣的一部分,就像看電影一樣”。 生活體驗場景:光合水吧、高儀氣泡水、茶薈x光喝茶、光合x高儀美式氣泡咖啡等。 對于這次展覽,陳耀光談到最大的感受:“本次西岸藝術設計博覽會,僅從我們自己「光盒物倉」的展位所看到的現象來說,人們非常向往有場景感的體驗,因為物質化的都市生活,人們更加渴望有精神層面的支撐和對生活精致的講究,尤其象生活美學的設計和當代藝術的主題,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習慣的一部分,就像看電影一樣”。 團隊合照: 左:陳耀光(光合機構召集人/展覽藝術與設計總創意/藝術陳列總指導) 中:婁艷(光合機構聯合創始人/展覽總策劃) 右:朱嘯塵(光合機構空間設計合伙人/光合x Fun Unit Design空間實驗室主持人/展覽空間主設計) 展覽團隊合照 據透露,作為光盒物倉線下沉浸式的樣板,此次展覽隨后將在「光盒物倉」第一個線下沉浸式實體空間——杭州·光合院,持續進行。 更多信息,可持續關注“光合機構”微信公眾號。 【展覽信息】 展覽主辦:光合機構 藝術與設計總創意:陳耀光 展覽總策劃:婁艷 藝術顧問:陸蕾平 空間設計:朱嘯塵、盧黔蘭、陳汝佳 燈光設計:光合X Fun Unit Design空間實驗室(朱嘯塵)、德國摩根智能家居 燈光技術:德國摩根智能家居 陳列設計:陳琳、俞婷、吳雨昕 平面設計:胡曉嫻、凌波 品牌顧問:徐敏、梁晨等 物倉項目策劃:林思嘉等 品牌宣推:馬會峰 綜合統籌:林春葉、李媛、劉兵發 視覺影像:熱海影視 茶生活方式:葉墨、方旭 咖啡美學:馬一洲 攝影:朱迪、劉涓妍、劉鳳田等 現場支持:陳海建、蔡開展等 搭建團隊:Fun Unit Design、moorgen 藝術陳列總指導:陳耀光 |